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宰相范雎为此做了多大的贡献?

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宰相范雎为此做了多大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66 更新时间:2024/4/9 20:42:56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国宰相范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战国时期,范雎不仅是秦国的宰相,也是著名的谋略家。不过,和张仪苏秦等人比起来,范雎的名气显然相对较低,也即远远没有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但是,对于历史上的范雎,却做出了丝毫不逊色于张仪、苏秦的成就。对于范雎这位谋略家,秦昭襄王曾表示:昔周文王的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也即在秦昭襄王这位君主看来,范雎完全可以和姜太公、管仲等人相提并论。而在秦昭襄王之后,李斯则表示: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也即在李斯看来,秦昭襄王正是因为得到了范雎,才得以蚕食山东六国,最终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介绍,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秦昭襄王与范雎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成就帝业。他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那么,问题来了,秦国宰相范雎到底有多厉害呢?

首先,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来到秦国后,范雎获得了秦昭襄王的重用。在此基础上,作为秦国宰相,范雎的成就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远近交攻的对外策略,二是巩固了秦国君主的权力,三是助力长平之战。一方面,就远交近攻来说,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这是范雎对秦国的杰出贡献,为秦逐个兼并六国和一统天下奠定了战略基础,而且对后世影响也相当深远。换而言之,如果没有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能否顺利一统天下,显然要打一个问号的。

范雎在“远交近攻”这一策略原则指导下,进一步阐述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具体设想:魏、韩两国地处中原,好比天下的枢纽,其位置相当重要,应该首先给予重创,

解除心腹之患,壮大秦国实力。通过猛烈的进攻,迫使魏国和韩国归附于秦国之后,从而北谋赵,南谋楚,赵、楚归附,秦国当时最大的敌手齐国必然惧怕,一时不敢与秦争锋。在秦国的国势强大到压

倒各国的情势下,便可一个个消灭魏、韩等诸侯国,最后再消灭齐国。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中期,虽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强大。但是,秦国的实力还没有强大独自对抗山东六国的地步,甚至只要三四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就能遏制秦国的对外扩张势头。比如在邯郸之战中,赵国、魏国、楚国这三个诸侯国联合,就让秦国损失了20万大军,甚至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从这一角度来看,远交近攻的策略,自然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之后秦昭襄王推行远交近攻战略,并采用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也即在远交近攻的策略指导下,秦昭襄王重点进攻了靠近秦国的魏国和韩国。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秦国又向东进攻韩国的少曲和高平,拿下了这两个城邑。在削弱魏国和韩国之后,按照范雎的计划,秦国将矛头对准了赵国。众所周知,对于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拥有一支精锐之师,甚至在阏与之战等战役中击败了秦国。所以,此时的赵国,无疑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对于提出远交近攻这一计策的范雎,还在针对赵国的长平之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范雎谋略能力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就助力长平之战来说,长平之战时,在僵持两年多的时候,秦赵两国成骑虎难下之势。虽然秦国的综合实力要领先于赵国,但是,长期将主力放在长平的战场上,显然会增加其他诸侯国趁势攻打秦国的风险。于是,为了尽快结束长平之战,范雎使出反间计,范雎遣一心腹门客,从便道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用千金贿赂赵孝成王左右亲近之人,散步流言道:“秦军最惧怕的是赵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有为且精通兵法,如若为将,恐难胜之。廉颇老而怯,屡战屡败,现已不敢出战,又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

于是,在范雎的反间计之下,赵孝成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对于长平之战,让赵国损失了45万精锐士卒。虽然这场战役没有直接消灭赵国,但是,不管怎么样,元气大伤的赵国,已经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

最后,除了以上两个重要成就外,范雎还献计巩固了秦国君主的权力,这也是他能成为秦国著名宰相的原因之一。秦昭襄王从即位之后的近四十年间手中都没有多少实权,整个秦国的朝政几乎由宣太后及穰侯等外戚掌握着。在此背景下,宣太后芈月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封魏冉为丞相、穰侯,胞弟芈戎为华阳君,爱子嬴悝为高陵君,嬴巿为泾阳君,让他们帮助自己处理秦国朝政。虽然秦昭襄王的地位,不能和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相提并论。但是,不管怎么样,秦昭襄王作为秦国君主,确实是名不副实的。在秦昭襄王一筹莫展的时候,范雎这位天纵奇才来到了秦国。范雎出谋划策,协助秦昭襄王废弃太后,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秦国都城,逐渐收回所有大权。

范雎推行“固干削枝”的方针,致力于确立和强化秦国的权力,这无疑有助于秦朝这一封建王朝的建立了。并且,范雎加强秦昭襄王这位君主的权力,自然有助于秦王嬴政等之后的秦国君主执掌大权,并且严重削弱甚至解决了外戚篡权的局面。综上,作为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范雎显然是十分厉害的,也即其不仅辅佐秦昭襄王成就了霸业,也对之后的秦国乃至于秦朝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不过,因为自己举荐的武将背叛了秦国,范雎在邯郸之战后举荐蔡泽接替自己的相位,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标签: 范雎战国

更多文章

  • 杨修能把曹操看的一清二楚 杨修为什么看不出曹操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杨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杨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对曹操看得一清二楚,可是为什么他却没有看出曹操要杀他呢?曹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尽管曹操心里面很复杂,杨修对他却看得一清二楚,比如说曹操放了一盒酥在桌上,杨修立马就明白,这就是要一人一口酥,所以他就鼓动大家

  • 隋炀帝杨广做过哪些令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是他导致的隋末起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隋朝

    对隋炀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在此之前的一个朝代就是隋朝,这两个朝代也经常被联系在一起,被说成隋唐,这是因为唐朝继承了隋朝的许多政治制度,不过论实力,隋朝还是比不过唐朝的,除此之外,一说到隋朝,人们还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有名的暴

  • 刘安杀妻是怎么一回事?历史上他是何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安,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安杀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对小说中的刘安杀妻这一情节印象深刻。是的,小说中一个叫刘安的人,为了一个自己从没有见过面的刘备,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刘安杀死了自己妻子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刘备吃肉。当时刘备是逃难之人,饮食自然不好,但也不至于

  • 对于乾隆亲封的慧贤皇贵妃,她最后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慧贤皇贵妃,乾隆

    乾隆是清朝皇帝中拥有皇贵妃最多的一位,他有五位皇贵妃,分别是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纯惠皇贵妃和庆恭皇贵妃,其中,前四位都是乾隆亲封,庆恭皇贵妃则是嘉庆帝追封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要讲的是乾隆亲封的第一位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清朝皇室有一个传统,在皇子成婚前,皇帝会先赐给他们一些使女,这些

  • 光绪皇帝死前几天都好好的 光绪皇帝为什么突然就驾崩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光绪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光绪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今天来跟大家说一下光绪皇帝的死亡之谜。光绪皇帝是清王朝的第11位皇帝,1908年11月14日暴毙于寝宫之中,享年只有38岁。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因为衰老而去是。光绪帝在此之前已经病了八年之久,这八年来慈禧是大权在握,而他形同傀儡

  • 他们是雍正宠信的得力干将 乾隆上位后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宠信重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雍正皇帝的高光时刻其实并不是在他当上皇上以后,而是早些年当王爷的时候,他在当王爷的时候给自己麾下收了一帮能人,除了年羹尧是他人生中的唯一败笔之外,其他的都在雍正的时代为雍正立下赫赫战功。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雍正的这帮得力干将

  • 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后一举消灭秦国20万大军,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孝成王,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孝成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大军发生的战争。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

  • 提起唐玄宗这位颇有争议的帝王,他晚年生活如何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玄宗,晚年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但统治后期慢慢沉迷于享乐,很少过问朝政。国家大事都交于宰相大人李林浦处理。虽有宰相当权把控朝政的话语在朝廷乃至民间传开,但李林浦凭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使得国家仍然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严格治军的思想也让大唐边境安定,民富兵强。

  • 八王之乱中少有的贤王:司马乂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乂,西晋

    太安元年(302年),长沙王司马乂(ai)在洛阳发动兵变,除掉了骄横专权的齐王司马冏,控制了西晋朝廷。司马乂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为八王之乱中少有的贤王,但不到一年就倒台。那司马乂为何辅政才一年就迅速倒台被杀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皇室司马乂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幼子,很受父亲宠爱,太康十年(289年

  • 历仕三朝的内阁首辅:揭秘彭时的生平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彭时,明朝

    彭时,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彭时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为天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奋、忠于职守,辅政近三十年,持正不阿,与商辂齐名。《明史》评价道:“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彭时生于明成祖永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