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罗锅,样貌也其丑无比吗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罗锅,样貌也其丑无比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68 更新时间:2023/12/12 20:16:30

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厚,还是清朝著名的帖学大家。在民间流传一个关于他书法的名号“浓墨宰相”。

刘墉的一生也并不是像电视剧那样,弯腰驼背,还与和坤斗了一辈子。历史上的他并不是什么状元,也不是弯腰驼背。他的官涯生活历经起落,不过并没有跟和坤相斗。相反的,根据历史记载,刘墉虽然是个清官,但是在利益熏心的环境下,也做了一些随波逐流的事情。

他的出生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出生名门的宰相府,家里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生。他的父亲官居宰相,深得乾隆信赖和倚重。刘墉之所以能够走上宰相之路,跟他的家族渊源有很大的联系。

他一生为官数十载,官仕之途,跌宕起伏,历经潮落,官位最高的时候是担任体仁阁大学士。但是总的来说,他也是清正廉洁的,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是朝廷上重要的大臣。关于他在成就方面,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帖学集大成者,还被誉为清代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不仅用墨厚重,体丰骨劲还具备浑厚敦实的特点。他最擅长的就是小楷,后人称赞他的书法不仅拥有著名人物王羲之钟繇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有魏晋小楷的风格。不仅如此,他还精通百家史书,精研古文考辩。

刘墉和纪晓岚同样是一个在影视剧作品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但不同的是,刘墉出生于官宦家庭,30岁参加科考中了进士。但也是因为有家族深厚的政治资本,刘墉的仕途一直很好。而纪晓岚却不同了。

大多数人喜欢把刘墉和纪晓岚联系在一起,相互比较。但在不同人的眼里,观点也是尽不相同。如在毕东坡的眼中,他认为刘墉要比纪晓岚强得多。他曾经说:“刘墉很是有才华,但他不会因为自己有才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和记恨,他是一个很圆滑的人,为人处事做的非常到位。在和和珅一起做事情时,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先保全自己的位置,才能做成事。官场上的人际关系也处的非常得当,总的来说,刘墉是一个集大成者,是我认为的聪明人。”

如果说刘墉和和珅是对立的关系,那么反之,刘墉和纪晓岚的关系就非常好。纪晓岚出自刘墉父亲的门下,所以说他们还是师兄师弟的关系。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纪晓岚和刘墉的关系极好,纪晓岚心思敏捷,刘墉书法很好,纪晓岚还经常让刘墉为自己写对联。

在收藏方面,这两人都非常喜欢收藏砚台,也曾相互赠送砚台。在乾隆年间,刘墉就赠了一方砚台给纪晓岚,还特意在上面题了字。在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晓岚送过一方砚台。除了互相写诗和赠送砚台,他俩还经常在一起谈论佛法,可见俩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这个人物家喻户晓,而在剧中刘墉的形象也是深得人心,乾隆皇帝对他是又爱又恨,又很无奈。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矮小,驼背的“罗锅”,很有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高个。

关于他是否真的是“罗锅”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古代当官条件来探究。首先,刘墉是科甲出生,肯定要通过“身、言、书、判”这四个方面才可能通关。“身”就是形体,需要五官端正,否则是不可能通过的。我们都知道刘墉是著名宰相,可想而知刘墉肯定是通过这些条件才入朝为官的,而且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严厉,所以刘墉肯定不会是残疾或者驼背的。

当然,历史的记载,确实有“刘罗锅”这个称号。在嘉庆帝在位时,就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若以时间来推理的话,当时的刘墉应该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肯定就会有弯腰驼背,这样就很容易来解释“刘罗锅”这个称号了。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因为刘墉个子高,平时喜欢读一些书或是练习书法,时间久了就造成了驼背。

1958年。考古队就发现了刘墉的墓地,部分村民都曾亲眼看见了看刘墉的尸体,据相关村民说,“刘墉的腿骨看起来很长,全身骨架差不多有一米九的样子。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清朝刘墉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晚年杀人的罪名为什么都是“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作为一位皇帝,他起于微末而一统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都不低。然而另一方面他铁血专断,晚年的时候大杀功臣,成为“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历来为人所诟病。虽然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是出于巩固皇权的统治需

  • 被黄袍加身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何选择“宋”作为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一说到南京,许多人会想到江苏的南京。其实,宋朝时期的南京不在江南,而是在河南,也就是如今的商丘。现在它虽然只是个地级城市,但是在宋朝时却是个超一流的大都市。因为它不仅是赵匡胤的龙兴之地,也是宋朝国号的发源地。宋朝时,商丘名为宋州,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因为事发突然,没有太多准备,所以对新国号没有太多考

  • 蒙古帝国西征为什么可以一路横扫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欧洲,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帝国是人类有史以来疆域最为庞大的帝国,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7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数目达6亿多。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家。

  • 赵普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为什么后世评价却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北宋,赵普

    作为一个“习吏事、寡学术”的半吊子书生,赵普在宋初政坛上的建树却是令人惊讶的,他的贡献远不止对内佐治制定政策制度方面,就是剿灭周边各国的军事扩张战略,竟然也是出自他的“襄赞定策”。明人刘浚有一幅著名的《雪夜访普图》,描绘的就是赵匡胤雪夜上门访问赵普,共商“先南后北”扩张计划的故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

  • 历史上明朝为何会发生夺门之变,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夺门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被俘的明英宗被明朝接回来,他的弟弟景泰帝不愿把皇位还给他,把他囚禁起来,后来在大臣徐有贞、石亨和太监曹吉祥这几个人的帮助和拥戴下,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从病重的弟弟手里抢回皇帝之位,对明英宗来说,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这三人毫无疑问功莫大焉。英宗大封功臣,徐有贞不但进了内阁,还以文臣的身份

  • 赵光义真的对赵匡胤下手了吗?大臣为何没有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北宋,宋太宗

    虽然没有正史记载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上位,但从种种蛛丝马迹来说,这件事与赵光义脱不了关系,这里就要从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两件事说起。记载烛影斧声的宋代笔记很多,这里我们以著名历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留下的《涑水记闻》里边的记载简单来说一下。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光在《涑水记闻》留下的记载是相对可靠的

  • 朱元璋用雷霆手段对待贪官,为什么没能遏制贪腐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元璋

    因出身原因,朱元璋深知底层百姓的贫苦,因而上位之后实行“以猛治国”,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甚至不惜“扒皮充草”以儆效尤,然而即使用此雷霆手段,仍然没能遏制明朝的贪腐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出身底层的朱元璋,早年深受贪官污吏之苦,对于压榨、盘剥百姓的贪腐官员可以说恨之入骨,因而称帝之后对于

  • 宋仁宗赵祯身为庶出为什么能继承皇位,执政期间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谈到北宋的几位君王,除开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第二任君王宋太宗赵光义以外,也就是宋仁宗还算是一个明君,而北宋其他的君王虽然也还不错,但是总体来讲,比较起太祖、太宗和仁宗,却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为什么这么说?在北宋历史上,太祖赵匡胤打下江山(陈桥事变从柴荣的儿子柴世宗手里夺取皇权),太宗赵光义拓展江山,

  • 假设太子朱标还活着的话,朱棣还敢不敢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标,朱棣

    假设太子朱标还活着的话,朱棣还敢不敢起兵造反?根据历史记载,太子朱标在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前已经去世,因此不存在朱标在世的情况下是否会影响朱棣起兵造反的问题。然而,如果假设朱标还活着,那么朱棣是否会起兵造反就成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尽管朱标是皇太子,但他并不一定能继承皇位。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多次修改继承制度,

  • 宋太祖赵匡胤身为一名武将,他的武功水平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大唐灭亡20年后。他的父亲赵弘殷是后唐、后汉、后周的将领,因此赵匡胤从小受到家庭熏陶,酷爱武术。他曾拜访名师,练就了“太祖长拳”和“腾蛇棒”等绝技。在枢密使郭威的带领下,赵匡胤在后周成为一流名将。据《宋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少年学习骑射时不小心撞在门框上,被人们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