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传奇女将秦良玉简介,唯一一个被列入将相传的女子

大明传奇女将秦良玉简介,唯一一个被列入将相传的女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37 更新时间:2024/3/18 0:08:59

在中国传统戏曲评书中,“女将风采”素来是一个不朽的亮点。北魏有花木兰从军,隋唐有黑白夫人战尉迟,北宋有穆桂英挂帅,南宋有梁红玉破敌,诸多巾帛英豪的风采,波澜壮阔的人生,丝毫不逊于沙场须眉,更在代代读者观众中广为流传。

但上述故事,或为虚构,或是真实人生基础上的“艺术加工”,但晚明乱世,却实实在在出了一个女英雄,她在国家危亡时挺身赴国难,为挽大厦将倾的明王朝,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她的故事不必虚构,没有艺术加工,却与戏台评书中的各路女中豪杰一样,以其壮怀激烈的人生,冲撞着国人心中恒久的血性:秦良玉。

一:石柱媳妇初建功

秦良玉,字贞素,重庆忠县人,明末清初最杰出的女军事家。

秦良玉生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她的家族是巴蜀地区的大户。秦良玉的父亲秦葵,是明朝的一个贡生。虽是书香门第,却一直有结社习武的传统,秦家的祖训就是“持干戈以卫社稷”,早年他们就在当地集合乡勇,编练民团,几代下来渐成规模。

早在嘉靖年间谭纶平定四川叛乱时,秦家乡勇皆有参战,秦葵还曾立有战功。都说女儿类父,秦良玉也不例外。生在这样的家庭,既受儒家忠义思想熏陶,更受客家尚武精神传承,少年时的秦良玉即展现出文武全才的资质,自小和兄弟们一道学习骑射武艺,练到却比其他几个孩子都好。兵法韬略更是悟性极高,每与父兄纵论带兵之道,常侃侃而谈,挥之方遒。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千金小姐”的秦良玉,并非是想象中的“小家碧玉”,依照现代人对于秦良玉遗留战甲的估算,她的身高约在一米八六左右。曾与她并肩作战的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龙曾形容秦良玉“剑眉鹿目,姿容秀美,体魄雄壮”。那时候的秦良玉芳龄二十六岁,俨然英姿飒爽的女战将。

英雄配英雄,二十一岁那年,秦良玉与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喜结连理,这位石宣抚使也大有来头,其祖上正是大名鼎鼎的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在明王朝的军事史上,马家石柱精兵,曾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家族特有的“白杆步兵”,素来是明朝强军,早在明英宗时期的征麓川之战时,面对麓川叛军的大象阵,石家白杆兵就勇担先锋,以血肉之躯冲击叛军象兵,如林长矛,竟杀得敌人大象嗷嗷狂逃。白杆军之骁勇,从此天下闻名。

到了马千乘这一代,马家勇士虎威不减,秦良玉带去马家的“陪嫁”,是秦家珍藏多年的十八卷历朝兵书。针对这时期战场热兵器地位日重的趋势,秦良玉帮助丈夫更革战法,在保持白杆兵骁勇善战的同时,大量装备火枪武器,形成了白杆长矛与精良火枪协同作战的战法,她更效仿秦家军阵,设立了以四川梆子发布军令的方法,依照梆子声音长短的不同,部队演变不同的战法。秦良玉的到来,令马家白杆军如虎添翼。夫妻俩恩恩爱爱,夫唱妇随,数年苦心经营下,马家白杆军,渐成西南劲旅。

秦良玉的牛刀小试,是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播州杨应龙叛乱。彼时杨应龙悍然起兵,攻陷四川重庆,泸州等地,兵逼成都。万急局面下,秦良玉夫妇慨然从征,率三千五百劲旅出击。这支奇特的白杆兵,也第一次让来自中原的明军大开眼界:他们手持四川特产白蜡树做成的长矛,枪头上配铁钩,抢尾配铁环,既可捅杀亦可砍杀,更可用铁环做锤重击,他们翻山越岭腿脚敏捷,如在平地上疾驰,战阵之上更凶悍无比,俨然大明朝第一山地战劲旅。秦良玉夫妇出征后连战连捷,将骄横的杨应龙打的稀里哗啦。

次年四月,明军转守为攻,进兵至杨应龙的咽喉地带贵州桑木关。此地易守难攻的地势,让刚刚从抗倭援朝战场上凯旋的明军傻了眼,这次白杆兵又大显神威,他们以白杆抢攀挂城墙,像攀岩运动员一般快速翻墙,一举登上敌城。惊愕的城头叛军们还没缓过神来,接着就成了白杆军的抢下鬼。桑木关一破,杨应龙大势已去,不久之后明军杀入杨应龙老巢,绝望下的杨应龙上吊自杀。

平乱之战,让秦良玉名满天下,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龙自掏腰包,打造了一面刻有“女中豪杰”的金牌,赠予秦良玉表敬意。马千乘也获明朝彩缎奖励。这位战场上的铮铮铁汉,其实是个憨厚寡言的人,多年征战明朝给予的赏赐信物,他皆封存入家中,从不轻易拿来示人。平日也绝口不谈往日功劳。但如此人物,未死在沙场之上,却命丧于小人陷害。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石柱当地发现银矿,万历闻讯后,即派宦官邱乘云做税使,来石柱当地收税,没想到邱乘云眼红银矿,竟张口索贿一万两白银,否则就要石柱乡民整族搬迁。刚直的马千乘愤然拒绝。结果邱乘云罗织罪名,诬陷马千乘谋反,竟将马千乘押解回京,三年后死于京城诏狱。

逮马千乘时,石柱军民群情激奋,持械与邱乘云的税棍们对峙,但马千乘身正不怕影子歪,命令部下不准轻举妄动,慨然上了囚车,要到京城与邱乘云评理,谁想一去竟然永别。马千乘被拘押的三年里,秦良玉上下奔走营救丈夫,但此时万历皇帝怠政,群臣忙着党争,无人过问这位大明功臣的生死。直到马千乘死讯传来,石柱当地上下悲愤难忍,一时间造反报仇的呼声甚嚣尘上。身负家仇的秦良玉却格外冷静,她耐心劝导乡亲百姓,整顿当地军务,承袭了丈夫的土司一职,很快安定了人心。此后兢兢业业治理地方,未生任何不满之言。

二:辽东浴血惊天下

马千乘含冤而死八年后,秦良玉极其麾下白杆兵再赴国难,对手,却变成了号称十七世纪世界最强骑兵的劲旅---满洲八旗。

此时已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努尔哈赤的女真骑兵早已肆虐辽东,明朝先遭萨尔浒之败,接着又因辽东经略袁应泰瞎搞,被努尔哈赤采取反间计,里应外合夺占沈阳。溃烂局面下,明王朝想起了长期遭他们薄待的马家精锐。辽东开战后,秦良玉先命其兄长秦邦平和弟弟秦民屏,率领三千精兵先行赶赴辽东,部队到辽东后还未休息,就被心急火燎的袁应泰派上了战场,他们与从浙江赶来的童仲揆部合兵,不顾鞍马劳顿,一齐驰援沈阳。但他们赶到浑河时,沈阳却已沦陷,这支总数仅有六千人的川浙步兵,一下子与努尔哈赤的六万主力骑兵遭遇。

强敌压境下,川浙精兵在浑河北岸扎营列阵,向兵力绝对优势的清军“亮剑”。大战打响后,努尔哈赤先派扈卫精骑冲阵,被白杆军击退,随后又以后军大功。白杆军结阵迎敌,火器齐发,战斗异常惨烈,优势兵力的八旗军不但毫无进展,反而一上午就损失数千人。相持不下间,努尔哈赤紧急命令沈阳城刚刚投降的明朝炮手,以大炮向白杆兵猛轰,更集中五倍于白杆兵的精骑猛冲。

敌众我寡下,白杆兵终于不支,防线被八旗军陆续突破,但顽强的川军们依然死战不退,直到日暮西沉时,除了秦民屏率少数部队突围而出外,两千白杆精兵壮烈殉国。与此同时,和白杆兵并肩战斗的童仲揆部浙军,也血战到最后一刻,全军在寡不敌众,阵线被突破的情况下,抱定必死之心,向八旗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反冲锋,全军一百多名将领和数千精兵皆慷慨捐躯,这支与白杆兵并肩作战的浙军,就是戚家军最后的骨血。

浑河岸的这场悲壮厮杀,白杆兵与浙军并肩战斗,以众敌寡,此战八旗军伤亡惨重,清朝人魏源称之为“辽左用兵第一血战。”而战法独特的白杆兵,也让尝够了胜利滋味的八旗骑兵,第一次知道了厉害。浑河血战的慷慨壮烈,以震撼了明廷上下,秦邦平殉国的噩耗传来后,天皇帝朱由校称赞此战“凛凛有生气”。又加封秦良玉二品武官。

但刚刚经历丧兄之痛的秦良玉,此时更难忍受的,却是明朝正规军对她的排斥,明朝军队派系分化严重,尤其是北方边兵,打仗虽然脓包,窝里斗却一点不差,秦良玉驰援山海关时,就曾遭守关军将刁难,嘲笑他们是“蛮夷军”。浑河血战时,受命支援白杆兵的原带风堡总兵李禀诚,眼见战事激烈,却吓的拔马就逃,事后竟然还在秦良玉面前摆“正规军”的谱,态度极其傲慢。但秦良玉以国事为重,对这些丝毫不计较。继续兢兢业业守护国门,这期间,她还受命平定了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的叛乱,稳定了明朝的西南大后方。

白杆兵与八旗铁骑的再次交手,发生在明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此时已是“后金”政权的满清八旗,绕过明朝重兵把守的辽东防线,经河北入寇北京地区。明王朝一时乱了手脚,接到勤王命令后,秦良玉马不停蹄,率五千白杆兵奔赴京城。这时北京周边的救援部队多达二十万,但摄于后金八旗铁骑的兵锋,竟无人敢战,仅在周边观望。

秦良玉迎难而上,以五千精兵屯兵宣武门外,与后金精兵对峙,此时的北京局势,已遭的不能再遭,皇太极虽暂时后撤,但北京城外的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镇,大明都城,俨然成了八旗军案板上的弱肉,随时相剁就剁,为挽救危局,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宗决定发动反击,收复四城,秦良玉再次主动请缨。

是年二月,秦良玉和关宁铁骑名将祖大寿密切配合,先攻滦州,白杆兵再次发挥善于攀爬的优点,持白杆抢强登滦州城门,一举奇袭成功。次日,明军又攻迁安,再次攻克。为打退明军,留守四镇的金将阿敏主动出击,企图在遵化与明军决战,结果明军先用炮轰,再以白杆兵正面出击,辽东骑兵两翼包抄,数千八旗铁骑,一下子被白杆军长矛捅成了稀巴烂。阿敏不服,又在永平城下摆开了阵势,又被明军打的稀里哗啦。仅用五天的时间,沦陷的关内四镇全部收复,骄横的八旗铁骑,在付出了惨重伤亡后狼狈逃进关内。在这五天中,秦良玉衣不解甲,屡屡冲锋在前,和八旗铁骑硬碰硬的厮杀。这场被称为“遵永大捷”的胜利中,她居功至伟。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立下大功的秦良玉,得到了崇祯极高的礼遇,崇祯在平台召见她,并赠彩带等赐物,但比起协同作战的辽东军所得的大笔白银抚恤,秦良玉的封赏却可谓刻薄。但忠诚卫国的秦良玉并未怨言。战后,崇祯命她守御川地,防备此时已然兴起的“流贼”张献忠。

三:保卫西南功业传

秦良玉和张献忠等农民军的血战,开始于崇祯七年(1634年),很长一段时间里,白杆兵都是农民军的噩梦。

从崇祯七年(1634年),秦良玉以数千白杆兵解夔州之围,杀退进犯四川的张献忠开始,秦良玉的主要对手,就是此时窜扰中原大地的各路农民军。对于以流动作战为生的农民军来说,物产丰饶的四川,正是他们眼中的肥肉,之后几年里,秦良玉相继击败罗汝才,张献忠等各部侵扰,但好景不长,崇祯十二年(1639年),反复无常的张献忠在向明王朝投降两年后,趁明朝忙于辽东战事时再度造反,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网”计划的杨嗣昌统兵南下征讨。

这个杨嗣昌是个战略家,四正六隅四面望确为好计,但实施上,他却错漏百出,双方先在荆襄地带鏖战,杨嗣昌起初旗开得胜,将张献忠赶入湖广,此后急于求成的他,一口气将四川精锐全部调到身边,全力搜杀张献忠,却导致四川本地防务空虚,张献忠在捉了几天迷藏后,反而掉转枪口杀奔了夔州。

这时的秦良玉,麾下白杆军精兵已有数万人,闻讯后立刻驰援。但四川巡抚邵洁春无能,竟然荒唐的将秦良玉三万部队分成两半,一部分屯驻在夔州城内,结果,善打山地战的白杆兵虎落平阳,反而趁机被张献忠包围,对邵洁春的瞎指挥,秦良玉颇有怨言,但素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她,还是选择了执行命令,夔州一战,白杆兵失去了地势优势,以三万兵马抵挡张献忠数十万大军,被杀的全军覆没。这也是秦良玉戎马一生里,第一次惨痛的败仗。成都沦陷,导致秦良玉多年苦心经营的白杆精兵,一战大多尽墨。

秦良玉回到石柱家乡,重新整顿兵马,以图恢复,不到几年的时间,一支近万人的新白杆军重新建立起来,然而就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王朝灭亡,崇祯皇帝煤山上吊,结束了苦命的一生。

噩耗传来,秦良玉悲痛欲绝,在石柱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几次痛哭至昏厥。这时已经占据荆楚大地的张献忠,又再向四川杀来。偏偏南明派来的四川巡抚陈士奇也是个草包,秦良玉苦心绘制四川地图,建议陈士奇派重兵防御入川各隘口,阻止张献忠西进,皆备陈士奇拒绝,这位根本不知兵的大文官偏爱瞎指挥,把全蜀境内的几万大军统统集中在了成都城,满以为大军驻扎在身边,他自己就安全了。

结果事与愿违。

张献忠率几十万大军一路杀来,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直扑成都。秦良玉闻讯后,立刻亲率麾下一万多白杆兵在夔州阻击,一场恶战之后,秦良玉终于不支退走。之后张献忠乘胜追击,连下成都,重庆各重镇,尽占四川大地,那位瞎指挥的陈巡抚,被张献忠俘虏后骂不绝口,英勇就义,却是很有气节,但明朝的大好西蜀国土,就在他的荒唐指挥下断送的,一同被断送的,还有秦良玉的一颗救国之心。

摄于秦良玉的威名,张献忠在占有西蜀,甚至建立大西政权后,一直不敢染指秦良玉镇守的石柱地区,他也曾着力拉拢,派人送来了册封秦良玉的印象,秦良玉愤然拒绝,坚定宣布:“石柱有敢从贼者,皆族株之。”

噩耗接踵而来,秦良玉的爱子马祥麟受命镇守湖北,在血战后壮烈殉国,临终前给秦良玉留下遗书:“勿以儿安危为念。”

秦良玉得知后并未落泪,相反朗声大笑:“好,真我好儿也!”

之后的南明弘光,隆武,永历各政权,皆曾派人册封秦良玉,值得一提的是,南明隆武政权在1646年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她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战功封侯的女将军。

1648年,这位一生忠于国事的爱国将领,带着未能匡扶社稷的遗憾,闭上了疲劳的眼睛,其孙马万年将祖母葬于龙山。而她所镇守的四川石柱地区,此后一直坚决抵抗外来入侵,无论是张献忠的大西军,还是入关的清军,多次进攻皆不能讨得便宜。

直到天下一统后的清朝顺治十六年(公元1660年),在得悉南明永历政权已灭亡后,其孙马万年才宣布归顺了清王朝。秦良玉的不凡一生,即使是她的敌人清王朝也甚为敬佩。清军占领石柱后,曾为秦良玉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清朝康熙,乾隆两朝,还曾由政府出资修建祠堂。而在清朝人编修的《明史》中,她也是唯一一个被列入将相传的女子,不但是明王朝的唯一一个,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棣的历史个人资料,朱棣生平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的资料中文名:朱棣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职业:皇帝主要成就: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主要成就:编撰《永乐大典》五征漠北开疆拓土浚通大运河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年号:永乐逝世地点:榆木川配

  • 韩世忠的历史个人资料,韩世忠的生平主要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韩世忠的资料中文名:韩世忠别名:韩良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089年逝世日期:1151年职业:太保、枢密使主要成就:擒拿方腊抗击西夏和金立下了汗马功劳封爵:英国公、福国公追封:通义郡王、蕲王谥号:忠武韩世忠南宋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字良臣,是南宋时期又一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南宋抗金战

  • 宋高宗赵构是怎样的一个人?关于宋高宗赵构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他贪图安逸,一味求和,而且与秦桧狼狈为奸害死抗金名将岳飞,从而留下千古骂名;也是他,把摇摇欲坠的大宋王朝重新扶稳,保住了半壁江山,使得赵宋的统治又延续了150年,被人称为“中兴之主”;他不信任任何文臣武将,牢牢把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但在56岁帝位稳固之时,却又主动退居二线,做

  • 秦桧的历史个人资料,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桧的资料中文名:秦桧别名:秦长脚国籍:南宋民族:汉族出生地:江宁(今南京)出生日期:1090年逝世日期:1155年11月18日职业:御史中丞、礼部尚书、宰相等秦桧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秦桧是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世人视为汉奸或卖国贼,因其以&ldquo

  • 秦始皇身世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嬴政的亲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疑是中华帝国统一的大英雄,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也需要放在历史的现实环境下去评价。他的雄才大略,无法掩盖和抹杀。作为推翻他的汉朝臣子们,出于媚上的文人习性,自然要在他身上找点让后人喷饭的污点。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

  • 吴三桂是什么样的人 ,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吴三桂的资料中文名:吴三桂别名:长伯,月所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宁前屯卫中后千户所(绥中县)出生日期:1612年(壬子年)逝世日期:1678年10月2日职业:总兵→藩王→皇帝庙号:周太祖谥号: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政权:吴周年号:昭武嗣帝:吴世璠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

  • 唐朝皇帝列表简介,唐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

  • 纪晓岚的个人资料,纪晓岚真名叫纪昀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纪晓岚(1724.6~1805.2)中文名:纪昀别名:纪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国籍:清朝民族:汉出生地:河间府献县崔尔庄(属河北沧县)出生日期:1724年6月逝世日期:1805年2月职业:文学家、官员主要成就:主编《四库全书》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籍贯:应天府上元县谥号:文达纪晓岚乾隆年间的著

  • 川岛芳子的生死真相, 川岛芳子真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日军战败后,针对战犯的审判逐一进行。此前川岛芳子的挚友李香兰(本名山口淑子)已因其日本人身份而被予以释放。川岛芳子若能证明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则同样可以脱罪。川岛芳子生性机敏,善于言词,常让法官哑口无言。事实上她的身份既不可能直接屠杀平民,也不可能参与制订日军军机大事,法庭受审时已无昔日风采所以法庭定罪

  • 杨修之死的原因,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