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明朝的“弘治中兴”只是回光返照?

为什么说明朝的“弘治中兴”只是回光返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3/12/28 19:52:18

一个朝代中所谓的“中兴”,指的是国家原已在下坡路上,国势渐衰,但通过实行积极的改革和英明的政策,使国家形势重新有所好转,国力有所增长。明朝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朝代,有过太平盛世,有过风雨飘摇,也有过力挽狂澜的中兴,比如明孝宗弘治朝,明神宗万历朝。

出生卑微

明孝宗,名朱祐樘,生于1470年,年号弘治,这时离朱元璋开国已经约100年了,相比明朝276年的历史,算是接近中期了。他是明朝第9位皇帝,祖父是明朝唯一在御驾亲征时被少数民族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父亲是明朝唯一有恋母情结的明宪宗朱见深,而自己也有一个唯一,那就是不同于其他皇帝有三宫六院,自己独宠皇后,一辈子只守着一个女人,犹如民间夫妻,可谓祖孙三代都“扬名”了。

经过祖父时期的“土木之变”,国力消耗巨大,明朝从此由盛转衰,而明宪宗资质平庸,并非中兴之主,轮到朱祐樘继位,情况却有了积极的变化。由于孝宗是父亲临幸一名纪氏宫女所生,地位明显比不上其他皇后或嫔妃所生的孩子,加上宪宗独宠的乳母万氏容不下宪宗和其他女人的孩子,并想方设法地加以迫害,幸亏好心人加以保护才保住性命,自此便流落民间。可想而知,朱祐樘早年是过着没有保障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民间的疾苦和不易让年幼的朱祐樘印象深刻,这为他后来做了皇帝后施行善政,体恤百姓做了铺垫。

中兴之主

朱祐樘于1487年继承大统,年仅17岁,继位之处便大力改革弊政,大兴国力。《明史》对他的评价颇高:”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大体意思是赞扬他勤政爱民,使国家保持繁荣昌盛的局面,朝廷公正清明,百姓殷实。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弘治中兴”自此便拉开帷幕,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实绩:

1.亲贤臣远小人

他一主政,就有很强烈的知人用人的意识,把前朝的“不良之人”一一流放撤职,比如大太监梁芳,万贵妃的外戚,前朝一些倚老卖老的阁臣、庸臣,自恃功高的勋贵,整个朝廷顿然焕然一新。其次他还重用和发掘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贤人,如李东阳谢迁等名臣。

2.与民休息,发展经济

他自知老百姓的疾苦,民生凋敝,便放宽对贫苦地区的赋税,加以优惠,从政策上鼓励耕种,并兴修水利,防治灾害,极大的振兴了国家经济,使得弘治年间的国家库银和人口达到明朝中叶时的高峰。

3.厉行节俭,自我表率

上台后,他很少会大兴土木,也会告诫他人要节约开支,不可肆意浪费,他和皇后张氏穿的都是多年的旧衣服,吃饭也比较简单,一度成为美谈。

4.善施仁政

他是位性格温和且忠厚的皇帝,和大臣讨论国策总能推心置腹,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不会刚愎自用,对大臣也是关爱有加,从不杖责大臣。同时他也废除了前朝遗留下来的严刑峻法,规定一些惨无人道的刑罚禁止使用。

但如此好的皇帝却英年早逝,因孝宗幼年身体不佳,又多遭迫害,使得长大后身体一直比较弱,加上对朝政操劳过度,一次偶得风寒便一病不起,是年才36岁。

中兴难续

孝宗继位者是明武宗朱厚照,他天资不错,但这位皇帝自小在深宫中长大,并不明白民间的疾苦,也对治国理政没有太多的兴趣,兴建“豹房”,只知自己享乐,把父亲的好品行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此后历经明世宗后期的长时间不临朝怠政,明穆宗的短命且纵情享乐,国势渐微,直到明神宗早期的“万历中兴”,重新又打开新局面,可惜随着张居正改革弊端的逐渐显现以及旧势力的反对,这场中兴在明朝历史上也是昙花一现了。

“弘治中兴”是当时当权者痛改时弊,重用贤臣的结果,这与弘治皇帝早年对民间疾苦的了解,以及自己秉性敦厚,从一而终的品性分不开的。但他并没有留下固定的条例约束和长远的政策法规教后人去执行,后世皇帝的不作为或者群臣的利欲熏心导致中兴无法延续。

其实明朝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皇帝是中兴之主的,特别是在继位早期还是有改革欲望,励志图强的,但到后期便没有了兴致,无顾国家的日益腐败。比如明世宗嘉靖皇帝就是这样一位,他天资极高,聪慧过人,早期也是如孝宗朝重用贤能之人,打击倭寇,轻徭役,重视发展民生,国家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只可惜他只做了前一半的中兴之主,到后期一心修道,佞臣当道。至于“万历中兴”,因那时万历帝尚幼,主要功劳应是张居正,至于明末的崇祯,虽然满怀强国救国之志,无奈天资不高,又有些刚愎自用,生性多疑,难称中兴之主。

标签: 明朝万历皇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兵符的作用 为什么只认东西不认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兵符,历史解密

    257年,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开始对赵国下手,发重兵开往赵国邯郸,企图一举把赵国灭掉。这个时候赵国刚刚经历了长平之战,国力遭受了极大的损耗,根本没有能力再去抵抗秦国的攻击。就在所有人认为赵国要完蛋的时候,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这个夫人原本是魏国信陵君的妹妹,于是她本能地向他的哥哥求援。信陵

  • 中国曾经是韩国的宗主国吗?为什么韩国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宗主国,明朝,历史解密

    据韩联社10月29日报道,韩国民之党的议员朴柱宣援引“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等机构发表的“外国教科书中与韩国相关的错误现状”称,在美国的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里,中国被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韩国的宗主国是一种“错误”。那么,这真的是一种错误吗?宗主权是指国家对其属国的内政及外交拥有干预的权力,对属国享有宗

  • 德国和奥地利曾是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分开?现在还有合并的可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德国,奥地利,历史解密

    德国和奥地利关系非常紧密,两国的方言是一样的。但是,后来两国分家了,变成了两个国家。那么,这两个国家为啥分开了?还能合并吗?从上面的地图,我们就能看到德国和匈牙利是接壤的。在很多年以前,这两个国家同属一个国度---东法兰克帝国。法兰克帝国是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王国,地域非常大,涵盖了今日的法国、德国、

  • 刘备真的是皇叔吗 这个地位就真的异常尊贵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刘备,刘备,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一直被尊称为“刘皇叔”,叫出去似乎特别有面子,无往不利。也让大家觉得他才是正统,其余不过是“贼”。但是,刘备真的是皇叔吗?这个地位就真的异常尊贵吗?其实在东汉末年,各大诸侯里倒还真有俩个人可以称得上是皇叔,他们的血缘比刘备更近。那就是荆襄八骏的刘表和后来被刘备夺了基业的刘璋,在

  • 吴三桂快要把康熙打下了,为何最后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三桂,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吴三桂是清兵入关的功臣,多尔衮非常的重视他。清朝稳定天下之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封地在云南。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吴三桂从山海关不远万里的来到西南边陲。康熙亲政之后,为了加强中央的统治,决定削藩。削藩自然触及到吴三桂的利益,受伤的只能是他。为了给自己谋求一条活路,吴三桂毅然的扛起大旗,开始领兵反抗清朝

  • 朱元璋死前留给朱允炆一“护身符”,最后结果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允炆,明朝,朱允炆,朱元璋,历史解密

    话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乞丐逆袭成皇帝后,他马上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并着力培养这位准接班人。然而朱标福大命不大,只有三十多岁就去世了。不多久,朱元璋的二皇子、三皇子也相继去世,于是四皇子朱棣就成了健在的“大哥大”了。然而,朱元璋并没有立朱棣为太子,而是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这使得朱棣很是不满。

  • 宋殇公在位时政局怎么样?文臣和武将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殇公,春秋,历史解密

    宋国当时有两支公族,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官员。其中宋戴公的后裔乐、华、目等成为一脉,弗父何的后世孔父嘉成为一脉。弗父何因让位的缘故,这支族人历来为宋国君臣所推崇,其家族成员,比之宋国君主的满意度要高得多,弗父何的后世多在宋国位列三卿,可谓是位极人臣。到宋殇公时代,这两支公族逐渐成为宋国朝堂中的最核心权臣

  • 沈万三到底有多有钱 换作现在是多少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沈万三到底有多少钱?现在比较正规的说法,沈万三巅峰时期有白银20亿两。明朝一

  • 僧人因哪位皇帝终身吃素?据说此皇帝在《大般涅槃经》找到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萧衍,南北朝,历史解密

    佛教源于印度,经过印度传来中国的佛教体系又有不少,最著名的三大体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云南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关于后两者,笔者个人不是太清楚的。我们今儿主要讲的是关于中国古代皇帝的佛教信仰,即与汉传佛教相关。汉传佛教一般是说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的。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有相当的热度,今天这篇

  • 刘表手握十万甲兵,为何不能再那个时代干成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刘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取之不难。如果跨有荆、益两州,再实行一个好的内外政策,则霸业可成。鲁肃在劝孙权时也说:为将军计,应该是立足江东,然后进伐荆州的黄祖和刘表。如果得到了整个江南再加荆州,就可以建国称帝图天下,成就汉高祖刘邦的事业。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