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康熙的一等侍卫,读书生活贯穿他的一生

他是康熙的一等侍卫,读书生活贯穿他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71 更新时间:2023/12/7 20:55:39

纳兰性德中进士后,有较长一段时间未能入职,担任乾清门三等侍卫,时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冬间。老师评价他:“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辄避匿。”“肆力经济之学,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三年而学大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来自于早年的刻苦读书。超然物外的读书生活,贯穿了他的一生。

纳兰性德的佐领官职

顺治福临年龄相仿的明珠,与康熙帝玄烨年龄相仿的纳兰性德,都酷爱读书,而且深深喜欢汉文化。纳兰性德的祖父尼雅哈归降努尔哈赤的时,被授以佐领官职,死后其佐领之职由长子郑库承袭。

“佐领”是八旗官职,满洲入关前所建八旗制度中,有所谓“牛录”的编制单位,这既是人丁户口的基本编制,也是军事编制。一“牛录”统3万人众,汉语译为“佐”,其首领称“佐领”,平时负责管理本佐中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事,战争时期即为军事指挥官率兵打仗。

明珠是尼雅哈第三子,最初没有任佐领职,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从族侄处夺得一个佐领官职。明珠得纳兰时年20岁。他后来将自己在八旗所任佐领分出一部分“余丁”,又单独建了一佐领,为儿子设了一个佐领的职位,无疑是想在八旗中扩大明珠家族的势力。

佐领不是虚职,而是军政合一的实职,也代表家族的地位,而且可以承袭。纳兰性德实任佐领的时间,是在是在他被授予侍卫职务之后。

纳兰性德自幼而少年至青年的兴趣都在研习传统文化、吟诗谱词上,除完成侍卫职事外,对官场毫无兴趣,既不钻营也不招揽权力,更无弄权的乐趣,所以把佐领的职务几乎忘记。把实职做成了虚衔。

纳兰性德的学习经历

中华文明诞育延拓几千年,到清一代,汉文典籍浩如烟海,汉族文士尚且要十年苦读,皓首穷经方能成为有较高境界的学者,而一个自幼以习武为主的满人,先要学会汉语言,再学好汉文字才能阅读艰深的古籍经典。

这一切在纳兰性德这一旗下神童身上,显现出了文化奇迹,是阅读领悟运用汉语言文字,在一个少数民族天才少年身上发生的奇迹。

14时的纳兰性德已是一位“才舞象勺,已通六艺”的才子,“读书敏异,过目不忘,常若夙习”,擅骑射,工诗,尤长于词。17岁时入国子监读书,“谈经史源要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18岁时中顺天乡举人。

19岁参加会试,但在殿试的关键时刻患“寒疾”病。按清初规制,错过殿试再登考场,要三年以后。在这三年期间,他更发奋读书,并在父亲明珠的支持下捐资抄刻宋元以来各种儒家典籍的论释,并开始撰写《渌水亭杂识》,编辑《通志堂经解》。

纳兰性德对汉文化的学习热爱以及广交江南汉族文士,都是在父亲明珠的明确支持和赞许之下开展的。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时年纳兰性德28岁,明珠加赠太子太傅,终成康熙一代朝廷的名臣宰辅。纳兰性德三十一年的生活历程,都是在父亲的顺势中渡过,他的成长获得家庭提供的富裕物质生活与充分的精神文化条件。同时,也遇有一个学习汉文化的时代,风行俗育。

顺治、康熙两帝少年时都是在孝庄皇后的养育下矢志读书、学习汉文,“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但在索尼、鳌拜等四大臣辅政时期,保守势力抬头,要求“仰法太祖、太宗谟烈,”保持“淳朴旧制,”抵制汉俗,反对信任汉官,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汉族文化。

康熙清除鳌拜集团后,以明珠为代表的满族大臣加快了由保守向开放的转型,对“满汉一体”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对抗传统的“华夷之辨”,不仅顺理成章地接替明朝的正统地位,也从观念将满洲置于与汉族同等的地位上。纳兰性德的家庭特别是父亲导育,使他得以飞向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

标签: 纳兰性德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丕篡汉,刘备此时选择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在曹魏阵营,曹丕不叫篡汉而叫代汉,因为刘协是“主动禅位”,曹丕受禅是“顺应天意民心”。天意如此,逆天不详,所以曹丕只好“勉为其难”了——尧舜禹之间是不是走的这个程序不得而知,但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基本都能算曹丕的学生,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曹丕“受禅”,还搞了个“三让三辞

  • 太平天国覆灭后,有一类人的命运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平天国,清朝,历史解密

    一个政权的统治者若是能够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即使不能达到繁荣昌盛的地步,也总是能够国泰民安的,但是如果治理不当,那么就容易引起百姓的暴动甚至是起义。在整个历史上,也是不乏农民起义的,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太平天国运动”了。这场由洪秀全等人所领导的运动,打着基督信仰的旗号,甚至还宣称洪秀全就是耶稣的亲弟

  • 王世充和洛阳兵变有何联系?为什么会被李世民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洛阳兵变,历史解密

    王世充,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他祖父支颓耨年纪轻轻就死了,他父亲支收跟随他的改嫁到霸城王家的母亲生活,因而就改为姓王,官职升到汴州长史。不过作为胡人的后代,但因为自小长在中原,所以王世充没有继承胡人祖上的文盲传统和蛮横的性格,反而王世充自小喜爱经书、兵法和律令,而且性格狡诈、口

  • 幕僚的起源是什么?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幕僚,将军幕府,历史解密

    至少从传说中的有巢氏教人构筑房屋时起,汉族人就习惯居住在土木建成的房屋里。惟一的例外是,当大军远征时,只得在旷野上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休息。这种帐篷,古代即称“幄幕”。汉朝时统帅率军出征,有权自行招聘、选任文职僚属,设置府署,帮助处理军政事务,称为“开府”。由于这类府署设于幄幕中,所以又叫“幕府”,而统

  • 他用公款吃喝玩乐,却被后人歌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参,西汉,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仅需要一名贤明的君主,还需要的是武功高强的武将和足智多谋的军师。只有具备这三样,国家强大繁荣指日可待。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他公款吃喝玩乐,为官期间成绩平平,却被后人歌颂。他就是曹参。原来他是属于汉太祖高皇帝的一名军师,那时的他为汉太祖高皇帝统一天下作出了不少的功绩

  • 清朝军队中的兵和勇有什么区别 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八旗,历史解密

    我们大家平时看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经常会看到清朝的军队,在制服上有些不同,最明显的就是兵和勇,这俩个有什么区别呢?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靠在白山黑水间身经百战的八旗兵起家,当时的八旗兵是世界上最强的骑兵部队,虽然人少,但是战斗力很强。八旗的八种颜色制服清朝入关后,为了征服中原,八旗兵已经满足不了战

  • 揭秘:宋高宗的绝后之谜,竟是受到了惊吓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这些孩子,大的四岁,小的才两岁。五个女儿中,三个小一点的,都死在了押解途中。两个四岁的女儿被迫进入浣衣院,沦为金国将士的玩物,最后死在了异乡。被俘虏时,赵构的王妃邢秉懿正怀有身孕。金人为了躲避义军的阻拦,晓行夜宿,一路疾行。邢秉懿本是金枝玉叶,哪里禁得起这等颠簸。邢秉懿因过度劳乏,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 刘邦为什么不废吕后改立戚夫人为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吕后,历史解密

    刘邦在晚年的时候,为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事情费尽心机。他为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不仅仅多次在朝中把这件事提出来说,和那些大臣们争论。而且后来,当他决定不再废刘盈的太子之位的时候,还伤心地唱起歌来。并且由此对自己去世后,刘如意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忧心忡忡。专门把刘如意很小的时候就派到藩地去,并且选择了正

  • 没有藩镇唐王朝能延续多久?为何藩镇变弱唐朝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没有藩镇唐王朝能延续多久?为何藩镇变弱唐朝就灭亡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藩镇割据”是造成唐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其实,如果没有藩镇存在,唐王朝其实很难延续那么长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藩镇割据)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一直有一个矛盾,就是南北矛盾。南方的中

  • 春秋战国时期秦献公和晋文公的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文公,春秋,历史解密

    都说历史有很多巧合,春秋战国晋文公和秦献公虽然一个在春秋,一个在战国,但他俩却有很多相似的经历和结局。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俩都有哪些相似之处。都有流亡很长时间的经历。大家一定对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的事情非常熟悉,因为重耳流亡的国家太多,也受到过不同国家的礼遇。在宋国要饭,被农民让他吃土羞辱,到鲁国又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