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在搞新政的时候 皇帝宋仁宗为何扛不住压力

范仲淹在搞新政的时候 皇帝宋仁宗为何扛不住压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14 更新时间:2023/12/30 19:53:5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仁宗范仲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范仲淹搞新政,宋仁宗为何扛不住压力认输?

北宋仁宗在位期间,这位北宋所有皇帝中,最不爱折腾的皇帝,曾就北宋遇到的冗兵、冗员(官)、冗费这三冗困境,搞过一次改革,因为改革的时间是在庆历三年到五年初,所以史称“庆历新政”,主持这次改革事宜的是范仲淹。

不过,当意气风发的范仲淹带着一帮小弟,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改革却遭受到了巨大阻力,大到连宋仁宗都抵挡不住,结果,“庆历新政”仅仅只坚持了一年半就夭折了,有阻力的原因当然是范仲淹的改革措施触动了太多权贵的利益。

范仲淹提出的改革方针主要有十条:“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长官。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推恩信。九曰重命令。十曰减徭役”。基本上全是奔着解决三冗问题去的。

其中针对吏治的改革条款最多,共有六条,而在这六条中,最受权贵和官员们抵制的是第二条,即“抑侥幸”,这个条款的核心是抑制权贵和官员举荐亲族和子女做官的数量,让他们有本事就去参加科举,没本事就在家混吃等死,说白了,范仲淹要废掉“恩荫”制。

这个条款如果严格实施,那就是真的要了许多权贵家族的老命了,其余改革吏治的条款基本上是监察和考核方向的措施,还可以想办法躲避和敷衍,官场潜规则总是有的,可如果连官都做不了,那就是连根都刨了。

在宋代,虽然科举选士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但想要考中进士的难度也非常大,宋代的科举制度相对成熟,作弊和营私都很难,对于权贵和官员家族中的纨绔子弟来说,考中科举的概率并不比寒门或平民子弟高。

而古代并不支持计划生育,反而鼓励多生,权贵和官员家族不缺少钱财,生多少都养活得起,因此,很多家族的待业子弟都多达数十上百人,这些人中,许多都是依靠家中长辈当上大官后的恩荫特权走进官场。

这种恩荫特权除因功受赏外,还跟官职大小有关,官当得越大,能推荐家中子弟的名额越多,即使一生庸碌无为的官员,只要熬资历熬到一定级别,就能拥有恩荫特权和增加恩荫数量的权力,是权贵和官员家族中,不成才子弟当官的主要通道。范仲淹就公开上书揭露这种现象:

每遇南郊并圣杰,各奏一子充京官,少卿、监奏一子充试衔。其正郎、带职员外郎,并诸路提点刑狱以上差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斋郎。其大两省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明异于庶僚,大示差别,复更每岁奏荐,积成冗官。假有任学士以上官经二十年者,则一家兄弟子孙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此滥进之极也。

在古代,一个大家族想要延续富贵,享受众多特权,或保证对地方和官场的影响力,看得就是家族子弟当官数量的多少和当官的级别,其中,数量又是最重要的,毕竟,能在官场上走到顶峰的都是少数人,还是蚁多咬死象比较容易。

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权贵及官员家族除鼓励和培养家族中子弟参加科举外,就是依靠恩荫制了,你带一个,我带两个,他带三个,进入官场后,再互相照顾,互相提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家族就出现了,至于免税和兼并土地之类的好处,自不必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官场也是如此,在亲族之外,还有提拔小弟的需要,比如门客、师爷、忠心的家仆等,都可以通过恩荫特权举荐进官场,这些人进入官场后,也都是举荐他们的权贵及官员家族在官场上助力,谁不想自己人多多的?

相比起恩荫特权来说,什么监察和考核方面的改革都是小意思,范仲淹要“抑侥幸”?利益受损者还不拼命反对,外戚、勋贵、高官,全部加起来的力量,哪是范仲淹能抗住的?连希望改革的宋仁宗在压力下,都只能匆匆结束这场新政,范仲淹和他的小弟们全部被贬。

几十年后,当养望三十年,名气满天下的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全面变法时,就吸取了范仲淹的教训,绝不敢学习范仲淹搞什么“抑侥幸”,哪怕明了解恩荫特权是毒瘤,只在科举和发现底层人才上想办法,这才让他的改革陆陆续续坚持了五年之久,否则,估计也如“庆历新政”一样,一年半都坚持不下去。

标签: 宋仁宗范仲淹

更多文章

  • 唐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君臣不信任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研究唐朝历史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唐朝的皇帝对朝廷的文武大臣,天然带有不信任感。他们可以将国家的权力交给自己的老婆,比如武则天;也可以将国家的权力交给自己身边的服务人员,也就

  • 淮南王刘安是什么人?历史上他为何会选择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淮南王刘安,汉朝

    淮南王刘安谋反是汉武帝时期的一次诸侯王叛乱事件,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提起淮南王刘安,也许你不知道他到底是谁,那你总知道豆腐吧,我们今天所吃的豆腐就是他当年修炼长生不老药的时候,搞出来的副产品。造反可以说是淮南王这一生最大的主业,其他的都只不过是业余爱好而已

  • 吕后死活家族都被清算了 武则天死后为何武家无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吕后

    对吕后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吕后活着时,吕家的权势之大,足以抗衡皇族,但她一死,吕家就迅速土崩瓦解,并且,吕氏的 男男女女,还遭到了清算灭族。而武则天在死后,武家的状况,却比吕家要好很多。不仅武家族

  • 卢杞:唐朝著名奸相,嫉妒贤能,先后陷害多位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卢杞,唐朝

    卢杞(?-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人(今河南滑县西南),唐朝宰相。 出身范阳卢氏,卢怀慎之孙。唐代著名奸相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卢杞初官拜清道率府兵曹,后被召入京城,任鸿胪寺丞,迁殿中侍御史、六部员外郎,出任忠虢二州刺史。 唐建中二年(781年),授御史

  • 对于如何治理好国家,宰相姜公辅有哪些看法与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姜公辅,唐朝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唐朝时期宰相、“南安四贤”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九真姜氏。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授右拾遗。召入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颇有才干和器识,敢于言事,深得唐德宗信任。

  • 丁奉后面可以说是拥兵自重 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丁奉,张辽

    对丁奉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被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如何?曹魏是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曹魏之所以能够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肯定是离不开曹操的唯才是举,当初的曹操发布了求贤令,这让天下的人才纷纷

  • 马岱能够斩杀魏延 马岱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岱,魏延

    还不了解:马岱下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岱真实实力很弱,却能够斩杀魏延,最终得到什么下场?马岱是马超的从弟,也就是同一个家族平辈的弟弟,东晋史学家孙盛在《蜀世谱》中有说过马岱的父亲叫马翼,而马翼则是马超父亲马腾的兄长,如果马翼与马腾是亲兄弟的话,那么马岱

  • 张飞既然打不过吕布 张飞为何还敢多次挑战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飞,吕布

    对张飞和吕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飞打不过吕布,为何还敢数次单挑吕布?张飞不怕死吗?“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无疑是三国战斗力天花板的存在。但张飞明明打不过吕布,却多次跟吕布单挑,难道是张飞故意找死?还是背后存在什么隐情?张飞是谁?但凡读过《三国演义》开

  • 宕渠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张飞能打得过张郃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飞,张郃

    还不了解:宕渠之战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宕渠之战经过是怎么样?张飞是否打得过张郃呢?首先,张郃没有三万军队,其所辖各部最多不过万余。其次,张飞所率一万人马决不是杂兵。史书明确写着:精卒万余人。而张郃也从未让张飞打得全军覆没过!至于张飞打不打得过张郃

  • 张延赏:唐朝时期宰相,曾在泾原兵变时大力支持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延赏,唐朝

    张延赏(726年-787年),字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张氏,以门荫入仕,起家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