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哪些与韩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韩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1/9 13:10:04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有垂绅正笏之风” ;为诗不事雕琢,自然高雅;工于书法,尤善正。家中聚书上万卷,在安阳筑有“万籍堂”。今有《安阳集》《谏垣存稿》等传世。

轶事典故

万籍堂

史料记载,韩琦家聚书1万余卷,都经其亲手点校,丹黄粲然,列屋而藏,在安阳故里筑“万籍堂”藏书楼,与欧阳修的“六一堂”、司马光的“读书堂”同为大臣中藏书最多者之一。其子韩忠彦之后,将藏书规模扩大至7000余卷,号称丛书堂,分为六库。

识见过人

曾有人假造韩琦的信去拜见名臣蔡襄。蔡襄心中虽然怀疑,却觉得此人性格豪爽,于是送了他三千钱,还写了回信,又派四名兵卒护送,同时送了礼物给韩琦。此人到了开封,见到韩琦,当面认罪。韩琦并未怪罪,只是缓缓道:“君谟(蔡襄字)处事谨慎,恐怕无法达成你的心愿。夏太尉(夏竦)在长安,你可以去见他。”又为此人写一封信给夏竦。家人认为不怪罪此人已经够宽容了,不必要再写信。韩琦说:“这个读书人会模仿我的信,又能说动蔡襄,才器必定不凡。”此人一到关中,果然被夏竦授予官职。

名儒石介编撰《三朝圣政录》后,准备呈献朝廷。有一天他来请教韩琦的意见,韩琦指出其中有几件事不可上,其中一件是,宋太祖沉迷于一个宫女的美色,以致经常延误上朝时间。群臣有些非议,后来太祖觉悟,便乘宫女熟睡时把她杀了。韩琦说:“此事难道可以作为万世效法的典范吗?已经沉溺,却又因悔恨自己的沉溺而杀害无辜之人。宫女有什么罪过?假使以后又有宠幸的人,那就要杀不胜杀了。”石介便删去了几件类似的事,并佩服韩琦精到的见识。

名扬天下

韩琦在北宋内部享有很高的威望,《韩魏公集·序》称:“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

即使在辽和西夏,也是“夷夏具瞻”,以致于韩琦在宋神宗初年镇守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时,辽使过境,一定要告诫其部属不得有索求。而按当时之例,辽使经过北京,与留守通信,均未书名。待韩琦就任后,来宋祝贺同天节的辽副使成锡却特意在信中书名,以表敬重。宋方每次遣使出使辽朝,辽人都要询问韩琦的近况。

此段记载虽有夸大成分,但也显示了韩琦在时人心目中的形象之高。

韩琦未足奇

好水川之战,据说是西夏李元昊用陕西落第举子张元之计得胜。大败韩琦后,张元乃作诗一首投掷宋境,讽刺道:“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

老成持重

宋太宗、仁宗都曾在大名府郊外畋猎,并题数十首诗,被守臣贾昌朝刻在石碑上。韩琦到大名府任职后,把这些石碑藏在班瑞殿的衬壁内。有人劝韩琦拓片摹本呈献给宋神宗,韩琦不同意,此人不理解他的用意。等到韩绛来大名府后,就把诗摹下,进呈神宗。韩琦知道后,叹息道:“我从前难道不知道呈上这些诗的好处吗?只是顾虑到陛下正锐意平定四夷,不该更引导他这样做。”

四相簪花

韩琦知扬州时,官署后园有芍药一枝分四杈,每杈各开一花,上下红,中间一圈黄蕊,称为金缠腰(后又称金带围),据说出现这种花,城内就要出宰相。韩琦觉得很奇异,想再约三位朝官一起观赏,以应四花之瑞。当时王珪以大理评事为扬州通判,王安石以大理评事任淮南判官,都在扬州,便都请了。还差一位客人,就以州钤辖诸司使充数。到了第二天,钤辖使忽然患腹泻不能来,就临时拉了一位路过扬州的朝官陈升之(一说是吕公著)参加。四人聚会,各簪金带围一朵,甚为欢乐。三十年后,四人均担任宰相

。此事见于沈括《梦溪笔谈》,又见于《后山谈丛》《墨客挥犀》等多种笔记。

与王安石

韩琦在扬州时,与王安石还有一段纠葛,见《邵氏闻见录》。大意为:韩琦知扬州时,王安石刚进士及第在扬州任佥判。王安石每晚读书至天亮,清晨来不及洗漱就匆忙上班。韩琦疑其不检点,夜饮放荡,对他说:“你年纪轻轻,应该认真读书,不要自弃。”王安石不予搭理,对人说:“韩公根本不了解我。”自此与韩琦不睦。

但关于这个故事,疑点颇多。王安石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以秘书郎佥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两年后回到京师。韩琦庆历五年(1045年)方才知扬州,他们未必能够见面(“四相簪花”的故事也存在这个问题)。而王安石又不在州署办公,韩琦未必能见到王安石办公不及梳洗。后来王安石秉政,虽与韩琦的意见多有分歧,但对其人评价仍然很高,在韩琦去世后,又有“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露輀”的挽词。这与上面所说并不相符。

死为阎罗

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提到:“人有死而为阎罗王者,如韩擒虎、蔡襄、范仲淹、韩琦等,皆屡见传记。”

人物评价

石介: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其器魁落,岂视店楔。其人浑朴,不施剞劂。可属大事,敦厚如勃。琦汝副衍,知人予哲。 (《庆历圣德诗》)

欧阳修:①盖(杜)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范)仲淹则恢廓自信而不疑,琦则纯正而质直,(富)弼则明敏而果锐。四人为性,既各不同,虽皆归于尽忠,而其所见各异,故于议事,多不相从……此四人者,可谓天下至公之贤也。平日闲居,则相称美之不暇;为国议事,则公言廷诤而不私。以此而言,臣见衍等真得汉史所谓忠臣有不和之节,而小人谗为朋党,可谓诬矣。②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司马光:琦实有忠于国家之心,但好遂非,此其所短也。

赵顼:①维公奉仁宗诏,立皇考为皇子,被顾命立英宗为皇帝,立朕以承祖宗之绪,可谓定策元勋之臣矣。或以公安社稷方周勃,致治比姚崇,其言不几乎! ②韩琦敢当事,贤于富弼,但木强耳。

文彦博:自至和以来,中外之臣献言甚众,臣等虽尝有请,弗果行。其后韩琦等讫就大事,盖琦功也。

苏轼:①韩(琦)、范(仲淹) 、富(弼)、 欧阳(修) ,此四人者,人杰也。 ②妙龄秀发,秉笔入侍。公于是时,仲舒、贾谊。方将登庸,盗起西夏。四方骚然,帝用不赦。授公鈇钺,往督西旅。公于是时,方叔、召虎。入赞兵政,出殿大邦。恩威并行,春雨秋霜。兵练民安,四夷屈降。公于是时,临淮、汾阳。帝在明堂,欲行王政。群后奏功,罔底于成。召自北方,付之枢衡。公于是时,萧、曹、魏、邴。二帝山陵,天下悸恼。呼吸之间,有雷有风。有存有亡,有兵有戎。公于是时,伊尹周公。功成而退,三镇偃息。 ③堂堂魏公,河岳之神。四十馀年,其德日新。钟鼎有尽,竹帛莫陈。惟其大节,蔽以一言。忠以事君,允也上臣……公惟人杰,而不自贤。堂名阅古,以古律身。

王安石:①韩公德量才智,心期高远,诸公皆莫及计也。 ②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

李清臣:公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田畛峭壁巉堑。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未尝为事物迁动。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其所措置,规模宏大高远,外视如甚略,已而详观之中,则细故微物,莫不各有区处,故有志必成。……姿貌英特,美须髯,骨骼清耸,眉目森秀。图绘传天下,人以谓如高山大岳,望之气象雄杰,而包蓄细微,普施雷雨,藏匿宝怪,盖自然也。(《韩忠献公琦行状》)

苏辙:朕惟魏公历事三朝,咸有一德。功存社稷,泽及子孙。 (《韩忠彦乞外任不许不允诏二首》)

王十朋:①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准。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御试策试》)②昔在康定初,元昊叛西陲。朝廷起韩范,节制阃外师。二公人中龙,才略超等夷。(《观国朝故事》)

叶适: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在仁宗、英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水心集》)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水心集》)

王明清:本朝曹武惠配享太祖,(曹)武穆配享仁宗;韩忠献配享英宗,(韩)文定配享徽宗。父子配享,自昔所无也。(《挥麈录》)

标签: 韩琦北宋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刘备的一生都战胜过哪些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一生,败过很多次,中平五年时(公元188年),还差点死于小反贼张纯之手,《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中的记载: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

  • 楚怀王作为项羽的君主 项羽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弑杀楚怀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楚怀王

    对项羽为什么杀楚怀王?主要目的与政治无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06年十月,楚怀王(义帝)熊心在途经郴县时,被项羽派九江王英布所杀。在古代,尊卑贵贱的界限泾渭分明,以下犯上往往会被视为大不敬,弑君更是天怒人怨之举。那么问题来了,项羽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

  •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丕,曹操

    对曹丕为何能被曹操选为接班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事情有时也会有例外,比方说三国时期曹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就不怎么高,而是普遍同情、喜欢曹丕的弟弟—曹植。人们不喜欢曹丕,

  • 历史上武则天是如何建立武周的?最后又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政治家,武周皇帝。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武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唯一由女性建立的大一统皇朝,武则天是武周唯一的皇帝,因此武则天成为中华帝国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那么武周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一,武则天掌权武则天是唐朝工部尚书、应国公、荆州都督武士

  • 吴三桂造反时如果听取刘玄初的建议,会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明朝

    吴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清平西王吴三桂正式起兵反清。吴三桂的反清意志其实不是那么坚决,当时的吴三桂已经61岁了,没有太多争雄好胜之心,早前跟康熙之间的博弈,也仅仅只是想世镇云南。所以,吴三桂是被康熙给逼反的。吴三桂起兵反清

  • 贺若谊:西魏至隋朝名将,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贺若谊,隋朝

    贺若谊(520-596年),字道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到隋朝名将,右卫将军贺若统第三子。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西魏时,门荫入仕,赐爵容城县男,累迁通直散骑常侍。支持宇文泰占据关中,结盟茹茹王庭,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长

  • 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 武则天晚年是如何渡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显,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被迫退休了,她干了三件大事,居然是为她最痛恨的人平反,还用一年时间完成复仇计划。当年不知为何,女皇武则天越来越感觉身体不行了,即便是居住

  •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清朝

    对雍正对兄弟刻薄猜忌,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对胤祥有多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在继位前和继位后对待兄弟们的态度完全不同,在继位前雍正对待兄弟们比较温和,还能团结兄弟,可是雍正继位之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对兄弟们刻薄猜忌,尤其是对曾经参与争夺

  • 秦始皇要是传位给扶苏 秦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扶苏

    还不知道:如果秦始皇传位给扶苏,秦朝又是怎样的局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非常的有特色。即便是他给自己定的名号,都特别的有霸气侧漏的感觉。“皇帝”是什么意思呢?《史记》当中这样说到:“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

  •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扶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为何赶走扶苏,送扶苏去边疆,是不喜欢还是太过重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为什么嬴政赶走扶苏?不喜欢还是怜爱,大家都解,皇帝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王位继承人,然而,秦始皇却把长子赶到边远地区,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秦始皇太恨扶苏,恰恰相反,他太喜欢扶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