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阳卢氏有多厉害?卢氏易经又是什么?

范阳卢氏有多厉害?卢氏易经又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16 更新时间:2024/1/19 3:23:23

卢氏易经,又称为卢氏象数,是北魏范阳卢氏的易经研究成果,在中国易经研究文化中极为有名。北魏是范阳卢氏最为辉煌的时期,卢氏易经也就成为范阳卢氏族人在经学方面的最具博学的文化之一。

对于卢氏易经、卢氏象数中的卢氏,清儒马国翰据《魏书.卢景裕传》将卢氏视为卢景裕。卢景裕,字仲孺,小字白头。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也即范阳卢氏。据古书记载,卢氏从小聪明国人,专门研究各类经书,性情清静,淡泊名利。其叔父在官场上职居显要。

卢氏成年后隐居大宁山,喜欢在园舍隐居。钟情于郊野游玩,性格谦恭守道,贞素自得,故号为居士。卢氏官至中书郎和国子博士。东魏宰相高欢,听说他是研究易经高深专家,专程千里迢迢赶来聘请他,让他教自己的诸子学习。

卢氏以易学而闻名,当时,“景裕理义精微,吐发闲雅,时有问难,或相诋诃,大声厉色,言至不逊。而景裕神采俨然,风诵如一,从容往复,无际可寻,由是士君子嗟美之。”(《北史.卢景裕传》)。

他的易学源于郑易,并且有专门的师传。《北齐书.儒林传》:“凡是经学诸生多出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门下,河北讲郑康成所注《周易》,遵明以传卢景裕及清崔瑾。“景裕传权会,权会传郭茂,……其后能言《易》者,多出郭茂之门”。故“景裕虽不聚徒教授,所注《易》,大行于世。”(《北史.卢景裕传》)就其内容而言,其易注多引汉儒卦变、升降、互体之说。清儒马国翰云:“其说易爻用升降,与蜀才略相似,大抵宗荀氏之学者。”据史志记载,其易学著作为《周易注》。《隋书.经籍志》著录《周易》一帙十卷,而唐志均有:卢氏周易注十卷。马国翰据李鼎祚《周易集解》及孔颖达《周易正义》辑《周易卢氏注》一卷。除了易学外,卢氏对其它经学也有研究,注过《尚书》、《孝经》、《论语》、《礼记》、《老子》。他还好佛,“曾寓托僧寺,讲听不已”(《北史.卢景裕传》),并通其大义。“天竺胡沙门道希每译诸经论,辄托景裕为之序云。”(同上)

根据卢氏散见于《周易集解》中的易注,其象数易学特征非常突出,特别表现在他对卦变的运用,完全合荀、之法。兹从以下三例分析之:

1.注《噬溘.彖》云:“此本《否》卦。《乾》之九五分降《坤》初,《坤》之初六分升《乾》五,是刚柔分也。”此处升降法是取荀氏之说,按照荀氏之意,一卦之中阴阳两爻可以升降互换,由此一卦变成另一卦。虞翻崇尚荀学,也取升降言卦变。虞注《噬溘》云:“《否》五之《坤》初,《坤》初之《否》五,刚柔交,故亨也。”很显然,关于此卦卦变,卢氏、虞氏尽管在表述上存在一定差别,但其思想完全相同,二者均在说明:《噬嗑》是由《否》而来,即《否》初、五两爻互换位置而成《噬嗑》。

2.注《涣.彖》云:“此本《否》卦。《乾》之九四来居《坤》中,刚来成坎,水流而不穷也。《坤》之六二上升《乾》四,柔得位乎外,上承贵王,与上同也。”又注《涣》六四云:“自二居四,离其群侣,涣其群也。”卢氏这两段注是言《涣》来自《否》,即《否》二、四两爻互易而成《涣》。荀注《涣.彖》云:“谓阳来居二,在《坤》之中,为立庙。”注《涣.象》云:“阴上至四承五为享帝,阳下至二为立庙也。”虞注《涣》云:“《否》四之二成坎巽,天地交,故亨也。”从荀、虞注看,也是言《否》二、四两爻互易而成《涣》。

3.卢注《节.彖》云:“此本《泰卦》。分《乾》九三升《坤》五,分《坤》六五下处《乾》三,是刚柔分而刚得中也。”此是言《节》自《泰》来,即《泰》三、五两爻互易而成《节》。虞注《节》云:“《泰》三之五,天地交也。”其意与卢氏同。

关于卢氏卦变说,只能见到以上这三例。对比卢氏与荀、虞卦变,可知卢氏卦变当本荀、虞无疑。也就是说,卢氏和蜀才一样,在象数易的卦变说屡遭摧残之时,仍坚定不移地取卦变说注《易》,这对于卦变说的流传乃至整个象数易学保存皆有一定的意义。故卢氏的名字在易学史上也与卦变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易学家。清儒惠栋曾评价道:“卦变说本于《彖传》,荀慈明、虞仲翔、姚元直及蜀才、卢氏、侯果等之注详矣。”(《易汉学》卷八)

卢氏象数有两点:其一,卢氏象数思想不止于卦变,也有消息说、互体说等。以消息说注《易》者,如注《剥》云:“此本《乾》卦,群阴剥阳,故名为剥也。”此言十二消息卦来自乾坤,坤阴长至乾五为剥。以互体说注《易》者,如注《贲》九三“濡如”云:“有坎之水以自润,故曰濡如也。”《贲》二、三、四爻互坎,故言有坎之水以自润。注《涣》六四“涣有丘”云:“互体有艮,艮为山丘。”此言《涣》三、四、五爻互艮。其二,卢氏并非完全按照荀、虞用象数释《易》,也就是说在荀、虞用象数注《易》之处,卢氏常弃之不用。如荀注《需.九五象》用升降说,而卢氏则注之曰:“沈湎则凶,中正则吉。”荀、虞、蜀才等注《讼》取卦变说,而卢氏则注《讼.彖》云:“险而健者,恒而好争讼也。”注《讼.初六象》云:“初欲应四,而二据之, 争,事不至永,虽有小讼,讼必辩明,故终吉。”卢氏不取卦变说,又根据台湾学者黄庆萱教授考证,“卢氏注颇有意近王弼,而《伊川易传》亦多与卢注暗合。”(《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二十八)这说明了在玄学易击之下,象数易在注《易》时所表现出的问题已极为明显,故一些易学家,包括像传郑氏易的卢氏这样的易学家,在注《易》许多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舍弃汉代留传下来的象数易学,而以玄学易代之。从这里也看到了象数易学在南北朝时地位大大下降趋于式微。

标签: 范阳卢氏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留给和珅一封信,和珅临死前打开有何含义?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坤,清朝,乾隆,和珅,野史秘闻

    清朝时期出现了两位非常出色的皇帝,他们就是康熙帝和乾隆帝。夹在中间的雍正帝也是很不错的,不过与这两位相比,雍正帝的存在感就差很多了。康熙和乾隆,一位是康乾盛世的创造者,另一位就是康乾盛世的结束者,在乾隆之后,清朝就走向了衰亡。雍正帝在这之中,非常勤政,只不过最终的清朝在乾隆帝时期被“败光”了。历史上

  • 吕布杀死董卓之后 吕布为什么守住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和长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吕布有勇有谋,杀害董卓之后,却没能守住长安?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精于骑射、有勇有谋,可以说是三国第一勇士。吕布原本在并州任职,董卓占领洛阳之后将其收作义子。但董卓并没有完全的信任吕布,甚至想要杀死吕布,这样也让吕布难以真心为其

  • 曹操为何不去提前找到诸葛亮,并邀请他出山协助自己?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曹操,他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惜人才之人。对于人才的招揽一直都是非常的用心,但是就是为人太过用于心机,所以没能取得众多将才的喜欢。既然如此,曹操一开始为什么没有提前找到诸葛亮,并且邀请他出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曹操先找到诸葛亮,那就会出现两用

  • 隋朝灭陈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灭陈之战时的领导者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隋文帝意图南下消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587)十月废除西梁。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大雷雨计划是在哪一年批准的 大雷雨计划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联,德国,历史解密

    “大雷雨计划”是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试图先发制人进攻德国并称霸欧洲的明确计划。保罗卡雷尔的《焦土》一书中宣称,1993年初,俄罗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著名的《奥地利军事杂志》上公布了1941年苏军总参谋部完整的战争计划。该文件来自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中央档案馆。并且文件显示,斯大林于1941年5月批准

  • 美女与雍正同桌吃饭,一句话就招来杀身之祸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清朝,野史秘闻

    当时雍正带着自己身边的几个大臣去戏院里面听戏,当时唱戏的女子也是争气,唱的非常好听,雍正听完后是连连称赞,而且皇帝身后的 大臣们也都时不时的对她点头表示对她的赞美,示意她唱的很好听。后来皇帝在吃饭的时候还赏赐这位女子一些食物,还允许她坐在下面和他们一起吃饭。吃饭时皇帝还在回味刚才戏子唱的戏,容颜和悦

  • 历史上司马懿已经夺权成为何还要杀曹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高平陵之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嘉平元年(249年)正月,也是正始十年,魏国皇帝曹芳,带着大将军曹爽兄弟三人,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曹叡高平陵,这时,隐忍多年的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占据武库,控制了京城,并屯兵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真的没有做什么后手准备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诸葛亮,文史百科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三国读者,面对蜀汉的江山,复杂的内部派系争斗,老丞相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真可谓千古忠臣表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伯牙子期,知音难觅。在三国这个乱世之中,刘备和诸葛亮不仅是格式化的君臣关系,更是难得的一对知己。然而,在关羽大意

  • 在邺城之战中,唐朝名将郭子仪又是怎么被击溃的?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

    邺城之战,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九月至乾元二年三月,唐军围攻邺城(今河南安阳)安庆绪部,与其援军史思明部交锋时被狂风惊散溃败的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在陕郡之战后,安庆绪仅率1300人从洛阳逃往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唐军遂收复洛阳城,并遣

  • 关羽的五百校刀手到底有多厉害 对上一千虎豹骑还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很明显,打不过。五百校刀手是关羽的亲兵,战斗力十分强悍。关羽对这支部队也是非常骄傲。攻打长沙的时候表示:“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华容道抓曹操,也只带了五百校刀手。后来,败走麦城,关羽手下只剩下三百来人,这些人,应该就是五百校刀手的剩余的力量。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