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个门神是谁?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

两个门神是谁?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79 更新时间:2023/12/20 1:49:37

门神是谁?两个门神是谁?贴春联和贴门神的由来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我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何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我国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前,有无门神目前尚不得确知,如果有,大概就该是神茶、郁垒。这两位神人貌相十到怪异凶狠一一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虽然相貌狰狞,但是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不仅是他们的责任,而且是他们的天性。许多人都知道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形相。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郑克塽是怎样的,郑克塽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郑克塽简介中介绍他是郑经的第二个儿子,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封为郡王。这说明郑克塽这个人物并不是金庸笔下的只会跟韦小宝抢女人的形象而已,他也是干大事的。而跟阿珂分开以后,郑克塽也娶了冯锡范之女。郑克塽剧照郑克塽是在37岁那年去世的,这个年纪也算是英年早逝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快就走了呢?首先郑克

  • 广陵散是谁的作品,广陵散是什么演奏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魏晋期间有七位文学名士,他们七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狂放不羁。因常聚于竹林下饮酒,故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有一人叫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擅长文学,喜欢绘画,更酷好弹琴。相传他的一生与《广陵散》一曲有着不解之缘。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华阳

  • 李白一生到底有过几个老婆,李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唐诗的巅峰存在。李白的为人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尤其是喝完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将自己的豪情诉诸笔下。李白的画像李白出生于701年,具体出生地点已经很难考证了,现在也有不少地方在争李白故乡这个名头,而且他的出身也相当离奇,家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哪里,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石雕,来自网络)“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强势的话语,并非汉人故作大言,虚张声势,背后有事实支撑。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匈奴郅支单于日渐强盛,势力渐大,西域都护甘延寿、校尉陈汤矫诏发兵4万人,突袭其老巢,杀死郅支单于,俘获太子等60余人。

  • 周平王东迁到了哪里,周平王东迁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周平王姬宜臼,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是申后,外祖父是申侯,而褒姒,是他的后母。周幽王在位时,周朝已经不复昔日荣光,再加上周幽王昏庸无能,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致使失信于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所以最后传到周平王手里的周王朝,已经是个中等大小的和诸侯国差不多大的周王朝,周平王重新整治,成为东周的

  • 褒姒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褒姒的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褒姒(bāosì),史记曰襃姒,古褒国人,周幽王的王后,与妹喜,妲己,骊姬被称作中国古代四大妖姬。追溯至其出生时期,褒姒原是一名弃婴,在褒国(今为陕西省汉台区褒城镇)被一对做小生意的夫妇收养长大。长大后的褒姒相貌美艳动人,是褒国数一数二的美女。褒姒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人

  • 虎牢关之战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吗,虎牢关之战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虎牢关之战,大家肯定都比较熟悉了,在《三国演义》里面董卓讨伐的其中一个战役。不过最后董卓方还是战败了。但是很多网友其实对这个“虎牢关之战”表示疑惑,那就是在历史上这个战役真的是存在的嘛?还是说虚构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虎牢关之战是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一

  • 清明节江南吃青团还是欢喜团,青团的由来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清明节这天,在食物上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因为寒食节的一些冷食是被移植到了清明,所以北方地区会有在清明吃冷食的习惯,而南方主要是吃一些由艾草制成的各种小吃糕点。清明节历史悠久,各种风俗也是很多,只是现在很多年轻朋友都不太了解了,感觉这些传统文化也是要好好保留下去。清明节江南会吃青团。青团是由艾草的

  •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什么,竹书纪年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谦让”,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历史上的帝王尧帝和舜帝之间的禅让制被诸多儒家所称赞是“德治天下”、“任人唯贤”。不过在《竹书纪年》这部史料当中记载的却完全不一样的说法。记载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制充满着血腥和

  • 马超为何被蜀汉闲置,马超为什么在蜀汉没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的英雄人物,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位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马超最骄人的战绩是在公元211年,起兵十万反对曹操,最后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逃跑。后来,马超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后,辗转投奔刘备,但他的整个家族都被诛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