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1 更新时间:2023/12/6 11:18:46

自秦一统天下之后,儒家一直想跻身朝堂,获得话语权。但其主张的分封制不被秦始皇所喜欢。

秦始皇多强势的一个人,他会允许将自己的权力分封出去?所以儒家的分封制在秦始皇面前只会吃瘪。

秦始皇只是在地域上统一全国,但在思想上六国中还是各过各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六国遗民潜藏在民间了。

秦国统一靠的是秦始皇个人强大的武力,形式上的统一。因此始皇帝一死,六国遗民就开始造反了。胡亥也好,子婴也罢,都没有始皇帝手腕,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秦始皇光想着制度上管理六国,却不曾想过从思想上管理六国。

到了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他吸取了秦国灭亡的教训:既没有否定郡县制,也没有否定分封制。而是将二者合一,变成了汉朝实行的郡国制——郡县与诸侯国并存。

这个时候儒家的叔孙通,趁着汉朝新立,礼仪不完善的空挡,接近了刘邦。人才会不会被任用,关键看这个对君主有没有用。叔孙通便瞅准了刘邦的软肋:帝王威仪。

叔孙通带着儒生们制定礼仪、规范,让大臣们学习。焕然一新的朝堂使得刘邦发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权力的滋味,一旦尝到,谁也无法摆脱。“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估计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

但汉朝的皇帝过得确实不怎么样,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政治手腕(汉文帝就是刘氏宗亲与功臣集团博弈之后的结果)。皇帝能干掌握的权力便多。皇帝昏庸就可能成傀儡。

汉武帝便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他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力受到影响。谁对汉武帝的权力威胁最大?汉朝的丞相。

汉初丞相权力极大,为百官之首,代替天子掌管百官。武帝雄心勃勃,自然不愿意让丞相等官员限制了自己的手脚。

那么他就得想法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这个时候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

当然那个时候,儒家已经遍布汉室朝堂了。诸位可以想想,若儒家在朝堂上处于弱势,那么哪怕汉武帝再强势,罢黜百家也不会太容易。

更何况,信奉黄老窦太后还活着,以她的能力与权势,也不过稍微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而没有妄加干涉。一是老太太看出来儒家当权是大势,二是儒家当权有利于君权专制。

对于当时汉朝内遍布的郡国,远远达不到中央集权的高度。但儒家能帮忙,可以帮汉武帝收回自己的权力。

尊儒对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有好处,自然要“提倡”。但他没想到儒家在官场上的发展,导致了世家的出现,而继世家之后又出现了所谓的“官僚阶级”。

魏晋南北朝是世家与皇权并立的时代,而随着唐宋科举的发展,世家没落官僚崛起。

有人说,科举制度使得寒族崛起,使得世家不能再独霸朝堂。

这句话也没错,但加入唐宋明官场的寒族,他还会是寒族吗?不,他只会变成一个官僚。

儒家讲究入世,没有加入朝堂前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抱负。可一旦加入朝堂,又有几人可以保持初心?又有几人不为权力所迷惑?

儒家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忠君”思想。魏晋时期的朝堂官员,大多数都是儒家经学传世的世家。但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又有几个忠臣出来说话?

晋朝的大孝子王祥(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那个),听说曹髦被弑,立马大哭,一边哭一边嚎:“老臣无状啊。”但是司马炎登基后,王祥继续当他的大晋太保,至于曹髦,是哪个?

他的弟弟王览便是东晋王氏一脉的祖宗(王敦、王导的爷爷,王羲之等人的曾祖父)。而王览的权力都来自王祥。

这难道就是所说的“忠孝不能两全”?

我们把时间在往回倒,回到东汉时期。

我们知道东汉皇帝大多过早去世,继任的皇帝都是在幼年登基。这就导致了太后临朝、外戚专权。窦氏、邓氏、梁氏等等轮流掌控东汉朝堂。

外戚专权,欺负小皇帝的时候。所谓的儒家忠臣们在干嘛?与外戚在朝堂上“斗得难解难分”。

至于皇帝,不打倒外戚怎么救皇帝?可是外戚这么强,怎么能打倒?这大概就是朝堂上儒家们的想法了罢。

如此“强大”的外戚,偏偏被皇帝借助几个宦官便铲除了。若按儒家的史书所说:太监们除了邀宠于皇帝,屁的本事没有。

那么宦官们诛除外戚,究竟是宦官太强,还是大臣们太弱?

外戚邓骘专权,汉安帝的处境肯定不好过。但满朝的大臣还是愿意和邓骘打交道。毕竟从身份上来说,大臣们和邓骘是平等的,却比皇帝低一头。

有着平等掌权的机会,谁会低头为皇帝服务?儒家的忠臣们也不例外。

汉安帝借宦官的手除掉了邓骘后,却引来了大司农朱宠等人的不满,为邓骘喊冤。但当初邓骘掌权,皇帝幽居深宫的时候,你们这些儒家大臣们怎么不出来为皇帝说话?

汉武帝虽然借助儒家统一了天下的思想,但也制定了察举制。所谓察举制就是你提拔我,等我当官后提拔你家晚辈。这便是世家的生存之道。

哪怕到了两晋南北朝的战乱时期,世家仍活的好好的。无论谁当权,汉人还是胡人,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无论那个朝廷,都需要世家们帮助打理天下。

八王之乱,王导、王敦兄弟早早就让司马睿避乱于江左,这是为了司马睿还是为了王家?王敦叛乱,王导却站在司马睿一边,这是忠臣还是两头下注?

世家们不会贸然参与到君权之争,但当尘埃落定之后,胜利者的身后肯定有世家的影子,为他们摇旗呐喊。

世家消亡,与朝廷政策无关,是社会的发展与知识的普及造成的。更多的人能够学习知识,君主们的帮手多了,不用再依赖世家的知识分子。

世家能够被取代,那么他们存在的意义便没有了。不仅君主需要世家灭亡,所谓的“寒族”官员也需要他们消失。毕竟权力都是有限的,单打独斗的“寒族”,怎么会是“成群结队”的世家的对手呢?

世家虽然消亡,但儒学早已扎根官场。但进入官场的儒家还是儒家吗?

儒学是儒学,进入官场的儒家知识分子,只是一个官僚罢了。

官僚是为皇帝服务?还是为自己服务?

标签: 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孟英: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孟英,号梦隐(一作梦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孟英,清朝,历史解密

    王孟英,1808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曾祖王学权是一位名医,著有《医学随笔》二卷,祖父永嘉、父琪沧也都精通医学,曾对该书作过补充和校注。王孟英14岁时,父重病不起,临终前曾嘱咐他:“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父亲死后,他遵家训钻研医学,但终因家境贫困,厨无宿舂,无法度日

  • 屠夫杀狗救人被送官,揭秘曹学佺审案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学佺,明朝,历史解密

    天启二年(1622),广西右参议曹学佺审理了一起与狗有关的案件。案件的起因是当地一宗室子弟放狗咬人,就在一文弱书生即将命丧恶犬嘴下的紧要关头,路边一卖肉的屠夫手起刀落结果了这条狗。狗主人的家奴们非常气愤,当即将屠夫和书生抓了去官府,便有了曹学佺审案的故事。大明朝藩王成灾,宗室子弟众多,骄横无比。桂林

  • 慈禧夜明珠去了哪里?听说被美国人买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夜明珠,清朝,历史解密

    作为晚清的实际掌权人,慈禧只顾自己生活舒适,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她的一生收集的珠宝数不胜数,什么玉啊,翡翠啊,不胜枚举。当然要数她最为在意的,就是那颗在她死后被其含在嘴里的夜明珠了。据说此珠子放到现在价值将近10亿人民币,不过在之后被孙殿英盗墓的时候拿走了,那么现在这颗夜明珠流落到了哪里呢?在这之前,

  • 夏侯渊智勇双全,曹操为什么还大骂他“草包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夏侯渊,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夏侯渊这个人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他不仅仅是作为了曹操手底下一位很重要的虎将,而且其本身的实力也被纳入了三国名将排行当中的前列,因为其实力太过于耀眼,因此还被曹操高度评价为虎步关第一人。然而,他最后却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结果被曹操大骂其为“草包将军”而之前他所获得的荣誉也在一瞬间被破灭了,那

  • 陈阿娇美丽且尊贵,为什么会输给平凡的卫子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阿娇,汉朝,历史解密

    陈阿娇有多美?汉武帝刘彻年幼时曾说:“若得阿娇做妇,当以金屋贮之”,这便是“金屋藏娇”的典故。太美的承诺,大抵是因为太年轻,彼时他们还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浓情蜜意此话当真?陈阿娇的家世有多牛呢?她的母亲馆陶公主是窦太后唯一的女儿,陈阿娇作为馆陶公主的独生女,也深受窦漪房的宠爱,她从小到大都是天之骄女

  • 晋秦争霸战争发生于什么时候?简介其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秦争霸战争,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中期,晋为独霸中原,阻止秦东进图霸而进行的重要战争。战争背景晋献公在奉攻茅津后不久,即"假途灭虢",一举兼并北虢、虞两国。控制了茅津渡口及桃林、崤函,抢先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公子夷吾逃秦。他深知穆公有控制桃林等地之企图,愿献虢略(今河南灵宝)至华山间"河外五城"以换取秦对其争

  • 大明王妃的婚礼有多奢侈?婚后的王妃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将皇子们分封各地为藩王,过着锦衣玉食,富贵莫比的生活。到底在400年前的大明帝国,亲王们的人生大事会操办的多么隆重呢?幸运的是,一本名叫《王国典礼》的遗书,详细的为后人描绘了亲王们大婚前后的壮大场面。金累丝楼台人物顶簪 明益庄王墓夫妇出01婚前准备古人结婚讲究“三书六礼”,六礼包

  • 他是晚清重臣赵尔丰,功勋卓著为何结局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尔丰,清朝,历史解密

    他为收复西藏地域奉献了自己的半生,成功平定西藏叛乱,最终将西藏纳入中国的管辖范围。他是清朝的重臣,作为一介文官却为朝廷征战沙场。他身处朝廷与革命中间,左右为难,在六十六岁的年纪被革命军斩杀在成都。他便是清朝的四川总督,赵尔丰。赵尔丰出身官宦家庭,父亲和兄弟都担当朝廷重要职位。他初入朝廷,还是凭借父亲

  • 曹操自觉善于用兵 为何会中诸葛亮的计谋退兵三十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诸葛亮,曹操,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施一计,曹操就退兵三十里,其实此计并不高明,如果曹操动动脑子,根本不用退兵。曹操自觉善于用兵,为什么不破诸葛亮此计呢?这与曹操的性格有关。当时曹操率大军去夺汉水寨栅,赵云退到汉水之西。曹操来势凶猛,对蜀军不利。诸葛亮说,我不动刀枪,不放一箭,便可让曹操退兵三十里。于是,诸葛亮

  • 朱元璋当年是怎么差点就丢掉性命 他是怎么差点小命不保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投军的时候得到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赏识,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当随身亲兵,后来朱元璋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地位从一名亲兵一路升到了郭氏集团内的重要将领,1355年总守和州。朱元璋总守和州之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这个客人是谁呢?那就是濠州旧帅孙德崖,此时的孙德崖部队因为军中缺乏粮食,想到和州一带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