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赶吴郡许贡,驱会稽王朗,收降太史慈,孙策势如破竹定江东

赶吴郡许贡,驱会稽王朗,收降太史慈,孙策势如破竹定江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 访问量:4335 更新时间:2024/1/21 2:33:19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11

刘繇为孙策所败后逃出曲阿,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跑到哪去。

首先江北是不用考虑的,九江和庐江都是袁术的地盘,徐州又兵祸连连,他只能选择江南。

此时丹阳郡已经基本被孙策势力占领,而笮融受到孙策的压力在丹阳站不住脚,也被迫向西逃亡豫章。

另一方面,曲阿所在的吴郡也不是能长久立足之地,如今曲阿丢失,而孙策已经侵入吴郡,对于自己的故乡,孙策肯定是志在必得。况且有兵权的吴郡都尉朱治也是孙策的铁杆,这个地方肯定是呆不住了。

这样一来,刘繇就只有两个选择了,一是东边的会稽郡,二是西边的豫章郡。

刘繇最初决定去会稽郡。下定决心后,刘繇立刻前往长江边的丹徒。

可是丹徒在曲阿以北,而无论会稽还是豫章都在吴郡之南,他为什么要南辕北辙呢?

这就涉及到前文中埋下的一个伏笔,因为刘繇是有水军的,可能就是吴郡本地的水军。

之前虽然在牛渚之战中遭到一些损失,但并未伤筋动骨,他的水军主力始终都没派上战场。孙策的姑姑担心了半天,但其实是多余的,因为刘繇就是捏在手里不用。

如果他能不那么轻敌,多重视一下制江权,不让水军主力闲置,而是全部派往主战场的话,说不定孙策就过不了江了。

事到如今,这支宝贵的水军只剩下最后一个作用了,那就是逃跑,这就是刘繇前往长江边丹徒的原因。

不过当他对身边的人表示前往会稽的决定后,许劭却提出了反对。

许劭这个人让刘繇信任有加,他倒也并非浪得虚名,还是有些真材实料的,比如这次他的分析就非常有道理。

他认为:会稽郡殷富,孙策必然不会放过,而且又远在海角,到时候被堵住就跑不了了。还不如到豫章郡,那里北连豫州,西接荆州,可以向刘表求援。而如果能联系到兖州的曹操,尽管去中原的路被袁术隔断,曹操也会愿意营救,毕竟袁术是两家的公敌。

许劭的分析颇有道理,他准确预判了孙策接下来的行动,成功避开了孙策的锋芒,为刘繇续了命。

最终,刘繇采纳了他的建议,在丹徒乘船后突破了孙策军队的封锁,溯江而上抵达豫章郡,在彭泽暂驻,后来在这里焕发了第二春。

繇奔丹徒,遂溯江南保豫章,驻彭泽。(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刘繇的逃亡影响巨大,看长官弃城逃跑,江东各地官吏也纷纷效仿,孙策兵不血刃占领了不少地区。

孙策到了江东以后,非常重视收买人心,一开始百姓恐惧,毕竟他的身份是袁术的侵略军,但孙家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很快就有大量百姓前来劳军。

等局面差不多稳定下来。孙策又命陈宝将自己的家眷从阜陵接到江南,这下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

当初孙策离开袁术之前,对他说回到吴郡能凭着家族积累的关系人脉招兵三万,他还真不是吹牛。

孙策下令,如果刘繇、笮融的旧部愿意归顺则欢迎,若愿意回家为民也不强求,结果参军者非常踊跃,仅仅十天就征召了两万大军。

目前孙策总兵力大约在三四万左右,他认为已经足够扫荡江东,因此就让周瑜率领自己的部曲回丹阳去了。

接下来孙策的目标就是故乡吴郡了,他的对手是吴郡太守许贡。

最初吴郡太守是盛宪,后来盛宪因病离职,许贡才升任吴郡太守。

许贡是个野心家,他先是杀掉了与袁术争夺九江失败的周昂和周㬂兄弟,他们在前往家乡会稽郡途中路过吴郡,结果遭到杀害。由此可见,许贡很可能对会稽郡也有野心,因此才会杀戮当地大族成员。

之后为了将吴郡彻底控制在手里,许贡开始清除异己。不过他却选错了目标,从后续发展来看,他最该对付的是吴郡都尉朱治,但许贡却把老领导盛宪视为最大的威胁。或许在他看来盛宪名望太高,只有他死了,自己才算彻底坐稳了太守。

幸好有名士高岱相助,盛宪才躲过一劫。

然而此时许贡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他根本无力抵挡孙策的大军,请降似乎已经是唯一的出路了。

但是还没等孙策亲自出马,就有人把这件事办好了。

之前朱治提前把孙策的家人从曲阿接走保护起来,这次又是他提前行动。

朱治虽然远在江东,但他对孙策的一系列规划非常清楚,当初他还曾劝孙策尽早行动,因此他提前有所准备也不意外。

为了配合孙策,朱治在吴郡南部的钱塘起兵讨伐太守许贡,许贡仓促应战,试图在由拳进行阻击,最终被朱治大败。

为了表彰朱治的功绩,孙策封他做吴郡太守,之后他在这里干了三十年。

这下许贡已经彻底没有立足之地了,只好放弃吴县,向南跑到乌程投奔严白虎。

当时吴郡除了严白虎还有一些豪强,各自拥众万余人割据自保,这也是吴郡最后一股敌对势力。

关于严白虎的身份,在朱治的传记中将其称为山贼。

贡南就山贼严白虎。(三国志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

而传统看法,大多认为严白虎是山越。

那么严白虎到底属于什么成分呢,是山越族的贼寇吗?而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困扰东吴多年的山越究竟是什么。

山越最早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汉灵帝时期,建宁二年(169年),丹阳太守陳夤击溃了山越。

丹阳山越贼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后汉书灵帝纪)

后汉书直接把山越认定为贼了,这一点和三国志一致。那么这是说山越和山贼是可以等同的两个概念吗?

其实并不是,山越顾名思义是生活在山中的古越人后裔,正因为他们生活在山中,和外界有一定隔绝,因此在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而进入平原生活的越人则早就被汉人同化了。

这里要注意,山越并不代表落后,事实上他们的发达程度和汉民相差无几,已经有了冶炼铜铁的能力。

总而言之,山越是一个中性词汇,不是说只要是山越就一定是野蛮落后,更不一定是贼寇。

然而山贼的范围就要广泛得多了,只要是啸聚山林的贼寇都可以称为山贼。

比如张嶷平定广汉和绵竹的山贼,这里属于益州,不是越人活动的区域,这里的山贼不可能和山越有什么关系。

由此可见,山越并不等于山贼,二者只是有一定的交集而已。只不过因为山越对东吴造成很大麻烦,因此官方史书才会称之为贼。

然而严白虎还有另一个称呼,裴松之称他为宗帅,那么这个宗帅又是什么呢?

臣松之案:......于时强宗骁帅,祖郎、严虎之徒,禽灭已尽,所馀山越,盖何足虑(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裴注)

所谓宗帅,就是宗部之帅。宗部就是以宗族为基础组成的兵民一体的集团,他们有自己的武装 , 不受州郡管理 , 不服徭役,有相当的独立性。

也就是说,宗帅相当于割据一方且规模不算太大的豪强,而在民族成分上则没有严格规定。

后来曹操勾结丹阳宗帅费栈,让他煽动山越在东吴内部制造动乱,最终被陆逊讨平。这个费栈很明显是汉人,如果他自己就是山越的话,那何谈让他煽动山越呢?

所以宗帅不一定是山越,其中的汉人豪强也不在少数,二者同样存在一个交集的关系。或许有少量山越民族的宗帅,但并非宗帅都是山越人。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严白虎的成分吧,他是山贼吗?从东吴的角度来看他肯定是,这个没什么疑问。

同时他也是宗帅,也就是吴郡南部的豪族首领。

那么他的民族属性呢,他是汉人,还是山越呢?

这一点我还是倾向他是汉人豪强,因为在裴松之口中,和严白虎并列的祖郎,很可能就是汉人,他和费栈性质类似,后来袁术联络他让他拉拢山越,这样看来严白虎应该也是如此。

另外,许贡毕竟也是一郡太守,失败后投靠当地汉人豪强倒也正常,投靠山越人成何体统?

总而言之,严白虎应该就是个割据一方的汉人豪强,和困扰东吴多年的山越完全是两个群体。

对于严白虎,吴景认为应该立即攻打,毕竟他接纳许贡,摆明就是跟孙家为敌。不过孙策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也体现出了他的深谋远虑。

孙策认为:严白虎这等贼寇胸无大志,没有什么威胁,迟早会成为阶下囚,现在应该抓住时机进攻最后一个目标会稽郡。

这就是孙策的高明之处,严白虎等豪强虽然总人数不少,但都是乌合之众,而且没有统一的指挥,他们自保尚且不足,根本没有偷袭本方后路的胆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先尽快把会稽郡收入囊中,免得生出变数,到时候再收拾严白虎等人也不迟。

就这样,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即将对最后一个目标会稽郡发起进攻,平定江东之战也进入了下半程。

会稽郡的局势和吴郡相比没有那么复杂,这里只有会稽太守王朗。

不用怀疑,就是《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得坠马身亡的王司徒。

不过这位王朗,却并不是小说中那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士,事实上他颇有才干,而且军事素质也不弱,一度和孙策打得有来有回。

王朗是受陶谦举荐,朝廷任命来到会稽做太守的,起先他确实势单力孤,不过他得到了一个人的支持,那就是孙家的死对头周昕。

当时周昂和周㬂已经被吴郡太守许贡所杀,周昕是周氏三兄弟中仅剩的一个了。孙策对江东的野心不是秘密,而周家和孙家打了好几年,矛盾是无法调和的,他必须早做准备。

为此,周昕一回到老家会稽,就迅速和太守王朗走到了一起。

周昕是会稽郡的地头蛇,王朗能够与他合作,势必事半功倍。

会稽郡本来就是江东大郡,按华歆的说法,会稽的综合实力是要强过豫章的,或许这就是刘繇最初选择会稽的原因,他认为王朗可以抵挡孙策的兵锋,只不过许劭劝阻了他。

翻曰:"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又曰:"不如也。(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不过刘繇不能去会稽是怕跑不掉,他有其他选择,但是王朗身为太守,又是受朝廷任命牵制袁术的,他肯定不能弃官逃跑,更何况他认为凭借会稽郡的雄厚实力,也不见得就不能和孙策掰掰手腕。

于是王朗拒绝了手下功曹虞翻出逃的建议,而是为接下来的战斗做着积极的准备。

王朗的军事部署比较主动,他没有死守会稽郡治山阴,而是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把防线北移到会稽和吴郡交界处的浙江(今钱塘江)。

在浙江南岸有一座要塞名叫固陵(今杭州滨江区西兴古镇),是当年范蠡所筑,王朗希望凭此将孙策大军挡在会稽境外。

浙江東经固陵城北。昔范蠡築城於浙江之滨,言可以固守,谓之固陵。(水经注)

王朗这个部署可以说非常具有前瞻性,因为孙策一方也早就在为南下会稽布局了。当年孙坚外出征战,他的弟弟孙静留守故乡,在这期间,孙静聚集起五六百人的队伍,都是孙家亲属以及乡里乡亲,他们早就等着孙家军杀回故乡了。

这次孙策来取江东,提前派人通知孙静,两方人马很快集中在钱塘。

可以说,如果不是王朗动作够快,孙策可以立即渡过浙江南下,那样失去天险的王朗就确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王朗在固陵的防守确实给孙策制造了很大麻烦,他渡江强攻,几次都没有得手。

汉朝时杭州一带海岸线远比今天靠西,因此固陵几乎扼守着南下的唯一路径。

眼看战局陷入僵持之际,孙静提出一个建议,他常年在吴郡和会稽郡一带活动,对周边的地理情况非常熟悉。

他认为:王朗据险固守,短时间难以攻破,而浙江上游数十里有一处查渎,从那里渡江南下,可以出其不意,到时让他为先锋,必获全胜。

查渎在今杭州萧山区西南不远处,距离王朗驻军的固陵并不太远,如果明目张胆地进行军队调动,肯定瞒不过对面的王朗军。

为了掩人耳目,孙策心生一计,于是假意下令说:“近日来雨水浑,许多饮用了污水的士卒开始腹痛,应该赶快准备几百个瓦缸将水沉淀至清澈。”

他这样大张旗鼓地散布消息,就是为了迷惑王朗军,让他们觉得对方军中发生疫病,从而放松警惕。

到了傍晚,孙策又下令点起大量篝火,造成全军主力仍在大营中的假象。

王朗果然中计,丝毫没有防备。

这一计是模仿当年韩信偷渡阳夏,奇袭安邑一战。后来徐晃偷渡蒲坂津,司马懿偷渡辽水,其战术核心思想都与此大同小异。

夜半时分,孙静领着先锋人马偷偷前往查渎,顺利渡过浙江,袭击了高迁屯。

高迁屯位于今杭州市萧山区东北不远处,拿下这里,就可以阻断王郎军撤往大本营山阴的归路。

王朗闻讯大惊,令周昕迎战,在这最后一战中,周昕被当场斩杀,至此周氏三兄弟先后死亡,会稽周氏也一蹶不振。

此战大败王朗过后,会稽郡北部核心地区尽数为孙策所有,王朗走投无路,只好出海逃跑。虞翻劝他逃往广陵,其目的是方便逃往中原。

不过王朗看到一个著名方术士王方平在记录中写了一句话“疾来邀我,南岳相求”。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得而知,但王朗却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发,坚信一定要往南走。虞翻没办法,只好陪他去了会稽郡南部的东冶(今福州市一带)。

可能王朗是被打怕了,到了东冶以后,他还不放心,想继续往南走,要到交州去。看他这么执着,虞翻终于忍不住劝道:“你找了半天南岳,南岳在荆州又不在交州,去那干什么呢?”王朗这才打消这个念头。

一开始东冶长商升不愿接纳王朗,或许是因为惧怕孙策吧,结果虞翻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说他开了城,大概是用唇亡齿寒一类的理由,虞翻作为说客的本事可见一斑。

然而孙策的打击也即将到来,他先派永宁长韩晏向东冶发起进攻,韩晏不是对手,很快被击败。为了尽快结束会稽郡的战事,孙策又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贺齐,孙策刚来会稽郡的时候,就将其举为孝廉,而看中的就是他的军事能力。

当初贺齐平定山岳贼寇,在郡内声名鹊起,于是孙策令他继续攻打东冶。结果商升一听贺齐的名字就吓住了,立刻打算开城请降。

不过当时东治城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张雅、詹强二将杀死商升,之后张雅自称无上将军,詹强自称会稽太守,继续对抗贺齐。

会稽太守本是王朗,不过现在他已经成了丧家之犬,也就没人把他当回事了,詹强已经明目张胆自称太守了。

王朗觉得再在东治城呆下去也没有意义了,跑又跑不掉,于是干脆出城去见孙策了。孙策一番斥责后,却也没有过多为难他。

再说东冶的战事,当时贺齐兵少,硬碰硬不是叛军对手,结果贺齐用计让张雅与他的女婿起了冲突,随后趁势将其击溃,詹强等人闻风丧胆,也率众投降了。

这一战大获全胜,但是在孙策的传记中,却出现了他屠城的记录。

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这一纪录仅出现在孙策传记中,王朗、贺齐的传记则没有出现,而资治通鉴干脆把屠城的字眼省去了。

虞翻追隨营护朗,浮海至东冶,策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降。(资治通鉴汉纪第五十四)

那么屠城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发生呢?我认为应该是没有的。理由有二。

第一,孙策赦免了王朗,而东冶也是主动请降的,完全没必要再进行屠城。

第二,按照贺齐传记的记录,孙策本人似乎就没参加东治之战,仅靠贺齐一个人就把问题解决了。

事实上,“屠”这个字并不只有杀一个意思,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屠,刳也”,也就是破开、剖开之意。

在某些语境下,“屠”和“破”的意思是相同的,并不是屠杀的意思。

闻沛公已屠咸阳,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汉书项籍列传)

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是没有在咸阳屠城的,这里应该就是破的意思,而孙策亦是如此。司马光没有采信这一点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至此,会稽郡境内的战事已经宣告结束。除了情况比较复杂的豫章郡以外,丹阳郡、吴郡和会稽郡基本已经为孙策所有。

在狭义江东的概念下,是不包括豫章郡的,因此可以说此时孙策距离将江东收入囊中,已经只差临门一脚了。

目前三郡中所剩的抵抗力量大概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太史慈为首的刘繇残余势力,他盘踞在丹阳郡西部泾县一带,自称丹阳太守;另一部分就是严白虎等地方豪强。

孙策先拿太史慈开刀,他亲征泾县,将太史慈生擒并收服,随手又在陵阳消灭了老对手祖郎,至此丹阳郡彻底平定。

接下来就是吴郡各路豪强了,在连番打击下,乌程县的邹他和由拳县的王晟分别被剿灭。

这让严白虎惊惧不安,于是派弟弟严舆前去求和。结果严舆这个军中有名的猛将被孙策所杀,严白虎军中丧胆,最后全军溃败,严白虎则投奔故友许昭。

程普提议继续进攻许昭,但孙策表示说许昭之前帮过旧主盛宪,这次又是帮老朋友,是丈夫所为,就不为难他了。想必孙策是觉得严白虎已经失去威胁了吧。

不过严白虎此后虽然确实消失在历史中,再无什么作为,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影响力就不在了,孙策终归还是为这次大意付出了些许代价,这是后话。

其实,孙策渡江以来势如破竹,连刘繇和王朗这样的刺史太守们都不堪一击,何况是这些地方豪强,他们有什么底气跟孙策对抗呢?

原来,他们的抵抗并不是个人行为,因为他们背后是有支持者的,初步平定江东后,孙策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标签: 王朗孙策太史慈吴郡太守袁术

更多文章

  • 孙策勇猛如项羽,他打得过五虎将吗?张辽与太史慈早已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张辽,太史慈,孙策,项羽,五虎将,关羽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一百八十讲一:孙策勇猛如项羽,他打得过五虎将吗?张辽与太史慈早已给出了答案。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不少的名将猛人,不过因为刘备男主光环的原因,其麾下的五虎将硬是成了原著中非常受欢迎的名将,关羽、张飞、赵

  • 汜水关勇挑西凉骁将战太史慈的程普,他的实力在三国是什么水准?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程普,太史慈,西凉,张飞,吕布,孙策

    相比刀枪成群的三国英雄,吕布、曹彰、鄂焕与典韦凭着英勇的事绩,成为了三国时代的四大戟法高手;武安国与越吉元帅两位铁锤战将,也造就了三国闪现的战绩。张飞的一杆丈八蛇矛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而在江东也有一位实力猛将,靠着一杆五十斤的铁脊蛇矛,立下了赫赫战功,汜水关勇挑西凉骁将,砚山之战建功,他就是江东的

  • 三国志战略版:程昱满红没曹操?带太史慈走三势,爆打各种盾兵!

    历史解密编辑:三国志诸葛村夫标签:程昱,曹操,太史慈,左慈,司马懿,陆逊

    理性游戏,适度氪金。大家好,我是诸葛村夫。程昱在三战中也是可以媲美司马懿、张角这类的法王选手,不过也有着法王的通病,就是发动的概率非常的低,所以围绕着这点给程昱的搭配思路是单核输出,携带三势阵和太平道法来增加自身的战法发动率,今天村夫给大家带来一队不错的三势程昱。这队由程昱、太史慈和左慈组成的三势法

  • “东吴十二虎臣”中的太史慈,打得过马超、关羽这样的猛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关羽,马超,太史慈,张郃,张辽,张飞

    说起三国演义中的东吴这边的名将,那就不得不提到“东吴十二虎臣”,他们都是东吴境内武艺高强且能征善战的将领。而说到能够堪称东吴第一猛将的人,比较公认的就是太史慈。那么在演义中太史慈的武艺究竟是如何呢?如果与马超、关羽这样武力值超强的人比试,他能赢吗?其实仔细分析太史慈的本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若是单轮

  • 黄忠:壮年不敌太史慈,老年一人独斩夏侯渊,五虎将中战力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黄忠,夏侯渊,太史慈,刘备,曹操,赵子龙

    黄忠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励志的存在。在古代,人均寿命本就不长,武将更是吃“青春饭”的职业,未能在年少立功基本就与报国的志向无缘了。曾几何时,范仲淹曾无可奈何地发出“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感叹;辛弃疾也由词抒怀,以一句“可怜白发生”,将壮志难酬的悲愤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要在日落黄昏的晚年建立战功,是何等的

  • 他壮年不敌太史慈,晚年却一人独斩夏侯渊,在五虎将中战力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萍姑娘说历史标签:夏侯渊,太史慈,黄忠,刘备,张飞,曹操

    刘备的成功离不开身边那些勇猛的将领,除了军师诸葛亮之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前面四位都一路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其能力受到众人的认可,但是最后一位黄忠却颇受质疑。很多人都认为他不能同关羽张飞等人相提并论,主要原因是他当时已是个年迈的老者,再勇猛也能力有限。没

  • 三国正史中七位勇士:关羽第三太史慈第四,吕布马超为何难入选?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关羽,吕布,马超,张飞,汉朝,太史慈,赵子龙,三国正史,曹操手下

    敢于直面凄凉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这就是勇士;刺万车王,如同刺人,虽有数万人,我去,这也是武者。在水浒中,李逵杀弱如砍瓜切菜,见强磕头。他不是武者,只能算是流氓。水浒传是一部言情小说。虽说正史确实有三十六名宋江匪徒,但也只是折腾了一两年就被歼灭了。李逵是暴虐还是懦弱,正史中没有记载。今天我们要

  •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孙策,吕布,袁术,韩当,周瑜,汉朝,孙伯符,太史慈,小霸王,严白虎,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关、张俱感泣

  • 五虎上将中的怪才,中年击败太史慈,老年平关羽,晚年斩魏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关羽,太史慈,黄忠,刘备,夏侯渊,曹操

    从整个三国的历史和武将排名之中来看的话,我认为黄忠应该算得上三国里面第一武将,因为他这个人的上限很高,在到了六七十岁这种其他武将都已经死后进入坟墓的年纪依旧能够发挥自己的光芒,还和那个时候的华夏第一名将关羽打成了一个平手,到晚年的时候又是以七十多岁的年纪在汉中之战亲自斩杀了夏侯渊,可以想想,在同样的

  • 三国志4:江表十二虎臣点评,这是不是应该也把太史慈加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太史慈,凌统,孙权,孙策,周泰,曹操

    大家猜猜这位是谁,文末揭晓江表之虎臣,汉末三国东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大家可能好奇,甘宁这位作为东吴名将,堪与张辽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