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治去世不久皇后阿鲁特氏也死了 皇后阿鲁特氏真的是被慈禧逼死的吗

同治去世不久皇后阿鲁特氏也死了 皇后阿鲁特氏真的是被慈禧逼死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27 更新时间:2024/1/29 14:07:06

同治皇帝和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就在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驾崩仅仅两个多月后,同治帝的原配皇后阿鲁特氏崩于储秀宫,年仅二十二岁。关于阿鲁特氏的去世,有不少人认为她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虽说慈禧在历史上的口碑的确不怎么样,但关于阿鲁特氏之死,恐怕我们还真的冤枉了慈禧。

阿鲁特氏被立为皇后,更多是政治博弈结果

阿鲁特氏出身蒙古正蓝旗,乃大学士赛尚阿孙女,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需要注意的是,阿鲁特氏的外祖母,乃是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钮钴禄氏,而钮钴禄氏则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也就是说阿鲁特氏乃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因而有说法认为阿鲁特氏被选为皇后,乃是慈安太后运作的结果。

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个人认为可能性反而不大,原因在于阿鲁特氏与慈安再怎么亲近,还能亲近过郑亲王端华?端华还不是说杀便给杀了。因此,个人认为两宫太后此举,仍然是在有意维持朝中势力平衡。

咸丰时期,清朝宗室人口虽然已经不少,但当时在朝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则主要分为远支和近支两股力量,咸丰帝当时却是重用远支,而疏远近支,而“辛酉政变”的一个关键诱因,便是近支宗室的强烈不满,因而两宫垂帘之后近支宗室自然权势大涨。

不过,两宫太后垂帘之后,也知道不能任由朝中大权旁落,而是必须维持相对的平衡。关于这一点,郑亲王世袭的身份变化便是个信号,要知道郑亲王在“辛酉政变”后便被降封为了不入八分辅国公,而到了同治初年便又被恢复了世袭罔替的亲王爵,而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也被点为了状元。

如此,一方面既是为了给“辛酉政变”画个句号,避免事态持续扩大化;另一方面,则是给朝野上下一个信号,那便是不会任人唯亲,“顾命八大臣”的一脉的官员也可以继续做官,而不必担心遭受牵连。

因此,当两宫太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为同治帝选妃时,为了平衡朝中的势力,阿鲁特氏的优势自然便显露了出来,再加上其父亲崇绮的状元身份和与慈安太后远亲关系也加分不少,于是便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皇后。

阿鲁特氏不构成威胁,慈禧没有逼死她的必要

之所以会有慈禧害死阿鲁特氏的说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认为慈禧与慈安争权,因而迁怒于阿鲁特氏;二是同治帝死后,慈禧担心阿鲁特氏升为太后,也来个垂帘听政,从而分自己的权。事实上,这两点都不成立,阿鲁特氏对慈禧根本构不成威胁。

先说慈禧与慈安争权,虽说目前关于慈安太后之死仍有争议,也的确有两人争权的说法。然而,根据《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的记载,当时“天下称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错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窍会”。

也就是说慈安优于德,掌杀伐恩赏;慈禧优于才,管裁决庶政,两人一退一进,相得益彰,根本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表明两人争权。因此,要说慈禧因与慈安争权而迁怒于阿鲁特氏,显然有些说不通。

再说担心阿鲁特氏分权,这种说法的主要证据,便是同治帝死后,慈禧不为其立嗣。事实上这同样冤枉了慈禧,根据清朝宗法制度,立嗣要优先选择近支。由于同治帝病逝后咸丰帝一脉已经绝嗣,如果要立嗣便只能在道光帝和嘉庆帝两脉后人中挑,也就是要从嘉庆帝一脉惇王、瑞王、惠王三支和道光帝一脉隐王、恭王、醇王、钟王、孚王五支,共计两脉八支中挑选。

可问题在于,同治帝去世之后,当时嘉庆帝和道光帝两脉八支血脉中,溥字辈里只有一位在世,即隐王支贝子载治的第四子溥伦。然而生于1874年末的溥伦,在穆宗宾天时只有三个月大,在当时那种医疗条件下,三个月大的婴儿是很容易夭折的,故而很难将溥伦立为后嗣,只能挑选近派宗支内载字辈的人来继承大统。

此外,清朝本没有皇太后垂帘听政的祖制,这一点当年御史董元醇在《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中的很明白,“虽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而审时度势,不得不为此通权达变之举”,也就是权宜之计。而且两宫太后的权力来源也不是皇太后身份,而是宗室勋贵,满汉中枢大臣一起定立的的《垂帘章程》。

且不说光绪帝载湉乃是同治帝的载淳的弟弟,阿鲁特氏乃是寡嫂而并非皇太后,事实上光绪帝即位之后,阿鲁特氏也仅仅被尊为了嘉顺皇后。而且,就算阿鲁特氏被尊为了皇太后,也根本没有权力垂帘,又如何对慈禧产生威胁,自然也就没有了逼死她的必要。

阿鲁特氏的突然离世,恐怕更多是郁郁而终

既然排除了慈禧逼死阿鲁特氏的可能,那么阿鲁特氏为何会在同治帝驾崩仅仅两个月后,便突然去世呢?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恐怕更多是由于失去了依靠,而对未来又没有了期许,这才郁郁而终。

首先是对现实的伤心和怨恨。虽然同治帝去世后,为其立嗣的确存在客观上的困难,但阿鲁特氏作为同治帝的嫡妻,恐怕对丈夫的绝嗣仍然很是伤心。更何况,当时为了让光绪帝顺利即位,慈禧太后和醇亲王一系更是搞出了让光绪改嗣咸丰帝的这种骚操作,要说阿鲁特氏没有一点怨恨,恐怕也很难说得通。

其次是地位尴尬对未来绝望。前文说过,由于即位的光绪帝从辈分上讲是同治帝的弟弟,因此阿鲁特氏作为光绪帝的寡嫂,根本无法被尊为太后,而只是被尊为了嘉顺皇后,这让她此时的政治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极为尴尬,如此情形下自然对未来极为绝望。

最后是与慈禧关系极为不好。虽说阿鲁特氏并未涉及到两宫之争,但从现有的记载来看,她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确存在矛盾。根据惇王府后裔的口述,慈禧太后曾跟奕誴埋怨阿鲁特氏不听管教,想要将其废掉,而奕誴则直接顶了一句“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可见当时双方的矛盾。

或许正是由于以上三点原因,导致阿鲁特氏在同治帝去世后,不仅失去了依靠,而且对未来极为绝望,结果很快便郁郁病倒了,这一点从清代太医院的脉案中得到证实,而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的记载,阿鲁特氏当时的病情应该极为严重,以至光绪帝、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甚至多次联袂前去探望。

综上,个人认为慈禧虽然风评不好,但在阿鲁特氏去世这件事上,大家或许真的冤枉了慈禧,阿鲁特氏的病逝,或许更多是郁郁而终。

标签: 同治皇帝皇后

更多文章

  • 盘点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十位皇帝,他们为什么都不超过十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殇帝,汉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历史上寿命很短的皇帝的故事。中国古代从秦始皇首创“皇帝”称谓算起,共经历了三百余位皇帝。长寿者不多,活过80岁的也仅有忽必烈、赵构、梁武帝、乾隆、武则天,但是短命的可就不计其数了。本文梳理出寿命最短的十位,竟然都不过十岁,个中

  • 作为汉元帝最受宠的妃子 傅瑶为什么斗不过王政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傅瑶,王政君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傅瑶和王政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现在宫斗剧十分受人欢迎,看过宫斗剧的人都应该知道,那些在后宫中能坐到皇后甚至更高位子上的人,都有着非常不容易的经历。在汉代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叫王政君,她的一生十分传奇,她不仅是皇后,而且做了四十余年的皇太后,太皇太后

  • 王政君当初克死了两位未婚夫 王政君为什么还能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政君,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政君克夫,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王政君是著名“疑似穿越者”王莽的亲姑姑,也是大汉王朝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元帝可能大家不熟悉,毕竟属于青铜级别的皇帝,他老爹汉宣帝刘询也就是刘病已,那可是最强王者了。早年王政君被老爹嫁给了一个普通人家,结果还没过门,这男人就挂了。王政君的

  • 李自成败亡之后,他手下的猛将和谋士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自成,猛将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推翻了大明王朝,然而,因为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投降满清,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李自成最终退出北京,很快败亡。那么,李自成败亡前后,他手下的猛将和谋士都是怎么死的?谁没死?哪些投降?哪些战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宗敏(1607年—

  • 李世民的晚年生活如何?什么是“风疾”之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隋唐时期,“风疾”曾肆虐一时,自唐高祖李渊开始,“风疾”之症就成为了李氏家族的内疾。贞观九年五月,“太上皇自去秋得风疾, 庚子, 崩于垂拱殿”, 这种情况在李世民的身上也有体现。“朕有气疾, 暑辄顿剧, 往避之耳。”(《旧唐书》)

  •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时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唐朝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中国封建王朝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的综合素质堪称首屈一指。回顾这一生,他有令人艳羡的后宫阵容,儿子就有十四个,女儿的数目更多。他有世界级的荣誉、广阔的疆土,无数的名臣环绕身旁,享受天下百姓众星捧月般的爱戴。可是,这样一位伟人,也有着无数的苦闷和烦恼

  •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主父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主父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本来是形容一个人的性格非常豁达大度,而且心胸宽广,但是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人真实的样子恰好与这句俗语相反,比如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

  • 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后,他手下的五大主将有怎样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寿辉,主将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卖布出身的徐寿辉利用莲教聚众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同年十月,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并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

  • 戴思恭有什么本事?为什么他能被三朝皇帝看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戴思恭,明朝

    对戴思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被载入《明史‧方伎传》中的御医共有五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令三朝帝王看重的御医戴思恭。戴思恭(1324~1405年),字原礼,号肃斋,明朝浦江(今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他“生儒家,习闻诗礼之训,拳拳有志于泽物”;“自幼庄重,

  • 盘点历史上四位二婚嫁给皇帝的妇女们,她们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薄姬,西汉

    对历史上二婚嫁给皇帝的妇女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手中中国虽然封建礼法严苛,但是也有许多例外之处,就拿至尊天子来说,应该娶最温柔娴熟、地位尊崇的皇后吧,但有些皇帝偏不,非要喜欢二婚女子甚至寡妇。二婚嫁给刘邦的薄姬薄太后名字不详,史家以薄姬称呼之,她原是项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