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入曹营的故事,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

徐庶入曹营的故事,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23 更新时间:2024/1/17 13:54:37

徐庶入曹营的故事

“徐庶走马荐诸葛”是《三国演义》是一段很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徐庶帮助刘备击败曹军后,曹操打听到徐庶是刘备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为挫败刘备,曹操用计把徐庶的母亲骗到许都,并冒用徐母的名义给徐庶写信要徐庶来许都。刘备不愿徐庶走,但又不忍曹操拿徐母要挟徐庶,只好同意徐庶离开。刘备送别徐庶时,一片树林挡住了刘备的视线,刘备为了多看徐庶一眼,命人去砍树林。这时,徐庶又骑着马回来了,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诸葛亮同样具备帮助刘备创建霸业的能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故事。并且,徐庶临走时向刘备表示,鉴于曹刘两家的敌对关系,自己终生不向曹操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计策,“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便由此而来。徐母见到徐庶后,知道曹操用计把儿子骗来。徐母为了让徐庶彻底与曹操决裂,自尽身亡。

罗贯中用如椽巨笔,在一个故事中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首先是徐庶,能够让曹操不惜采取绑票手段进行要挟的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并且,徐庶为母至孝,为了母亲的安危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徐庶的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徐庶在处理与刘备的关系上,也恰到好处,虽然投奔曹操,但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做损害自己原来单位和原来领导的事,同时,还向刘备举荐了自己的替代者诸葛亮,可谓仁至义尽。

其次是刘备,自己虽然思贤若渴,一心谋求兴复汉室,但是在徐庶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尊重下属的个人选择,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第三是徐母,为了不拖累儿子干正义的事情,不惜舍生取义。

感动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事实真的如此吗?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徐庶和徐母与演义中的光辉形象有着较大的出入。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是这样记载徐庶的投曹过程的:曹操击败刘备,抓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我本想和您共图王霸之业,但现在由于与母亲失散,我方寸已乱,没心思干别的事了,我这就和您告辞。徐庶说完就去见曹操了。

徐庶进了曹营也没有消极怠工,至少做了很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最后官至御史中丞。当然也没有徐母上吊自尽的事了。

那么就是因为曹操抓到了徐庶的母亲,徐庶就改换门庭,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吗?

显然不是。首先,曹操并不是像演义所说的那样,是为了达到挟徐庶的目的才抓捕徐母的。曹操得到徐母完全是在乱军之中的一次偶然行为而已。新野不过弹丸之地,且无险可守,曹操要消灭刘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根本犯不着抓徐母,诳徐庶,通过摧毁刘备智囊的办法来打垮刘备。其次,当时为了争夺天下,大家都在四处网罗人才,曹操不会因为乱杀刘备手下一个工作人员的母亲,而失去人心。相反,曹操更应该优待徐母,以便获取更多敬贤爱才的名声。当年曹操击败吕布,杀了陈宫后,将陈宫的母亲养老送终,后来又挑选人家,嫁出了陈宫的女儿。

因此,我们说徐庶母亲被曹军所获并不是徐庶投奔曹操的真实原因。如果仅仅因为母亲被抓而被迫来到曹营,那么徐庶在以后的工作中的积极性是很难被调动起来的,所以也不会官至御史中丞。

从徐庶当时的情况,结合徐庶投曹后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徐庶投奔曹操与徐母被抓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徐庶投曹的真正原因是徐庶自己不想在刘氏集团干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徐庶动了跳槽的想法了呢?史书上没说,根据刘备集团的行为特点、内部风气和以后一些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刘备对徐庶的不信任和诸葛亮的排挤,促成了徐庶的弃刘投曹行为。

《三国志》上记载,并不是徐庶投曹后,诸葛亮才辅佐的刘备,而是一开始徐庶就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是说:刘备当年驻扎新野的时候,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是条卧龙,您愿意见见他吗?

这样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并且徐庶和诸葛亮二人曾经同时在刘备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

前面说过,刘备喜欢在参谋班子中任用两个军师,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诸葛亮权利欲极强,为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目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曾经先后害死了刘封彭羕,逼走了孟达,流放了廖立,罢黜了李严,刘氏集团中稍有些本领的人几乎全部被他清洗。据说朱德元帅读完《三国志》后,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不能容人”。

徐庶当年可能是因为仰慕刘皇叔的英名,毅然投到帐下,就像徐庶自己说的那样,准备“欲共图王霸之业”,而且保举了诸葛亮为刘备效力。

但刘备为了牢牢控制经理班子,采取所谓的“双军师制”,诸葛亮后来居上,与徐庶平起平坐,让徐庶如梗在喉。并且,从诸葛亮后的一贯行为特点看,他为了能够独揽大权,免不了在刘备面前抬高自己,贬低徐庶,使徐庶心灰意冷,萌生去意。母亲为曹操所获,更坚定了徐庶北上的信念,所以徐庶弃刘投曹。

那么为什么《魏略》和《汉晋春秋》中都记载了徐庶与诸葛亮友善的记载呢?原因很简单,诸葛亮是徐庶举荐给刘备,不明内理的人不知道徐庶与诸葛亮的真实关系。并且,任何一个求职者,一般都不会和自己的新老板说自己是被原单位排挤出来的,不光没面子,也显得自己没本事。所以徐庶只能打掉牙往肚子咽,要么就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避而不谈,要么咬牙说我们是铁哥们,落得个两人相善的美谈。

但诸葛亮却并没有徐庶那么厚道。《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一次出陇右北伐,听到徐庶和石广元的官阶后,说了一句话:“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诸葛亮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为什么徐庶和石广元得不到重用?主要是因为魏国能人太多了!

如果诸葛亮和徐庶两个人真正关系好的话,诸葛亮一定会说,不是他们俩人没能耐,而是当领导的不用他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甘宁生平事迹有哪些,甘宁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甘宁实力如何?吴国武力高的人不多,孙坚,孙策,甘宁,太史慈,周泰,黄盖,程普,凌统。甘宁原本是江贼,用虎皮包裹船身身系铃铛,人称锦帆贼,试问没有实力敢这样显摆吗?地方政府没有能制服的,水战他们来去如风,甘宁是首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甘宁也想走正途,当时孙策还没有统领江东,孙坚还是袁术的部将,甘宁就投

  • 魏明帝曹睿是个好皇帝吗,如何魏明帝曹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曹叡,字元仲,丕长子。母甄氏,本袁绍中子熙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后,熙出为幽州刺史,甄氏留邺。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操攻克邺,甄氏为丕所纳。叡生而操爱之,“每朝宴会同,叡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延康元年(220年,即黄初元年),叡年

  • 人投胎转世是真的吗,关于投胎转世的例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世界上的鬼怪之说真实吗?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轮回,认为这是反科学,是迷信,但是历史却有很多关于投胎转世的例子。信不信由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三大投胎转世真实案例。【投胎转世一】我和陈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老朋友,他左手臂上有个奇怪的十字形的疤,我从小时候就见过了,据他说那是个胎记,出生时就有的,这样的胎记

  • 古代女囚10大酷刑,古代女囚最恐怖的十大酷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大部分王朝都是很封闭很保守的,对于不守妇道的淫妇和犯了法的女犯,会使用惨无人道的酷刑来惩治她们。下面天天小编Mr.Kubo就例举其中最残忍也是最恐怖的十大酷刑,胆小或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朋友,请斟酌后再观看。1、骑木驴一种针对女犯人的酷刑。所谓木驴,其实就是一头用木头做成的驴,木驴背上,竖着

  • 生辰纲是什么,水浒传中的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不仅把“生辰纲”弄丢了,还曾经使“花石纲”沉入黄河。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石纲”和“生辰纲”?它们指的是什么?青面兽杨志,《水浒传》里交代他是杨老令公杨业之后代,武艺非凡。原为殿

  • 什么是降头术,降头术是真的吗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降头术(tamehead)(降:jiàng头:tou术:shu)是流传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巫术。相传,即是中国四川、云南一带苗疆的蛊术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后,结合当地的巫术所演变而成。它能救人于生死,亦可害人于无形南洋巫术-降头术。也有称泰国的“降头术”和湘西的&ld

  • 历史上的吕不韦是怎么死的,吕不韦是服毒自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吕不韦的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

  • 千湖之国是哪个国家,芬兰国内湖泊有多少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与挪威接壤,西北接瑞典,西临波的尼亚湾,南濒芬兰湾,东接苏联。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境内多湖泊和森林。有大小湖泊6万多个,占全国面积的10%左右,素以“千湖之国”著称。水力资源丰富,有激流和瀑布1962处。海岸线曲折,全长110

  • 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指鹿为马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

  • 中国的毛笔是谁发明的,蒙恬为毛笔制造者的祖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书写工具,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说到毛笔的起源,就不能不说到蒙恬,因为他被尊奉为毛笔制造者的祖师。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将,曾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保卫国土,在毛笔发明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驻扎在边疆,需要经常向秦始皇奏报军情,由于边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