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

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9 更新时间:2024/1/20 9:17:11

讨伐董卓是谁挑的头?十八路诸侯势力是怎么崛起的?

曹操陈留起兵,各地也都在蠢蠢欲动,讨伐董卓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不过,董卓的军力确实不容小觑,只有天下各路反董的势力联合起来,才有一定的把握。怎么来挑这个头儿呢?

桥瑁造假

初平元年春正月,时任东郡太守(相当于濮阳市长,今河南濮阳)的桥瑁灵机一动,决定假借朝廷三公的名义、伪造一份布告:

1、详细列举了董卓的罪行。

2、说明朝廷这边受到董卓的逼迫,无法自救。

3、希望各路诸侯兴起义兵,拯救国家、百姓于危难之中。

桥瑁将布告交给驿站、传递给各个州郡。大家这下觉得,现在起兵名正言顺,至于这布告是真是假,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估计都心知肚明吧。

图 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

酸枣会盟

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联军在酸枣(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会盟。大家一致认为臧洪富有胆略,请他升坛、主持盟誓,臧洪毫不推辞,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臧洪先是声讨了董卓“祸国殃民”的暴行,然后,宣布各路诸侯的名单,最后宣读盟誓: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大家听完以后,上至将军、诸侯,下至普通士兵,都极其振奋。“反董卓联盟”正式成立:

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图 兵力部署

战略部署

1、袁绍、王匡屯兵河内。(河内太守张杨率几千人投靠袁绍,后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于漳水。)

2、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隶属于张邈麾下,广陵太守张超也在其兄张邈麾下。)

3、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隶属于袁术。)

4、孔伷屯兵颍川。

5、韩馥留在邺城。(负责给关东联军提供粮饷。)

关东联军共同推举袁绍为“反董卓联盟”的盟主,主持大局。于是,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联军其他将领也被授予了官职。比如:曹操被任命为行“奋武将军”,孙坚被袁术表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关东十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各领军数万。张杨、曹操、张超、孙坚这四支军队实力薄弱,隶属于袁绍、张邈、袁术,即便算上他们,也才十四路。《三国演义》当中提到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完全是由罗贯中拼凑出来的,根据史实记载,按照各军队的实力来看,只有关东十路诸侯。

图 关东联军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

为什么是袁绍?

当时,袁绍逃离洛阳之后,董卓就下达了悬赏令,捉拿袁绍。周毖、伍琼、郑泰等深受董卓信任,可是他们心向袁绍,就劝道:

像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袁绍这个人不识大体,现在因为害怕将军才逃跑了,没其他意思,如果我们通缉他太急的话,恐怕会出乱子。老袁家连续四代人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如果发话,肯定都会跟着他干,各地会纷纷相应。到那个时候,整个函谷关以东就不是将军您能控制得了的。不如赦免他个郡守(相当于市长)当当,这样他就不会再惹事端了。

董卓觉得也有道理,就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沧州市长,今河北),封邟乡侯(邟乡:属今河南汝州)。袁绍长舒了一口气,又神气起来了。之前弃官逃跑也不算数了,司隶校尉(负责首都治安)还由他兼着。

正像周毖、伍琼等人分析的那样,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开始,到袁绍的父亲、叔叔,连续四代、五个人都担任朝廷的“三公”职务,号称“四世三公”,门第显赫,绝对有号召力。

董卓废立皇帝时找袁绍去商量,结果遭到反对,大家觉得袁绍立场鲜明,“革命性”没的说。另外,与袁术相比,袁绍的声望、能力、相貌等各方面都要比他这个嫡出的弟弟略胜一筹,因此,非袁绍莫属!

臧洪在祭坛上慷慨激昂的演说,大家顿时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关东十路诸侯组成联军,团结在盟主袁绍的周围。然而,这一热度渐渐褪去,随之便迷失了方向。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说道:“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然,对反董卓联盟的各路诸侯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

标签: 三国董卓袁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又霸占了他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宇文化及,隋朝,历史解密

    很多历史时期之所以会让人印象深刻,相关的演义小说也可以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演义中会有一些虚构的情节,还会有一些虚构的人物,比如宇文成都就是如此。但事实上,他虽然是虚构的,但他的父亲宇文化及不仅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还是杨广的狐朋狗友。然而他受到重用后,不仅把杨广给杀了,还把他的女人给霸占了

  • 隋文帝怕老婆独孤氏,皇后死后两年为何他也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隋朝,历史解密

    北周末年,周宣帝死后,周静帝即位。因为静帝年纪太小,杨坚便以丞相的身份入宫辅政,一时间大权在握。节制百官,回到家中难免有时流露出志满意得的神色。对此,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感到很不安。一天,她对杨坚说:“您是准备登基当皇帝的,如果做个丞相就洋洋得意,那皇帝的宝座恐怕就坐不上了。”杨坚听后,很是感动。从此之

  • 揭秘:宋朝时期各国名将排名,宋辽金蒙西夏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319年历史,先后和辽,金,蒙古,西夏车轮战。这个混战时代,英雄辈出,各国名将数不胜数,多如天上繁星。北宋首推赵匡胤,早期南征南唐,北伐契丹。他49岁突然病故,多活20年,北宋将成为大帝国。赵匡胤时期名将:潘美(灭南汉),曹彬(灭南唐后蜀),李继隆(打败辽国耶律休哥)。对西夏名将曹玮,狄青;种师

  • 常山公主为何从小双目失明?脾气也暴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常山公主,晋朝,历史解密

    常山公主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儿,晋武帝司马炎的姐妹。下嫁王济。公主双目失明,而且非常妒忌。但终身无子,只有庶子二人,其中次子王聿继承公主爵位,封敏阳侯。常山公主,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但可惜的是这位公主从小就双目失明,父亲司马炎大概是觉得非常愧疚,所以对她是格外的宠爱有加,生怕她难过伤心想不开。常山公主

  • 刘过很经典的一首词,成了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过,宋朝,历史解密

    南宋词坛几乎是豪放派的天下,靖康之耻、国土分裂,乃至朝廷偏安苟合、打压主战派;这些都时刻刺痛着当时词坛文人的壮志雄心,志不得遂只得赋之于慷慨激昂的豪放壮词,聊抒愤慨。南宋豪放派至辛弃疾为巅峰,以至于后世称其为“辛派”,其中以辛弃疾成就最高,而有三位姓刘的词人也是其中翘楚,并称“辛派三刘”,他们便是:

  • 明朝打不死的小强,曾惹怒三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时勉,明朝,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皇帝最大,要在皇帝面前胡说八道,挨个打,下个狱,都是小意思,闹大了满门抄斩也是常事。不管是真心劝谏,还是故意找打博名声,其实都是风险很高的一件事。大明朝,有个文官,先后惹怒三代皇帝,又是下狱,又是被殴,两次差点没命,但都硬生生挺了过来,很有点小强打不死的风范。这个小强名叫李时勉,其实“时勉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历史上刘备真的借过荆州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歇后语,有的作为名言警句警醒着世人,有的作为日常用语让我们朗朗上口,还有的则是一个完成的故事缩影。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赤壁之战后刘备向东吴借来荆州,说拿下益州后就归还。但当刘备拿下益州之后孙权派人前来索取却被拒绝,最后导致两边联盟破裂。一心想拿回荆州的孙权暗中联合

  • 程钟龄有哪些有趣的治病故事?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程钟龄,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程钟龄是清代著名医家,他临证经验丰富,别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经他治疗常能奇迹般地康复,因此一时名噪康熙、雍正年间。话说有—富翁,身患足痿,欲行必以手持物方可缓慢移步,且经常失眠,日渐憔悴,服过许多药皆无效。他久慕程钟龄的大名,让人抬了去求治。程钟龄见他六脉调和,得知病人遍服一般中药无效,断定这是心病,

  • 清帝退位时隆裕太后嚎哭不止,大臣们是怎么劝慰她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隆裕太后,清朝,退位,历史解密

    王朝鼎革,无不血雨腥风。像宋代那样,对前朝皇族照顾有加的,十分罕见。有些朝代,新皇虽信誓旦旦不动人家一根毫毛,可转眼就送上点毒酒,杀人于无形之中,彻绝后患。可以说,易代之际,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葬身沟壑;皇家贵戚也是血泪交加,不得安生。像清朝这样,灭亡之时,还能享受优待的,可谓少之又少。虽然辛亥革命也

  • 汉武帝不是嫡出,最后能登上皇位全靠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位传承往往父死子继,以立嫡立长为依据。如果没儿子,则兄终弟及。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非嫡非长,母亲王娡是楚霸王分封的燕王之曾外孙女,虽有贵族血统,但已沦落为平民,且又有过婚姻,后台不硬,地位不高,汉武帝却从十四个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了天之骄子,让人满腹孤疑,他们到底有何能耐,使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