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秦国收复少梁,秦献公险中取胜

战国时期秦国收复少梁,秦献公险中取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82 更新时间:2024/1/22 4:44:05

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梁,位于现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紧邻黄河渡口,一直都是秦晋魏三国争夺之地,在春秋战国争霸过程中,秦国从戎狄手中夺取,后又多次易手。魏文侯时期,他派吴起打败秦军占领少梁,并建立河西郡。秦国几代国君都想夺回这块要地都没成功,在秦后惠公继位后,他派出五十万精兵对阵吴起五万魏武卒,也没收复少梁。等到秦献公继位后,他励精图治,在等待二十三年后完成了这一历史性壮举。那么,秦献公是如何瞅准时机收复少梁的呢?

秦献公继位秦国国君前,一直在外流亡,这一去就是三十年,期间他还在魏国呆了很长时间,最终是在魏武侯支持下才动了回国继位的决心。但是,秦献公回到秦国后,秦国的朝政并不象他想像的那么让人心动,旧贵族专权,国土被魏国撵到偏西一隅,昔日的祖业都让前几代国君败的败,丢的丢,想要振兴谈何容易?但不管朝政多么困难,秦献公心里却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要把前两任国君丢失的河西要地夺回来,因为那是秦国人的生命线和东进咽喉。

对于河西地区的丢失,秦献公心里明镜一般,当秦简公继位以后,诸侯各国对秦国进贡的场面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随着魏国的中兴而变得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魏国对河西地区的需要,对秦国不断地发动了强有力的攻势,最终秦国不得不节节败退,又回到了东进的起始原点。当秦献公准备再次振兴秦国时,他发现面临的困难一个比一个难对付。

首先,秦国的国民经济不断滞后而且还影响了综合国力的提升。没有了综合国力就谈不上发展一支可以抵抗强魏的强大秦军。所以,秦献公继位后并没有急于改革秦军,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革秦国体制,提高秦军综合国力上。这一点,秦献公从两个方面看得非常清楚。一方面,他在魏国呆了很长时间,了解魏国之所以能打败秦国,是因为经过了李俚变革和吴起组建魏武卒。

另一方面,秦献公从阴晋之战中看到了秦军的实力差距。当秦惠公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魏国时,魏军仅仅在吴起率领下,只用了河西一个郡的兵力五万魏武卒,魏军以一对十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魏军在这胜利的背后,是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因为吴起组建的魏武卒不同于其它兵役制,魏武卒享受着各种条件待遇,这些都是需要钱财和国力支撑。

为了达到打败魏武卒的目标,秦献公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对内进行大力改革。他继位后先是废除了以人殉葬的残酷制度,迁都栎阳并实行郡县制,把贵族把持的朝政权力集中到他一人手中。同时,他又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以田亩多少收取赋税,客观上平等了贵族和老百姓的关系,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另一手,当秦国综合实力得到提高以后,秦献公又大力改革秦军体制,组建了一支轻兵部队。这支轻兵的组建就是专门针对魏武卒的,魏武卒是重装备重配置,而秦轻兵则是光膀子轻装备轻配置,一重一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经过不断地退缩,秦国的优势几乎丧失殆尽。秦献公心里清楚,即使经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秦国的整体实力还是赶不上魏国。而且要收复河西,他还有几个客观因素制约。一是离开魏国前,他跟魏武侯有个约定,只要魏武侯在位,秦国绝不跟魏国作对,做人要知恩图报。一是魏国的兵力比秦军要强好多倍,硬拼肯定要吃亏。所以,秦献公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很快就到了。公元前364年,魏武侯死了,秦献公不需要再遵守承诺,同时秦军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整备,可以对魏国进行一些试探性的攻击。秦国大将章蟜在石门跟魏国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最终秦军斩首六万,大获全胜。

又过了两年,三晋内部发生战乱,魏国将防守黄河西部的大部兵力派往东北两个方向,与韩赵两国进行内战。秦献公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派遣自己的两个儿子担任主将,对魏国展开了激烈的少梁之战。这一战,魏国由国相公孙痤老人亲自坐阵指挥,秦献公也亲到现场指挥两个儿子出战。

虽然少梁之战是秦国先派兵惹祸的,但第一枪却是魏国打响的。当魏军率先向秦军发动攻击后,秦献公先让大儿子出战阻击,同时派小儿子赢渠梁带轻兵埋伏在侧,当公孙痤命魏军冲向嬴虔时,嬴渠梁率领秦军轻兵一拥而上,活捉了公孙痤,主将被抓,魏军全线溃败。

少梁之战,虽然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也是险中取胜,如果不是活捉了公孙痤,或者魏军主力部队没有东进内战,秦军只有几成的胜算。而且,在少梁之战中,秦献公自己也受了箭伤,不久就死了。嬴渠梁继位后,看到魏国的主力尚在,加上公孙痤当初对秦献公流亡魏国关照有加,所以就把他放了回去,并让他充当说客。魏国为了表示和好的决心,除了少梁外,还把繁宠也交还给秦国。

少梁之战以秦国的胜利结束,但围绕河西地区的争夺却远没结束,秦国要东进挺进中原统一六国,魏国也想西出打败秦国,独霸中原,谁才是河西地区的真正王者,请关注岛主说事后续的精彩解读。

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曾经北伐乌桓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为何不见他们的后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乌桓国,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知道曹操曾经北伐乌桓国,斩杀蹋顿的故事。那么,乌桓是一个什么国家?为啥今天不见乌桓的后人?乌桓乌桓是一句蒙语,意思是长子。根据资料记载,曾经的蒙古高原上强大的民族是匈奴族,其他弱小民族便结成了联盟,成为东胡。在东胡部落联盟中,有鲜卑、乌桓等众多部落。乌桓这个部落是因为居住

  • 古代清官和贪官离任,老百姓都是怎么送别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官场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老爷其实也是兵,谁的呢?皇帝的,那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各位有没有关注过,就说这个古代官员离任之后所发生的那些趣闻,查阅了相关资料。说实话,这可真是一幕幕五花八门的悲喜剧,有的那是依依不舍,哭声震片,有的鞭炮齐鸣,欢呼雀跃,还有的诅咒谩骂,简直什么趣事都有,而且很有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新皇继位之后是如此处理这些小妈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古代,历史解密

    皇帝的小妈是如何处理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皇帝在古代是最有权力的人,拥有整个国家所有的一切,享受的是整个国家最好的东西,而他的女人可以说也是所有人中最多的,也是最优秀最漂亮的。做皇上的女人自然是风光无限,有着数不清的荣华富贵,享受着皇室的特权

  • 三公九卿: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公九卿,汉朝,历史解密

    三公九卿(sān gōng jiǔ qīng)据史记记载“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

  • 揭秘:明英宗一生中为什么能两次登上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英宗,明朝,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央王朝。明朝历经十六帝王,国祚276年,是历史上存世最长的朝代之一。在明朝这十六位帝王中,英宗朱祁镇却两次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其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人可能还不太清楚。下面笔者根据历史

  • 求人不如求己,楚国八百年的发展与积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国,春秋,历史解密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率八百诸侯集合于盟津(今河南孟津),誓师讨伐暴虐的商纣王,事情进展很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只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地区碰到了纣王临时派来的数十万杂牌军,刚一接触,对方居然反水了,倒戈相向,共破朝歌!纣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得自杀,商朝灭亡。武王又继续派兵四处消灭商朝残余势力,很

  • 陈玄礼逼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他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玄礼,唐朝,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时,发生了著名的马嵬驿兵变。在此次兵变中,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被赐死。安史之乱平息后,作为“马嵬坡兵变”的主要责任人陈玄礼,在回长安之后,唐玄宗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最终得以善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天宝十四年(755)春正月十一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率领蕃、汉之兵十余万。从幽州向南进军,以清君侧诛

  • 高演把皇位传给弟弟,后者登基后竟残杀侄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演,东魏,历史解密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北齐4位真正的皇帝中(废帝高殷、幼主高恒都是傀儡),只有孝昭帝高演心智正常、性情仁厚,至于其他3位(文宣帝高洋、成武帝高湛、后主高纬)都是史上少有的昏暴之君。不过,高演的仁厚却不能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后者因为他的一项举动最终被残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高演是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

  • 刘彻一生顺风顺水,他上位后都推行了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彻,汉朝,历史解密

    那就是选择人才,他刚刚登上位置的时候就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考试,很多人纷纷报名参加,这一时期很多人平常普通的人中脱颖,刘彻非常非常的重视这个问题,必须要亲自检查,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环节,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也是他最辉煌的时候,因为要想成为一个民主,那就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当时他的标准非常的低,只要你有

  • 孤傲的八阿哥,为何最后还是被康熙彻底判了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八阿哥,清朝,历史解密

    一直觉得,九龙夺嫡里八阿哥是个悲情人物。他其实一开始就被康熙划出了储君的人选之外,康熙也多次明里暗里的敲打他,甚至不惜拉上他的生母良妃,以良妃出身辛者库,身份低微来打压八阿哥。在这种情况之下,其实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比如三阿哥吧,当他亲眼看着大阿哥和二阿哥因为争夺储君之位而被幽禁高墙时,就已然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