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究竟是当世英雄还是逆贼奸臣?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曹操究竟是当世英雄还是逆贼奸臣?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1 更新时间:2023/12/22 8:10:55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

古人说“盖棺论定”,但曹操却是个“盖棺”依然难以“论定”的复杂人物。千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誉之者称之为当世英雄,毁之者称之为逆贼奸臣。

《三国志》里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从政治、军事、谋略和胸怀气度方面对曹操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王沈在《魏书》里则从文事的角度评价说:“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司马光评价他说:“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也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对曹操的负面评价也很多。比如《曹瞒传》里说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但这种批评并不犀利,轻佻随便,不够威严庄重,喜欢音乐歌舞,包括《三国志》里所说的喜欢飞鹰走狗,游荡无度,虽然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都属于缺点,但终究是小节。况且曹操的任情戏谑,也是真性情的一种体现。

倒是老对手刘备,一面很佩服曹操的军事能力(诸葛亮曾在《后出师表》里说“先帝每称操为能”),一面则毫不留情地说:“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孙权称赞曹操“御将自古少有”,也批评他:“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

周瑜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当然,对手的批评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但一些后人对曹操的批判也很尖锐,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说过:“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陆机在《辩亡论》里说:“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刘知几在《史通·探赜》里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千王莽。”

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

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说:“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

顾炎武也评价说:“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近代李宗吾在他的《厚黑学》里说:“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

在宋朝之前,对曹操的评价是褒多于贬的,到宋朝之后,就整个相反了。苏轼的《志林》记载,北宋时市井说书,人们“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元明清时,曹操就成了“贼”,背的基本是骂名了,直到现在,依然难以翻身。

所以在民间戏曲、小说、故事里,曹操的形象就非常不堪了,尤其是在《三国演义》里,基于作家“尊刘贬曹”的思想,他成了一个奸诈、狡猾、阴险的奸臣和野心家的代表。

褒贬臧否,见仁见智。或许《演义》里引用明代钟惺《邺中歌》里的那两句诗就是最恰当的说明:“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2.

英雄也好,奸雄也罢,不管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我认为,曹操是一个大气磅礴的人,尽管他也干过许多坏事(比如他残暴好杀,屠过不少城,杀过不少百姓,杀过不少士人;再比如他好色),但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后人骂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架空了汉朝皇帝,大权独揽,为儿子代汉称帝奠定了基础。从传统封建道德来看,曹操自然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之人。

但我们现代人看来,曹操生活的时代,汉朝的统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改朝换代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汉末社会的动荡,黄巾起义,军阀混战,都急需一个统一的政权来终结,曹操扮演的或者说希望扮演的正是这个角色。

所以就当时的时势来说,换了其他人,未必就不会像曹操这样去做(可能做得比曹操还有下作),而且未必做得比曹操更好。

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所以,说曹操是大政治家应该没错。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张说《邺都引》)

曹操也是杰出的军事家,他统一了中国北方,并为后来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他精通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他曾在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著作,学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了《兵书接要》一书。他所撰《孙子略解》,开创了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

史籍记载:“(曹操)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

李靖的《李卫公问对》、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等著作都对曹操的行军用兵赞誉有加。

曹操还是杰出的文学家。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他的诗歌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曹操在书法、音乐等方面也有深湛的修养。《唐人书评》称:“操书如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

曹操的品性为人也可称大气。史书说他:“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黄仁宇也说:“《三国志》里的曹操,不见得比他同时人物如刘备、孙权更为谲诈。而且他有敢说敢做、豪迈磊落、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曹操能够出类拔萃,是由于他的不拘小节、眼光远大。”

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功,善于用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曹操的用人,也体现了他的大气。

在曹操的时代,统治者选用人才,除了看重仁义孝悌等道德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

但曹操却不同,他不注重虚名,也不注重出身贵贱,完全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曹操不像袁绍,“非海内名士,不得相见”,也不像一些人“必廉士而后可用”,他看重的只有“才”,只要有才能,他就会任用。所以在当时,曹操手下的人才最多。

为了求取人才,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他说,现在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因此用人只讲能力,只要是人才,有“治国用兵之术”,哪怕是有不好的名声,有过被人耻笑的行为,甚至是“不仁不孝”的人,我也会量才任用。

这种具有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的用人之法和当时重道德和出身的主流观念是格格不入的,曹操敢于这样做,要有很大的勇气。但也正是这样的用人,才逐渐改变了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度。

3.

曹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曹操的治国理念,根基还是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他也崇尚仁义礼让,也试图用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但曹操知道,光是靠礼义,是无法治理当时社会的。所以,他也崇尚法术,推崇严刑峻法,也就是“拨乱刑为先”。因此,一些后人也把曹操归入法家。

曹操有狡诈诡谲的一面,比如在“官渡之战”最吃紧的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老投奔曹操。《曹瞒传》记载,曹操赤着脚去迎接,高兴地说:“卿来,吾事济矣!”但当许攸问他还有多少粮食时,曹操却是满嘴谎言,从一年、半年,最后才说出了实话,只有一个月的粮草了。

再比如,有一次曹操出兵时,粮食不够了,曹操就问粮官该怎么办,粮官想了个主意说,用小斛分粮。曹操答应了。后来士兵们吃不饱,怨言不断。曹操就对粮官说:“只能借你的头来满足大家了,不然事情解决不了。”于是就杀了粮官,说是粮官偷盗粮食,故意用小斛分粮。

但曹操也有真诚率性的一面。他爱才,也能用人不疑,比如他对关羽,明知道不能为自己所用,还是以诚相待。

曹操爱笑爱哭,很少掩饰自己的情绪(当然,也有人说他的笑和哭都是装出来的,都是假的。但一个人的情绪完全出自伪装,怕是不大可能)。曹操也喜欢开玩笑,比如《魏书》记载,西征马超、韩遂时,曹操和韩遂在战场上见面,韩遂的士兵都伸长脖子看他,曹操就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们一样,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不过是多了点智慧!

曹操敢说真话,也喜欢说真话。比如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又说自己不能交出兵权,“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等等。这样的实话也是一般人说不出来的。

曹操是个宽宏大量,有大家风范的人。他可以放下私人仇恨,比如张绣曾杀过他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但他高兴地接纳了张绣的投降,表示既往不咎;陈琳在袁绍手下时,曾写过尖刻的檄文,对曹操大肆辱骂,后来陈琳被曹操抓获,曹操爱惜他的才华,不但没有怪罪,还任用了他。

曹操打败袁绍后,发现了手下人写给袁绍的信件,曹操没有打开看,一把火都烧了,他说:“当时袁绍那么强,我都不能自保,何况是众人呢?”

还有两件事值得一提。曹操刚占据兖州时,任用毕谌为别驾。张邈叛变时,抓住了毕谌的家人,曹操很大度,对毕谌说:“你母亲在那边,你可以去那边。”毕谌说绝不会有二心,曹操高兴地流泪。但毕谌出了门就逃跑到了张邈那里。打败吕布后,毕谌也被曹操活捉了,人们很为毕谌担心,谁知曹操不但没有杀毕谌,还任用他为鲁相。曹操说,一个孝顺母亲的人,怎么会不忠于君王呢?

还有一个人叫魏种,被曹操推举为孝廉。兖州叛乱的时候,曹操肯定地说:“只有魏种不会背弃我。”谁知魏种还是跑了,曹操生气地说一定不会饶了他,但后来捉住了魏种时,还是放了他,并任命他为河内太守。曹操说:“唯其才也!”

但曹操有时候又表现地心胸狭窄,鼠肚鸡肠,一副小人嘴脸。

比如在官渡之战立了大功的老朋友许攸得意忘形,胡言乱语,曹操就毫不顾念旧情地要了他的性命。他杀了孔融,杀了杨修,杀了立过许多功劳的娄圭,杀了刚直不阿的崔琰,他们的罪名都是可大可小的。他还故意派祢衡去刘表那里送死,只因为他对自己不够尊重。

《曹瞒传》记载,曹操在兖州时杀了大名鼎鼎的名士边让一家人,只是因为边让说了一些对他不恭的话。沛相袁忠,曾经想整治曹操,沛国人桓劭也瞧不起曹操。边让被杀后,他们俩都跑到了交州,曹操派使者让交州太守把两家人都“族灭”了。桓劭来曹操面前自首,跪着道歉求饶,曹操却说:“下跪就可以免死吗?”还是杀了他。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充满了矛盾的人物。总体来看,或许就像谭其骧所说的那样:“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标签: 曹操曹魏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曹操是如何在乱世中称雄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曹魏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董卓掌权后,想要拉拢曹操,就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没有接受,变换了姓名,偷偷地逃出了京城。这一段在《演义》里十分精彩。先是写曹操向司徒王允借了一口宝刀想去行刺董卓,行刺失败后匆忙逃出京城,半路被中牟县令陈宫抓获,陈宫放弃官职

  • 吕留良文字狱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与雍正被杀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吕留良文字狱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根据《清世宗实录》的记载,雍正帝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虽然患病但“仍照常办事”,两天后却突然去世,关于他的离世史书上仅仅只记载着有“秋八月二十三日(己丑)子刻,上崩”短短一句话。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着很多猜

  • 顺义公主李爱淑为什么会嫁给多尔衮?李爱淑嫁入清朝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爱淑,清朝

    多尔衮一生中妻妾有十余人,她们有的来自蒙古部落,有的来自朝鲜,还有的是曾经他人的妾室,后改嫁过来。顺义公主李爱淑就是以朝鲜孝宗李淏义女的身份出嫁清朝,成为多尔衮继任大福晋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多尔衮在历史中的名声,除了军事才能出众,还有一些“好色”,一大

  • 粘杆处到底是什么?为何别名“血滴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清朝

    《甄嬛传》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雍正帝要探明熹贵妃之子是否为自己亲生,于是找来粘杆处秘密行动。而后苏培盛也曾在与熹贵妃的谈话中提到“夏刈等人,名为粘杆处,实为血滴子。”相信很多人一头雾水,这个粘杆处到底是什么?为何别名叫“血滴子”,有什么样的寓意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粘杆处

  • 刘备死后蜀汉地区发生叛乱 诸葛亮为什么等了两年才亲自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北伐

    对诸葛亮平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病逝之后,蜀汉地区发生了叛变,其中连南中地区的孟达都参与了进来,诸葛亮等了两年之久才开始亲自率军南伐,平定南中地区,这为诸葛亮后续北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很多人要问了,刘备病逝后,南中爆发叛乱,诸葛亮为何等了两年才

  • 荀彧既然忠于汉室 荀彧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荀彧,曹操

    对荀彧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虽然汉室衰微,诸侯割据,逐鹿中原,但是,仍然有不少文臣武将是忠于汉室的,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等人,都是致力于匡扶汉室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备和曹操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而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则是先后五次北伐中

  • 朱元璋为何宁愿被骂,也要把蓝玉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明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这个问题。朱元璋从草根最后逆袭为一代君王,他可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其手下有一帮誓死追随于他的人,否则朱元璋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功。而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开国新君诛杀有功之臣

  • 武则天退位之后 武则天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退位后,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女皇武则天是怎么退位的,武则天退位之后怎么样了?武则天最后又是怎样死的?说到武媚娘,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残忍,连自己的女儿都杀,还有他关于对唐太宗的烈马的驯马想法,当时唐太宗的赤骢马是自己的部下从敌方手中抢回来的,传说他当时是

  • 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解缙,为何落得如何悲惨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解缙,明朝

    说起明代大臣、文学家解缙,想必大家都有耳闻,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才华横溢,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等丰厚的著作,可是他最后的结局竟是被埋入雪堆冻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少年聪慧,受太祖器重洪武二年(1369年)十一月七日,解缙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

  • 张飞与关羽的后人在蜀汉灭亡后的遭遇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飞,三国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最让读者津津乐道的便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这三位异姓兄弟也经历过太多坎坷,可谓是颠破流离,南征北战,生死与共,九死一生……最终创下了蜀汉基业。随后刘备称了汉中王,关羽和张飞也被封为了上将军,世人称五虎上将。但这三位荣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