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是怎么一步步搞垮武则天的,潜伏在武则天身边的李唐卧底

狄仁杰是怎么一步步搞垮武则天的,潜伏在武则天身边的李唐卧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50 更新时间:2024/2/19 10:34:38

狄仁杰是怎么一步步搞垮武则天的?古往今来,有关大唐一代名相狄仁杰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如清代时候就有《狄公案》,这可能是最早描写狄仁杰神手破案的文学作品;再如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汉学大师高罗佩也编写了一部《大唐狄公案》,还列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必读书目。现代的文学作品就更多了,如电影《血溅画屏》、电视剧《盛世仁杰》、《武朝迷案》、《护国良相狄仁杰》,而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竟有三部一百一十八集之多。可见人们对于狄仁杰的喜爱之情。但通观这些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到大都描述的是狄仁杰的推理破案的才能,很少触及他的政治斗争的才能,殊不知狄仁杰更是政治斗争的高手。与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表现不同,狄仁杰依靠一代女皇武则天对自己的提携和信任,一步一步搞垮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女强人。那么,狄仁杰为什么非要搞垮武则天不可?他又有哪些搞垮自己这位恩人的惊人手段呢?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经历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个时代。而他政治生涯的颠峰是在武则天时期。历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身为李唐臣子的狄仁杰潜伏在武则天身边年深日久,培植和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将武朝还于李唐。心计之深沉,谋略之高超,手段之惊人,无不今后人叹为观止。

潜伏在武则天身边的李唐卧底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惩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即公元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唐高宗令即诛之,狄仁杰又奏罪不当死,这使唐高宗十分不快,下旨说非诛杀不可。狄仁杰劝阻说,今皇上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后人认为皇上是明主还是昏君呢?微臣之所以不敢奉诛杀善才,就是因为怕陷皇上于不仁不义!”唐高宗听后恍然大悟,便免去权善才的死罪。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做了皇上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即公元697年。这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也成为了潜伏在武则天身边的李唐王朝的级别最高的卧底。

踩着同僚肩膀上位的一代名相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受了污辱却能极度隐忍,从来不加以反抗。不要以为这个词是凭空捏造、文人虚构,这个词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娄师德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曾和狄仁杰同朝为相。娄师德最大的特点是事事讲究忍让。在他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兴致勃勃地来向哥哥辞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时候,这对兄弟就曾进行过“唾面自干”的讨论。最后,娄师德教育弟弟说:“别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脸上,你却一擦了之,别人的快感还从何而来?别人没有了快感,那他一定还会继续忌恨你的。我建议,别人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应该自己擦掉,而应该等待自然风干。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应该保持微笑!”

娄师德到底做没做到唾面自干,人们不得而知,因为他贵为一朝宰相,敢往他脸上吐唾沫的人估计不会太多。但是娄师德的谦让随和却是出了名的,除了谦让,娄师德的肚量大也被广泛传颂,以至于后人经常说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娄师德和狄仁杰虽然同朝为相,但两个人的能力却有差别。狄仁杰出类拔萃,而娄师德却显得有些平庸。尽管娄师德是个谦谦君子,从来不会和任何人发生矛盾,但盛气凌人的狄仁杰就是看不惯娄师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时挤兑起娄师德来,狄仁杰都是不遗余力。

但是,娄师德是个信奉唾面自干的人,任凭狄仁杰怎么欺负,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似乎也没什么怨言。这样一来,反而让外人都看不过去了,他们认为狄仁杰连老娄都不放过是不是有些太过火了。但大家都知道狄仁杰向来自高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调解此事。最后,连武则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亲自出面做狄仁杰的工作。

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天,散朝的时候,武则天留下狄仁杰,聊了几句,武则天单刀直入地问狄仁杰:“我这么重用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狄仁杰答得也很干脆:“我是一个从来不知道依靠别人的人,而皇上您最后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为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尽管这样的回答在武则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杰的口气还是令她有些小有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又咽了一口唾沫,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道:“狄先生啊,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当年,我对你其实一点了解也没有,为什么想起来提拔你啊,全仗有人在我面前推荐你。”这次轮到狄仁杰吃惊了:“真的啊?我怎么想不起来会是谁推荐了我呢?”武则天又说:“给你三次机会,你猜一下吧?但我想,就是给你十次机会你也猜不出来!”

狄仁杰是个聪明人,见武则天这么说,就顺口答道:“那就请皇上您直接告诉我好了。”而武则天却说:“告诉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别人,而是娄师德,就是他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荐你”!武则天似乎看出来了狄仁杰的惊诧和难以置信,她随即让侍从取来档案柜,笑着对狄仁杰说:“你自己去打开看一下里面的东西吧!”

档案柜打开后,狄仁杰看到里面有十多封写给皇上的推荐信。这些推荐信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推荐狄仁杰担任重要职务。十几封推荐信的作者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娄师德。这一下轮到了狄仁杰无地自容了,原来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娄师德当年的大力推荐。自己不领情也就罢了,谁知自己还时时打击娄师德。而更令他惭愧的是,娄师德居然从来不居功自傲,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热讽而不作任何解释!

这件事对狄仁杰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让他不由得反思自己走过来的岁月。

强烈推动政治上的反潮流思潮

狄仁杰出道之后,就是一位破案高手,很受朝野上下推重。但是他还是一位政治上反对派。他敢于反对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事,对抗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

如一次唐高宗要到汾阳宫去视察,当地的长官为了讨好皇上,决定新开一条御道,但在狄仁杰的坚决反对之下,御道修建计划被迫中止。

再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杰却不以为然,经常抓住机会弹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杰也不为所动。最后,他还真把王本立给扳了下来,一时朝廷肃然。

就这样,狄仁杰的反潮流思潮,为他长期的宰相生涯积累了不少人气,也使这时还没有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对他刮目相看。

武则天做了女皇后,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便日渐取得她的赞赏和信任。久视元年,即公元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即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也就是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却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狄仁杰还说,“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在狄仁杰的再三反对之下,武则天便取消了这次的旨意。

在狄仁杰为相的数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和推重是群臣难以望其项背的。狄仁杰便利用武则天的推重和信任,经常在朝廷上抗争,而武则天却“每屈意从之”。

老谋深算后发制人的政治高手

武则天当政时期,久居庙堂的狄仁杰慢慢变得老辣起来,即使心狠手毒的来俊臣也不是他的对手。

狄仁杰官居宰相,在朝廷慢慢走红之时,也正是阴谋家武承嗣踌躇满志之日。满朝之中,武承嗣谁也没放在眼内,他唯一顾忌的就是狄仁杰。他认为狄仁杰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被立为皇嗣的最大障碍。因此,他就指示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随即将狄仁杰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有谋反罪可以减轻罪行,其意思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随即予以完全承认:“谋反是事实!”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满心欢喜,也就放松了对狄仁杰的警惕。

谁知,老辣的狄仁杰只是用这招儿来麻痹来俊臣的。其后,狄仁杰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并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最后,狄仁杰的儿子将上诉材料转到了武则天的手中。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并当面询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主动承认谋反?”狄仁杰平静地回答:“假如我不承认谋反,估计我早就死在来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么能再见到皇上呢?”狄仁杰以自己的机智逃过了一劫,但从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对头。

为了和武承嗣斗争,狄仁杰利用武则天对自己的信任,在立储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决定性的作用。

大打亲情牌感动女皇的谋国老臣

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推重和信任,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对于老年的狄仁杰,武则天更是显示出了温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则天特许狄仁杰不用跪拜。她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对狄仁杰可谓优渥有加。在武则天的朝堂里,狄仁杰地位之崇高,无人可出其右。这让狄仁杰有机会对武则天之后的继任者作出从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为太子,而武则天则犹豫不决。狄仁杰抓住机会,以亲情打动武则天。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有很多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但第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无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们才需要选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选得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被执行,自己的灵位也能被后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选得不好,那么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将来的灵位也会被人抛弃。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接班人首先应该选择在血缘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缘最可靠。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您应该立您的亲生儿子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那么将来您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让侄子为姑母立庙,这事似乎有些悬!很显然,狄仁杰的话对于武承嗣很有杀伤力,但最终也打动了武则天。她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承嗣最终失去了继承武则天皇位的可能。

这就从体制上保证了狄仁杰不会被武承嗣清算,作为副产品,李唐王朝也借此完成了复辟。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武承嗣不会死灰复燃,狄仁杰生前还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张柬之

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毫不犹豫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是个难得的人选,这个人虽然老了些,但却是真正的宰相之才。这个人一辈子没被人发现,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会为国家鞠躬尽瘁。”

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的官职由长史升为司马。过了一段,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宰相人选,狄仁杰笑了一下,说道:“我以前曾经推荐过张柬之,到现在也没见您用这个人啊。”武则天说道:“怎么没用啊?我早就把他升为司马了。”狄仁杰不慌不忙地说:“我给你推荐的是宰相人选,您却让他去做司马,当然算没有任用。”后来,张柬之果然被任命为宰相。

久视元年,即公元700年,狄仁杰突然病故,撒手人寰,朝野一片悲声。此时的武则天并没有觉察狄仁杰搞垮自己的用心,反而大哭说“朝堂空也!”这四个字可谓字字千金,准确地表达了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武则天已经是风烛残年,她已很难有效地控制局势,客观上看,李唐复辟的时机已经成熟。狄仁杰大力推荐的宰相张柬之果然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张柬之毅然决定起事,仅仅用了半个时辰,政变就宣告胜利。取得胜利后的张柬之,手里提着武则天所宠爱的张昌宗、张易之两个面首的人头来见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无力回天了。

不知当时的武则天,在盯着张柬之发呆的时侯,有没有想起来张柬之的推荐人狄仁杰来。其实,武则天想起想不起狄仁杰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不久之后,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宝座,李氏将重掌乾坤。等这一切尘埃落定之时,狄仁杰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郑重表彰。狄仁杰先是被追封为司空,后又被追封为梁国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后来有人点评狄仁杰搞垮武则天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说,与狄仁杰相比,武则天是单纯的,单纯到信任狄仁杰的一切。民间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的单纯:“别人卖了你,你还帮别人数钱呢!”其实这句话用到晚年的武则天身上也无大错。为了确保自己死后不被武氏清算,狄仁杰巧妙地利用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力荐张柬之,并借张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复辟的大业,从而确立了自己死后的政治地位。但不论史书如何高度赞扬狄仁杰的大智大勇,却还是无法掩盖狄仁杰对武则天的不厚道。当然,人们也不难看到,狄仁杰谈笑之间、便能轻而易举地搞垮一代王朝的惊人手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武则天吗?武则天是谁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究竟漂亮到什么程度?一千多年前的事,很难落实。现存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明刻本《历代古人像赞》等,均绘有武则天的像,但都是凭想象画成,且是中年以后的形象,不足为凭。蛛丝马迹,只能从典籍中的只言片语里去找。武则天曾说过,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类己”,这首先指的是长得像自

  • 插翅虎雷横枷打白秀英,水浒传枷打白秀英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故事出自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白秀英为水浒中一跑龙套的卖唱女,插翅虎雷横听她妇女两人唱曲忘了带钱,结果被官府抓去。后来被雷横一怒一下用戴在身上的木枷打死。雷横和朱仝一样,都是郓城县的都头。这两个人,一起义释晁盖等人,又一起让杀了闫婆惜的宋江逃走。晁盖和宋江,正是在朱仝、雷横的帮助下上梁山

  • 崇祯皇帝为什么自杀?崇祯皇帝为何吊死煤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简介:崇祯皇帝在有明一代,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崇祯的一生勤勤恳恳,最终没能挽救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成了亡国之君。崇祯时运不济,他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衰亡的征兆在他出生之前早已初见端倪。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他勤于理政,事必躬亲,常朝不停辍,召对时时举行,十七年来未稍懈怠

  • 明朝的海盗王汪直简介,明朝汪直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先是一个商人,后来做了海盗,再后来称王称霸,在日本控制的海岛上建立王朝,日本人不敢干涉他,甚至见了他点头哈腰,在他眼里,日本人就是狗,听从他的指挥,然而他却带领日本人攻打自己的祖国,有人说他是汉奸,可比起汉奸,那真是小瞧他了,因为他指挥日本人,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海盗王汪直

  • 商朝的图腾是什么?商的图腾是玄鸟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商代的图腾,无论史书还是甲骨文中都有很多传说和记载,其内容大都与玄鸟生商有关。殷商时期,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牢固的奴隶制国家,但在许多方面还延续了原始社会的宗教习俗,图腾制度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形式,也伴随在商代社会中。商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商朝建立以前,就已经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在传说中,商代有

  • 盘庚迁殷发生在什么时候?盘庚迁殷的时间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商后期王年在《尚书·无逸》中有所叙述,古本《竹书纪年》亦保存两条。后世学者在利用文献推定盘庚迁殷到商亡的总年数时,有275年、273年、253年三说。现已推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如采用275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如采用273年,则盘庚

  • 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武王伐纣伐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未解之谜,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一个交点,若不能解决,所有相关事件的具体时间将不能解决,若此问题一解,其它问题将迎刃而解。所以确定这个年代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史学界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学者200余人与1996年-2000年正式

  • 盘庚迁殷的原因和意义,为什么盘庚非要迁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五百多年。因为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反映了这时候农业的重要性己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有了定居下来的需要。盘庚

  • 妇好是谁的妻子?武丁的妻子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武丁有六十位老婆,其中皇后是妇好。商高宗武丁前后立过三个王后,妇好是他的原配。不过武丁有六十多个妻子,妇好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妇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经常待在自己的封地里。这种现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不过在当时这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武丁手下的老婆兼女将除了妇好至少还有好几个,

  • 商朝的历史有多少年?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是继夏朝后中国历史上第2个国家政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商朝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二百七十三年盘庚定都于殷(今中国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相对于夏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