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曾辅佐秦始皇治理天下,为什么最后被腰斩

李斯曾辅佐秦始皇治理天下,为什么最后被腰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19 更新时间:2024/1/16 10:20:44

纵观李斯的一生,从其悟出“老鼠哲学”那一刻起,便将之奉为自己的处世原则。其前半生,几乎为我们完美呈现了一个寒门逆袭的过程,而当其登上丞相高位后,也曾想过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一个时代。然而,秦始皇病逝突然沙丘,却彻底击碎了李斯的梦想和未来的道路,而无论其如何选择,都已经注定了他后半生的悲凉。

成功悟出“老鼠哲学”,李斯实现屌丝逆袭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与大多数人一样,幼年至青年时期的李斯,并未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因而并未被载于史册,年岁渐长后成为了当地一名小吏。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厕所有只老鼠在吃脏东西,又看到粮仓里有只老鼠在吃囤积的粟米,突然悟出“老鼠哲学”。

所谓“老鼠哲学”,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便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自此李斯开始将之奉为自己的处世哲学。不甘于一生只做一名小吏的李斯,就此辞去职务,踏上了求学之路,并拜在了著名学者荀子门下,学习帝王治国之术。

学成之后,李斯纵观七国形势,见山东六国皆以衰弱不堪,便决定前往秦国寻求发展,而从其向荀子辞行的话语判断,李斯显然是极为渴望功名利禄的。抵达秦国之后,李斯很快便赢得了吕不韦的欣赏,被任命为郎官(秦王的侍从),彼时秦庄襄王新丧,始皇嬴政刚刚继位,这便给了李斯见到始皇帝的机会。

后李斯借机向秦始皇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此时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好机会,并提出“离间六国君臣”、灭国率先从韩国开始等建议,李斯的建议赢得了秦始皇的重视,于是被提拔为长史,并按照其建议开始推行,后见效果显著,又将李斯提拔为客卿。

秦始皇十年(前237年),因秦国先后爆发嫪毐叛乱事件和韩人郑国事件,导致秦国王族和大臣们纷纷建议秦王应该驱逐他国客卿,始皇帝最终同意,而李斯自然也在驱逐之列。好不容易换来的功名利禄,李斯岂肯轻易放弃,于是上《谏逐客书》,不仅能成功说服秦始皇废除了《逐客令》,而且还被提拔为廷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历经长达十年的灭国战争,秦始皇终于一统天下。后在秦咸阳宫讨论治国方略之时,丞相王绾等人建议沿用周朝的分封制,而李斯则建议推行秦国的郡县制,实行集权统治。李斯的建议最终被采纳,并在不久后被提拔为丞相,就此步入仕途顶峰。

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李斯,曾试图开创一个时代

正如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所说,李斯虽然师从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但到达秦国之后,却开始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尤其对商鞅极为崇拜,而如果说商鞅改变了一个国家,那么李斯的目标就是辅佐秦始皇,开始创一个时代。

由于和秦始皇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李斯深受秦始皇重用,而正是在李斯的辅佐之下,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迅速发布了大量新政,秦始皇对文字、货币、度量衡、土地、车轨等制度的改革和统一,皆离不开李斯的辅佐。

而除了各种制度的统一之外,思想文化融合方面,秦始皇和李斯也曾作出种种尝试,例如尝试包容列国文化、建立博士制度等,可惜最终均已失败告终。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一次咸阳宫举办的酒宴上,齐人淳于越再提分封制,这无疑极大触动了秦始皇和李斯一直以来推行的新政,再加上列国士子对朝政的私下非议,李斯最终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建议。

与此前几代秦王一样,嬴政、李斯这对君臣的紧密合作,努力想要打造一个万世传承的强大帝国,然而秦国这座大厦尚未完工,甚至大厦根基尚未稳固的时候,秦始皇却突然驾崩了。

秦始皇巡游归途病逝沙丘,丞相李斯到底为何转投胡亥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然而却于归途之中突然病重,最终病逝于“沙丘”。然而,君王病逝于外,储君尚未确立,作为秦始皇左膀右臂的丞相李斯,却最终倒向了胡亥,他到底为何如此选择呢?

按照《史记》的记载,“沙丘政变”的主导者,无疑是时为中车府令的赵高,秦始皇病逝之前,曾写下令扶苏返回咸阳的诏书,交由赵高用玺后派人送往上郡扶苏处,但这封关键的诏书却被赵高扣了下来,原因便是赵高与蒙恬有旧怨,害怕扶苏上位后重用蒙恬。

扣留诏书之后,赵高随即找到胡亥,并成功劝说其争夺储君之位。搞定胡亥之后,赵高又找到李斯,关于赵高劝说李斯的话语,《史记·李斯列传》中有着详细记载,不过个人认为并不可信,毕竟这种私密谈话是不可能流传出去的。

根据此后事态发展来看,个人认为李斯更多是迫于形势转投的胡亥,原因便在于李斯根本无法掌控局势。由于秦始皇是在东巡归途中突然病逝,这就给了身为中车府令的赵高很大活动空间,中车府令这个官职虽然不算太过,但却是执掌秦始皇乘舆的官员,毫无疑问,秦始皇乘坐的车马侍从中,有不少都是赵高的亲信。

再加上车队护卫的统率蒙毅被秦始皇派去祷告山川,而秦始皇又病重不能理事,作为秦始皇之子的胡亥,也已经成为了车队的实际指挥者。在胡亥和赵高联手之下,足以控制整个巡游队伍,而李斯贵为丞相,其作用在于朝堂,此时却是无法掌控局势的。

赵高由于曾被秦始皇派去教导胡亥律法,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极为紧密,无论李斯同意与否,实际上都已经无法改变局势,赵高之所以劝说李斯,不过是为了稳住朝中大臣而已。此等谋国之事,胡亥和赵高肯定留有后手,如果李斯根本不听劝说,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他根本无法活着回到咸阳。

此外,虽然《史记》记载胡亥乃是篡位,但《赵正书》却明确记载胡亥乃秦始皇钦定的继承人。如果是这样,那么李斯更是毫无选择,只能支持胡亥了。至于赐死扶苏、蒙恬和蒙毅,更是根本不用李斯同意,掌握印玺的赵高就可以办到。

总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李斯倒向胡亥都已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也正因如此,胡亥对李斯并不如赵高那般亲近,而这也注定了李斯的悲剧结局。

胡亥继位后李斯无法掌控朝局,为求自保更是助纣为虐

胡亥即位之后,与其关系更为亲近的赵高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令,李斯虽然仍为丞相,但实际上朝政却已经逐渐脱离其掌控,到后来李斯等大臣甚至想见胡亥一面都变得极为困难,而赵高凭借与胡亥的亲密关系,开始逐步掌控朝政。

李斯固然贪恋权位,但他也不想让自己与秦始皇多年来的努力就此付诸东流,因而也曾尝试劝谏,然而一心贪图享乐的胡亥,根本听不进去。久而久之,李斯反而因为进谏而遭到训斥。在胡亥看来,帝王只需享受就好,治理国家那是大臣们的事情,他认为李斯更应该思考怎样才能让大臣们履行职责。

与此同时,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李斯的儿子李由时任三川郡守,却对本地叛乱无能为力,于是便有人以此为借口上书弹劾李斯,并直接指责李斯才是导致天下叛乱爆发的元凶。为求自保,李斯只好顺着胡亥的意思上上书,这就是著名的《上书对二世》,大意是说如果想要让臣下都严格履职,那么就应该加强督查,使臣子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

这封答书上奏之后,胡亥看了非常高兴,然而这原本是针对官员的一种制度,胡亥却硬生生将之变成了对官员的绩效考核制(太类似了)。这种制度下,如果一个官吏收到的税越多,那他就是一个贤明的官员;如果一个官吏抓到、处死的犯人越多,那他就是一个严格履行职责官吏。

这种法令推行之后,秦国各地官吏开始以严刑峻法对待百姓,结果搞的各地百姓怨声载道,起义规模持续扩大。眼看天下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李斯便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跑去进言,希望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想办法挽回人心。

彼时,秦二世正在与宫女宴饮作乐,见了李斯等人的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三人逮捕入狱。狱中,李斯仍多次上书,但却全部被赵高扣留,赵高更是借机诬陷李斯与儿子李由谋反,李斯在严刑逼供之下,最终承认谋反。于是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处以腰斩,并夷三族。

直到被押赴刑场途中,李斯因见儿子李由也在被杀之列,怆然道,“我真想能像你儿时那样,父子俩牵着爱犬阿黄,带着猎鹰,出上蔡城东门去追捕狡兔啊,如今是不可能了!”追求了一辈子功名利禄,以“老鼠哲学”为处世原则的李斯,直到临终之际才恍然大悟,只可惜为时已晚。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秦朝李斯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什么没能帮刘备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蜀汉,诸葛亮,刘备

    很多人都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因为他的出山,是刘备请了三次的结果,而且刚出山,就说服了东吴联手抗击曹操,并且靠着聪明的大脑,先是曹军那里,借来了数十万箭,然后又向老天爷借来了东风,直接把曹军的船都烧毁了。可以说,刚刚出山的诸葛亮就是这么厉害,一个人就干掉了曹操妄图消灭东吴和刘备的野心,并且从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乱世时期,广义上来看,它处在东汉末年与西晋初年之间,长达近百年。所谓三国,指的就是曹魏、蜀汉、孙吴三大势力,而这三国当中,刘备自称汉室宗亲,又以仁德知名,因此在后世颇受赞誉,被不少人视为正统。可惜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在三国当中实力最弱,也最先被灭亡。说到蜀汉的灭亡,有人

  • 刘备撤退时,百姓是自愿跟随刘备离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东汉,刘备

    公元208年7月,曹操挥师南下,攻打荆州。由于荆州刘表病逝,刘表次子刘琮继位荆州牧,曹操得知消息后,当即抢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叶,以达到出其不意,威胁荆州的目的。得知曹操来袭后,章陵郡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劝刘琮投降曹操,这些投降派认为荆州尚属于汉室,如今以臣属的身份去对抗天子,是对国家的叛

  •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马超为什么不去救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东汉,关羽,马超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马超会不救关羽吗?不可能的,先不说关羽对蜀汉的重要性,就凭他和刘备“恩同兄弟”的关系来说,马超也不会不救他。马超之所以不救关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没办法救。而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一个叫临沮的小县城说起。马超本是西凉军阀马腾的儿子。曹操进军关中,将欲攻汉中军阀张鲁之时,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让关羽去守华容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东汉,诸葛亮,关羽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让关羽去守华容道呢?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真的让曹操死在华容道,那么很容易就能想到才统一不久的北方势必大乱,可能又是一群诸侯再次崛起,更有可能孙权也会挥师北上分一杯羹,而刘备此时实力太弱,根本无法和孙权等人抗衡。那么这天下迟早就会成为孙权的囊中之物,而刘备也只能沦为附庸。只要曹操不死

  • 周瑜真有反叛之心吗,为什么曹操刘备说周瑜要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东汉,周瑜

    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了就荆州的控制权,他趁着曹军元气大亏的时候,大力发展军队,逐渐有了跟吴魏两国叫板的资本。而先前孔明的隆中对里也曾提到过,这荆州就是蜀国赢取天下的重要条件,凭此刘备才能有机会光复汉室。不过早在蜀国占据荆州之前,有传言一直称东吴大都督周瑜,想要借助这片地域,自立为王,与群

  • 吕雉给刘邦戴了多少绿帽子,吕雉为什么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西汉,吕雉

    在历史长河中,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爱情故事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在这对传奇夫妇的婚姻生活中,关于吕雉给刘邦戴了多少绿帽子的问题,却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了揭示真相,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历史资料,分析事实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要了解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婚姻生活。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没能攻下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曹魏,司马懿

    在景初元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叛变魏国,自立为燕王,南联东吴、北通鲜卑,成立了独立的国家,与魏国形成鼎足之势。面对这一局势,魏明帝迅速召回司马懿,并派他征讨辽东。司马懿率领着四万大军踏上平定辽东叛乱的征程,在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平息了叛乱,解决了曹魏数十年的问题。然而,刚刚平定叛乱之后,魏明帝却再次紧急召

  • 汉朝建立之后,为什么没有秦人反汉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西汉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存在时间长达15年。在这段时间里,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秦朝灭亡后,汉朝建立,一些人开始反叛汉朝。那么,为什么秦人没有反汉朝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秦人和汉人的区别。秦人是指居住在秦地的人,而汉人则是指居住在汉地的人

  • 秦始皇寻海上仙山并非日本,徐福或登陆美洲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朝,秦始皇,徐福

    长生不老药是神话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相传秦始皇曾经为求取长生不老药,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寻找海上仙山,求取仙药。但最终,秦始皇并没吃到长生药,就连秦朝也早早灭亡了。那么求取仙药的徐福到哪里去了?《史记·秦始皇本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