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左宗棠:唐太宗以来维护领土功劳最大者

左宗棠:唐太宗以来维护领土功劳最大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09 更新时间:2024/1/19 18:40:44

道光十二年(1832),二十一岁的左宗棠中第十八名举人,这是左宗棠在科举考试中所获取的最后一个功名,也是最高功名。尔后,他连续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再没有碰到乡试时的好运气。从此,他绝意科举,讵料太平天国的鼙鼓,却使他按照上述乡试礼经文所提供的路线图,走上了与历代中兴将帅相似的立功树业的人生道路。

网络配图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并称,曾、胡、李均是翰林出身,惟左宗棠为举人,但他封侯拜相,所取得的勋绩超过胡林翼,也不比曾国藩、李鸿章逊色,这在清代汉员中是非常罕见的,因此李鸿章戏称他为破天荒相公。那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不得不从他早年的读书经历谈起。曾国藩是中兴名臣中最有学问的一位,但他自述是点翰林之后才开始读书,研究圣贤之学的,那时已到而立之年。而左宗棠年未弱冠、尚无丝毫功名的时候,就认识到“读书当为经世之学”,喜欢读有关事功之学的书。十八岁时,他就购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喜其所载山川险要,战守机宜,了如指掌”。同时他又参阅顾炎武《郡国利病书》、齐道南《水道提纲》诸书,“于可见之施行者,另编存录之”。当时的士人大多眼里只有科举,一心一意习章句、博科名,见左宗棠在那些无用之书上花工夫,莫不窃笑。可是他毫不介意,乐此不疲地走自己的路。其实这是一条前程未卜的路,如果在承平时代,非但派不上用场,反而可能致其一生碌碌无为,老死户牖之下。然而,命运却十分眷顾左宗棠,后来清王朝接踵而至的各种内忧外患,使其所学派上用场,成就了其后半生非同寻常的勋业。

道光十年(1830年),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丁母忧回到长沙。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倡导经世之学的官员之一,曾延请魏源为他编辑《皇朝经世文编》一书。年轻的左宗棠遂慕名经常前往拜访讨教。贺见他好读书,又无钱买,就倾其所藏官私图史,供其借阅。每次借书时,贺必亲自爬上爬下取书,一点不嫌麻烦;还书时,必详细询问左宗棠读书所得,相互讨论,无稍倦厌。他对左宗棠的善待和诱掖,使以舆地之学作为治学门径的左宗棠不知不觉地汇入了正在兴起的嘉道经世思潮之中。

当时有心经世之学的人都很爱才、惜才,贺长龄也不例外,他对左抱有很高的期许,曾提醒左宗棠说:“天下方有乏才之叹,幸无苟且小就,自限其成。”此话,左宗棠听进去了,受益终身,以至于五十年后,已贵为二等侯、大学士、陕甘总督的他每每想起,“犹耿耿于怀,不能自释”。有人就此将他与曾国藩对比,认为“左文襄佐骆文忠,仅一幕职而得行其志,似愈于曾文正之为相;奉命出征,发谋出虑,朝廷亦从不牵制,此老一生际遇,文正不如也”

网络配图

其时,对左宗棠“期望之殷非常情可比”的还有一位,那就是他的同门师弟胡林翼。胡林翼与左宗棠同龄而早生四个月,虽入师门晚四年,但科考顺利,功名早达。他们是在左宗棠第一次赴北京参加会试时相互认识的,尽管两人个性迥异,一个刚而褊,一个通且介,但一见定交,“每风雨连床,彻夜谈古今大政”,相得甚欢。胡林翼自认是左宗棠一生的真知己,非常欣赏左宗棠的才学,曾说:横览九州,无才出左宗棠之右者。他看到左放弃了不少有望仕宦的机会,拟长以农夫没世,觉得十分可惜,就想方设法向当政者举荐。曾荐于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林则徐,二人均称左为奇才,前者与之结为亲家;后者礼聘不成,约之夜话湘江。虽然他们都未能为左宗棠提供用武之地,但他们的推重提升了左宗棠的知名度,所以左宗棠对胡林翼的热心引荐颇为感激,曾致书感谢说:“执事推荐之雅谊,非复寻常所有。”太平军兴,胡林翼深知这是发挥左宗棠晓畅兵略之长的绝好时机,遂三次向湖广总督程裔采推荐,但程没有罗致。于是,又三次力荐于湖南巡抚张亮基。张亮基曾是林则徐的左膀右臂,左宗棠则为林眼中的不凡之才,双方都从林则徐那里耳闻对方的大名,又经胡林翼牵线搭桥,自然惺惺相惜。张亮基诚心诚意,两次专人备礼走请;左宗棠难却盛情,一往参焉,结果与亮基一见如故,遂成为其幕中人,就此告别了他披垦草莱的生活,开始改变其命运的削群奸、襄王事的别样人生。

同治四年(1865年),身为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给大儿子的家书中说:“古人经济学问都在萧闲寂寞中练习出来。积之既久,一旦事权到手,随时举而措之,有一二桩大节目事办得妥当,便足名世。”(《左宗棠全集·家书》,第104页》)这句话看似拿古人说事,实则为左宗棠的夫子自道。从十八岁究心舆地起,到四十一岁出参戎幕止,左宗棠都是在“萧闲寂寞中”读书历练的,积之既久,才学识力,冠绝一时,因此“夙以诸葛亮自负”。他出膺王事的首秀,虽然只是一名为人作嫁的幕客,但他还是很慎重,是作了能否“事权到手”的试探后才定下的。咸丰十年(1860年),在一封给胡林翼的信中,左宗棠谈及他应张亮基之召作幕的情形时说,他见了张亮基后,“握手如旧,干以数策,立见施行,自此留置幕中”。而其后聘他为幕的湖南巡抚骆秉章更是倚之如左右手,僚属汇报公事,必问左先生是怎么说的。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好事之徒除了给左宗棠安上“帮办湖南巡抚左”的头衔外,还编排了很多他专横跋扈的故事。有则笔记说:左宗棠居幕府,事无大小,专决不顾,骆秉章乐得与诸姬宴饮寻欢。一次,左当面嘲之曰:“公犹傀儡,无物以牵之,何能动邪!”骆干笑而已。还说左尝于半夜撰奏章毕,猛敲骆卧室的门,大呼。骆起读,叫绝,更命酒,对饮而去。另一则云:一天,骆闻辕门放炮,忙问何事,左右告曰:“左师爷发军报折也。骆听后,点了点头,慢悠悠地说:”何不取折稿来一阅。”因此,当时湖南人都戏称左宗棠为“左都御史”,“盖以骆公官衔不过右副都御史,而左公权尚过之也”。

网络配图

显然,上述的笔记有些夸大其词,甚至有荒诞不经之处。但的确,骆秉章对左宗棠的倚任之专异乎寻常,非常罕见。左宗棠在给周夫人的家书中就坦率地说:“中丞推诚委心,军事一以付托,所计画无不立从,一切公文画诺而已,绝不检校。”骆的信任,不仅令左宗棠愿效死力,挽救危局,而且也给他创造了大施拳脚的舞台,使他能够得行其志,得尽所为。于是,在他的主持下,湖南内绥土寇,外协邻军,“屹然为强国矣”(王定安:《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6页)。由此,左宗棠声望日隆,名动公卿。咸丰五年(1855),御史宗稷辰疏荐人才,称左宗棠通权达变,疆吏倚重之,若使独当一面,必不下于胡林翼诸人。咸丰帝正为手中可用之人太少而苦恼,览奏后,开始留意左宗棠其人,凡遇到湖南籍官员或在湖南为官者,必问及左宗棠。据《郭嵩焘日记》记载,一次,咸丰帝召见他,就曾问他:你认识左宗棠吗?郭答:从小认识。皇帝说:那自然有书信往来了。郭回说:有书信往来。皇帝说:你给左宗棠写信时,可把我的意思告诉他,当出为我办事。左宗棠不肯出来,是什么原因呢?想系功名心淡。郭答曰:左宗棠自认为秉性刚直,与世不合,所以不肯出山。皇帝问:左宗棠才干何如?郭说:左宗棠才尽大,无不了之事,人品尤端正,所以人皆服他。皇帝再问:他几岁了?郭答:四十七岁。皇帝说:再过两年就五十岁了,精力衰矣。趁此时尚强健,可以一出办事,不要再糟践自己。你应该劝劝他。

标签: 左宗棠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火枪发展为何会落后:康熙乾隆责任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乾隆

    作为军事科学院军史百科部的研究员,钟少异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兵器史、军事技术史、军事史和历代战略的研究,著有相关著作多种,并曾参与翻译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分卷。在他最近出版的《古兵雕虫》一书中,他延续了自己感兴趣的军事技术史、冷兵器以及火器研究。这个访谈,也主要围绕这些方面展开。澎湃新闻:

  • 雍正如何提高行政效率:让大臣们跪着“承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

    紫禁城的乾清宫广场西侧,靠近隆宗门,有一排简陋的平房。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相比,它颇显寒酸,游客们也大多会忽略它。然而,别看它不起眼,它却是大清帝国一百八十余年的决策中枢——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起因于一场战争军机处为清朝独有,首创者乃雍正帝。雍正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发挥君主集权的优势

  • 南陈后主陈叔宝:与阿斗相起并论的亡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陈后主陈叔宝

    陈叔宝这个名字,听着就“萌萌哒”,一定好玩,而后主这个称呼,似乎也很有故事。没错,确实如此,这位哥们在历史上其实也有一个著名的模板,蜀汉后主阿斗,也常拿来并论。但和阿斗不同,陈叔宝的人生初期,并未拿来当做帝国继承人培养,他要做的,只是吃喝玩乐(人家阿斗出生伊始,可是承载着皇叔满满的情怀,从他单字“禅

  • 历史解密:历史上康熙为何被称为“爱银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

    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一位明君。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世人早已多有评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幼年登基的万乘之君,还是一个去奢从简、厉行节约之人。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

  • 康熙皇帝给“宫门献鱼”起菜名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皇帝

    康熙九年(1607年),康熙皇帝南下暗察民情来到云南"宫门岭"。网络配图 这是一个十分险要的山岭,岭下有个天然大山洞,洞宽丈,形如宫门,宏伟非凡。这日中午,康熙党得有些饥饿,就来到池边一家小酒店要了一条鱼、一壶酒。很快,店家便将酒菜送上桌,康熙吃完以后感觉很美,不由问道:"店家,这是什么菜,如此鲜美

  • 同治帝的阿鲁特氏皇后为何死后惨遭剖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同治帝的阿鲁特氏皇后

    清朝三百余年,历经12位皇帝。同治皇帝是咸丰帝的长子,咸丰死后,他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而同治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在同治死后也异常的凄惨。同治帝的阿鲁特氏皇后阿鲁特氏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她是蒙古正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祖父赛尚阿是大学士,父亲崇琦是状元。同治十一年,阿鲁特氏被册封为皇后。同

  • 年仅19岁的同治帝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年仅19岁的同治帝

    在很多电视作品中有一位皇帝死于花柳病。这位皇帝就是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慈禧的儿子同治帝。在同治帝登基统治的这段时间里,一直是慈禧手握大权,这个也就是开始慈禧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有很多的外传野史记载中,都是说同治帝载淳怎么死的民间花柳病,官方记载说是天花,还有民间传说是死于梅毒。有着各种说法,今

  • 揭秘名将韩信和项羽究竟谁有妇人之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

    项羽有所谓的“妇人之仁”一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更是被当作项羽“妇人之仁”的经典例子。郭知熠先生在《超级厚黑学》中颠覆历史,第一次指出, 项羽根本就没有什么“妇人之仁”,他在“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并不是他心慈手软, 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将刘邦看作他的真正之威胁。如

  • 大宋皇帝为何将心爱美人送给风流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宋皇帝

    众所周知,古代皇帝身边大都是拥有三千佳丽,可谓美女如云。但是,即便是拥有如此多的美女,也没有那个皇帝愿意将自己身边的美女送给属下大臣的。然而,历史上就曾有有这样一位皇帝,竟将自己身边的美女送给了一位属下大臣。这位皇帝就是北宋的第四世皇帝宋仁宗赵祯,而得到皇帝身边美女的大臣便是人称“红杏尚书”的宋祁。

  • 西晋时期荀灌一个女孩子是如何突围救父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荀灌

    荀灌是西晋时期大将荀崧的女儿,虽然是女儿身,但是荀灌却从小就有着男孩子的性格,小时候又总是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且对武艺十分地感兴趣,所以尽管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但是却能够做出带领士兵突围救父的事情来,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荀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究竟荀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关于荀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