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的皇位是抢侄子才得到的 后世人为何很少骂这个谋权篡位者

朱棣的皇位是抢侄子才得到的 后世人为何很少骂这个谋权篡位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41 更新时间:2024/1/31 2:55:54

还不了解:朱棣名声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明明是谋朝篡位上位的皇帝,后世人为什么很少骂朱棣?朱棣对国家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朱棣在历史上名声并不算好,后人时常以得位不正来批判他。然而,对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一清二白那么简单,朱棣被后世公认为“明成祖”,足以证明其作为帝对于国家之贡献颇大。

朱棣的标签通常与残暴挂钩,抢夺侄儿的皇位,还杀人如麻。不过,朱棣性格亦可解读为有血性,其在治武功过程中将血性发挥到极致,极大促进了国家发展,捍卫了民族利益,朱棣超越古代帝王的功勋与思想亦影响了明代二百余年的发展。

一、天子守国门

说起明代,人们对其心态颇为复杂。一方面感概历代皇帝之奇葩,一方面又感动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骨气。然而,这份骨气并非来源于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朱棣。

1、迁都边境

首都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自古皆然,占领首都意味着国家灭亡,故历朝历代对首都地址的选择都极为慎重,对于迁都之事更是顾虑颇多,明代立朝之时,朱元璋将国都定位于北京,此举在稳重之同时却面临一个数千年未有解决良策之难题。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的主要危险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多数朝代的政治核心距离北方边境都较远,也就是说北方边境通常是偏远的荒凉之地。

如此一来,若是游牧民族进犯,在冷兵器时代,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远离政治中心的劣势会给作战带来极大的不便,亦会给朝廷带来过于沉重的负担。

纵观历史上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作战之艰难,后方过远是一重要因素。朱棣将首都迁往北京,绝非因北京乃其大本营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为了更有利、方便的抗击游牧民族。由此可见其捍卫政权之坚定决心与胆识。

2、不服就战

历朝历代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都是首先使用怀柔政策,和亲纳贡是经常发生之事,明代之刚硬实属罕见,“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对于进犯行为,天子亲自守护国门,最终会集中一切力量将其赶回老家。

朱棣的这种刚硬亦传给了后世子孙,比如明英宗尽管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然而,其本人以及明代朝廷之血性并未受到影响,依然昂首挺立。

朱棣武力值超强,不但在与蒙古作战时五次御驾亲征无一败绩,即便历史公认的皇帝军事家李世民亦难以匹敌。因此,朱棣的实力与意志对于明代抵御游牧民族之政策有着长久影响。

二、善全球战略

熟悉历史之人皆明白,明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盛名无法与汉唐相比,然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其贡献并不比汉唐小。其中,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郑和下西洋就是主要举措,

1、抗击帖木儿帝国之需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在古代历史上实属罕见,通过分析其航行路线发现主要意在联络由太平洋东南亚国家到印度洋西亚甚至非洲等国。这在地缘政治上是为了抗击当时综合实力仅次于明代的帖木儿帝国。

在明成祖之前,历代王朝不乏与西洋诸多交流的先例,然而,基本上集中于商品贸易领域,真正从地缘政治上考虑和付诸实践者,朱棣乃是第一人。这是世界级战略家方有的政治眼光,崭露出了现代国际政治的雏形。

2、弘扬华夏文明之必要

郑和下西洋的第二项使命就是传播华夏文明。作为世界级大国,文明之传播是应有之义,有着诸多优势和积极意义。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将华夏文明弘扬至沿途各国,不仅增强了各国对华夏大地的认识,亦促进了华夏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文化交流。这有利于增强明代的软实力。

3、收复安南国

在中华朝贡体系制度中,安南国于五代末年成为独立的国家,并作为藩属国向中原王朝朝贡,在朱元璋时代亦遵循此规则。然而朱棣登基后,安南不再安分守己,反而一再挑衅中原王朝。为此,朱棣忍无可忍后派军队将其攻破,并在五代末以来数百年后再次将其纳入中原版图。

朱棣此举具有重要政治意义:一是安定南方诸国;二是彰显大明王朝之强悍实力。首先,朱棣对安南国的收复如同一面镜子般对南方各国做出警示,这有利于国家在南方地缘政治的稳定。再者,此举亦极大的彰显了中原的综合实力,对熟知大明王朝的各国而言,有着正反两方面作用。

朱棣,其上位之路颇为坎坷,身后之名亦不美,然而,实事求是的讲,其为君之时功大于过,文治武功堪称世界级别,对于奠定大明王朝二百余年历史以及捍卫华夏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读历史时,关心其野史秘闻之同时,不妨更多的来了解一下真实的明成祖。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孙权坚持破坏同盟,让吕蒙取荆州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三国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出荆州,其后,关羽被刘备托付驻守"荆州",因而后来才有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末名将关羽在我国民间有着很高的地位,被尊为“武圣”、“关二爷”,俨然忠义、勇猛的化身。不过,提到他时人们除了想到其阵斩颜良、水淹七军

  • 他是被忽略的曹魏名将,一生辅佐了三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在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这三国之中,曹魏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方。在此基础上,曹魏不仅谋臣众多,在武将上也是人才济济。对于曹魏武将来说,既包含了张郃、张辽、徐晃、于禁、乐进等曹魏五子良将,也有

  • 大清第一才女兼皇后,此女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孝全纯皇后,清朝

    大清历史上一位才女——孝全纯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孝全纯皇后的家族中一共出现了4位皇后,可见孝全纯皇后的家族显赫。在孝全纯皇后参加选秀之后就被皇帝选中成为了妃子,当时孝全纯皇后只有16岁,可是皇帝已经40岁。孝全纯皇后只用了10年,就升为了皇后。孝全纯皇后是钮祜禄氏,本

  • 李煜后宫的一对姐妹花,因争宠关系破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煜,五代

    李煜的后宫之中也有着很多美女,今天我们讲的就是大小周后,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对姐妹花中的姐姐叫周娥皇,周娥皇长得十分貌美,并且在歌舞方面都有颇高的造诣,此外在吟诗写作方面也有着十分杰出的才能。于是在后来周娥皇就受到了皇帝的注意,并且周娥皇在后来也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就这样仅

  •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 刘太公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刘太公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太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当上皇帝后,其父亲还在人间,刘太公的晚年生活怎么样?刘太公有再生下孩子吗?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太上皇,他未曾当过皇帝,却因为儿子成了皇帝,被尊为太上皇,但是他的这个尊称,就古代伦理而言,依然是人臣

  • 赵武灵王称得上是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最后的下场为何那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武灵王,赵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武灵王下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单论各国君主中具有雄才大略的,有秦王嬴政、秦昭襄王、秦孝公、魏文侯、齐威王、燕昭王、楚顷襄王等。而在赵国也有一位称得上是雄才大略的君主,那就是赵国第六代国君武灵王赵雍。赵武灵王的许多想法措施在那个

  • 历史上王莽杀子的真相是什么?他有何政治谋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莽,汉朝

    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当了十五年新朝皇帝的王莽是近两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有人称他是改革家,有人斥他为复古狂。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令人不解的是,周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或者至少是嫡子继承制,王莽一直维护的周朝制度

  • 宋朝奸臣童贯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到底有多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童贯,宋朝

    说到宦官,大家的第一印象必定是手持拂尘、娘娘腔、满头白发吧。但其实这些都是看影视剧对宦官的刻板印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就历史上的太监而言,北宋太监童贯被宋徽宗赏赐过封地、曾居太师之位,册封为广阳郡王,是个掌握兵权二十多年的权臣。据《宋史》记载,率军征剿方腊的不是宋江而是

  • 处死吕布对刘备来说有什么好处 吕布是死在曹操刀下还是死在刘备一张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布,曹操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吕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对于吕布而言,吕布到底是怎么死的?吕布究竟是死在曹操刀下还是刘备嘴下?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吕布生于蛮夷之地,平民之家。性格直爽野蛮,好勇而少谋。用陈宫的话说,就是个性情刚直的孩子。当然,吕布能从一介平民到一洲之主,也算一方诸

  • 徐庶离开时为什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心里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徐庶,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徐庶和刘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徐庶当初自己离开,却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徐庶到底是怎么想的?徐庶又是怎么想的?相信很多观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都对徐庶这个人有着非常深的印象,他可以说是刘备前期重要的一位谋士,而他也是为刘备早期的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过在帮助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