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朱棣是暴君还是一个明君

朱棣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朱棣是暴君还是一个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90 更新时间:2024/2/27 18:17:58

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朱棣是怎样一个人?英主还是暴君?

以明代历史为背景的《大明风华》热播将明成祖朱棣送上了热搜榜。朱棣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帝王之一。有人认为朱棣文治武功,战功赫赫,是一代英主的楷模;也有人认为朱棣不仅是逆臣贼子,而且杀人无数,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是不折不扣的一个暴君。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朱棣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早年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建文帝(朱元璋之孙)即位后开始陆续削除各地藩王势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朱棣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并最终夺取了皇位。后世有不少人因此事指责朱棣篡位,狼子野心。但平心而论,这种观点并不客观。虽然不能否认朱棣确实有野心,但他也是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下破罐子破摔,被迫与建文帝争夺天下。说白了这就是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斗争,没有谁正义,谁邪恶的说法。最无辜的就是全国的百姓,无论谁打赢都与他们无关,但他们却也无奈地卷入了战火之中。

朱棣夺取皇位并不能算作恶,但他在夺位后滥杀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并株连众多无辜的人,这一点就不能为他洗白了。比如《大明风华》中女主角孙若微的生父景清就是被株连九族,景清从小长大的陕西真宁寨子村被屠成了废墟,所以真实历史上根本没有孙若微这个遗孤。

此外,朱棣杀人手段之残忍可以说是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疼,这些手段包括:剥皮、油炸、磔碎肢体等等。更无耻的是,他还将这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家中女眷都罚没入军营成为军妓,其中相当一部分女性在军营中很快就被士兵们折磨致死。你说你杀人就杀人,何必用如此歹毒的方式,这是人干的事?从一个帝王的标准来说,杀死反对自己的人并不能算作恶,但用如此残忍卑劣的手段就不能不算作恶行了。

朱棣在位22年,期间干出了不少大事情。比如五征漠北(包括《大明风华》中所说的远征阿鲁台部)、占领安南(今越南)、迁都北京等等。这些事情乍看上去都非常了不起,可在这些所谓的功勋背后,却是无数明代百姓的噩梦。朱棣得位不正,所以他急于想通过开疆拓土来证明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可是连年的征战却迅速耗光了明代的国库,百姓们不得不为满足永乐大帝好大喜功的心愿而背上沉重负担。

话又说回来,如果开疆拓土能有所收获也算是物有所值。可五征漠北从来没有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占领安南虽实现了开疆拓土,但安南各阶层人民不断反抗,明代方面花费了极高昂的代价才勉强维持住了在安南的统治。后来朱棣去世,宣德皇帝朱瞻基很快就下令放弃这块让明代耗尽国力的属地。所以这两件被记在朱棣名下的开疆拓土功勋,其实没有那么辉煌。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令以举国之力在北平建造紫禁城(今故宫)。整个工程前后耗时整整十四年,耗资不计其数。值得一提的是,修建紫禁城征用的民工人数高达百万,但除了少数技工之外,其他人干活都是义务劳动(劳役),朝廷不仅不支付薪水,劳动者还得自带干粮。这还没完,如果在项目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劳动者还得还得倒贴钱去支付误工费。许多劳动者被迫为此卖儿鬻女来赔付朝廷的“损失”。什么叫万恶的旧社会?朱家天子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永乐十九年(1421年),刚刚新建成的紫禁城遭遇雷击起火,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被付之一炬。一位叫邹缉的官员怕朱棣下令重修三大殿,冒死上书写道:“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水旱相仍,民至剥树皮、掘草根以食。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从这道奏疏中就可以看出,当时明代百姓过的是什么鬼日子了。可笑的是,后世竟将朱棣执政时期称为“永乐盛世”,有谁见过百姓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盛世”?

说了那么多,难道历史上的朱棣就一无是处?这倒也不是。朱棣在位期间有几件事情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下令编修《永乐大典》,这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一身的大成之作,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百科全书。还有就是派郑和下西洋,当时郑和船队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和霍尔木兹海峡,让西洋诸国对大明王朝的国力之强盛感到惊羡不已,明代历史上万邦来朝的盛况就是由此而来,用今天的话来说,郑和下西洋就相当于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虽然看上去劳民伤财,但背后还是很有意义的。

最后来总结一下,朱棣在位期间的最大功勋并非军事上的开疆拓土,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明代影响力达到巅峰。他富有干劲和开拓精神,做事情往往亲力亲为,这一点明代后来的帝王没有一个能做到,从这些方面来看,朱棣也算得上是一位英主。可是另一方面,朱棣好大喜功,为实现目的不择手段,而且对待反对者的手段特别残忍,所以称他是个暴君也并不为过。

参考文献:《明史》

标签: 明朝朱棣

更多文章

  • 刘备当初也是白手起家的 刘备都斩杀了哪些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

    还不了解:刘备和大将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中,刘备究竟斩杀了多少大将?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各占据部分地区,其中蜀国掌握着十三州中面积最大的益州。在《三国演义》当中,为了剧情需要,很多人物事迹都是与正史不同的,正史中,刘备究竟斩杀了多少大将?至少这五

  • 明朝开国大将华云龙是什么人?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云龙,明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享国两百七十六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华云龙,是安徽定远人,小时候的他就长得身强力壮,人高马大的,武力过人的他为了能够在乱世中更好地生活下去,立马带了一班兄弟,盘踞在韭山上,聚众为盗,做起了土匪生意。元朝的

  • 明朝时期周德兴是如何被儿子坑的?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德兴,明朝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为明初四大案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周德兴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名将,也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他同朱元璋之间很早就认识了,也是老乡,从小玩到大的那种。所以当公元1353年,朱元璋返回自己的故乡招兵的时候,周德兴本人就在这个时候投靠了朱元璋。很快,周德

  • 孙权派十万大军攻打合肥 张辽怎么用八百人击败孙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合肥之战,张辽

    还不了解:合肥之战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中,张辽为何能做到800人战胜10万人呢?称孙十万。如此戏剧性的一幕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呢?张辽为何能做到800人战胜10万人呢?公元215年8月,孙权亲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合肥此时的守将是张辽、李典

  • 春申君黄歇为何会被李园所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黄歇,战国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每一个时代,皇帝的数量是不多的,因此就存在了竞争关系。而在这种时候,就出现了很多为了登上皇位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甚至因此而闹出不少的笑话。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春申君身上便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

  • 刘备当初如果统一三国的话 刘备最后会除掉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

    对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如果真的一统三国,会除掉诸葛亮吗?看历史可以发现,每当一个新的朝代开始之后总会出现皇帝大杀功臣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是这样,刘邦成立西汉之后也是这样,明代皇帝朱元璋手段更狠辣,几乎杀光所有有功的大臣。而像赵匡胤赵匡胤杯

  •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 刘备最后为何没有能安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蜀汉

    还不了解:刘备为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二者兼得,为何没安天下?不了解大家读书看故事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总认为在一个故事里面,一定会存在有正反两面不同的人物。比如就拿《三国演义》来说吧,大部分人一开始读的时候,就觉得,

  • 南宋乙丑科进士杨宏中简介:宋宁宗时列“六君子”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杨宏中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历史上明悼毛皇后为何会被曹叡赐死?她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悼毛皇后,三国

    俗话说的好一入宫门深似海,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魏明帝曹叡的正室,先后有三位,原配是虞氏,最初,曹叡纳虞氏为王妃。曹叡即位之后,虞氏本以为自己会被立为皇后,谁知,等了很久,曹叡却没有立她。于是,虞氏便向太皇太后卞氏,也就是曹操的第二任妻子抱怨说,曹氏都喜欢立

  • 典韦能排在关羽和张飞前面 典韦的实力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典韦

    对三国典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典韦能力凭什么排在关羽和张飞前面?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之间要想分出个水平高低来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带兵打仗之人的武力值确实是有高低之分的,所以人们也总喜欢给武将们排个名次,争一争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三国时期战乱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