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进的征战历程,乐进的战绩如何

乐进的征战历程,乐进的战绩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46 更新时间:2024/1/4 13:40:28

曹操账下一员得力猛将

能与关羽匹敌

乐进是曹魏阵营中一员身经百战的将领,功勋卓著的他被列为“五子良将”的第二位。有趣的是,这位名将的本传笔墨并不多,仅有数百字,通篇也没有收录对话。王歆有云:“乐进魏之名将,志列于张辽后,其勇悍猛迅,当亦其侪也。惜史书不详,便松之不得益一字。遍观其传,如日记行述,不过某某日于某某处破某某敌而已。”但通过对《三国志》中乐进本传和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的阅读,再对比其他曹魏将领,我们能发现,乐进的战绩和经历可圈可点。由此看来,乐进是一位沉默的大将。不难想象后世在品评曹魏诸将时,往往会遗漏或是忽略乐进的存在。在此,笔者也将通过对乐进的解读,来向大家展示这位曹魏元勋沉默但又不平凡的一生。

乐进是较早更随曹操的一员将领。乐进本传记载乐进是阳平卫国人,当时隶属东郡。又载“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笔者根据史料推测,乐进大概应在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左右加入曹操阵营,也极有可能参与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战役。原因在于190年(初平元年),讨伐董卓联军进军失利,曹操的部队受到董卓军伏击,损失惨重。因此,曹操“遣还本郡募兵”,要求乐进回到家乡东郡进行募兵以补充部队的兵员。而紧接着曹操于191年(初平二年)在东郡的军事活动以及被朝廷任命为东郡太守等信息表明,乐进的加入应当不会晚于此时。而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则是192年(初平三年)由鲍信推荐加入曹操,其余的三位都较迟才加入。由此我们也能看出,乐进的出场较早,且其统帅的东郡兵千余人,应该属于曹操早期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进是从基层滚打起来的将领,他没有显赫的背景,真正靠一刀一枪打下战功。乐进最早是曹操账下的基层官吏,之后逐步升为讨寇校尉、代理游击将军,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被封为折冲将军。乐进本传记载其参与过濮阳之战、宛城之战、下邳之战、官渡之战、河北平定战、荆襄平定战、合肥之战等诸多大小战役。虽然乐进本传对于乐进的攻战描述基本为“击某某于某地,破之。”但这些简单的重复表述,一则表明了乐进参与战役之多,二则说明了乐进战果斐然而鲜有败绩。

乐进传中唯一相持不下的战役则是在与高干拉锯的壶关之战。除了参与各类战役,乐进也有击斩敌方大将的功绩,其中有姓名的大将有两位,一是袁谭袁尚的大将严敬,二则是著名的袁绍大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西园八校尉所领的军队是一支劲旅,其统帅除了淳于琼之外,著名的还有曹操、袁绍,能够与这样的角色对敌并击斩对方,乐进的军事水准和勇猛程度可见一斑。此外,与其他四位良将相比,乐进是最早一位被封为亭侯的将领,公元194年(兴平元年)乐进为广昌亭侯,比第二位被封为益寿亭侯的将领于禁早了5年左右。

乐进的征战历程,笔者以为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跟随曹操到荆襄平定战前后,主要是跟随曹操或是其他统帅进行征战,在这个阶段,乐进本传出现最多的两个字眼,一是“从”,如“从击吕布”、“从征张绣”等,二是“先登”,如“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从击袁谭于南皮,先登,入谭东门”。

“从”表现了乐进多是附属、配合统帅作战,相当于副手一类的职务,而“先登”一则反映了乐进时常身先士卒,冲在阵战的前列,二则说明了乐进勇猛果敢的性格,三也透露了乐进很有可能经常性地担任先锋和突击队统帅的情形。

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荆襄之战后期到合肥之战,由于长期的征战积累,以及早期乐进从事基层官吏的经验,乐进的副手和先登角色开始有了转变,开始成为攻守兼备的大将。主要体现在留守襄阳、对抗关羽、降服南郡蛮夷、击破刘备的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等,除了乐进本传的记载,《先主传》也有相应的记载“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这里描述了乐进在和关羽的对峙中占据上风,因此刘备在西川需要火速回军支援,虽然此文有诓骗刘璋的意味,但是刘备此处不表他人,单表乐进,说明乐进此时已能成为和关羽匹敌的对手。

从乐进的征战经历和转型看,其并非单纯的赳赳武夫,而是具有丰富征战经验和一定军事头脑之人。此外,通过史料我们也能窥探乐进擅长行动而不溢于言表。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张辽、李典因率八百死士击破孙权而扬名,而素有“先登”之名的乐进却留守后方,守护城池并支援张、李二人,令很多人为乐进在鸣不平。胡三省云:“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薛悌文吏也,使勿得与战。”此语颇受众人不解,实际上,曹操的安排也正说明了自己对乐进的重新认识,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乐进已经早人一步成为了攻守兼具的大将,相比于张辽擅于以攻为守、擅长奇袭的作风,乐进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实际上是作为接应后方、确保合肥不失的最佳人选。

事实上,合肥之战虽是张辽一战成名,但平心而论是三将合力的成果。分工不同,乃将领的特性使然。论资历,乐进早于张辽、李典加入曹营,而就官阶而言,有人认为乐进此时已是右将军,要高于张、李,然而仔细阅读乐进本传,我们可以发现乐进进位四大将军的时间虽早于曹魏诸将(笔者按:乐进在公元214215年之间迁右将军,于禁在公元216年升任左将军,夏侯惇于公元219年任前将军,此三人为四大将军时,尚处东汉王朝),但应是在合肥之战后,曹操“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而才拔擢乐进为右将军。故合肥之战,张、李、乐三将是互相协助而非统属。合肥之战后,张辽升为征东将军,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就官阶而言,仍是小于乐进。此时,作为曹魏阵营中屈指可数的名号将军,乐进仍是低调沉默,以至于黄初六年,曹丕回忆起合肥之战,褒扬张辽、李典时却忘记了乐进。(笔者按:根据上文夏侯惇、于禁、乐进进位四大将军的趋势,公元220年,夏侯惇进位魏国大将军,依照旧日功勋,张辽、张郃、徐晃依次进位四大将军,而乐进若仍在世基本也应有卫将军的职位。)

乐进的家乡东郡在春秋战国时属于卫地,“其俗刚武,上气力,任侠之风颇盛”。胆烈过人的乐进在此崛起,凭借个人的努力,很早就成为曹军宿将。其以“胆烈”、“骁果”而显明于史,虽然“容貌短小”也许不甚英武,但丝毫不能改变其坚毅的性格。然而,乐进过早的离世(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曹魏尚未代汉),使他不能在接下来的时段有更多精彩表现,也似乎令其在史书上的笔墨大大减少。后世小说演绎中,乐进虽然寂寂无闻,但也不失其“骁果”之名,《三国演义》第十二回,当曹操被大火围困,乐进对前往搬兵救援的典韦说到“同杀入去救主!”,毛宗岗评曰:“语亦壮!”。

乐进,这位沉默的大将,以他数战的身影匆匆在史书上略过。虽然史料对他惜字如金,但历史的沉默却不能掩盖其曾经他曾经奋战的光辉,也不会阻断后人对他沉默的思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宗人府有什么权利,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宗人府是什么部门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管理皇家事务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专管皇室内部的事,即称“宗人”那就是管着所有的皇亲国戚,就如同

  • 徐晃结局怎么死的,徐晃一生战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怎么死的?黄承彦的死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怎么死的?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黄承彦能够与这些睿智的人物交好可见其才智不输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今天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这一神秘人物是怎

  • 黄承彦为什么要放走陆逊,黄承彦为何救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破关羽、谋荆州、火烧连营七百里,吴将陆逊可以说是让蜀国元气大伤的元凶之一。孔明在鱼腹浦布下八阵图,原本可以致陆逊于死地,然而在危急时刻被一老者所救。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那么诸葛亮的岳父为什么要救蜀汉的大敌呢?八阵图是昔年诸葛孔明入川时所留,阵成后镇内常有云雾涌出,变幻莫测。马良

  • 徐晃有过什么战绩? 徐晃的战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 孙和结局怎么死的,东吴太子孙和的悲惨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王夫人与孙和的一位姊妹全公主不和。不久,孙和因在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而被全公主陷害他无礼,又诬陷王夫人对当时病倒的孙权幸灾乐祸。孙权最后把孙和废掉,并把他放逐到长沙,改立孙亮为太子。很多为孙和抱不平的大臣(包括丞相陆逊)都

  • 大乔是怎么死的?大乔和孙策有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大乔二乔是很有名的,她们天生貌美,二人均嫁给东汉末年两个有勇有谋的将士,那历史上大乔是怎么死的呢?大乔一生是怎么度过的。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公,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丰实,与孙坚家为世交,往来频仍,相互支持结亲。乔玄生有两位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儿,皆有沉鱼落雁之容,

  • 孙权长子孙登简介,三国孙登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孙吴时吴大帝孙权长子。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

  • 水镜先生是怎么死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水镜先生怎么死的?水镜先生墓在哪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

  • 水镜先生是谁?水镜先生事迹故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桑下之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