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为什么会死心塌地为雍正效力?原因是什么?

年羹尧为什么会死心塌地为雍正效力?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4/1/19 12:57:09

在《雍正王朝》里,年羹是雍正帝当四阿哥时的奴才,雍正帝能当上皇帝,年羹尧出力甚大。而在历史上,雍正帝和年羹尧的关系,和电视剧里所表现的差不多,但有出入。

年羹尧一家是怎么成为胤禛(雍正帝未即位前称胤禛)奴才的呢?那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康熙帝封为雍亲王。此时,太子胤礽被废,胤禛有了夺嫡的想法。可身边没人不行,胤禛就盯上了人才难得的年羹尧。

怎么和年羹尧建立联系?最稳妥的,自然是结成亲戚了。电视剧里,年秋月是在雍正帝快即位时,被邬思道硬塞给雍正帝的。事实上,这一年,雍正帝主动娶年氏为侧福晋,目的也如电视剧所说,为了拉拢年羹尧。

年家本来就在旗,但之前是镶白旗,属于下五旗。镶黄旗属上三旗,地位较高,由胤禛把年家从镶白旗抬入镶黄旗。就这样,年羹尧成了胤禛的奴才。确定了年羹尧会为自己夺嫡服务后,胤禛推荐年羹尧出任四川巡抚。

但是,年羹尧似乎对胤禛能否夺嫡成功不是很有信心。先不说年羹尧和康熙帝的关系更为近密,就是在阿哥中,年羹尧也和其中有些人眉来眼去。不过,和年羹尧有来往的,不是电视剧里的八阿哥胤禩,而是三阿哥胤祉。

《雍正王朝》出于剧情精彩的考虑,拍的是年羹尧勾结八阿哥,没有拍与三阿哥这一段。胤禛对年羹尧要跳离自己的船极为愤怒,他给年羹尧写了一封怒气冲天的信,此年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信的开头,胤禛就骂年羹尧是个无耻的恶少,无父无君,鲜廉寡耻。而让胤禛胆颤心惊的,是年羹尧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现在不负皇上(康熙帝),以后(异日)也不会有负雍亲王。胤禛当时夺嫡还没成功,年羹尧这句话,完全有可能断送掉胤禛的夺嫡努力。所以,胤禛愤怒指责年羹尧:“异日”这两个字,就让你年家满门抄斩!

胤禛把年羹尧说的话全部转给康熙帝,以洗清自己的嫌疑。

不过,胤禛夺嫡又离不开年羹尧,那怎么办呢?电视剧里,邬思道给胤禛出的主意是:派个人(李卫)盯住年羹尧。历史上,胤禛的做法,和电视剧里大同小异。胤禛让年羹尧把年家的子弟都送到京里,美其名曰让他们伺候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实际上是把年家的人绑为人质,逼年羹尧为自己服务。胤禛知道年羹尧未必愿意合作,写信威胁说:你如果执迷不悟,到时你后悔就晚了。

年羹尧不是傻子,他对胤禛的这些生硬的作法非常反感。年羹尧的应对战略是:紧跟康熙帝。万一康熙帝选的继位人不是胤禛,自己还有船可跳。即使选了胤禛,胤禛也还要用自己。

年羹尧没有猜错。即位后的雍正帝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面对西北危局,还是不得不重用年羹尧。年羹尧在平定西北的过程中立下大功,雍正帝不得不说一些场面话,说年羹尧为人忠诚(这话连雍正帝自己都不信),西北的平定,主要就是年羹尧的功劳。

雍正帝对年羹尧各种吹捧,甚至称年羹尧为恩人。在给年家的待遇上,雍正帝也是特事特办,能封赏的绝不吝啬。本来,年羹尧对雍正帝怀有防备之心,结果被雍正帝“没有下限”的各种神吹,给吹得迷迷糊糊。在不知不觉中,年羹尧放松了警惕,一头栽进历史的烂泥潭里。

从这个角度讲,雍正帝吹捧年羹尧,更像是捧杀,挖了个大坑,骗年羹尧高高兴兴地往坑里跳。雍正帝吹捧年羹尧,上了当的年羹尧也不断向雍正帝表示自己的绝对忠诚。

年羹尧是读过书的,还中过进士,为人还算谦逊。但他架不住雍正帝的吹捧,觉得自己就是雍正帝的恩人,开始变得骄横,飞扬跋扈起来。各种胡作非为,比如贪赃枉法,哪一条都能要了年羹尧的命。雍正帝就等着年羹尧自己踩红线,雍正三年(1725年)开始,官场各路好汉看出了雍正帝的想法,不断参劾年羹尧,把年羹尧贬到一文不值。雍正帝有了“实锤”,最终向年羹尧动手,以其获罪九十二条,逼其自杀。

雍正帝和年羹尧本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他并没有把与年羹尧的关系看得太重。等到年羹尧的价值被榨得差不多时,再加上年羹尧自己“友情助攻”,雍正帝处死年羹尧也在情理之中了。

可以对比雍正帝一生的政敌廉亲王允禩与年羹尧的死亡时间。年羹尧死于雍正三年十二月,不到一个月,允禩就被雍正帝打击,强行改名为阿其那(同时降了隆科多的要职)。雍正四年九月,允禩病死。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平公之子:晋昭公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昭公,春秋,历史解密

    晋昭公(?—前526年):姬姓,晋氏,名夷,按先秦贵族礼制,男子用氏不用姓,昭公自称晋夷,姬夷一词属于后世杜撰。晋平公之子。公元前531年至公元前526年在位。六年卒,子顷公去疾立。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昭公为恢复霸业,与齐国争夺霸主,召开平丘之会,会见刘子、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

  • 古人自杀前的诡异现象 为何死前都要脱鞋放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自杀,历史解密

    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就想不开要自杀,有的是迫不得已,有的就是因为想不开,说起他们自杀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有的人选择上吊,有的喝毒药,有的跳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跳河自杀的人,他们会有一个动作,就是会把自己的鞋子脱掉,然后整齐的摆在岸边,这个动作虽然普通,但是有着

  • 都是蜀汉重臣,法正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法正,三国,历史解密

    法正是蜀汉历史上仅有的十二位得到追谥的大臣之一,被称为刘备的“谋主”。法正在蜀汉文臣中的政治影响仅次于诸葛亮,《三国志》则是将法正与庞统放在同一列传中记载。但奇怪的是,相比较诸葛亮、庞统、五虎上将这些蜀汉的核心重臣,法正在民间的知名度却相差很多,以至于在成都武侯祠中都没有法正的塑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 商鞅变法规定,在17岁后,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古时讲究聚族而居,四世同堂,数代不分家,但商鞅变法却规定,到了一定年龄之后,父子兄弟就不允许居住到一起,这是为何? 《史记·商君列传》中有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这是商鞅变法第二个阶段里的规定,国家强制各家分户,父子不得同居一室,兄弟要各立家业,聚户为村,聚村为市,商鞅此举有何意

  • 三国正史斩杀敌方大将最多的人?并非吕布,也并非关羽、赵云,那么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吕布,赵云,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力卓越者不少有。那些个历史名人,他们都是因自己的实力才流传于后世,毕竟没有一番作为的人怎么可能被人们所敬仰呢!就比如说历史上的狄仁杰,就是个放羊的,最后仍然被武则天发现,最后辅佐武则天治理朝政,这充分说明了只要你有实力,哪怕你就是个放羊的也会被伯乐所发现,怕就怕的是找回去也真是个放

  • 三国时期曹魏的“五子良将”,为什么没有大将李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是曹魏的一员大将,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两军对抗,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以此相助曹操。袁绍被打败以后,曹操任命李典为裨将军。建安十六年(211年)秋,李典跟随曹操一起征讨韩遂、马

  • 汉朝才出现纸,战国为何就有了“纸上谈兵”这个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和背后的典故流传非常深远,每次谈起都会把矛头直指战国时期的赵括,但是问题来了,中国历史上,直到汉朝才出现纸,这和赵括生活的年代差了一两百年呢,难道赵括穿越了?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历史错误,第一,我们容易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当成纸张的发明;第二,纸上谈兵最开始并不是专指赵括的。纸我们现

  • 道光有什么过人之处?乾隆和嘉庆为何都认为继承皇位非他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氏·旻宁,也就是说之后大伙儿熟识的道光皇帝,道光始终衣食住行在祖先的高分之中,对比于康熙皇帝、乾隆帝王、嘉庆,大伙儿对道光的掌握并非很深。我觉得,道光最初并不是叫旻宁,道光原先的姓名叫绵宁,可是因为和祖上有矛盾,以便忌讳,因此更名称为旻宁,那样的状况古时候是很平时的事儿。道光能够说成我国进到

  • 为什么宋江死后 梁山好汉没有一个人出来为他报仇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水浒传,历史解密

    在《水浒传》中,宋江被毒杀后,梁山好汉并没有一个人高举义旗,为宋江报仇,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孤掌难鸣,不是兄弟们不讲义气,实在是群龙无首,再者宋江死的时候,兄弟们有官做官,有田耕田,有的云游四方,有的投身庙宇,可以说,朝廷分封之后,梁山泊众兄弟都散了。像极了《红楼梦》中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

  • 揭秘黄侃与黄绍兰的爱情悲剧,导致绍兰一生流离失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侃,民国,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由于提倡自由恋爱,涌现出了众多如林徽因与梁思成、胡适与江冬秀、鲁迅与许广平,钱钟书与杨绛等的唯美爱情故事,令人羡慕,被人传颂;当然,因为恋爱的自由,也有诸如张爱玲、萧红、阮玲玉一类的人,遇人不淑,感情坎坷,生活不顺,其结局不禁令人唏嘘。而本文的女主人公也是这样一个女性,因为爱情,放弃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