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蔡京是个怎样的人,一代权臣蔡京为何会被饿死?

蔡京是个怎样的人,一代权臣蔡京为何会被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42 更新时间:2024/1/21 22:27:03

蔡京先后四次任北宋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被贬后最终饿死在潭州崇教寺。

蔡京初入仕途就展示出无复廉耻的为官德操。蔡京和弟弟蔡卞同年登科,他是王安石的得意门生,蔡卞是王安石女婿,这时他坚决拥护新法,再加上政治斗争水平高超,让宰相曾布十分看重。而这样一位王安石新法的骨干人士,却在司马光秉政时,积极支持废止新法,其“极为灵活”的政治立场可见一斑。

其实自王安石变法始三十余年,北宋朝廷一直处于政治起伏动荡、制度频繁变动的时期,与变法相伴随的就是激烈的朋党之争,朝中大臣无不被打上了党派的烙印。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后恢复新法,蔡京因此于绍圣元年(1094)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任户部尚书。然而政治无常,徽宗即位后向太后垂帘听政,元符三年(1101)决定废绍圣绍述之政,元祐旧党趁机给新党泼脏水,蔡京、章惇、蔡卞等人被清洗出京,此时的蔡京进入了事业的低谷期。

但是蔡京并不慌,自己曾在杭州不舍昼夜地交好宦官童贯,在离开京城这段时间里,他苦心经营的关系网不断给徽宗吹风进言。宫内有其不遗余力结交的童贯“附语言论奏”,和福建同乡道士徐知常不断鼓吹,以至于“宫妾、宦官合为一词誉京”,简直把蔡京吹成千年难得一遇的能臣。

而徽宗本人也正在为朝中这些元祐人士头疼,他们一根筋地想让一切政策回到元祐之政,违背了徽宗“持平用中”的想法。同时,“持中用平”虽然让朝堂相安无事,却解决不了北宋财政日渐拮据的现状。在徽宗为府库空虚而担忧时,元祐一派又不顾先朝之逆顺,不恤人主之从违,导致徽宗日渐愤郁,开始厌烦起元祐党,倒向了绍述熙丰。

宫中动向传出来后,范致虚及时上奏:“陛下若欲绍述熙丰之政,非用蔡京为政不可。”之后,邓洵武进献了著名的《爱莫助之图》,将丰祐人才一分为二,列于右者,皆指为害政,基本把满朝官员都列进去了;能绍述者居左,而蔡京位于左列之上。徽宗正是看了此图,才决意任用蔡京、走上绍述之路的。岳珂说:“卒之成蔡氏二十年擅国之祸,胎靖康裔夷之酷者,此图也。”

崇宁元年(1102),曾布罢相,蔡京回到了阔别一年的京城,还当上了宰相,主持改革。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曾迫害自己被贬的政治仇敌,蔡京自然想方设法报复。他鼓动徽宗对元符三年(1101)上书言事的奏疏进行审查,撰《奸党碑》全国刻碑传布。还将元祐党人中的死者追夺官职,生者或流放或贬官,不许他们同州居住,宗室不得和他们的亲戚通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党禁。

除了排除异己,蔡京还想方设法讨好徽宗,他提倡“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土,极力鼓动徽宗大肆挥霍,力主修《大晟乐》、《宣和画谱》来取悦徽宗,大兴花石纲之役。蔡京和他的同党利用在苏州设置的“苏杭应奉局”,专门搜集奇花异石,无论是深沟绝壑还是百姓院户,只要有一石一木被指定为“御物”,就强取豪夺,必得乃止。这些花石经运河送往开封过程中,沿途拆屋毁墙,劳民伤财,“一石之费,民间至用三十万缗”。蔡京如此倒行逆施,使东南财尽,社会动荡加剧,著名的宋江方腊正是因此

蔡京这样祸国殃民却能担任近二十年宰相,其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贯穿他政治生涯的经济改革。蔡京茶法改革使宋朝茶法从前期以官府垄断收购的“交引法”,转变为将商购商销以引榷茶的合同场法。而其盐法则将海盐以官搬官卖为主的“禁榷制”,改革为官购商销的“钞引盐制”,使海盐与解盐都实现了向钞引盐制的转变。这些改革顺应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减少地方对茶盐之利的截留,其茶、盐法在南宋以至元、明都继续沿袭与发展。

而蔡京的钱法改革就比较荒谬了,他为了解决北宋当时铜产量下降,供应不足,铜钱铸造额减少的问题,开始铸造“当十钱”和“夹锡钱”,自此私自盗铸现象便泛滥成灾,即使蔡京颁布了严苛的律令,仍然有人以身试法。同时,当十大钱的实际价值最多只相当于三文小平钱,引起了货币的不断贬值,恶钱流布,钱轻物重,人民不堪其扰。但这些搜刮民脂民膏征得的巨额财源却没有用之于民,大部分为了满足徽宗君臣奢侈腐化的生活而被挥霍掉了。

此时的北宋朝廷上层官员党同伐异,朝令夕改,下层百姓被日益严苛的赋税敲骨吸髓,种种矛盾随着金兵的不断南下而愈发尖锐。值此国难,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及其同党的罪行,与蔡京并称“六贼”中的五人被处死,蔡京也在潭州饿死,但祸国殃民的“六贼”虽受惩处,却也无法挽救北宋的命运了。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入开封,次年北宋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在嘴里含7粒米,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在嘴里含7粒米,诸葛亮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宦官乱政,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许多人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在此乱世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好汉,想要一夺天下,其中便包括了刘备。其实,倘若要说实力的话,刘备必定不是最厉害的,但是他有耐心,又喜欢结交朋友,因此吸引了许多有才

  • 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禅在位时间长达40年立,后世人都会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蜀汉灭亡后更是有乐不思蜀一说。那么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刘禅的父亲刘备虽然是皇室之胄,但出生时地位跟平民没多大区别,还得亲自编草鞋卖钱求生存。但他不甘永远平凡,奋斗多年,终于在60岁时称帝,建立蜀汉。称帝时间太晚加上晚年的种种变故,刘备仅

  • 瑞士银行为什么是最安全的银行,瑞士银行是个怎样的银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瑞士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存款人向银行支付一定数额保管费而不支付利息的国家。同时,瑞士也是一个没有政治倾向的中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只有瑞士能够置身战争之外。从表面上看,是瑞士的中立立场使其免于战争。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参战国的统治集团人物巨额的私人财产都存放在瑞士银行之中。有趣的是,国际红十字会的标志是

  • 薛万彻为什么要参与谋反?薛万彻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薛万彻,隋末唐初名将、外戚,隋朝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薛万彻是将门之后,在隋末农民起义中,他跟着自己的哥哥投靠了李渊,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在派系上看,他属于李建成幕府的人,在玄武门之变中他曾率东宫兵马力战,不过由于李建成被杀,他只好逃走。不过李世民是爱惜人才的,为此屡次遣

  • 长孙无忌有哪些功劳,长孙无忌为什么最后被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外戚,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同母兄,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外戚,竟然最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为什么呢?长孙无忌幼年丧父,日子并不好过,还曾被自己的异母哥哥给赶走了,要不是他的舅舅,能否活到成年还未可知。他的舅舅是高士廉,这位可不是一般人,虽然当时

  • 张邦昌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张邦昌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张邦昌,北宋末年宋徽宗、宋钦宗朝担任宰相,靖康之难后,受到金国强立为大楚皇帝,建立“伪楚”政权。靖康之耻后,北宋灭亡了。北宋皇室也被一勺烩了,只留下了一个漏网之鱼赵构。开封打下来了,金国人有点蒙,当时金国人真没有做好入主中原的准备,谁知道宋朝人这么不经打啊,稀里糊涂就拿下开封

  • 文景之治是哪个皇帝,汉景帝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刘启,即汉景帝,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嫡长子,他与父亲汉文帝一起缔造了“文景之治”。在文景之治这段时间里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而文景之治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在汉景帝在位期间,老百姓所受压迫显著减轻,人民富足,社会安定。那么汉景帝

  • 三国马超有多厉害,蜀国的马超有哪些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文人武将,他们为主赴死也在所不惜,忠肝赤胆,一片丹心。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今天我们说的就是蜀国的马超。马超有多厉害想必不用多说,他不仅擅长打仗,更是会单挑,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单挑王。马超与三国著名武将吕布、赵云都能大战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王方、李蒙、于禁马超曾力战九大

  • 韩信如何造反能成功吗,韩信如果起兵反刘邦胜算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曾经有人劝韩信背主自立,韩信不为所动,最后落得被杀的下场。那么韩信如果起兵反刘邦胜算有多大呢。笔者觉得根本就没有胜算。首先,韩信能不能指挥动自己的士兵反叛。韩信军事指挥能力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但问题是他有没有带得了这些兵和自己一起干。打个比方说,刘邦是老板,韩信是刘邦雇的经理,韩信鼓动下面的人反对刘

  • 刘禅真的无能吗,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里面,若论最聪明的人,可能有的人会说诸葛亮,有的人会说曹操,有的人会说司马懿;然而若是问最蠢的人,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刘禅。毕竟,谁叫他是付不起的阿斗呢然而历史真如《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样,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字公嗣,小名阿斗。他是在刘备的颠沛流离生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