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争霸,最后到底谁胜了?

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争霸,最后到底谁胜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12 更新时间:2024/1/1 18:56:13

春秋时期,“会盟”是诸侯国进行政治交流与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诸侯国各种会盟的次数至少在百次以上。但在这么多的会盟中,最重要最出名的会盟有四次,史称“春秋四大会盟”。这四大会盟分别是“葵丘会盟”、“践土会盟”、“黄池会盟”与“徐州会盟”。四大会盟之所以重要和出名,是因为四大会盟分别产生了春秋不同时期的霸主。“葵丘会盟”齐桓公称霸,“践土会盟”晋文公称霸,“徐州会盟”越王勾践称霸,唯有“黄池会盟”最终到底是谁称霸,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悬念。

“黄池会盟”的背景是吴国崛起后北上与老牌中原霸主晋国争带头大哥的位置。吴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有吴王阖闾时代打趴了楚国,攻破楚国都城,差点让楚国灭国。他的儿子吴王夫差时代打垮了越国,继续压制楚国且屡次成功北伐齐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吴王夫差与晋定公进行了黄池会盟。

为什么说黄池会盟最后谁当了霸主是个千古之谜,这可要怪司马迁,因为他的《史记》把水搅浑了。我们来看看司马迁是怎样来搅浑黄池会盟最终霸主人选的。《史记·秦本纪》:“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吴强,陵中国。”《史记·晋世家》:“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争长,赵鞅时从,卒长吴。”《史记·赵世家》:“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争长于黄池,赵简子从晋定公,卒长吴。”如果从这三段史料来看,毫无疑问是吴国最后当了带头大哥。但是司马迁又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写到:“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於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於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然后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继续写到:“吴王果与齐人战於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彊。晋人击之,大败吴师。”如果从这两段史料来看,又是老牌带头大哥晋国成功压制了要造反的小弟夫差,继续坐稳了龙头的位置。额的神,太史公估计写《史记》这本巨著写晕头了。他这一晕头不要紧,黄池会盟最终的霸主结果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史记》是靠不住了,那就得从其他经典史书中寻找答案。《春秋左传》的记载肯定是当仁不让的重要评判标准。原因很简单,《春秋左传》成书时间比《史记》早,更接近历史真相。而且《春秋左传》名气大,位列中国儒家经典十三太保之一。《春秋左传》对此的记录是:“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春秋左传》的结论是晋国压制了吴国,还是带头大哥。

本来作为十三太保的《春秋左传》给出了答案,千古之谜在此就应该尘埃落定了。但是儒家经典既然叫做十三太保,那么《春秋左传》就不是唯一的终极评判者。另外一个大太保《春秋公羊传》给出了不同的声音:“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吴何以称子?吴主会也。吴主会则曷为先言晋侯?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其言及吴子何?会两伯之辞也。不与夷狄之主中国,则曷为以会两伯之辞言之?重吴也。曷为重吴?吴在是则天下诸侯莫敢不至也。”这段话翻译下来可以总结为两句话:“黄池会盟吴国当了带头大哥。”“吴国发起会盟,天下诸侯莫敢不从。”如果说两大太保《春秋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正在掌对掌拼内力,谁也打垮不了谁的时候。一个长期跟着《春秋左传》混的小弟《国语》突然从斜刺里杀出,用指法袭击了《春秋左传》的膻中穴。《国语》这本书以童书业先生的话说,史料价值明显低于《春秋左传》,而且成书时代也稍晚于《春秋左传》。即使这样,在几大高手不能互相说服的时候,《国语》的史料还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国语涉及黄池会盟的篇幅比较多,我在这里就不在引用原文,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国语·吴语·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和《国语·吴语·吴差使王孙苟告于周》。总之《国语》要告诉我们的是吴国在黄池会盟上把晋国吓尿了,最终当了带头大哥。

从以上史料综合下来看,《史记》内容混乱,出错是常事,所以《史记》内容不能做评判标准。《春秋左传》离历史真相时间最近,而且江湖地位很高,有“混江湖不识《春秋左传》,读遍史书也枉然”的说法,所以我们对《春秋左传》的发言不能等闲视之。但《春秋左传》哪怕犹如乔峰一样的地位和武功,也难以抵御慕容博与鸠摩智的联手。《春秋公羊传》和《国语》的史料互相印证,他们共同得出的结果比《春秋左传》更具有说服力。而且如果非要拉上《史记》进行综合评比,《史记》提到吴王当上霸主的史料也多于晋国。反而《史记》提到晋国胜出的史料内容同《左传》内容如出一辙。说明司马迁在史料取材方面是多渠道的,可能因为写《史记》的工作量太大,或者《史记》根本不是出自司马迁一人之手,所以造成史料上前后矛盾。不管怎样,吴王夫差最后当上了带头大哥这个结论是更靠谱的。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黄池会盟最后是夫差坐上了霸主宝座。得出这个结论不是把上述历史资料拿来进行简单对比,而是基于吕思勉先生《先秦史》与童书业先生《春秋左传研究》中对于黄池会盟的观点及自己的一些思考而得出。

(一)吕思勉先生认为晋国自从弭兵会盟之后就已经衰落了,而此时吴国刚刚强盛起来,晋国怎么可能与吴国争强?另外,《春秋左传》大多采用晋史,古人很久以前就有定论,所以《春秋左传》的作者在黄池会盟这段史料的记载中肯定不免有所忌讳与掩饰。童书业先生认为《春秋左传》一书于列国则扬晋、楚而抑齐、秦,记鲁国之事尤为详细。所以作者一定是与鲁国、晋国及楚国有关的人。因此这个人肯定在记载黄池会盟这段材料时张扬晋国之威,打压吴国之势。童书业先生还大胆推测《春秋左传》的作者是吴起,因为吴起先后在鲁、晋(魏)、楚效力,且对《春秋左传》有深入研究(童先生的例证此处不再展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更是提到“吴起,卫左氏中人也。”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春秋左传》关于黄池会盟这段史料不靠谱。《春秋公羊传》加《国语》,再加吕思勉和童书业的观点,《春秋左传》算是被破功了。

(二)我的思考则是从“黄池”这个地方找亮点。“黄池”位于今天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南,当时属于卫国的封地,也属于中原腹地。而卫国、鲁国等国家都是中原霸主晋国的小弟,换句话说就是卫鲁之地都是晋国的势力范围。吴王夫差把会盟地点放在了晋国的势力范围,敢于深入中原腹地与晋国抢位子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夫差已经不把晋国与他小弟的军队当一回事儿了。第二,晋国的对这部分的势力影响已经松动了,也就是说卫、鲁等国迫于吴国的武力已经半推半就跟着吴国混了。《左传》里面就有鲁国的子服景伯与吴国谈进贡的对话记载。《左传》还有宋国向吴国进贡的记载。再结合吴国多次打败齐国,征伐鲁国,而晋国均为出手来看。吴国敢在晋国势力范围内召开黄池会盟,已经是吴国强大实力水到渠成的表现,也是晋国国力衰落,霸主权力开始旁落的写照。

吴国这个霸主当得太埋没,一方面是《史记》记载混乱,其他经典史书也说法不一。另一方面是吴王夫差没有获得霸主应该享受的待遇。纵观齐桓、晋文、勾践称霸,不是被周天子请去吃饭当座上宾,就是周天子封了大红包并准备了一大堆礼品派使者转呈送过来。而翻阅了所有史书,夫差在黄池会盟上没有吃到周天子的饭,并且连一口水都没有喝到,更别说红包和礼物。《国语·吴语·夫差使王孙苟告于周》这段史料反而记载的是夫差自己派人屁颠屁颠地去向周天子报告自己的功劳,得到的奖励就是周天子的一顿夸奖,祝他多福长寿,但是夫差连一个棒棒糖都没领到。基于此,所以后来的很多学者都怀疑夫差并没有当成带头大哥,谁叫夫差这个霸主当得如此寒碜。

如果夫差这个霸主当得仅是寒碜还就罢了,可惜的是夫差这个霸主不仅没有挣够当霸主的面子,还输了自己在南方的里子。他在黄池斗晋定公地主的时候,勾践在后面深深地捅了他的菊花。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菊花残,满地伤,夫差从此没有了笑容。

标签: 晋定公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抗战期间会有伪军的存在?那些当过的人说出了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伪军,近代,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二战期间,日军侵华时期,中国的土地在遭受日军的侵占时,无数的平民百姓也被日军无情地杀害了,这让国人愤怒不已,可是更让国人伤心的是,有些人本就是中国人,却加入到了日军侵略的队伍中,和日本侵略者一起来欺压平民百姓和对抗抗战士兵。这些人,被称为伪军,他们虽然成了日本人的帮凶,但是日本人也是根本

  • 揭秘:神医扁鹊真的会起死回生之术么?真相原来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俗话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是人们却总是难以越过这个坎,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一直想要寻求一种回生的方法,想让死去的人再回来,以前有一位神医叫做扁鹊,有传言说他可以让人起死回生,这是真的么?他是古时候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医生,有一次呢,他来到魏国,看到路上有许多的尸体,他便向周围的村民打听,原来当地流行了

  • 项羽那么爱虞姬,为什么他们没有生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虞姬,秦朝,历史解密

    在《项羽本纪》的收尾处,司马迁极为动情地记录了项羽自杀前夜的情形,在司马迁的记录中,一个叫虞美人的美丽女子跃然纸上。这位叫虞美人的女子或许是项羽一生中最爱的女子。司马迁说项羽有一匹宝马名字叫做骓,项羽常常骑着,还有一位美人名字叫做虞,常常因为项羽的宠幸而被项羽带在身边。在自杀前夜,项羽流着泪写了一首

  • 和硕和嘉公主:紫薇的历史原型,满清最得意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硕和嘉公主,清朝,历史解密

    父亲就是皇帝,母亲就是贵妃,公公是大学士,丈夫是兵部尚书,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这样的家庭没有人不羡慕,她就是夏紫薇的原型和硕和嘉公主。在90年代,一部《还珠格格》那我们带进了乾隆朝的红宫,认识了乾隆遗留在了民间的女儿夏紫薇。剧中的夏紫薇是乾隆的女儿,夏雨荷生前就嘱咐他一定要与乾隆相认。后来机缘巧合认

  • 晚清八旗兵的战斗力如何?宁用弓箭也不用火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朝得以建立,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八旗制度。努尔哈赤从1601年时开始,前后利用了1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形成以女真部族为核心的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满洲八旗。这些以狩猎、步射、骑射的为生的八旗军,异常凶悍。后来随着势力不断扩大,又补增汉八旗和蒙八旗。据称,雍正曾对八旗军有过

  • 一般来说皇帝都喜欢美人 为什么齐宣王却偏偏娶了40岁的她做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国,齐宣王,历史解密

    齐宣王为什么会娶钟无艳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无艳是古代四大丑女之一,按说皇帝都喜欢美人,可是齐宣王却偏偏娶了40岁的她做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钟无艳剧照)钟无艳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史书记载她本叫钟离春,是春秋时期齐国无盐邑(山东东平)人。关

  • 征服天下的府兵制,为何在盛唐反成了鸡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唐军扫灭群雄,包举宇内,先后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辅公袥、梁师都,平定东突厥和西域诸国,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天可汗”政治联盟。在李世民的治下,唐朝达到了之前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唐军之所以如此强大,其实得感谢府兵制度。府兵制并非李

  • 古代纳妾的标准是什么 元代之前不是有钱就能随便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纳妾,历史解密

    在春秋时期,只有诸侯在可以纳8个妾。在汉代,“功成受封,得备八妾”,意思是有很大的功劳才可以纳8个妾。汉代史学家蔡邕称“卿大夫一妻二妾”,卿大夫都才可以娶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妇”,如果是平民百姓,是不允许娶小老婆的。元代的时候平民百姓才有纳妾的权利。但是首先,“三妻四妾”这个词语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

  • 暴君败家: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历代皇帝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罗马,历史解密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公元前27年-公元68年),罗马帝国第一个世袭王朝,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奥古斯都)所属的尤里乌斯家族借由联姻关系与克劳狄乌斯家族结合形成的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共传五位皇帝,依次为:屋大维(奥古斯都)、提比略、卡利古拉、克劳狄乌斯和尼禄。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元老院赐予

  • 宁都起义简介 起义的环境,过程及意义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国民革命军,武装起义,历史解密

    宁都起义,又名26路军起义,1931年(民国二十年)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在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的指导和在该路军秘密开展工作的中共特别支部组织发动下,于江西省宁都城举行的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第26路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江西省宁都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