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当初有没有封侯的机会 李广又是怎么错过的

李广当初有没有封侯的机会 李广又是怎么错过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86 更新时间:2024/1/22 3:00:1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广难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时名将李广,骁勇善战,人称“飞将军”,可他这一生却没能裂土封侯,令无数让人惋惜。

某一天,李广和星象家王朔闲谈:“我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不少,却没能封侯,我感到很郁闷,我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难道就没有一点功劳吗?还是本就命该如此?”王朔听闻后,就问李广:“将军可有做过什么悔恨的事?”李广说:“我曾诱骗反叛的羌人投降,然后杀光了他们,这是我如今最悔恨的事了。”王朔说:“这就是将军未能封侯的原因之一。”

仅仅只是因为这一件事,就是致使李广难以封侯的原因吗?当然不是,飞将军李广,他是陇西成纪人,祖上李信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他精于骑射,有勇有谋。在对匈奴的多次战役中,有不小的功劳。汉武帝却没有给他封侯,这是为什么?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了:

(一、)曾受梁王印,错失一次机遇

自古以来,皇室纷争不断,兄弟相争不在少数。汉文帝刘恒去世后,景帝刘继位,对于这个皇位,有多少人盯着,比如淮南王刘安,还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都觊觎这个皇位。

在这样的一个不稳定的情况下,汉景帝刘启派李广跟随周亚夫去平定七国之乱,这个时候的景帝对他还是寄予很大的希望的,封他为郎中骑将。在后来,李广在这场战役中还夺得了敌方的军旗。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作战的时候,夺得敌方军旗是大功一件,按理来说这是可以论功行赏的,当时的李广可谓是无限风光啊,不出意外的话,李广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李广接受了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的将军印。这让李广的辉煌在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景帝刘启与梁王刘武是有很大的矛盾的,梁王刘武觊觎皇位已久,景帝对他多有防备。况且,封赏将领这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做的事,一个诸侯怎敢干这事?

这不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吗?而这时候,偏偏作为景帝的臣子李广却接受了诸侯梁王的将军印,这两人还真敢啊,这能不让人起疑吗?所以在周亚夫他们回朝以后,汉景帝没有给李广相应的赏赐,但也没有把他怎么样。但是从这里开始,他就失去了景帝对他的信任,往后封侯之路更加艰难。

试想一下,一个失去皇帝信任的人,还会再得到皇帝的重用吗?很显然是不会得,从这之后,景帝就把李广调到边境上谷做太守,长期与匈奴作战。这是李广失去封侯的第一次机遇,当然,这对李广来说,失去这次机会还是他自己的原因,他没有看清楚景帝刘启与他弟弟梁王刘武之间的那种波涛暗涌的局势,怪他自己。

(二、)君主更替机会再现,却因功绩封侯无缘

本来以为封侯已经无甚希望了,毕竟已经在无意中得罪了皇帝。谁知道景帝在位时间不过十几年就去世了,汉武帝刘彻继位。这时候,汉武帝把李广召回朝中,为未央卫尉。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遣30万精兵,命李广、公孙贺等人在马邑附近设伏,准备歼灭匈奴。本来这也是一件可以立功的好事,但是后来,被走漏了风声,匈奴单于下令撤兵,等到他们准备打仗的时候,匈奴人早就已经不见踪影了。所以这一次出征,他们无功而返,这就是“马邑之战”。从这之后,就拉开了大汉与匈奴之间长达多年战争的序幕。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匈奴的战争,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漠北之战”。汉武帝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大将率领军队出征匈奴,他命卫青和霍去病各带5万精兵,其他人马若干,分别从两个方向出发,追击匈奴。

这次出征,卫青的前将军就是李广。对于这次出征,汉武帝本来没有打算让李广去的,为什么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这个时候的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年纪较大。

第二、汉武帝认为李广“数奇”,什么叫数奇?就是命不好,汉武帝认为李广命数不好,所以不想让他去。

第三、这是李广主动要求去的,本来汉武帝刘彻并不想让李广去,但是李广坚决要去,最终汉武帝答应了,封他为前将军,让他去了。这里就犯了一个大忌,在汉朝那样的一个封建时代,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只有君主给你,你才能要,但你不能要求君主给你。所以这里就犯了大忌,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满。这也是导致后面为何卫青要把李广调离的原因。

大军出征以后,很快到了边境。在两军交战前夕,卫青抓到了一个敌兵,通过审问,从这个敌兵的嘴里知道了匈奴单于的具体位置。这个情报对于他们来说很有价值,所谓擒贼先擒王,如果摸清了匈奴单于的位置并且一举击败匈奴单于,这一场仗基本上就赢了。

于是卫青了解了匈奴单于的具体位置后,任命公孙敖接任李广前将军的位置,卫青想起了汉武帝对他说过,李广“数奇”,他也明白汉武帝的意思。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担任前将军的李广,调到了右路军去跟右将军赵食其汇合。而右路有些迂回绕远,且路上水草稀少,李广不愿,请求卫青收回命令,卫青不允。没办法,李广愤愤不平地带领着他的士兵,都没向卫青辞行就走了。

后来,由于军队没有向导,在大漠之中迷失了方向,没能与大军按时汇合。这场战争结束后,卫青派人带去美酒和干粮去问李广怎么没能按时汇合的原因,好写报告寄给汉武帝,但是李广并没有回这个问题。卫青后来又派人去问李广原因,李广就亲自到卫青的大帐中去接受审问。

去了过后,李广很是悲愤,他说:“我这一生打了这么多场仗,如今已经是六十多岁了,我只有这么一次和匈奴单于对阵的机会,但是大将军却把我调到了右路军,天意弄人,我又迷失了方向,我的士兵们没有错,错的是我自己。我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使的侮辱。”说完之后,李广就拔剑自刎了。李广死后,他所带领的士兵们无不落泪,消息传开了之后,百姓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为李广流下了眼泪。

这一次机会的失去,源于李广的失利和汉武帝的不信任。

(三、)自身性格原因

为何李广难封?除却皇帝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一、这跟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他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好手,但他却看不清局势,就拿他受梁王印的事情来说,他看不清当朝局势,不懂得变通。二、自恃其才,过于冒险。不能否认,李广对带兵打仗很有一手,景帝时期,他在上谷与匈奴多次交战,多次胜利。这让他在以后打仗中多少有些骄傲,有一次,李广带领一百骑兵去捉拿匈奴的三个射雕手。虽然这件事情表现了李广的勇敢和他骑射技术之好,但是反过来想,万一这只是匈奴的一个计谋呢,就这样贸然追出去,不是太过于冒险了吗?

所以,造成李广难以封侯的原因,不仅仅是皇帝对他的不信任,他自己的自身原因也是占了很大的因素。

标签: 汉朝李广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几位享年80岁以上的皇帝?他们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梁武帝,南北朝

    对享年80岁以上的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说起皇帝,我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莫过于那么几个:他登基以前的成才之路;登记以后的为政举措;与之息息相关的名臣与宠妃。如果赶上一个开国皇帝,那可以谈论的素材就更多了,单单是如何从贫民登上巅峰,就可以书写出无数故事。但

  •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晚年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隆基,唐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明君,而唐玄宗算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位。他在位前期勤于政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巩固发展政权,励精图治,最终开创了繁荣的开元盛世。但是晚年时的唐玄宗却开始沉迷女色,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重用安禄山,最终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

  • 曹操究竟是当世英雄还是逆贼奸臣?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曹魏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古人说“盖棺论定”,但曹操却是个“盖棺”依然难以“论定”的复杂人物。千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誉之者称之为当世英雄,毁之者称之为逆贼奸臣。《三国志》里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

  •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曹操是如何在乱世中称雄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曹魏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董卓掌权后,想要拉拢曹操,就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没有接受,变换了姓名,偷偷地逃出了京城。这一段在《演义》里十分精彩。先是写曹操向司徒王允借了一口宝刀想去行刺董卓,行刺失败后匆忙逃出京城,半路被中牟县令陈宫抓获,陈宫放弃官职

  • 吕留良文字狱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与雍正被杀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吕留良文字狱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根据《清世宗实录》的记载,雍正帝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虽然患病但“仍照常办事”,两天后却突然去世,关于他的离世史书上仅仅只记载着有“秋八月二十三日(己丑)子刻,上崩”短短一句话。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着很多猜

  • 顺义公主李爱淑为什么会嫁给多尔衮?李爱淑嫁入清朝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爱淑,清朝

    多尔衮一生中妻妾有十余人,她们有的来自蒙古部落,有的来自朝鲜,还有的是曾经他人的妾室,后改嫁过来。顺义公主李爱淑就是以朝鲜孝宗李淏义女的身份出嫁清朝,成为多尔衮继任大福晋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多尔衮在历史中的名声,除了军事才能出众,还有一些“好色”,一大

  • 粘杆处到底是什么?为何别名“血滴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清朝

    《甄嬛传》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雍正帝要探明熹贵妃之子是否为自己亲生,于是找来粘杆处秘密行动。而后苏培盛也曾在与熹贵妃的谈话中提到“夏刈等人,名为粘杆处,实为血滴子。”相信很多人一头雾水,这个粘杆处到底是什么?为何别名叫“血滴子”,有什么样的寓意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粘杆处

  • 刘备死后蜀汉地区发生叛乱 诸葛亮为什么等了两年才亲自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北伐

    对诸葛亮平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病逝之后,蜀汉地区发生了叛变,其中连南中地区的孟达都参与了进来,诸葛亮等了两年之久才开始亲自率军南伐,平定南中地区,这为诸葛亮后续北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很多人要问了,刘备病逝后,南中爆发叛乱,诸葛亮为何等了两年才

  • 荀彧既然忠于汉室 荀彧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荀彧,曹操

    对荀彧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虽然汉室衰微,诸侯割据,逐鹿中原,但是,仍然有不少文臣武将是忠于汉室的,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等人,都是致力于匡扶汉室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备和曹操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则是先后五次北伐中

  • 朱元璋为何宁愿被骂,也要把蓝玉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明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这个问题。朱元璋从草根最后逆袭为一代君王,他可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其手下有一帮誓死追随于他的人,否则朱元璋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功。而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开国新君诛杀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