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杀蓝玉肯定会被世人唾骂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朱元璋杀蓝玉肯定会被世人唾骂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4/2/9 4:28:16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为何朱元璋宁肯被世人唾骂,也要将蓝玉处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蓝玉率军大破元军后,俘虏了蒙古贵族八万人。转头看见元朝皇帝的妃子姿色过人,按捺不住,强行侵犯了元妃。元妃羞辱难当,自尽而亡。

朱元璋闻之大怒,这蓝玉真是无法无天。自己本来要怀柔这些北元贵族,让他们投降大明,没想到蓝玉却破坏了他的打算。

更重要的是,北元王妃理应由朱元璋亲自发落,怎么也轮不到蓝玉去处理,蓝玉越俎代庖,触犯了天子威严。

还没等他降罪给蓝玉,战胜回朝的蓝玉又做了一件大逆不道之事。

一、朱元璋对待蓝玉的态度大逆转

回京途中,蓝玉连夜抵达喜峰关。等不及守城官吏开门,命令属下一炮轰开喜峰关的大门,洋洋自得地入了城。

消息传回朝廷上,朱元璋勃然大怒,大骂了蓝玉一顿。

无论是侵犯元妃,还是炮轰自己的关卡,都不是小罪。

朝臣们纷纷上书,要求严惩蓝玉此等嚣张行为。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只是将原本想封给蓝玉的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并将蓝玉的过失刻在免死铁券上。

朝臣们面面相觑,这样的惩罚既不伤筋动骨,也达不到侮辱贬低的效果。

顶着朝臣们的压力,朱元璋也要袒护蓝玉,他对蓝玉的偏爱显而易见。

可是,此事过后仅仅五年,朱元璋对待蓝玉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1393年,有人告发蓝玉企图谋逆。

朱元璋毫不犹豫,立即将蓝玉拿下。

蓝玉自然不承认这个罪名,点出了很多人为他作证。

没想到的是,这些被他点到的人也立即被下了大狱。

第二日,蓝玉还没来得及为自己辩解,就被剥皮处死,人皮中填充上稻草,挂在城墙上示众。其家人全部被诛杀。

事后,锦衣卫抄了蓝玉的家,察看了蓝玉与他人来往的信件。

只要信件中提到名字的人,全部接受了审讯。短短八十多天的时间里,被灭族者无数。

株连致死者达到15000多人,其中不乏朝中重臣。

而让人诧异的是,这么重大的案件,不仅蓝玉没有口供。细细翻看相关人等的供词,竟然漏洞百出。

一个叫做张仁孙的下人交代,蓝玉让他帮忙采办武器。还对他许诺,如果以后能成大事,就会让他升官发财。

可是,张仁孙只是蓝玉家的一个染匠。

很多诸如此类的谋逆同党都是下层百姓,一个功高盖世的大将军会愚蠢到让一个染匠置办武器,甚至连完整的计划都没有,就随意将自己意欲谋逆告知众人吗?

朝中精明之人仔细思量便会发现这些证据中破绽颇多。

这样办案难免会被人诟病,可是朱元璋却宁愿背负骂名,也要速速将蓝玉处死。

这与他五年前对待蓝玉的态度截然不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朱元璋有如此大的改变呢?

蓝玉死前两年,1391年,朱元璋还派他去征讨西南叛军,并因为他得胜而归,赏赐他不少财物。

变故发生在1392年,这一年,大明王朝仿若落下了一个核弹,炸得整个朝廷几乎翻天覆地。

二、蓝玉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太子朱标死了。

他死得如此突然,一个小小的风寒就夺走了他37岁的生命。

他死得如此突然,朱元璋大半生的心血付诸东流,向来刚强的帝王竟然不禁痛哭流涕。

他死得如此突然,大明王朝的政治架构几乎塌陷,随后腥风血雨席卷了朝廷重臣。

蓝玉的死,与朱标的死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朱标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朱元璋的嫡长子。

按照大明王朝“有嫡立嫡”的继位原则,朱标一生下来,就是大明王朝未来的继任者,人人对他寄予厚望。

朱标五岁时就跟着位列文臣之首的宋濂学习。

十三岁时,朱标被册封为太子。

此后,朱元璋将自己的全套理政班子都共享给了朱标。

太子的文科老师是左丞相李善长,武科老师是右丞相徐达,负责太子安全的是常遇春。

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刘伯温、汤和、邓愈、冯胜等人都是太子府的属官。

太子周围的谋士武将可谓是大明王朝最为杰出拔尖的人才。

更难得的是,那些对朱标稍有怠慢的臣子,都被朱元璋清除得一干二净。围绕在朱标身边的臣子都是完全臣服于朱标的可信之人。

蓝玉正是朱元璋为朱标配置的顶级资源。

蓝玉曾经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只要他参与过的战役,从未有过败绩,可谓是常胜将军。

就拿蓝玉大破元军的那一战来说,蓝玉的智谋过人,勇气超群尽显无疑。

当时,蓝玉带领十五万明军北征沙漠,深入敌穴。

探知北元皇帝在捕鱼儿海后,蓝玉令军队穴地而居,不见烟火,日夜兼程,赶到捕鱼儿海南边。

元军没有料到明军胆子如此之大,竟敢深入沙漠,再加上白天风沙飞扬,明军的行踪未被发现。

蓝玉派一队前锋逼近敌营,趁元军不备偷袭,大军随后紧紧跟上,将元军一举击败。

这一战,明军俘获北元贵族近八万人,并得到了大量金银牲畜。

北元的军事力量遭受重创,几乎一蹶不振,此后多年再也不敢骚扰大明王朝的边境。

蓝玉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从1371年到1391年的这段时间里,蓝玉平定西蕃叛乱,南征云南,北上大破元军,征伐西南......

朱元璋十分清楚,只要有蓝玉在,朱标称帝后,江山必然稳固。

蓝玉与朱标还有亲属关系,朱元璋相信,他是朱标最坚定的支持者。

蓝玉姐姐的女儿常氏嫁给了太子朱标,蓝玉是朱标妻子的舅舅。

为此,朱元璋极力拉拢蓝玉,虽然对蓝玉的恃才傲物有所不满,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他。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标的死,宣告朱元璋为下一代帝王做出的种种稳固大明江山的努力付诸东流。

朱元璋痛苦忧虑,大明王朝到底应该由谁来继承?

大概是因为朱元璋对嫡长子继位的执念太深。他思前想后,跨越了儿子辈,直接将目光落在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此时只有15岁,孱弱幼小,又毫无从政经验,朱元璋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才能将他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可是,对于64岁的朱元璋来说,自己年岁已高,不可能再有足够的时间,像培养朱标一样培养朱允炆。

放眼朝廷上的文臣武将,朱元璋不由得心内叹息。

这些都是为朱标准备的人,要能力有能力,要谋略有谋略,无一不是顶尖的人才。可是他们所忠心的是自己和朱标,幼小的朱允炆能否驾驭得了他们呢?

目光扫过蓝玉,朱元璋突然想起蓝玉的几件忤逆事。

一次,朱元璋大宴群臣,蓝玉竟借着酒劲,对百官夸夸其他: “我的兵,只有我可以指挥他们,别的人都不行。”

没多久,这句话就得到了验证。朱元璋到军营视察,让几个士兵退下去,结果他们竟然纹丝不动。

等到蓝玉发出号令,他们才行礼退出军营。

朱元璋心内大为惊讶,蓝玉竟然如此嚣张,他手下的兵竟然不听皇帝的号令。

而蓝玉对自己的权力仍不满意,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时,他竟敢当面顶撞: “难道我配不上一个太师的名头吗?”

蓝玉对自己尚且如此,他如何能够恭恭敬敬地对待幼小的朱允炆呢?

而且蓝玉与朱标的亲属关系不仅不再是优势,反而是对朱允炆最大的威胁。

朱允炆并非常氏所生,而是朱标的妾室吕氏所生。

常氏死后,吕氏升为正妻,朱允炆也就顺势成为嫡长子。

常氏的儿子朱允熥,成为朱标的嫡次子。

朱允熥才是蓝玉的正牌亲戚,如果要选择朱标的一个儿子继任大明江山,蓝玉毫无疑问地会站在朱允熥的背后。

张任性的蓝玉,难免不会做出拥立新主之事。以他的本事,必然会将大明王朝搅和得一团混乱。

想到这些,朱元璋不禁后背冒出了一层冷汗。

要为孙子守住大明江山,必须要消除这个隐患。于是,朱元璋动手了。

“谋逆罪”,只是杀蓝玉的一个借口。蓝玉是否真的谋逆并不重要。

这样匆忙定案,并借机杀掉看不顺眼的朝臣,朱元璋很明白自己会受到朝廷众臣的诟病,尽管他们并不敢当面顶撞,却很可能在心中堆积怨愤。

可是,朱元璋已经老迈,深感时间紧迫,无法从长计议。蓝玉也只能匆匆赴死。

恐怕蓝玉临死前才明白“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 “伴君如伴虎”是什么滋味,如果自己能够收敛一些,下场会不会能好一些?

三、结束语

朱元璋没有料到,他在人生最后的六年里,呕心沥血为朱允炆打造的铁桶一般的江山,仅仅支撑了一年多就土崩瓦解。

而朱元璋更没料到的是,朱允炆所面临的悲剧命运,原因就在于朱元璋杀了太多的文臣武将。

有能力威胁皇权者自然是大大减少,可是能够帮助朱允炆稳定朝政、攻伐四方的臣子也几乎消失殆尽。

朱允炆身边留下的忠心之人是一群没有实战经验的无能之辈。

朱允炆称帝后,在一群文臣的怂恿下,采取了激进的削藩策略。

他同时处置了五个藩王,手段极为狠辣,五位藩王不是被逼死就是被贬为庶人。

燕王朱棣不免唇亡齿寒,他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起兵造反。

面对来势汹汹的叔叔朱棣,朱允炆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干的武将可以与之抗衡。

最终朱允炆被迫自焚,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元璋处死蓝玉,得益者却是朱棣,这样的变化谁能想到?

蓝玉这个威名赫赫的武将,没有死在敌人的刀枪下,却被自己一直追随效命的人置之于死地,可悲可叹!

标签: 朱元璋蓝玉

更多文章

  • 北宋的灭亡与宋高宗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高宗,宋朝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现在一般都以“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1月至3月)发生之时,当成北宋灭亡的日期,但实际上从国土的沦陷范围来说,“靖康之变”后,北宋并没有亡。从历史记载看,金军带着宋徽宗、宋钦

  • 诸葛亮长得好看气质又好 诸葛亮为何会娶黄月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黄月英

    还不知道:诸葛亮英俊潇洒,为何娶“丑女”黄月英为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各路诸侯蜂拥而起,割地称王。彼时,中原大陆上战火纷纷。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是涌现出了不少惊世之才,如群星闪耀星空。很多人在阅读过《三国演义》之

  •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老子”怕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睿,曹丕,司马懿

    还不知道: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刘备,曹操,孙权割据一方,实力不相上下,谁也无法用武力征服谁。就在大家好奇天下最终会落于谁之手时,谁也想不到司马家横空出世。难怪别人调侃

  • 乾隆上位之后 乾隆为什么要给多尔衮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多尔衮

    对乾隆当朝,为何一定要为多尔衮平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多尔衮死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被清算了,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顺治十二年的时候,皇帝曾经下诏求言,当时的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精奇尼哈番许尔安二人上书历数多尔衮的功劳,希望能够为他平反冤案,恢复

  •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离他最近 刘封为何不救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羽,樊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兵败樊城,刘封为何见死不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有名的古典文化小说,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三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变幻、金戈铁马。其中,给人印象最

  •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夔,南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曾著《大乐议》宁宗时献于朝,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

  • 曹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操是如何称赞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休,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于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董卓。因曹操起兵,散布在各地的曹氏族人在得知消息后,陆续投奔到曹操麾下。其中,就有当时才十多岁的曹休。他携老母从遥远的江南吴郡(曹休之父早亡,祖父曾在吴郡做太守,有故

  • 历史上皇太极到底有多痴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太极,清朝

    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庙号太宗,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皇太极为了海兰珠从此不再打仗,因为海兰珠死了,皇太极恨不得放下万里江山,跟着海兰珠去死。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痴情,超越了生死。皇太极爱上了老姑娘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26岁,那时候女人十四五岁就结婚令其。海兰珠的妹妹,后来

  • 在龙湾之战三进三出的王铭有多能打?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龙湾之战,明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在龙湾之战三进三出的王铭的故事。王铭是元末明初时期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将领,出生在和州,关于其前期的作战经历等,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其最初隶属于巢湖水师俞通海麾下,后来跟着

  • 嘉庆对乾隆退位步不让权的做法,是什么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嘉庆,清朝

    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嘉庆元年,85岁的乾隆在太和殿举行盛大的归政大典,将传国玉玺捧在手心,端视良久,最后还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恋恋不舍地将玉玺交给跪在面前的皇太子永琰。至此,禅让大典结束了。乾隆成为清王朝第一位太上皇。36岁的永琰,接替乾隆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