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何能功成名就?

狄仁杰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何能功成名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3 更新时间:2024/1/8 5:30:53

狄仁杰,唐朝时期政治家、武周时期宰相,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劝说武则天归政于李唐,延续唐朝社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狄仁杰,很多人可能会浮现出影视剧中那个神探狄仁杰。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并非以断案闻名,而是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为世人所称道。

狄仁杰大半生沉浮宦海,早年以明经及第,受到阎立本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随后做过大理寺丞、侍御史……。伴随他官场一生成长的,则是他人格的修炼,从年少轻狂到初通为官之道,从遭遇挫折到官场老手。

狄仁杰的成功归功于人格的成熟,而人格的成熟的标志“外圆内方”。

“方”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意味着一个人在内心要秉持正义的立场,坚持良好的操守,树立坚定的信念,这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圆”是通融,是孤线,是润滑,它是人处世之道。人若不会圆滑,则会自伤,也会伤人。不会变通的人生则无以自保,将寸步难行,也更谈不上建功立业。

有了“外圆内方”这个秘密武器,狄仁杰便在官场上所向无敌,既可以打着正义的旗帜打击政敌,劝谏帝王,又可以圆滑的处事之道明哲保身,安身立命。

然而,初入官场的狄仁杰却更像是一名莽撞的闯入者。或者说,他是是一名标准的“愤青”,面对不平之事,他大声疾呼,面对违法乱纪,他疾恶如仇,哪怕对方是权贵,或者是帝王,他都无所畏惧。

有一次,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昭陵中的柏树,唐高宗大怒,下令将他处死。这个时候,狄仁杰勇敢地站了出来,为权善才鸣不平,认为他罪不致死。

皇帝龙颜大怒,狄仁杰却面不改色,据理力争,终于使皇帝的态度缓和下来,饶了权善才的死罪。醒悟过来的李治特意嘉奖了狄仁杰,还给他升了官。

狄仁杰升任侍御史后,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期望,很好地履行了这一职责。侍御史审讯的对象不是老百姓,而是百官,这项工作让他得罪了很多权贵。

当时,左司郎中王立本自恃皇帝的宠幸,在朝中屡屡违法乱纪,朝中大臣人人畏惧。狄仁杰上奏弹劾,皇帝却要赦免他,狄仁杰说:“陛下如果要赦免他,请将我流放到无人之地。”皇帝没办法,只得惩治了王本立,朝廷由是肃然。

由此可见,最初的狄仁杰更像是一位愣头青,只要他认定为正确的事情,就勇敢地冲上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敢跳,他凭借着满腔热血,冲天的勇气,一往无前。他虽然屡屡得手,却更让人担心他的安危。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狄仁杰这次还是栽了一个跟头。

宰相张光辅讨平越王李贞有功,纵容士兵恃功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还将宰相骂了一顿:“您虽然平叛有功,怎能纵容士兵抢掠百姓呢?乱河南者只有一个李贞,现在却生出了一万个李贞,如果我有尚方宝剑,定要斩了你这个罪人。”

狄仁杰仍然不失当年之勇,哪怕对方是当朝宰相,他也敢义正言辞地骂个痛快。骂是骂爽了,恶果很快显现,狄仁杰被宰相弹劾,说是他对上级出言不逊,被贬官外调。

如果说,最初的狄仁杰的性格中只有棱角分明和毫不屈服,没有妥协和灵活,以至于他屡屡受挫。那么后来的那件事后,狄仁杰才开始真正转变,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

有一次,武则天在散朝后将狄仁杰单独留下来,问他道:“你认为娄师德这个人贤明吗?”

狄仁杰答道:“娄师德这个人行军打仗有几把刷子,至于贤不贤能,臣不知道。”

狄仁杰之所以这么说,那是他认为娄师德这个人能力不如自己,对他不屑一顾,因此,在言语中常流露出轻蔑之意。

武则天顿了顿,用平静的语气说:“狄先生啊,我之所以重用你,全靠娄师德的推荐。”

这一下,让狄仁杰羞愧难当,原来自己能有今天,靠的是娄师德当年的大力推荐,自己不领情就算了,还时时打击他。更难能可贵的是,娄师德从来没记仇。

事实上,娄师德才是一个宽宏大度的贤者,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指的是他。他一直是官场的常青树,曾两度拜相。娄师德屹立官场不倒的核心秘密是他的为官之道,靠的是“唾面自干”的真本事。

当年,娄师德的弟弟被任代州刺史,他兴致勃勃地向哥哥辞行。娄师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身为宰相,你现在要当州官,荣宠过盛,如果有人忌恨,你有何对策?”

弟弟跪在地上说:“如果有人向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会自己擦干,不和别人计较。”

听完弟弟的话,娄师德神情忧虑地说:“人家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你脸上,你却一擦了之,这是对别人的不敬。正确的做法是,你不能擦干唾沫,而是等待自然风干,这个过程中,你还要保持微笑。”

娄师德到底有没有做到“唾面自干”,无法考证,但这表明了一种极度隐忍的姿态,隐忍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收缩防守的策略。如同拳击,收缩,是为了更有力的进攻。

这一件事对狄仁杰的触动很大,曾经曾经赤膊上阵,与奸臣斗,与小人斗,与皇上斗,官场凶险,不知他是如何躲过了那一支支射来的暗箭。官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将是粉身碎骨。

从那以后,狄仁杰开始变得老练起来,对敌斗争讲策略,讲智慧,不再一味蛮干。

有一次,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地区,干得不错,你想知道背后有哪些人在诋毁你吗?”

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有过错,臣愿改之;如果认为我没有过错,那是我的福分,臣不愿知道背后说我坏话的人。”

武则天听了他的一番言论,深为叹服。这句话总结来说,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可以看出,狄仁杰的胸怀也开始变得宽广,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

有了前面的磨炼,狄仁杰的对敌斗争开始变得更加老辣。

武承嗣早就视狄仁杰为眼中钉,他指使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将狄仁杰打入大牢,在严刑峻法面前,狄仁杰爽快地就承认了。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其后,狄仁杰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了上诉的材料,藏在了棉衣之中,让自己的儿子取走,转到了武则天手中。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真相大白,狄仁杰靠自己的机智逃过一劫。

而在武则天立储一事上,狄仁杰的斗争艺术则上升到了大师级别,连一向聪明绝顶的武则天也上了他的当。

在立武氏还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的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好武则天做了一个梦,说她梦到一只大鹦鹉,翅膀都折断了,请狄仁杰解梦。

狄仁杰趁机说道:“武者,陛下的姓,鹦鹉的两翅,是陛下的二子。若陛下起用二子,则鹦鹉能起飞了。”

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回答,对于立储一事,向来是武则天的禁区,稍有不慎,将人头落地。狄仁杰以一种很委婉的方式劝谏武则天,进可以达到劝谏效果,退也可以保全性命。

立储一事,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她将还政于李唐,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李显。这是狄仁杰的一次伟大胜利,而他没有停下来,乘胜追击,为自己安排了接班人,确保死后不被武承嗣清算。

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狄仁杰毫不犹豫地推荐张柬之,张柬之虽然老了一点,但却是宰相的最合适人选。于是,武则天将张柬之升为司马。

过了几天,武则天又要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笑了一下说:“我曾经举荐过张柬之,到现在还没见你用啊?”武则天说:“用了啊,我早就将他升为司马。”

狄仁杰说道:“我给你推荐的是宰相人选,你却让他做司马?”后来,张柬之果然被任命为宰相。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了,武则天非常悲伤地说道:“朝堂空矣!”,后来朝堂每有大事,众人不能决断,武则天叹息地说道:“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朝堂空矣!”这四个字是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最高评价,字字千金,准确地表达了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如果武则天真是这么看待狄仁杰,那只能说明她太傻太天真了。

狄仁杰死后,武则天也进入风烛残年,他对政局的把控有所放松,张柬之趁机发动政变,带兵冲入太后寝宫,不到半个时辰即宣告政变成功。

当张柬之手中提着张昌宗、张易之的人头来见武则天时,她是否会想起这一切都是狄仁杰安排的呢?

唐中宗即位之后,狄仁杰受到了隆重的表彰,先是被追赠为司空,后又被封为梁国公。

看来,狄仁杰才是最大的赢家,生前死后,他都收获了最大的荣耀和尊重,在后来的史书上,他也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可谓是名利双收。

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狄仁杰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格,使之趋于完善,他将“外圆内方”这一处世法则修炼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到了后来,他在朝中达到极高的声望,无论他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武则天都深信不疑,这大概是他功成名就的最根本原因。

标签: 狄仁杰唐朝

更多文章

  • 公孙瓒当初和袁绍实力相当 公孙瓒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公孙瓒,东汉

    对东汉公孙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孙瓒实力比肩袁绍,公孙瓒为什么还是失败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刘表、孙坚、孙权、刘备等等。这些群雄打到最后就剩下三个:曹操、刘备和孙权,然后天下三分。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三个人都

  • 楚顷襄王有多惨?在秦国、齐国都当过人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顷襄王,战国

    楚顷襄王有多惨?在秦国、齐国都当过人质,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亡羊补牢”是说丢了羊就赶紧把羊圈修补好,还不算晚。形容及时纠正错误,避免损害扩大。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寓言故事,说一个人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一个洞,无动于衷,当天夜里狼进去叼走了羊,邻居劝他赶紧把羊圈上的窟窿修补

  • 清朝各位皇帝是怎么评价权臣多尔衮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多尔衮

    清朝各位皇帝是怎么评价权臣多尔衮的?多尔衮在清朝皇族中绝对算是个异类,他奠定了清朝二百年基业的基础,同时也算背负了骂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清一代诸帝,乾隆算是对多尔衮评价最高最公正的了。在他以后,嘉庆帝没有什么动作,道光皇帝曾在继位初出关拜祭祖陵的时候,追念

  • 唐代四大女诗人分别是谁?她们的诗作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代四大女诗人

    据考证,唐朝至少出现了200位左右的女诗人,这其中有四人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她们分别是:薛涛、李冶、鱼玄机、刘采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封建王朝,随着国力的增强,商品经济的繁荣,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社会风俗也愈来愈开化

  • 曹魏大臣孙礼是什么人?高平陵之变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礼,三国

    三国时期的魏国,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却也完美地上演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存世不过45年。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因为战乱,年少时曾经和母亲走散,当时赖乡人马台救下了自己的母亲才能重新团聚,为了感谢孙礼便将所有家财尽数赠予了他。之后曹操平定幽州,因为听闻了孙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被华雄拦住 曹操为什么不派将迎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雄,曹操

    还不了解:华雄和曹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华雄在联军前耀武扬威,曹操为什么不派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岂能被一个小小的华雄拦住?曹操之所以不派将,是因为凭实力,还轮不到他派将?联军先锋孙坚打不过华雄吗?未必,但他还是惨败了,为什么?所有原因归纳起来就两个字

  • 关羽千里走单骑时无人可挡 关羽为何斩杀不了夏侯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夏侯惇

    对关羽和夏侯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千里走单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何斩杀不了夏侯惇?话说关羽千里走单骑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无人可挡,而夏侯惇因为关羽斩了他的部下,因此特地赶来抓人。两人在黄河岸边大战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直到张辽来了把两人分开。要了解

  • 陈叔宝有哪些才艺?他的悼亡词有何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叔宝,南朝陈

    陈叔宝,即陈后主,南北朝时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共七年,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派晋王杨广统兵灭陈,国亡后,陈叔宝被押至长安。隋文帝倒也没有为难他,不仅赦免了他,还让他客居长安,

  • 曹丕和曹植相比 曹操为什么会传位给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曹丕

    曹操死后,汉室王朝就成了曹氏的天下,曹操的儿子那么多,曹操最后为什么会选择文物不成的曹丕继位,曹丕是靠什么继位的?首先说,曹操的长子曹昂,曹昂是曹操和丁氏的孩子,但不是丁氏亲生的,宛城之战的时候,被张绣所杀。而曹操心目中王位继承人是曹冲,就是那个称象的曹冲,只可惜曹冲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之后就是王

  • 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去世了再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唐朝

    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去世了再登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玄武门之变改变了李唐王朝的走势,本该是太子的李建成命丧玄武门,李世民则从秦王摇身一变成了大唐帝国的新太子。而令人不解的是,明明李世民已经拥有了合法继承皇位的地位和资格,但是李世民还是非常着急逼迫李渊让位。这一点,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