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宋朝牛有多宝贵?弄伤它可能性命不保

在宋朝牛有多宝贵?弄伤它可能性命不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55 更新时间:2024/1/31 7:47:59

对于代,很多人多半会有牛肉的记忆。一方面,受《水浒传》等古典小说的影响,英雄们下馆子上二斤牛肉、大碗喝酒等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在流传于民间的宋代案件里,尤其是包拯智破割牛舌案,让人记忆犹新。

这就给我们矛盾的一面,英雄们下馆子是吃牛肉的,而私宰耕牛,即便是割去一条牛舌,也是要认罪伏法的。

众所周知,在宋代牛肉是不能随便吃的。因为宋代法律明确规定,严禁屠杀耕牛,更不要说随便吃牛肉了。在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有“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的法令。到了南宋时期,处罚和量刑更为严重,“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

有宋一代,对耕牛是极为重视的,牛病死或者要宰杀都是要在官府履行备案手续的。否则都有可能违法而招致祸端。

宋代延续了汉代以来对耕牛的保护政策。我国素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国家已经立法严禁屠宰耕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除了国家社稷之外,不得杀牛,如果违法就要死罪论处,其程度似乎比北宋更为严苛;到了唐代,法律规定,不管老弱病残,只要是耕牛,都在禁杀之列。

古代社会,牛是中原朝最重要的农耕工具,就好比现在的农业机械,朝廷出台严苛法律,禁止私自宰杀耕牛,正是由于对生产资料的重视。大宋也概莫能外。

我们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严苛法律之下有没有宰杀耕牛,甚至是公开叫卖牛肉的呢?

其实是有的。

1031年,山东莱州知州张周物上奏宋仁宗,直言耕牛保护的矛盾现状,“官禁屠牛,而州场税膀有收算之”。一方面,朝廷明令禁止宰杀牛,严禁杀牛的口号响遍大街小巷;另一方面,地方官府默认征收牛肉税来增加税收,牛肉在市场上买卖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可以说是政治问题,涉嫌对抗朝廷;也可以说是管理问题,毕竟私杀耕牛有违国家法律。仁宗一听很有道理,便一纸叫停了存在70多年的牛肉税。这说明,在牛肉税之前的时间内,有些地方官府是允许默认屠杀耕牛和买卖牛肉的。

保护耕牛没有错,但有些地方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地方牛多如牛,牛等同于家养的鸡和鸭,并不是紧缺的生产资料,如果屠宰耕牛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相反,还有可能达到增加税源、活跃市场、丰富百姓生活的多赢目的。国家法律具有普适性,一旦有特例,就不会令行禁止,从而扰乱法纪。所以,恁你地方再有实际,这法律一定是要遵守的。

既然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这说明了在民间牛肉的稀缺性。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牛肉的稀缺而非耕牛。在宋初,一头耕牛的售价约为5至7钱,而如果杀掉将其贩卖,则会有25贯的收入,几乎是整牛的5倍以上。利润之高,难免不会有人铤而走险,钻法律空子。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来讨论文章开头梁山好汉吃牛肉。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吃牛肉是艺术处理,为了衬托人物形象的考虑。梁山好汉吃牛肉常常不会光明正大,其地点要么在梁山泊,即所谓的贼窝;要么在十字坡酒店,即杀人越货的黑店;要么在景阳冈酒馆,即荒郊野外的小店;要么在史家庄,即地主豪强家里。

一方面,这些地方极为隐蔽性,一般人都到不了,官府更是查询和管理不到。另一方面,这些地方都位于偏僻小县,不为人注意。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一般行政管理权只能达到县一级,县以下的自行管理,其状况十分复杂,顶风作案杀牛吃牛的行为也就不可避免,于是宋朝牛肉管理的真空地带便出现了。

吃牛肉事小,但其反映的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宋代牛肉税以及私下吃牛肉现象的存在,说明了大宋法律法规的漏洞,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不及的实情。

标签: 宋朝农民起义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作为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李瑁最后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一个男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的妻子成了自己的母后,而自己却从丈夫的角色转瞬变成了儿子。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便是这样一个悲催的男人。曾经与自己同处一室,相敬如宾,共同生活了五年的妻子却转眼睡在了自己父亲的身边。以后自己见到这个曾经的妻子还要行后辈对长辈的大礼,还要亲眼看着这对昔日的公公和儿媳有说

  • 北匈奴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西迁四站后都建立了什么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匈奴,欧洲,历史解密

    曾与汉朝为敌的北匈奴,后来建立了匈奴帝国,令欧洲人颤抖根据史料记载,匈奴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大损耗了匈奴的元气。至西汉后期时,匈奴发生了分裂,南匈奴归顺了汉朝,而北匈奴则拒不归顺,经常发起战争,导致民不聊生。至汉

  • 清朝奇怪的侍寝规则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所以清朝的祖先就立下规矩房事也是必须有节制的不能过度,否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岂不是又没了。清朝那时候有专门的机构管理这个的,也叫敬房事,一般来说主要的职责就是皇上如果有意向了就帮皇上选好一些妃子,然后交给皇上去选,这个过程就叫做翻牌子,翻到那个妃子今天就是那个妃子侍寝,当然除了帮助皇上选妃子,就是帮

  • 朱元璋杀功臣,朱标挖苦12字气得朱元璋拿凳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标,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必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从一个乞丐成长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中的艰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早早将自己的长子朱标立为太子,并且派著名学士宋濂作为他的导师。在朱元璋的精心培养之下,朱标成年之后颇有明君的风度,并且说话和谈吐都很有见地,并且朱元璋几次离开南京让朱

  • 易服令简介 服饰鉴别和推行状况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末清初,易服令,历史解密

    易服令是明末清初时期满清颁布的一项法令,和剃发令同步,统称为剃发易服。满清政府在入关前后颁布了一系列"薙发易服"政策,强迫汉人改变其发式、衣着,强制性地改变汉人固有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观念。对于这一政策的施行,清廷固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考虑,但为了满足其利益,却使广大汉族人民饱受文化习俗的民族压迫,从而引起

  • 短短九年的时间,晋文公是怎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在秦国的协助下归国继位,短短的9年時间,便变成春秋五霸之一。俗语说,沒有莫名其妙的取得成功,晋文公为何在61岁的大龄,多年就保持宋襄公、秦穆公等一辈子的希望?雄图大志的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主要归功于“六世之余烈”,晋文公的成功也不简单,我们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分析。西

  • 揭秘:刘秀是怎么收服流寇般的十万赤眉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赤眉军,汉朝,刘秀,历史解密

    刘秀即位后,却未定国都,定都何地呢?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心当然是长安,但长安不可能在短期内夺到手,刘秀在河内郡徘徊一月有余,最后确定定都洛阳。他首先派兵占据了五社津(今河南巩县北)等要塞,以防荥阳以东的割据势力前来争夺,然后,下令包围洛阳。当初,刘玄去长安时留李轶、朱鲔守洛阳,这两个人都曾劝刘玄杀掉

  • 国学大师黄侃与原配和最后一位妻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侃,民国,历史解密

    黄侃在大学任教时,与他的发妻王氏是聚少离多的。有一段时间,百无聊赖的他曾经做过同乡兼同族女孩黄绍兰的塾师。黄绍兰应该是一位相当有质感的女孩子,她要比王氏多学问、识大体。武汉的夜色忽明忽暗,寂寞的黄侃很快决定向她发起进攻。毕业后的黄绍兰跑去上海开办女校,黄侃沉吟片刻便决定放弃手中的工作去上海追求心爱的

  • 刘备摔阿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的真的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刘备,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对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很难办的选择题,这就和老婆和妈妈掉进河里是一个概念的。而对于我们来说,一直秉持的有两种看法,一个是说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儿子铺路,另一个说的是刘备是真的为了自己的手下儿子的真的不算什么。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更合理呢?我们都知道赵云在曹军中七进七

  • 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南平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平,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