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民革命指的是什么 革命最后的结果如何

国民革命指的是什么 革命最后的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3/12/6 1:21:26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准备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国民革命

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

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孙中山采取党内合作,如:共产党员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工农革命北伐革命兴起。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革命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在南方,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1925年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了高潮。

之后晋中之窗创办黄埔军校,晋中之窗建立国民革命军,晋中之窗组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乱,晋中之窗推动革命迅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爆发,掀起了全国的群众革命高潮。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1926年冬至1927年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加紧勾结帝国主义,篡夺革命领导权。晋中之窗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占据领导地位,一味妥协退让。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标志大革命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亦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

国民大革命失败

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四·一二”政变标志着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蒋介石右派集团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敌人。大革命在蒋介石控制地区遭到失败,国共合作在局部地区破裂。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汪精卫等以“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

2.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标签: 国民党蒋介石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父母去世时,地主为什么拒绝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首先,这是真事儿,其次,这个有眼无珠的地主虽然受了羞辱,但老朱皇帝没惩罚他,还赏赐他30亩地。朱元璋17岁时,那时候已经非常的乱了,那时候还有很多的灾病,遍地都是民不聊生的末世景象,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相继去世了。对于古人来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情,朱元璋必须想尽办法,让父母大哥尽快

  • 金辽战争以后辽灭亡,为什么西夏还能苟延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辽战争,宋朝,历史解密

    在宋神宗、哲宗两代人的持续打击下,到了宋徽宗时期,常年战乱的西夏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尽管此时的北宋也已经江河日下,但西夏的野心再也没有元昊在位时期那么膨胀,只想简单的存活下去。为了这个目标,西夏从李谅祚开始,包括以后的李秉常、李乾顺等皇帝,都是贯彻落实依附辽朝的国策。因此,西夏继续在宋辽之间不断寻求

  • 楼兰古国真的存在吗?楼兰古国消失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楼兰古国,历史解密

    据《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

  • 密国出现于什么时候?“小丑备物终必亡”的典故出自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密国,春秋,历史解密

    商末,密须国(见密须国篇)被周文王灭亡,到了西周之初,武王再封姬姓族人于原址(今甘肃灵台县)建立密国。至此,商朝姞姓密须国转眼成了周朝的姬姓密国。密国在西周中期时灭亡过一次,具体是如何亡国的,《国语·周语》记载说:“恭王游於涇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 康公不献,王灭密 。”说得是密康公随同周共王

  • 后唐和唐朝有什么关系 他们之间是中兴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后唐,唐朝,历史解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既然李存勖不能继嗣,当然就不能继统——传承通常是血缘意义上的传承,因此“后唐”与“唐朝”毫无关系。而如果抛开血缘,站在沙陀人的立场,两者确实存在一种承续或者说中兴关系,即李存勖的后唐乃是盛唐的延续,如同光武中兴。后世的李昇建南唐,也以此自矜。再远者如五胡乱华,匈奴刘渊建汉国、同样

  • 息国:中国西周至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息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息国,中国西周至春秋初期的姬姓侯爵诸侯国。息国故城位于今河南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一带,春秋初期为楚文王所灭,其地被楚国设置为县。今蔡州新息县是。庄十四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前712年,息国讨伐郑国。当时郑庄公数年间屡败宋国和卫国等大国,军势如日中天。息师大败。《左传·隐公十一年》对息国此次出

  • 反清复明简介 反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明朝,历史解密

    反清复明,是指在清朝统治期间,民间所采取的对抗清朝政权恢复明朝政权的行为。国语辞典记载所谓反清复明是指:“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明朝王室。”后引申为:“推翻异族统治,拯救中华。”反清复明是明朝政权被李自成颠覆,清朝继而灭亡李自成,确立政权以后,中国境内一系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而要求恢复明朝汉族政权的运动。

  • 清朝末年革命党 揭秘清政府制造革命党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无疑是一个历史的重要进程,因为受到西方制度的影响,民主立宪的道路在一些革命人士心中生根发芽。辛亥革命那些革命党是怎么来的?其幕后的推手是谁?在顽固派与激进派对抗的清王朝中竟然有人敢进行革命的道路,现在先来看看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即将揭秘清朝的革命党是谁制造的? 领导者发动辛亥革命的革命党无疑

  • 揭秘:杀死曹操父亲的“张闿”后来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闿,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曹操的父亲路过徐州,徐州牧陶谦为徐州计,想要款待曹嵩以讨好曹操。但是,不料派去护送曹嵩的陶谦部将“张闿”贪图钱财,于是就杀了曹嵩、夺了钱财跑了。于是,曹操报父仇而伐徐州……那么,贼将“张闿”后来怎么样了呢?“张闿”本为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为陶谦账下都尉。曹操的父亲曹

  • 历史上最辉煌的十大家族,陇西李氏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陇西李氏,唐朝,历史解密

    一、陇西李氏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汉有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然而,当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陇西以李氏为羞耻。于是这个家族自李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