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郑克塽是怎样的,郑克塽是谁的儿子?

历史上的郑克塽是怎样的,郑克塽是谁的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39 更新时间:2024/2/29 15:05:49

郑克塽简介

郑克塽简介中介绍他是郑经的第二个儿子,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封为郡王。这说明郑克塽这个人物并不是金庸笔下的只会跟韦小宝抢女人的形象而已,他也是干大事的。而跟阿珂分开以后,郑克塽也娶了冯锡范之女。

郑克塽剧照

郑克塽是在37岁那年去世的,这个年纪也算是英年早逝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快就走了呢?首先郑克爽的家族是很庞大的,不是什么一般的王孙贵族。而是被康熙很器重的爵爷,他的父亲郑经去世后他便顶着冯锡范女婿的头衔代替了父亲的职务,这本是轮不到他的,他只是个次子而已。但是他有个有权有势的岳父替他摆平了同父异母的哥哥,这才上位。在职期间,他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便是统一了台湾。不过他最后年纪轻轻便去世的原因也是跟这个分不开了。死亡原因郑克塽简介中没有具体介绍,只是草草带过。大约是操劳致死的,作为一个王爷,他并不像韦小宝那样有这么多的闲工夫去管理儿女私情,所以对待阿珂也是没有丝毫不舍的,他的妻子是谁其实对他来说是不重要的,而冯锡范在这件事上确实帮了他一个非常大的忙。

郑克塽简介并没有提到他与阿珂的儿女情长,在金庸先生原著中为了增添色彩便写上了他与阿珂的一段情,在各方面他虽然都比韦小宝优秀,但却没有韦小宝过得洒脱。

郑克塽鹿鼎记

郑克塽是《鹿鼎记》中令人记住的角色是韦小宝的情敌,韦小宝对阿珂一见钟情之后知道有郑克塽这么个人物之后就三番四次的挑衅他,最终还是奸计得逞顺利娶得美人归。但是在回顾这一段的时候我们似乎忘了郑克塽还是个大人物,一个封爵的王爷。

郑克塽剧照

郑克塽在《鹿鼎记》中被塑造成一个奸诈小人的形象,金庸先生总是不按常理出牌。郑克塽跟韦小宝两个人都为了一个阿珂争的你死我活,不过那韦小宝是明着来郑克塽是暗着来。要说郑克塽不喜欢阿珂只是为了要赢韦小宝倒也是错误的,首先那阿珂是美人中的美人,所有男人见了都会喜欢,郑克塽也不例外,再者韦小宝还没出现之前两人就已经好上了。不过这个郑克塽的身份是王府的二公子,那阿珂不跟韦小宝发生点什么也就算了,最后两人还弄出个孩子来,这点郑克塽是接受不了的,平日里那韦小宝对阿珂占占便宜郑克塽都忍下来了,这次这顶这么巨大的绿帽子他是怎么也不会戴的,所以便无情的把阿珂抛弃了。郑克塽在《鹿鼎记》先是被塑造成和韦小宝作对的奸诈小人后又变成抛弃阿珂的负心汉,其实这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始作俑者都是韦小宝罢了。

郑克塽中不是什么讨喜的角色,相对于这个人设大家还是对韦小宝比较有好感。其实这两个人相比起来在品德上是半斤八两,论相貌家世韦小宝都是不如郑克塽的。

郑克塽征伐吕宋

郑克塽是郑成功孙子,郑经的第二个儿子,跟他的父亲和爷爷一样,郑克塽也是为国家做出了一番事业,其中郑克塽征伐吕宋更是他这一生具有代表性的贡献。而能者多劳的郑克塽也是同样英年早逝,37岁时就病死了。

郑克塽剧照

郑经去世之后,郑克塽就代替了他父亲的职务继承爵位,这本是轮不到他的,因为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亲哥哥,郑克塽只是一个次子。但是冯锡范替他摆平了这一切,把他扶上了王位。但那时年仅11岁的郑克塽是做不了主的,一切都是武平候刘国轩和冯锡范说了算。这让郑克塽很不爽,但又无可奈何。

后郑氏权利日益庞大,渐渐年长的郑克塽也不甘示弱。向当时入侵的施琅提出了“三不”条件,统一了台湾,使百姓得到安定。而郑克塽征伐吕宋也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清政府和郑氏家族发生澎湖海战,清政府落败,郑克爽就带着冯锡范等人顺利征伐吕宋,延续对清朝的抗争。但是后来冯锡范却听信了刘国轩的言论选择判杰,在危难关头选择对清政府投降,失去了主力的郑克塽没有办法只能跟随冯锡范一起,郑克塽征伐吕宋的故事也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回顾郑克塽的一生可以说是年纪轻轻就经历了大风大浪,他的这一辈子过得并不快乐。少年时候被人操控,后又英年早逝。更可悲的是在他死后,失去了屏障的他的三个儿子都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历史上的郑克塽

历史上的郑克塽其实并没有向金庸先生笔下的那样奸诈和阴暗,首先和阿珂的那段儿女之情是没有被记载在历史中的,他的妻子是冯锡范之女。而他本人也不是什么为情可以放弃一切的人,他的主要心血都花在了政治上。

郑克塽剧照

历史上的郑克塽是个身不由己的可怜人。第一他十一岁就成了一个爵爷,那本是应该还在玩耍的孩童年纪。但是那个时候的他却没有一个朋友,有的只是冯锡范和刘国轩两人的操控。作为一个傀儡王爷的他没有什么怨言,而是非常听话的顺应这一切。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反抗就会遭到亲哥哥一样的下场,十一岁就有这样洞察世事的年纪是这几年察言观色所培养出来的。父亲的早逝使郑克塽没有了屏障,年幼的他就如砧板上的鱼肉一样任人摆布,而他自己深知坐上这个王位之后,自己就会如同父亲郑经一样,永远活在跟冯锡范等人的斗智斗勇之中。37岁英年早逝的他其实是结束了这一切苦难,在他即为的这些年他确实想做一个好王爷,可惜天资有限,权利和兵力都是在冯锡范等人手上,所以不能听从己见,也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历史上的郑克塽是个悲情角色,而金庸塑造的是一个阴暗狡诈形象。这对不钻研历史的人是不公平的,因为很容易就代入了金庸笔下的郑克塽,历史有时候就是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熟读历史就是对这个人物的尊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广陵散是谁的作品,广陵散是什么演奏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魏晋期间有七位文学名士,他们七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狂放不羁。因常聚于竹林下饮酒,故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有一人叫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擅长文学,喜欢绘画,更酷好弹琴。相传他的一生与《广陵散》一曲有着不解之缘。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华阳

  • 李白一生到底有过几个老婆,李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唐诗的巅峰存在。李白的为人豪放不羁,喜欢喝酒作诗,尤其是喝完酒之后经常诗兴大发,将自己的豪情诉诸笔下。李白的画像李白出生于701年,具体出生地点已经很难考证了,现在也有不少地方在争李白故乡这个名头,而且他的出身也相当离奇,家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哪里,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石雕,来自网络)“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强势的话语,并非汉人故作大言,虚张声势,背后有事实支撑。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匈奴郅支单于日渐强盛,势力渐大,西域都护甘延寿、校尉陈汤矫诏发兵4万人,突袭其老巢,杀死郅支单于,俘获太子等60余人。

  • 周平王东迁到了哪里,周平王东迁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周平王姬宜臼,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是申后,外祖父是申侯,而褒姒,是他的后母。周幽王在位时,周朝已经不复昔日荣光,再加上周幽王昏庸无能,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致使失信于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所以最后传到周平王手里的周王朝,已经是个中等大小的和诸侯国差不多大的周王朝,周平王重新整治,成为东周的

  • 褒姒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褒姒的结局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褒姒(bāosì),史记曰襃姒,古褒国人,周幽王的王后,与妹喜,妲己,骊姬被称作中国古代四大妖姬。追溯至其出生时期,褒姒原是一名弃婴,在褒国(今为陕西省汉台区褒城镇)被一对做小生意的夫妇收养长大。长大后的褒姒相貌美艳动人,是褒国数一数二的美女。褒姒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人

  • 虎牢关之战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吗,虎牢关之战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虎牢关之战,大家肯定都比较熟悉了,在《三国演义》里面董卓讨伐的其中一个战役。不过最后董卓方还是战败了。但是很多网友其实对这个“虎牢关之战”表示疑惑,那就是在历史上这个战役真的是存在的嘛?还是说虚构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虎牢关之战是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一

  • 清明节江南吃青团还是欢喜团,青团的由来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清明节这天,在食物上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因为寒食节的一些冷食是被移植到了清明,所以北方地区会有在清明吃冷食的习惯,而南方主要是吃一些由艾草制成的各种小吃糕点。清明节历史悠久,各种风俗也是很多,只是现在很多年轻朋友都不太了解了,感觉这些传统文化也是要好好保留下去。清明节江南会吃青团。青团是由艾草的

  •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什么,竹书纪年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谦让”,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历史上的帝王尧帝和舜帝之间的禅让制被诸多儒家所称赞是“德治天下”、“任人唯贤”。不过在《竹书纪年》这部史料当中记载的却完全不一样的说法。记载了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制充满着血腥和

  • 马超为何被蜀汉闲置,马超为什么在蜀汉没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的英雄人物,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位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马超最骄人的战绩是在公元211年,起兵十万反对曹操,最后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逃跑。后来,马超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后,辗转投奔刘备,但他的整个家族都被诛杀了

  • 贾诩的简介资料,贾诩为什么叫毒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文名:贾诩别名:文和国籍:东汉→曹魏民族:汉族出生地: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出生日期:公元147年(东汉建和元年)逝世日期:公元223年(魏黄初四年)8月11日职业:谋士、军事理论家、重臣主要成就:奇谋百出,算无遗策魏朝开国元勋代表作品:《钞孙子兵法》《吴起兵法注》官职:太尉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