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娄师德与狄仁杰之间有什么故事?娄师德是个怎样的宰相?

娄师德与狄仁杰之间有什么故事?娄师德是个怎样的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04 更新时间:2024/1/14 17:52:34

你知道娄师德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唐朝名臣娄师德曾两度担任宰相。在他任宰相期间,他的弟弟曾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弟弟临出发前,娄师德对他进行了一番训导:“我已经做了宰相,而你如今也成为州牧,我们家太过显耀,难免遭人嫉妒,背后算计中伤。你觉得应该如避免灾祸呢?”

弟弟认真地答道:“如果将来有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一把将口水擦掉,绝不会对人还口,不让你担心。”

娄师德笑了,“这才是我担心的地方。人家有了怒气,才会你吐口水。你把口水擦掉,说明你心中还是不甘的,别人只会更怒,又怎么会平息怒火呢?你应该微笑着接受这一切,让口水自然干掉啊。”

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由来。这个成语用到现在,基本上其意涵都是贬义,故事中娄师德的观念过于圆滑世故,也的确不合现代人三观,显得太极端了。

但在古代传统化中,中国人很推崇宽容大度的精神,认为谦和避退是美德。这个故事本身为人传颂,大多数其实都含着赞赏之意,用来表示娄师德的宽容大度,隐忍退让。

历史上,娄师德跟狄仁杰两人,曾经一起在军中一起共事过。他们有过一段故事,为后世所称道。

他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做了宰相,狄仁杰对此却毫不知情,拜相后多次打压排挤娄师德,最终导致娄师德被外放。娄师德对此却一直安然处之,不以为意,并没有因此怨怪狄仁杰,也从来没对外说起过。后来,武则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一次,两人奏对,武则天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这个人贤明吗?”

狄仁杰一脸淡定,“理中客”地表示:“他担任将领,中规中矩,谨慎守职。至于算不算贤明,我就不知道了。”

武则天此时大概心中在努力忍着笑:“那么娄师德善于知人吗?”

狄仁杰:“我曾和他同僚,从来没听说过他善于知人。”

武则天只好放出大招:“嗯,你升为宰相就是娄师德所举荐的,看来他也算是善于知人了。”(武则天内心潜台词:若不知人岂不代表你不称职?)

武则天还特意拿出当时娄师德的荐表给狄仁杰看。

狄仁杰看了荐表,既惭且愧,叹道:“娄公盛德啊。他一直对我宽容相待,我却什么都不知道。我远远不如娄公啊。”

娄师德有他世故的一面,但他的确称得上宽容大度。

娄师德曾任监察御史。当时武则天下达过严苛的禁屠令,禁止宰杀禽畜。师德外出巡查地方,到了陕西,厨子给他上的饭菜中有一盘羊肉。

他惊讶问道:圣上不是禁止屠宰家畜吗?你这怎么会有羊肉?”厨子连忙否认:“不是我宰的,这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笑道:“这只豺狼倒是懂事。”于是淡定地吃着羊肉。接着厨子又端上一盘鱼肉,他再次问道:“这鱼又是怎么回事?”厨子只好强行解释:“这鱼也是豺狼咬死的。”娄师德笑骂:“笨蛋,鱼生在水里,豺狼怎么咬得到?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

并且不仅仅对同僚如此,对那些身份地位远不如自己的人,娄师德也一样平等视之。他巡视州郡,与下属一起下榻驿馆。驿丞给他上的饭用精细的白米,给下属的却是粗米。娄师德看了不悦,叫来驿丞问道,“为什么给我们用的米不一样?”驿丞擦了把汗,慌张道:“匆忙来不及准备,精米不够了,只好给下属用粗米。”

娄师德摆摆手:“是我们来得突然,让你不及准备,这却不怪你。”不过还是坚持也换了粗米。

有一次将要外出察看屯田,其他随行官员已经先出发了,娄师德由于脚疾,行程慢,所以在城门口,坐在马车的横栏上,等着下属去牵马。一个县令路过附近,他不认得娄师德,上前来打了个招呼,自我介绍了一番,便顺势和娄师德一起坐在了横栏上。

县令的下属大惊,慌忙上来告诉县令,“这是宰相!”

县令吓出一身汗,连忙起身让道一边,一边行礼一边口称“死罪死罪”。娄师德只是笑笑:“你因为不认识我才跟我同坐,国法也没规定这是死罪啊。”

可见娄师德的为人,大度忍让,而且不论身份贵贱,都能用平和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人。但这并不表示他是个软弱的人。他曾多次担任边关职务,身在战场,依然兢兢业业,尽忠职守。

唐高宗时,为了征讨吐蕃,曾下令在河南河北两地征召士兵。娄师德一介文臣,却毅然带上红色头巾跑去应召。高宗大喜,让他随军出征。后来唐军战败,娄师德接受高宗任命,毅然前往收拾溃散的散兵游勇,又重新将唐军组织了起来。

再后来出使吐蕃,面对咄咄逼人的吐蕃将领,发挥外交辩论之才,最终恩威并施,慑服了吐蕃将领。吐蕃入侵河源军,娄师德率军迎战,八战八捷。可见娄师德文武兼备,不仅后勤做得好,前线迎战也一样出色。

在朝廷攻打契丹时候,曾出任边关,主持边疆屯田事务。甚至晚年,突厥入侵,娄师德都依然前往战场,去世时,都是在边关任上。

可见他也并不是一味地圆滑世故,“唾面自干”,可以说只是娄师德为人处世的态度,与人宽容退让,本是古人价值观中的美德。而娄师德对于公事,却并不如此。在面对自己的职责,国家的责任时,却并不推卸逃避,而是勇于任事,尽忠职守。

这也是过去华夏文化所倡导的美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即使得理也要让三分。但这只是对个人利益或者家庭利益而言,在面对到国家利益,天下人的利益,退让就不是美德了。这时候要爆发勇猛的一面,敢于维护公家的利益。这其中并不矛盾。

而娄师德,正是按照这个标准来严格规范自己。他对人对事宽容平和,能退则退。但公事上却敢于承担,并不推卸自己的责任。既要有圆滑的一面,也要有刚直的一面。平衡有道,所谓刚柔并济,张弛有度,不外如是。

标签: 娄师德唐朝

更多文章

  • 刘裕篡位前并没有屠杀前朝皇族现象 刘裕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裕,东晋

    你真的了解刘裕杀东晋皇族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刘裕之前,从未有过篡位称帝后,大肆杀戮前朝皇族的现象,不得不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冷酷无情。一般来说,篡位的过程都是像曹操那样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到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最后都会给前朝皇室一个体面的生活环境养

  • 北宋初年奸臣丁谓,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丁谓,北宋

    对那些喜欢阿谀奉承领导的小人们,我们常常用溜须拍马这个词来形容,但是大家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其实,这简单的四个字成语却来源于两个典故。溜须的典故来源宋代,宋真宗丁谓是主管财政事务的副宰相。而当时的宰相是名相寇准,丁谓对之毕恭毕敬,言听必从的。在一次宴会上,寇准喝汤把自己的胡须弄脏了,丁谓立马起身

  • 为何说庆恭皇贵妃是乾隆后宫最幸运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庆恭皇贵妃,清朝

    她曾经站在紫禁之巅、风光无限的女人,因惹怒大清天子而失去圣宠,落得一个不废而废、惨死冷宫的结局。曾是乾隆后宫最幸运的女人,她就是庆恭皇贵妃。乾隆二十二年,两淮盐政普福自掏腰包为庆恭皇贵妃的父亲陆士隆捐官,忻嫔戴佳氏的姐夫江苏布政使安宁便将此事报告给了乾隆,乾隆下令让庆恭皇贵妃的族人入内务府镶黄旗佐领

  • 因大笑得皇帝宠幸,尚寿妃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寿妃,明朝

    明朝时期,一共有过16位皇上,明世宗嘉靖皇上可谓是最任性的一个皇上了。因为在明朝长达几百年期间都是以嫡长子来继承皇位,而嘉靖却不一样,他是以先帝堂弟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而且嘉靖皇上在皇位上坐了长达45年之久,这也是明朝当皇上当的最久的一个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嘉靖当

  • 永宁公主:15岁就守寡,27岁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永宁公主,明朝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每当看见电视剧里那些养尊处的皇子和公主,心中都会从由内而外生出一种羡慕的感情。因为在中国古代时期,出生于皇室的王子和公主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人了,他们从出生之日起就有着尊贵的身份,还有着像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活。但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之中,这些皇子和公主们后来的生活都非常的不

  • 唐武宗李炎毁佛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有何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武宗李炎,唐朝

    唐武宗李炎毁佛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佛教在东汉时期就传入我国,至今也将近两千年。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如今全国信徒最多的宗教,佛教也算是历经坎坷。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曾经有过四次毁佛事件,每一次都让佛教元气大伤。唐朝时期就发生过一次,那时候的皇

  • 唐末宦官张居翰是什么出身?他又是如何挽救近千人性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居翰,唐朝

    每当一提起唐末宦官张居翰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张居翰是在唐朝末期比较出名的的宦官,大家一听宦官都带有歧视的态度。毕竟比较出名的宦官都没干什么好事,今天的主角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张居翰。他是皇帝的心腹,为无辜之人免去了杀身之祸。他不追求功名和财富,他做事问心无愧。

  • 李世民一共有多少儿子和女儿 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子女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世民儿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世民有14个儿子和21个女儿,也算是高产帝王了。毕竟这哥们没有汉武帝寿长,却比汉武帝多子多孙。李世民的14个儿子里,有3个都是他的嫡子,也就是长孙皇后所生。这概率也是蛮大了。他们分别是太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

  • 被称为第一功臣的洪承畴为何会被天下人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洪承畴,明朝

    你们知道被称为第一功臣的洪承畴为何会被天下人唾骂?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众人眼中,功臣名将是皇帝的依仗和人民歌颂的对象;而为建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更是名垂青史。可是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却有这么一位大功臣,他打江山的功劳堪称第一,对皇帝忠心耿耿,但是却被天下人唾骂,连他侍奉的皇帝也瞧不起

  • 靠着郭圣通才能东山再起的刘秀,为何会废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秀,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每个朝代或开国或兴盛,都有一个千古明君,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是否贤明?对国家的富强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东汉来说,最值得骄傲的皇帝就是汉武帝刘秀了。原本西汉已经灭亡,他又为大汉王朝续命两百多年,但是我们在称赞这个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