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打不死的小强,曾惹怒三位皇帝

明朝打不死的小强,曾惹怒三位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114 更新时间:2024/1/16 0:55:51

封建社会,皇帝最大,要在皇帝面前胡说八道,挨个打,下个狱,都是小意思,闹大了满门抄斩也是常事。

不管是真心劝谏,还是故意找打博名声,其实都是风险很高的一件事。

大明朝,有个文官,先后惹怒三代皇帝,又是下狱,又是被殴,两次差点没命,但都硬生生挺了过来,很有点小强打不死的风范。

这个小强名叫李时勉,其实“时勉”是他的字,他其实叫李懋,不过大家都称呼他李时勉,这叫“以字行”。

李时勉也算是皇族后代,他家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叔叔这一辈,是李煜的第17世侄孙。虽说是早就过气的皇族,但那也是皇族,家族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

李时勉是个读书人,他少年读书的时候,弄出来一个典故,叫做“裹足纳桶”。据《明史李时勉传》,“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大冬天的,冷得要命,李时勉知道只要脚部保暖就不会觉得太冷,就拿皮把脚裹起来,还放进木桶,安心读书。

李时勉高考成功,进入官场之后,还是挺受重用的,不过李时勉是个直性子,有啥说啥,终于成功先后得罪三任皇帝,差一点就一命呜呼。

李时勉得罪的第一个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当时,朱棣弄出来一个“天子守国门”,打算迁都北京,李时勉是江西人,不管用个人角度出发,还是从全局考虑,都不赞成迁都。于是,李时勉列举了种种不应该迁都的理由,上书给朱棣。

朱棣很生气,皇帝有了想法,你们大臣就应该千方百计找理由支撑我的念头,哪有这么成心拆台的?不知所谓!

很快,李时勉被爆脾气的朱棣扔进了大牢。

不过,还好,只是吃了几天牢饭,没有什么杀头、流放之类的。

李时勉得罪的第二个皇帝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

朱棣赏的牢饭,吃了一年多,李时勉又复出了,接下去该怼朱棣的儿子了。

朱高炽登基之后,李时勉又开始巴拉巴拉,惹怒了好脾气的朱大胖子,“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个别谈话,李时勉还是固执己见。

皇帝愤怒了,据《万历野获编》,“命金瓜士扑之,凡十七瓜而肋断。”让站殿的金瓜武士狂揍李时勉,一共打了十七下。《明史》说“胁折者三,曳出几死。”生生打断了三根肋骨。

皇帝并没有要把李时勉一棍子打死,给了他一个交阯道御史的官职,命令他每天必须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

伤势未愈、死性不改的李时勉继续拿之前的上奏说事,三天三次上奏,彻底惹火了朱高炽。

眼瞅着李时勉就要死于黑暗的锦衣卫大牢,却碰到一个认识的锦衣卫千户,之前,李时勉曾经帮助过这个千户,于是,千户秘密找来医生,终于治好了李时勉的伤。至于翻案,这就不是一个锦衣卫千户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了。

几个月后,朱高炽身体眼看着就不行了,在与大臣交谈的时候,又想起李时勉,愤愤地说了一句“时勉廷辱我”。当晚,皇帝就驾崩了。

李时勉没死,皇帝倒是死了。

李时勉得罪的第三个皇帝是朱棣的孙子、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

新皇登基,各方势力重新洗牌,李时勉被遗忘了,继续在锦衣卫大牢里度日。

一年多后,有人在新皇帝朱瞻基面前提到了李时勉,朱瞻基立马气不打一处来,对哦,怎么忘了这个祸害,就是他气死了我爹。

一道命令,把李时勉给我抓过来,我好好问问他,宰了这祸害。

等待提审的时候,皇帝又转了念头,这等货色,有啥可多说的?第二道命令发出,直接杀了了事,我不问了。

杀人的使者刚走一会儿,之前去提审的使者带着李时勉来了。皇宫太大,走岔路很正常。

来也来了,就随便问两句吧。朱瞻基问,你到底说了些啥,把我爹气成那样?

李时勉回答说:“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守孝的时候,不应该近女色,太子应该放在身边培养。

朱瞻基怒气稍解,哦,敢情还帮我说话来着。

皇帝接着问,你巴拉巴拉喷了这么多,还说啥了?李时勉又说了五六条内容,然后说实在想不起来了。

皇帝问奏章的原件在哪里?李时勉回答说,早就被烧了。

于是,一次君臣对话,让皇帝觉得李时勉是为国为民,还为当时还是太子的自己说话,李时勉莫名其妙度过一劫。等到杀人的使者回来复命的时候,李时勉已经被赦免,穿着新官服站在大殿上了。

从此之后,“打不死的李时勉”誉声满朝。

名声有了,但风险实在太大了。如果朱棣要杀鸡儆猴,如果没有锦衣卫千户的援手,如果朱瞻基直接命令砍头,也就没有后来了。

还是做个吃瓜群众安稳些,不然,就会像李时勉那样被“瓜”打。

标签: 李时勉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历史上刘备真的借过荆州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歇后语,有的作为名言警句警醒着世人,有的作为日常用语让我们朗朗上口,还有的则是一个完成的故事缩影。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赤壁之战后刘备向东吴借来荆州,说拿下益州后就归还。但当刘备拿下益州之后孙权派人前来索取却被拒绝,最后导致两边联盟破裂。一心想拿回荆州的孙权暗中联合

  • 程钟龄有哪些有趣的治病故事?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程钟龄,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程钟龄是清代著名医家,他临证经验丰富,别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经他治疗常能奇迹般地康复,因此一时名噪康熙、雍正年间。话说有—富翁,身患足痿,欲行必以手持物方可缓慢移步,且经常失眠,日渐憔悴,服过许多药皆无效。他久慕程钟龄的大名,让人抬了去求治。程钟龄见他六脉调和,得知病人遍服一般中药无效,断定这是心病,

  • 清帝退位时隆裕太后嚎哭不止,大臣们是怎么劝慰她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隆裕太后,清朝,退位,历史解密

    王朝鼎革,无不血雨腥风。像宋代那样,对前朝皇族照顾有加的,十分罕见。有些朝代,新皇虽信誓旦旦不动人家一根毫毛,可转眼就送上点毒酒,杀人于无形之中,彻绝后患。可以说,易代之际,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葬身沟壑;皇家贵戚也是血泪交加,不得安生。像清朝这样,灭亡之时,还能享受优待的,可谓少之又少。虽然辛亥革命也

  • 汉武帝不是嫡出,最后能登上皇位全靠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位传承往往父死子继,以立嫡立长为依据。如果没儿子,则兄终弟及。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非嫡非长,母亲王娡是楚霸王分封的燕王之曾外孙女,虽有贵族血统,但已沦落为平民,且又有过婚姻,后台不硬,地位不高,汉武帝却从十四个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了天之骄子,让人满腹孤疑,他们到底有何能耐,使何手段,

  • 魏晋时期时期的军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谋士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军师,晋朝,历史解密

    要说这段时间里最火的电视剧,就要数《军师联盟》了,就连作者这个对三国并不感冒的人,也是追着看了好几集。讲真,从整部剧作的着力点来看,是非常大胆的,选择从司马懿的角度入手讲三国,并且将主线都放在了曹魏这边,而三国里的其他两位反倒成了背景。从历史大格局上看,这部片子算是一部久违的好剧,当然因为我们今天总

  • 夏桀和商纣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导致国家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桀,夏朝,历史解密

    夏朝亡国之君桀放走了被自己软禁的汤,而商朝的亡国主纣王放走了被自己软禁的姬昌。汤建立了商朝,姬昌则是周朝的实际建立者之一。除了放走了自己潜在头号敌人外,夏朝和商朝的灭亡还有许多共同点,然而,商汤和姬昌的逃离,是夏商灭亡最重要一条原因。桀夏桀放走了商汤,商汤积蓄力量灭夏夏桀无道夏桀名字叫做姒癸(sìg

  • 道士口中的急急如律令有什么含义 为何古人说没事别瞎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士,咒语,历史解密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样的为何说没事别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一些影视剧里,道士做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喊出这样一句话,“急急如律令”,类似于一种咒语,喊了以后就会有妖魔鬼怪退散或者现身,捉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过,这样一句咒语,却并非是人人

  • 两都之战简介 两都之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元武宗,历史解密

    两都之战是1328年(元致和元年、天历元年),大都(今北京)的元武宗一系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的泰定帝两系势力,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内战。是役大都方面最终取得了胜利。战争背景元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323-1328年在位)为了防止身后出现皇位之争,登基次年就立了五岁的儿子阿速吉八为太子。132

  • 江苏连云港出土一具女尸,打开棺材时尸体发出怪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尸,历史解密

    对考古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考古节目:考古专家发现墓葬,然后对其进行挖掘,清理墓葬得打拼陪葬品,最后通过陪葬品或者墓的构造判断出墓主人身份,真相逐渐拨云见日,跟随着考古专家的脚步,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很多古墓因为各种传说被蒙山了神秘的面纱,在电视或者小说当中我们会联想到古墓丽影,机关重重

  • 秦始皇真的残暴吗?从刘邦逃跑看秦朝法律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秦始皇,刘邦,历史解密

    大约是群龙无首的民工有人回到沛县,县令这才发现刘邦跑了不知下落,于是发吏抓了吕后追查刘邦(高祖尝辟吏,吏系吕后)。吕后自然说不出刘邦去了哪里。若是按照两千年来史家文人对秦国秦始皇的污蔑,秦始皇严刑峻法,迟到都要杀头,那吕后还不惨遭严刑拷打,割鼻子砍脚?刘邦的儿女,刘太公一家人,还有吕后和她爹还不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