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普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为什么后世评价却不高

赵普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为什么后世评价却不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87 更新时间:2024/1/21 2:22:15

作为一个“习吏事、寡学术”的半吊子书生,赵普在宋初政坛上的建树却是令人惊讶的,他的贡献远不止对内佐治制定政策制度方面,就是剿灭周边各国的军事扩张战略,竟然也是出自他的“襄赞定策”。明人刘浚有一幅著名的《雪夜访普图》,描绘的就是赵匡胤雪夜上门访问赵普,共商“先南后北”扩张计划的故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里有这样一段记录:“太祖初登极时,杜太后尚康宁,常与上议军国事,犹呼赵普为书记,尝抚劳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

赵普固然对大宋建国做过重大贡献,也确实比赵匡胤年长五岁,但太后完全把他作为皇帝兄长的说话口气,显示了太后对赵普的青睐和信任,也足见赵普与赵氏皇室不同寻常的关系。但是,为大宋王朝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开国功臣赵普,为什么却没能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丞相一样流芳百世呢?这似乎很不公平。但是,凡事都一定有其原因,赵普没能流芳百世的原因,是此人的个人品行实在难以让人恭维。

遍查正史野史,在军师或谋士这一类人物中,诸葛亮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与之相比,除了历史爱好者,知道赵普这个名字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再进一步比较,“羽扇纶巾”的诸葛丞相是智慧和道德的双重化身,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彩故事,还有连弩、馒头、孔明灯和木牛流马等诸多个人发明,诸葛亮的形象近乎完美;而正史中对赵普的基本描述是“少习吏事,寡学术”,就是说他少年时便学习如何做官吏,但真正学问却很少。他自幼的理想就是成为权力场中的佼佼者。这样一个擅长权斗的人,听起来就相当讨厌,还有什么可让人欣赏的呢?

事实上,刘备的蜀汉政权只能算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从头到尾、满打满算也不过存在了五十年。其中,由诸葛亮主持工作的二十年虽然治理得不错,但充其量也只是勉强做到了偏安一隅,最终还是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而赵普辅助自己的君主建立了一个历时三个多世纪的大王朝,陈桥兵变他就是主谋之一,除了黄袍加身的皇帝本人,他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对这个国家的建立有着最重要的贡献。此后的“杯酒释兵权”,他又是主要的设计师。同时,他还参与了这个国家诞生之初,几乎所有重要方针路线的制订,他提出的治国方略帮助大宋实现了中央君主的高度集权,决定了整个宋朝的基本走势,甚至对后世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赵普对大宋王朝之功,怎么形容都是不过分的。

赵匡胤曾经为了赵普还发明过一个不太常用的成语:“鼎铛有耳”。大意是:连鼎和铛都有两只耳朵(鼎和铛都是三足两耳的金属炊具),形容某人或某事的影响之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有个叫雷德骧的御史中丞(相当于如今的监察部长兼中央纪检委主任),劾奏赵普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赵匡胤大怒,斥责雷德骧道:“只要是像鼎和铛这样有耳朵的东西就听说过赵普,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他是朕的社稷之臣吗?”并命令左右拖着这位大臣在庭前绕了好几圈,雷德骧的帽子都掉到了地上。赵匡胤还警告雷德骧不许对外人说起赵普的事。此事的出处见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例子,足以说明宋朝开国之初赵匡胤是如何信任赵普的了。如此没有原则的袒护,当然不可能让朝中大臣们信服,大家心里怎样看待赵普,是不难想象的。

有史记载,有一次宋太祖登门去看望生病的赵普,看到廊下堆有刚送来的十瓶礼物,就问是什么东西。赵普说是吴越王钱俶送的海货。皇帝好奇,打开一看,却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黄金。皇帝当时心情很好,告诉赵普受之无妨,并笑言:钱俶大概认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决定吧。话虽如此,这件事却在皇帝心里产生阴影,宋太祖是不允许部下揽权营私的。后来,宋太祖又发现了赵普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展府第等很多问题。这些“公忠其表、谋私其里”的行为,终于使赵普逐渐失去了赵匡胤的宠信。不久,赵普便失去了相位,被贬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使。

当初受宋太祖袒护时,赵普有恃无恐,连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都不放在眼里,两个人矛盾很深。宋太祖死后,赵光义灵前即位,成为了宋太宗,赵普因与人权争,再加上与赵光义的夙怨,因此,被贬出了京城。

由于宋太祖的死太过突然,而“兄终弟及”并不合宗法,此事遂成宋初的一桩千古疑案。当时,朝野舆论对宋太宗颇为不利。于是赵普主动向宋太宗示好,密陈自己知道杜太后留下的遗书,在遗书中早已约定了太祖死后传位于太宗,即所谓“金匮盟书”。从各方面分析来看,赵普提供的应该是与赵光义合谋的伪证,而他这一举动对赵光义的意义却非同小可,赵光义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大宋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如此一个为了私利而放弃原则的人,又怎么能够得到后世的颂扬呢!从此,赵普又得宠于太宗皇帝,再次在朝中东山再起。

因此,像赵普这样行事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纵然能成就千秋功业,但他的名字怎么可能流芳百世?更别说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丞相相比较了。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宋朝北宋赵普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明朝为何会发生夺门之变,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夺门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被俘的明英宗被明朝接回来,他的弟弟景泰帝不愿把皇位还给他,把他囚禁起来,后来在大臣徐有贞、石亨和太监曹吉祥这几个人的帮助和拥戴下,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从病重的弟弟手里抢回皇帝之位,对明英宗来说,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这三人毫无疑问功莫大焉。英宗大封功臣,徐有贞不但进了内阁,还以文臣的身份

  • 赵光义真的对赵匡胤下手了吗?大臣为何没有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北宋,宋太宗

    虽然没有正史记载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上位,但从种种蛛丝马迹来说,这件事与赵光义脱不了关系,这里就要从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两件事说起。记载烛影斧声的宋代笔记很多,这里我们以著名历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留下的《涑水记闻》里边的记载简单来说一下。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光在《涑水记闻》留下的记载是相对可靠的

  • 朱元璋用雷霆手段对待贪官,为什么没能遏制贪腐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元璋

    因出身原因,朱元璋深知底层百姓的贫苦,因而上位之后实行“以猛治国”,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甚至不惜“扒皮充草”以儆效尤,然而即使用此雷霆手段,仍然没能遏制明朝的贪腐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出身底层的朱元璋,早年深受贪官污吏之苦,对于压榨、盘剥百姓的贪腐官员可以说恨之入骨,因而称帝之后对于

  • 宋仁宗赵祯身为庶出为什么能继承皇位,执政期间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谈到北宋的几位君王,除开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第二任君王宋太宗赵光义以外,也就是宋仁宗还算是一个明君,而北宋其他的君王虽然也还不错,但是总体来讲,比较起太祖、太宗和仁宗,却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为什么这么说?在北宋历史上,太祖赵匡胤打下江山(陈桥事变从柴荣的儿子柴世宗手里夺取皇权),太宗赵光义拓展江山,

  • 假设太子朱标还活着的话,朱棣还敢不敢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标,朱棣

    假设太子朱标还活着的话,朱棣还敢不敢起兵造反?根据历史记载,太子朱标在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前已经去世,因此不存在朱标在世的情况下是否会影响朱棣起兵造反的问题。然而,如果假设朱标还活着,那么朱棣是否会起兵造反就成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尽管朱标是皇太子,但他并不一定能继承皇位。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多次修改继承制度,

  • 宋太祖赵匡胤身为一名武将,他的武功水平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大唐灭亡20年后。他的父亲赵弘殷是后唐、后汉、后周的将领,因此赵匡胤从小受到家庭熏陶,酷爱武术。他曾拜访名师,练就了“太祖长拳”和“腾蛇棒”等绝技。在枢密使郭威的带领下,赵匡胤在后周成为一流名将。据《宋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少年学习骑射时不小心撞在门框上,被人们以为

  • 除了砸缸救人,司马光还做过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北宋,司马光

    司马光是一位不凡的人物,他拥有聪慧过人的头脑,并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养成了温良谦恭、刚正不阿的性格。他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可以说在个人操守方面做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极致。他关心民生,生活简朴,一辈子都粗茶淡饭,衣着朴素,这是他所秉持的儒家思想的体现。作为进士,司马光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中担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什么不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朱元璋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备受尊敬和敬仰的人物。他在创立明朝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困难。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处理军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朱元璋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不杯酒释兵权”。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兵权”。在古代中国,军队是国家的重要

  • 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为什么没有再立新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

    马皇后是元末明初有名的人物,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妻,也是朱元璋一生唯一的皇后,在马皇后因病去世之后,朱元璋非常悲伤,再加上马皇后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名声所以一直没有再立皇后。马皇后原先是马公的女儿,母亲早死,父亲马公也客死异乡,马皇后于是被托付给了郭子兴,在郭子兴的家中马皇后并没有受到偏见和歧视,

  • 宋仁宗的真实身世是什么?宋仁宗的生母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历史上虽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狸猫换太子”,但宋仁宗的出生经历也是令人称奇的。要说宋仁宗的身世,不得不提到宋真宗的第二任皇后刘娥。刘娥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因父母早逝,被寄养在母亲的家庭中长大。后来,她嫁给了银匠龚美,他们一起前往京城谋生。然而,由于生活艰难,龚美打算将刘娥卖掉,而当时的韩王府指挥使张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