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和刘备,比较刘邦和刘备究竟谁更厉害?

刘邦和刘备,比较刘邦和刘备究竟谁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07 更新时间:2023/12/12 6:53:04

刘邦简介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刘邦和刘备究竟谁更厉害?

刘邦和刘备也许是汉朝最有名的两个皇帝,这两人所在的时空虽相隔了四百年,但他们的身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他们的性格特点,都有非常巧合的相似之处。

正因为这种相似,后世的写史者和读史者总是自然地把他们二人联系起来。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为刘备总结时就以 “盖有高祖之风” 来评价刘备,意思是 “刘备大概是有一些像汉高祖刘邦的” 。

刘备被如此评价不完全是巧合,这与他刻意模仿刘邦不无关系,因为他一生捍卫刘邦所建立起的大汉王朝,也一生都在试图重塑汉高祖的辉煌。所以刘备与刘邦两人本身的相似,再加上这样的一种传承与模仿,让无数历史爱好者对此二人津津乐道。刘邦和刘备到底谁更强,也成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一、从最终的结果来看

从成王败寇的准则上说,刘邦当然更强,因为刘邦一统天下建立大汉,刘备则霸业不成郁郁而终。可是假若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综合刘邦和刘备的各方面来看,我认为刘备要强于刘邦,而且是远强于刘邦。那么为什么更强的刘备失败了,而更弱的刘邦成功了呢,我认为这是一种巧合,原因就是刘备的敌人比刘邦强了太多太多。

二、从面对的敌人来看

刘备的敌人强于刘邦,因此刘备霸业不成,这看似是一种为刘备找的借口,实际上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刘备的主要敌人是曹操,刘邦的主要敌人是项羽,这两人的军事才能不相伯仲,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但在政治和战略上,项羽比曹操差了太多。

项羽率楚军灭秦,本已成为天下的主宰,在鸿门宴上还把刘邦的性命都攥在了手里。可项羽不仅没杀刘邦,后来还把巴蜀和汉中的土地封给了刘邦,让刘邦做了汉中王;不仅分封刘邦,他还分封了十七个所谓的诸侯王,连同刘邦共一十八人。

把天下握在手里,不称帝,不灭主要对手,还把肥美的土地分给他们,项羽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眼光最差的 “天下之主”。曹操与项羽恰恰相反,他在实力还相对弱小的时候就敢 “挟天子以令诸侯”,把皇帝抢来,代替傀儡做真正的皇帝。

曹操以皇帝的名义四处扩张,消灭一个又一个的诸侯;而项羽能做皇帝却不做,满足于一个西楚霸王的名号,然后把天下分封给自己根本无法信任的诸侯,两人的战略水准高下立判。

对于主要对手刘邦,项羽总是心存妇人之仁,三番五次因为轻视或者心软放过,最后换来自己四面楚歌、乌江自刎;而赤壁之战前,面对力量连自己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到的刘备,曹操依然要赶尽杀绝,因为他知道刘备的能力,只要刘备活着一天,他曹操就有一天的心腹之患。

由此看来,刘邦的成功实在太侥幸,谁让自己的对手是一个政治头脑如婴儿的项羽,而不是政治和谋略都一流的曹操呢?

面对曹操这样智勇双全还兵强马壮的英雄,刘备不仅能活下来,还在他眼皮子底下取得了天下三分之一,这的确是本事。从二十七岁起兵征讨黄巾,到六十一岁病死于白帝城,刘备在刀尖儿上滚了三十多年,几次面对曹操都甚至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像刘备这样的履历,刘邦是不具备的。从沛县起义到一统天下,刘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所有事。虽然也曾经历鸿门宴上的凶险,和彭城失利逃跑时脚踹自己孩子下车的狼狈,但终究没有刘备这样三十多年滚过来的艰辛。

不到十年就一统天下体现了刘邦深得人心,不过假如给他三十年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未必能做到刘备这样的百折不挠。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刘邦 “好酒及色”,说不好听就叫酒色之徒,酒色之徒怎么能经得起富贵的诱惑,怎么能忍受得了长久的不如意?事实上,刘邦因为 “好酒及色” 还几次差点送了命。

刘备则不同,虽然《三国志》中有刘备 “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的记载,与同样爱玩的刘邦有些相似,但毕竟还没有到酒色之徒的地步;而且成人之后的刘备在心中树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他要坚守汉朝皇室血脉的荣光,坚持把老百姓从战乱中拯救出来,这一点难能可贵。

假如刘备没有光复大汉的信念,他绝对坚持不了三十年征战的艰辛,也就没有后来的蜀汉政权了。刘邦没有刘备这样的志向,他在从乡里的小混子变成皇帝的过程中,一直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最后被局势推上了皇位。

所以,刘邦未必能经受三十年的风霜雨雪,假如换他做刘备,他也未必经受得住一次次猛烈打击,坚持拼下去。

三、两人的共同点

刘邦和刘备同样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们能吸引到能人的支持,同时他们会用人。尽管刘邦是靠着这个优点才灭掉项羽,可以说这是刘邦最大的优点,但我认为刘备在吸引人和用人上仍然略胜刘邦一筹。

刘邦在起义时,其实手下已经有了一个完备的班底。萧何、樊哙、卢绾、曹参、周勃夏侯婴这些汉朝的开国功臣,在刘邦做亭长的时候就跟刘邦一起混了。

而刘备起兵讨伐黄巾的时候,身边只有关羽、张飞,这还是他的结义兄弟,很亲近的人。刘邦起义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岁了,身边有一帮兄弟不奇怪,而刘备出道的时候不到三十,小年轻一个,又是贫民,身边的帮手少也不奇怪。

可是二十多年后,刘备手下出现了一个以诸葛亮、法正为主要谋士,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魏延等为主要武将的豪华阵容,这就令人称奇了。

这套阵容虽然比后来有张良、陈平和韩信等人加入的刘邦阵容差了一点儿,但考虑到刘备始终处在极其弱势的地位,东奔西躲,依然组建起了这么一套班底,我们还是要给刘备一句公正的称赞。

三顾茅庐的故事天下闻名,刘备的求贤若渴和他的真诚待人是历史级别的。刘邦称帝后,杀了不少功臣,曾经的信任与和谐都随着权力的欲望不复存在了;而刘备称帝后给我们留下的则是白帝托孤的千古绝唱,他对诸葛亮的信任被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为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这是贵为天子的人中很少能做到的事,至少刘邦就做不到。

刘邦刘备,一个造反,一个保皇,却殊途同归,都占有巴蜀之地,都有北进关中,一扫天下的大志,却最终前者大展宏图,“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而后者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命运的造化,值得后人深思。

标签: 三国刘邦刘备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京人”最先是安特生发现的吗?他是怎么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安特生,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在1918年2月的一天,安特生偶然遇见了在北京任教的著名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后者向安特生出示了一些包在红色粘土中的碎骨片,说是刚从周口店附近一个名叫鸡骨山的地方采到的,并提及有类似堆积物的石灰岩洞穴在周口店一带极多。这件事引起了安特生的极大兴趣1918年 3月,安特生骑着毛驴,起早赶晚到周口店,并

  • 刘备错失的两个故友:一位镇守北疆,一位击退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时代,刘备自微末中的崛起无疑让人津津乐道。纵观当时风云,曹操起兵最早,又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谓是占尽天时。而孙氏三代雄踞江东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为险,是为地利。反观刘备,他起兵最晚,又是布衣出身,只能通过仁政爱民的名声吸引各方人才来投效。刘备此举,实则占据了人和。除此之外,刘备拉拢人心的手段,也

  • 揭秘:高句丽和北魏之间的关系有多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魏,南北朝,历史解密

    长寿王高琏是高句丽第二十代国王,413-491年是长寿王统治高句丽时期。他从父亲好太王高谈德手里接过政权时,高句丽周边形势和局面,已经到了非常复杂和危急的时刻。在这个时期高句丽与北魏的关系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两国之间因为北燕问题、纳女和亲济上表北魏等问题关系一度白热化。但是作为高句丽的一代明君,

  • 国画画派之一:海上画派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海上画派,民国,历史解密

    海上画派,国画画派之一,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明末清初,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 民粹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兴起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解密

    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

  • 杨隆演:南吴最年幼的皇帝,常常郁郁不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隆演,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杨隆演出生在公元897年,南吴太祖杨行密的次子,你是南吴的列祖杨渥的弟弟。在公元908年,在徐温何张颢在诛杀了杨渥之后,张颢便想违约自立,于是徐温便非常的忧虑。在当时张颢询问手下的门客,我自称帝如何,而手下的门客觉得,目前不仅仅是他自己一个领头人物,而且在先帝在世的时候曾经辅佐他的一等人物都在世,你

  • 蒙古统一战争对历史的影响分别有哪些 有关于该战争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成吉思汗,历史解密

    历史影响正面影响元朝的大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

  • 旁遮普人的起源是什么?旁遮普人又有哪些分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旁遮普人,巴基斯坦,历史解密

    有种说法旁遮普人约略以4种人组成:古代雅利安人及后来进入旁遮普地区的希腊人和塞种人等,主要分布在印度境内。贾特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境内。拉杰普特人,系移居旁遮普的拉贾斯坦人的后裔。古贾尔人,古代自克什米尔迁入,其上层多属刹帝利种姓。旁遮普,这个印度河流域的地区,相继被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塞种

  • 南宋太监有3个工作,可近距离接触帝王后妃,为啥没人愿意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北朝,历史解密

    而宦官呢,主人家的吃喝拉撒睡得管,掌门人跑个腿、送个信在所难免,洒扫清理、仪仗锣鼓有限责任公司一段话,除开不掌门人擦屁股,别的事儿都得宦官做,累坏你,没商量。累一点儿,对宦官们倒也没有什么,反过来早已挨了两刀,也有比挨刀更痛楚的事吗?有,还真有。原本嘛,南宋宦官归“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该管,通称

  • 安娜·利泽:德国女孩在中国的抗战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娜·利泽,二战,历史解密

    王安娜是来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德国的著名反法西斯女战士。从1936年开始,她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亲密朋友和战斗伴侣,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为了工作便利,周恩来曾特别任命王安娜为八路军少校,她是八路军第一个外籍女少校。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1907年生于德国。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大学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