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于谦有哪些功绩?明英宗为何非要处死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17 更新时间:2023/12/9 1:16:02

于谦是明朝大臣,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土木堡之变时,组织领导了京师保卫战,守住了大明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原本是于谦的一首借物抒怀之作,却没想到一语成谶,这句诗最后真的成为了于谦结局的注脚。

1457年2月,大明朝皇权更迭,天地突变,而在这场政治博弈中,于谦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含冤被害。在他被处刑之时,天下的百姓齐声含冤,北京城乌云堆叠,阴霾四集,仿佛是上天也在为忠良含冤而心情沉痛。在得知他的死讯后,太后哀痛数日,当面诘问皇帝,为什么不留下于谦。

那么,于谦对于大明江山到底有着怎样的功绩,皇帝又为什么非要处死他不可呢?

这一场千古奇冤的因果起源,还得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大明正统年间,海清河晏,国力鼎盛,大明的统治者在升平气象中沾沾自喜,丝毫没察觉到来自北方的敌人正在磨牙吮血,窥伺中原。这个敌人正是草原上的瓦剌部,瓦剌部是元朝贵族的后代,一直对富庶的中原贼心不死,

瓦剌当时的首领也先是个野心与实力并举的枭雄式人物,在他的带领下,瓦剌部迅速走向强大,使得周边不少部族都被迫臣服于他。虽然在表面上瓦剌还接受着明朝天子的封赐,内心却早已有了侵夺大明江山的心思。

终于,准备充足以后,瓦剌部终于挑起了和大明朝之间的战火,大明朝虽然兵多将广,武器优良,然而仓促应战之下,仍然不免遭遇败绩。战败的消息传回国都北京,大明君臣这才大吃一惊,商议如何应敌。

其实,当时也先来势虽猛,补给却不足,只要坚守城池,用不了多久瓦剌必退。而明军只需要厉兵秣马,在瓦剌将退之时一举出击,定能克敌制胜。然而,宦官王振却在此时极力怂恿明英宗亲征。

其实,王振虽然深受皇宠得以对军国大事指手画脚,实际上对朝政军务一窍不通,他怂恿英宗亲征全然是出于私心,王振天真地认为,瓦剌向大明称臣已久,如果见到英宗挟天子之威御驾亲征,必然溃散。到时候自己不仅能够指挥军队,耀武扬威,还能够因为退敌而受到皇帝更多的恩宠。

当时于谦等人极力反对,但是奈何明英宗极度宠信从小一起长大的王振,而且自己也希望能够征战沙场,建立像成祖那样的功业,于是,权宦的怂恿和皇帝自身热血上头的结果就是英宗不听大臣谏言,一意孤行地出征瓦剌。

事情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大明军队数量虽多,然而仓促集结,彼此之间不熟悉,兵不认将,将不识兵,再加上王振假借帝宠,胡乱指挥,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的惨祸。大明精锐折损殆尽,众多高级官员连同皇帝明英宗一起成了瓦剌人的俘虏。

兵将折损,官员被害,君主受俘,大明朝的行政和防御系统瞬间瘫痪了一半。再加上瓦剌部队来势汹汹,北京城一时间陷入了惶恐之中。

官员徐有贞假借天象之名,请求迁都南京,以图后计。这一主张遭到了于谦的坚决反对,他举出宋室南迁的殷鉴,力陈迁都是动摇国本之举,万不可行。所幸,于谦的主张得到了孙太后的认同。

为了防止瓦剌人以英宗来要挟明廷,孙太后果断地命英宗的兄弟郕王监国,随后又听从于谦等群臣的上奏,立郕王为新帝,改年号为景泰。新君继位,众人不再是群龙无首,北京城中的民心终于安定了一些。

同时,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保卫北京。就这样一场关系到大明朝生死存亡的战斗打响了。为了稳定民心,也为了平息城中众人的怒火,于谦严惩了王振在朝中的同党,一众依附王振作威作福的党羽被斩首,这使得在危局之中,大家同仇敌忾,人心紧紧地集结在了一起。

于谦同时紧急调集周边的部队守卫京都,一方面,于谦给军士们发放半年的粮草俸禄以激励军心,一方面他又严令将士不许临阵脱逃,若是将领脱逃,士兵可以杀死将领,如果士兵脱逃,后面的士兵可以杀死前面的士兵。

就这样,在于谦的恩威并施之下,士兵知道眼前仅有拼命搏杀一条路,如果战斗赢了,自然荣华富贵,不消多说,如果输了,不仅自己没命,连带北京城,连同大明朝经营数代的基业都得化为烟云。

由于士兵英勇作战,也由于北京城城高墙固,瓦剌人久攻不下,只得悻悻退去,于谦在危难中挽救了大明王朝。

瓦剌攻取北京城的美梦破碎之后,便有意与明朝讲和,并以被俘虏的英宗为条件。

然而,尝到了皇权滋味的景泰帝并不想英宗回朝,最后虽然在朝臣的一再恳请之下,景泰帝不得不迎英宗回朝,但是却尊英宗为上皇,移居南宫,被派人严密把守,名为供奉,实则是将英宗囚禁了起来。

随后,景泰帝为了皇位稳固,竟然废除了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或许是景泰帝的行为太不合天心民意,新立的太子不久后就病死了,到后来景泰帝自己也染上了恶疾。然而,就算如此,景泰帝还是牢牢抓住权力不肯放松。

为了防止明朝统治阶层再次出现动荡,孙太后支持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皇位。而之前建议迁都的徐有贞也因为在夺门之变中立有大功而被英宗重用。徐有贞为了报复于谦,对英宗说应该处死于谦。

英宗尚在犹豫,徐有贞又说,于谦不死,我们都名位不正。英宗瞬间明白了徐有贞的意思,英宗要从景泰帝手中夺回皇位,自然要证明景泰帝的皇位来路不正,既然景泰帝的皇位来路不正,那么拥护他登基的于谦等人自然就是乱臣贼子了。

锦衣卫到于谦家中抄家之时,发现于谦身居高位多年,家中竟没有任何积蓄,唯独堂上一口箱子被牢牢锁住,打开之后却是御赐的蟒袍和宝剑。见此情景,就连心硬如锦衣卫也不得不流下泪来。而对于谦施以极刑的刽子手最后也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自尽身亡。

于谦被冤杀之时,孙太后并不知情,得知于谦死讯之后,孙太后哀痛异常,好几天不能进食,当面质问英宗,于谦于社稷有功无罪,为什么不留下他。面对太后的盛怒,英宗也十分后悔,不过事已至此,也无可挽回了。

史书中评价于谦为救时宰相,只可惜,于谦挽救得了时局,却拯救不了自己。

不过,是非功过,自有后世评说,无论英宗给于谦强加上怎样的罪名,历史会记得他的功绩。

标签: 于谦明朝

更多文章

  • 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师,司马昭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师明显强于司马昭,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跟弟弟内斗?司马家族特别能生,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生了8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本人又生了9个儿子,司马昭也有9个儿子,司马炎更别提了,有26个儿子。

  • 廖永忠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最后会被坐罪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廖永忠,明朝

    廖永忠,明朝初期名将,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卓著战功,得到朱元璋“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赏赐,但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坐罪赐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我要说的是,廖永忠之死,有两个原因。第一、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属于自己作死廖永忠跟着哥哥爱巢湖

  • 金朝末代皇帝金哀宗,他有哪些作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完颜守绪,金朝

    完颜守绪,即金哀宗,他是金朝的亡国之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哀宗在位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给人的感觉和明朝亡国之君崇祯一样,都不太像亡国之君,但恰恰是这样,所以很多人觉得可惜。完颜守绪登基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胆启用了一批文武兼备的官员,同时重用了抗蒙

  • 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他是如何导致陈朝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霸先,陈朝

    陈叔宝,即陈后主,南北朝时期陈朝末代皇帝,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北朝并不是一个王朝,而是历史上一段分裂时期,由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所以南北朝最后一个皇帝就是陈朝的末代皇帝陈后主

  • 长平一战后白起为何没有乘胜追击攻打齐国攻陷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战国

    在历史上,能称得起“战神”和“杀神”的,只有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白起,战国末年的“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极善用兵,擅长大兵团作战,最喜欢采用歼灭战的方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使敌方兵力蒙受巨大损失。白起一生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一场战役莫过于长平之战。这一战,白起作为秦军主将,面对

  • 在古代皇都有哪些称呼?为何会有这种叫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帝,汉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君王、国王自称为寡人、孤、孤王等,这也就是南面称孤、称孤道寡。当然从秦始皇始称皇帝开始,皇帝则自称朕。那古代君主、国王、诸侯为什么管自己叫寡人呢?小时候看电视的时候,听到那些君主

  • 三国时期陈群为何会跟随曹操?在曹魏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群,三国

    三国时期人才的比例即便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较高的,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中国的古代史源远流长,中华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就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才。而这种场景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顶峰,就有孔子、老子、韩非子、荀子等一系列杰出的人才,还有项氏家族、赵氏家族、魏氏家族、韩氏

  • 陈庆之是如何成为萧衍心腹的?他为什么被称为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庆之,南梁

    陈庆之,字子云,南朝梁名将,他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但善抚军士,富有胆略,善于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翻开中国古代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以文治国,而以武戡乱,成为了封建王朝更迭的历史常态。放下王朝盛世不说,单说乱世的

  • 探索贺铸倒霉的一生,他经历了哪些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贺铸,北宋

    贺铸,字方回,北宋时期词人,自称是贺知章的后裔,因为贺知章居住在庆湖,所以自号庆湖遗老。因为长相奇丑,所以也被称作“贺鬼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贺铸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01生来丑陋公元1052年,北宋贺氏迎来了一个新生小儿,新生儿丑陋的长相惊到了包括稳婆、产妇等在内的一种人。好在稳

  • 沈炼为人忠义,为什么他的结局那么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沈炼,锦衣卫

    沈炼,字纯甫,明朝时期官员、锦衣卫,他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曾弹劾严嵩父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起锦衣卫,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是现在,锦衣卫也经常被搬到荧幕上。在明代这是一个令人胆寒又憎恨的部门,毕竟其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是大大的。很多人认为锦衣卫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