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砸魏征墓碑是真的吗?李世民为什么要砸掉魏征的墓碑?

李世民砸魏征墓碑是真的吗?李世民为什么要砸掉魏征的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077 更新时间:2024/2/19 23:59:07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这又是为何呢?

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重用,第二年,魏征请求去河北劝降,被批准,于是他来到黎阳(今河南浚县),劝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但是唐太宗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在魏征为官期间,他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贞观七年,魏征被封为郑国公。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可是在魏征死后,一切都发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候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李世民开始就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落马,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

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位元老,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而在皇帝私生活上,魏征像一位长辈,苦口婆心,声泪俱下,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

据史料记载,魏征在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内,有史籍可考的谏奏前后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上一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魏征比唐太宗大20岁,如果放在时下,就是60后与80后的关系,年龄上的差距,代沟上的隔阂,意见上的分歧,必然会造成二人之间的冲突,魏征在呕心沥血的同时,却忽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自己的主张、理想、爱好和私生活。

唐太宗那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标新立异的开拓劲,以及自由生活的做主权,在很多时候都受到了魏征的干涉和阻挠,难怪有一次唐太宗守着长孙皇后的面大骂魏征:早晚有一天,朕非杀了这个庄户佬不可!能把从谏如流的唐太宗逼到这个分上,魏征的进谏确实过了头。

爱太深,容易出现裂痕,魏征这种慈父般的过火关爱,在唐太宗眼里却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当皇帝的在很多时候说了不算,反而要看大臣的脸色,这种长期逐步积累起来的压抑,总有一天就会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而魏征的荐人失察和谏言外流不过是唐太宗悔婚砸墓事件的导火索。

贞观十八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的唐太宗在攻打高丽受挫后,不由得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长叹,立即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妻子诣行在,劳赐之。

人,总是在受到挫折后,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谛,皇帝也不例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时间为什么在下午3点举行?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进行阅兵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新中国诞生这个伟大的节日。8月,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开国大典阅兵的通知,并决定步兵方队由驻扎在天津杨村的二十兵团、后来被称为“首都师”的二九九师为主力组成;炮兵

  • 白宝山与谢宗芬的合照,白宝山的情妇谢宗芬真实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谢宗芬,女,1957年4月23日出生,汉族,四川省筠连县人,小学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住四川省筠县双腾镇鱼井村2组,1997年9月7日因白宝山案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1日被逮捕。谢宗芬被判有期徒刑12年,2005年4月26日,她因三次减刑提前出狱,出狱后谢宗芬不愿回到家乡,选择了远赴新疆。谢宗芬:我

  • 蒋介石的资料简介,蒋介石的功过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蒋介石统一中国有功,守不住江山有罪蒋介石是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作为主宰近代中国舞台的主角之一,蒋介石的大戏在1949年似乎就已落幕。当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在大陆人民的眼中,就已失去他的身影。在谣言和演义中,历史跌跌撞撞走到了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的时代真正结束

  • 四大美男之潘安简介,潘安容貌复原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四大美女自然也有四大美男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他们分别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俗话说貌比潘安,那么这潘安到底是谁,他到底有多美呢?在揭晓潘安到底是谁的谜底之前先来看一些潘安容貌复原图,饱饱眼福之后再去了解这个人吧。美男子潘安出生于公元247年,卒于公元300年,享年53岁。潘安字安

  • 高仙芝怎么死的?边令诚又为何要诬陷高仙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有一个人很有可能能够有效遏制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但是他却在镇守潼关之时被无情的死在了本朝宦官的手中,这个人就是高仙芝。武林军事今日揭示高仙芝怎么死的(揭秘宦官杀死高仙芝背后的真相)和高仙芝死后谁镇守潼关这两个问题。影视剧版高仙芝关于高仙芝怎么死的,最直接也是最表面的原因是被皇帝赐死。但是高仙芝为

  • 阮小二绰号怎么来的,阮小二为何上梁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此人凶悍无比,因为和几位兄弟被吴用说动去夺取生辰纲,被全国通缉,被迫加入梁山,在梁山中做了水师头领,为梁山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本文详细介绍水浒传阮小二简介,阮小二绰号怎么来的,阮小二为何上梁山。水浒传阮小二阮小二在梁山水师中担任水军副都督以及楼船营指挥,在梁山水军头领排名第四,实力

  • 西楚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是谁,项羽手下有名的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西楚霸王项羽帐下有五名大将,分别是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龙且:且读jū,生卒年不详,秦末名将。项羽同乡。英布:前235年前195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面英布、黥布。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为人

  • 庞德怎么死的,庞德之死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庞德和马岱是马超的左右手,同时庞德也是马超的智囊。一直蛮喜欢庞德,能征善战,重情重义,宁可殒命,不愿负节。铁骨铮铮的好汉,可惜一直未遇明主,直至末年受曹操知遇之恩,以死相报。那么庞德怎么死的呢?庞德(?-219年),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

  • 张仪是怎么死的? 秦国宰相张仪的妻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

  • 汉朝存在了多少年?汉朝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220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西汉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更名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