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

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00 更新时间:2024/1/17 19:17:45

唐朝的经济化繁荣发达,吸引邻国日本派了许多遣唐使来学习唐朝文化。荣睿(ruì)普照两位僧人就是日本政府派到中国学习佛法的,同时他们还负有一个使命,那就是邀请精通戒律的中国高僧前往日本传授佛法。

公元742年秋天,高僧鉴真正在扬州大明寺讲授佛法,荣睿和普照遵照日本天皇的旨意,专程从长安赶到扬州,参见鉴真,并恭恭敬敬地请他前往日本传法。

唐代与日本等国的友好往来很频繁,其中影响很大的是鉴真和尚,他可以说是唐代中日友好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日本佛教界,希望请中国高僧去为日本僧人授戒,以便像中国一样,严格控制当僧人的资格。着名的律宗僧人鉴真,是他们聘请的理想对象。

鉴真出生于扬州,十四岁时出家做了和尚,二十岁起就到洛阳、长安游学,跟随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师学习。在名师的熏陶下,勤奋好学的鉴真很快学成,成为江淮地区有名的高僧。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他还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写了三部大藏经,声名远扬。

鉴真认为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他询问哪位弟子愿意前往。弟子们低头不语,半天也没人吭声。鉴真刚要再次询问,有个弟子站起来说:“大唐与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

鉴真却说:“传扬佛法,必在惜生命!你们不去,我去!”

那时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毅然决心东渡传法。弟子们感动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一同到日本传法。

鉴真决定东渡后,立即着手准备船只、干粮等。第二年春天,鉴真率领弟子发船东渡。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中,由于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加上海上自然环境恶劣,经遭遇风浪,他一连四次渡海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起航了,这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他们从扬州崇福寺出发,船才驶到舟山群岛便遇上了风暴,停泊了约两个月才继续出发。谁知第二天又遇上了飓风的袭击,船只在波峰浪谷间颠簸,迷失了方。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粮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鉴真和弟子们饥渴难耐,劳累不堪,可他们没有动摇传法的决心。经历了无数险阻、万千困难,船只终于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经漂流到了海南岛的州(今海南崖县)。多年旅途的劳顿,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日本僧人荣睿不幸患上重病,不治身亡。鉴真悲痛万分,加上旅途的辛劳,使他眼病突发,双目失明。后来,他的得意弟子祥彦又病死于船上。

然而,无论是风浪,还是病魔,都无法阻止鉴真东渡的步伐。公元753年,鉴真已经六十六岁高龄,他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第六次东渡。由于这一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而比前五次顺利。次年一月,鉴真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十多年的东渡终于获得了成功。

到达日本后,鉴真受到了日本人民的热情接待,天皇下诏书对他表示慰劳和欢迎,请他在东大寺设立讲坛,传授戒法,并且授他为传灯大法师。

公元757年,日本天皇又把故新田部亲的旧宅送给鉴真,让他在此新建了一座寺院,这就是现在奈良的唐招提寺。鉴真在唐招提寺中讲经传法,与此同时,他还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医学知识等带到了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日本人民为了纪念鉴真,就在唐招提寺中塑起了鉴真的塑像,还称他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等,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鉴真的崇敬之情。

唐代除了鉴真东渡传播佛法和文化,更多的是日本政府派了一批又一批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以便在日本推广唐的文化。例如818年菅原清公任式部少辅时,就奏请朝廷规定男女服装都仿效唐代的。遣唐使团中的医师、画师、乐师等,回国后也都广泛传播唐朝的文化,为当时日本文化的繁荣作了很大贡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比干怎么死的,封神榜比干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

  • 郑和的小故事,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明初几十年的发展,明朝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实力增强。雄才大略的明成祖,产生了派遣使团出海,与西洋各国往来贸易、宣扬国威的想法。但据推测,明成祖遣使远航的动机中,还有私人打算。南京宫殿大火扑灭后,并不见建文帝尸身。建文帝是不是像传闻那样,逃到海外去了呢?万一他再利用皇帝身分,号召人们回来讨伐自己,岂

  • 炎帝的传说故事,有关炎帝的故事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太阳神炎帝是女娲升天若干年以后,出现在大地上的又一位大神。他和他的玄孙火神祝融共同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大地,主宰着南方的生命。炎帝是一位慈爱仁厚的大神。他在世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由于不断的生息繁衍,自然界生产的食物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于是,仁爱的炎帝便教给人类如何播种和收获五谷,用自己的辛

  • 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故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 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仓颉造字”的真实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仓颉也称苍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仓颉整日整夜地想

  • 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故事,宋庆龄的故事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ldq

  • 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毛泽东刻苦读书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和图书馆结下了“良缘”.1912年秋,他退出湖南省立一中以后,就一心一意地到湖南图书馆进行他的自学生活。湖南图书馆藏书丰富,毛泽东初到图书馆时,看到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中外书籍,便下定决心,尽量多读一些。他每天吃完早饭,就匆匆忙忙地来到湖南图书馆,有

  • 孙中山的故事,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童年时要做洪秀全在珠江口外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槟榔山不高而秀,兰溪河不宽而清。1866年11月12日夜,在村边一栋简陋的农舍里,一个男孩降生了。他就是日后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民主革命伟人孙中山。这时,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是帝象。小帝象降生的家庭是一个贫寒的农家,从祖父孙敬贤起就靠租种他

  • 邓小平小时候的故事,邓小平一生有哪些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邓小平的故事故事一:五块银元1904年邓小平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的一农民家庭。父亲邓文明按照邓家家庭排行的“先”字,为他取名“邓先圣”。邓先圣5岁时,父亲把他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老先生看见邓先圣脸圆圆的,还长着个圆圆的鼻头,宽宽的额头下是浓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