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当年如果除掉司马懿的话 曹魏的江山还能不能保住

曹操当年如果除掉司马懿的话 曹魏的江山还能不能保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17 更新时间:2024/1/23 13:21:10

司马懿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司马懿是在曹魏经历三朝的元老,他从加入曹操阵营之后,就为曹家尽心尽力。他先是得到了曹丕的信任,曹丕对司马懿这样说,如果我处理东方事务的时候,你处理西方事务,如果我处理西方事务的时候,你去处理东方的。曹丕死后,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辅佐曹睿。在曹睿一朝,他开始掌握军权,东讨西杀,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得到了用兵如神的赞誉。曹睿临死前,为了托孤于他,坚持到司马懿回来见了面,托付了后事才死。

可是,就是这样被曹军信任的两代托孤的老臣,最终成为曹魏的掘墓人。虽然曹睿临死前希望司马懿如同诸葛亮一样扶保幼主,司马懿还是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他在夺取政权后,大肆屠杀曹氏宗族,夺取了曹魏的政权。他的后人最终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建立了晋朝。后来,晋朝再次统一了天下,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其实,早在曹操的时代,曹操就因为司马懿鹰视狼顾,对他十分忌惮。他告诫曹丕说要注意司马懿,说他将来一定会干预曹家的家事。而且曹操还曾经梦见三马同槽,这更是让曹操对司马懿放心不下。有人说,如果曹操早下决心,杀了司马懿,那么曹魏的江山就能够保住了。可是,真的会是这样吗?

我们说,假如曹操早点将司马懿杀死后,曹魏的政权依然会被人颠覆,唯一不同的是颠覆的人不是司马懿,而颠覆的时间也许会往后延。这是因为一个朝代的覆灭,都有着它的原因。如果是制度上的问题,那么留不可避免地要以这个问题引发的方式灭亡。

就如同当年周朝分封列国,齐国的始祖姜太公和鲁国的始祖周公的对话,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当时,姜太公说自己的治国之道是“举贤而尚功”,周公说自己的治国之道是“尊尊亲亲”。这样,周公对姜太公的齐国未来评价是,齐国会变得强大,但是你的国家可能会不在你的姜姓后代的手中。而姜太公评价鲁国说,鲁国从此会变得衰弱。

后来,历史果然证实了两人的预测,鲁国逐渐变得弱小,虽然鲁国在封的时候也是大国,但是一直没有能够强大起来。而齐国则成为了当时有数的大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齐国都是强大的国家。但是,齐国也果然如周公所料,姜太公的齐国在经历24代的传承后,被田姓篡夺,田齐所取代了姜齐。

我们从齐国和鲁国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各国奉行的制度,就造成了各国未来的命运。而曹魏建国奉行的制度,就注定了它被颠覆的命运。首先,曹操在草创曹魏的过程中,他实际上采取的就是姜太公的策略,唯才是举。在他的手下,汇集了各个阶层的人才。这些人的才干出众,但是品行就不能保证了。以至于祢衡在击鼓骂曹的时候,将曹操的手下都贬斥为鸡鸣狗盗,酒囊饭袋之徒。

而曹操志在篡汉,当然不能任用对汉朝忠心的人。他将那些品行高尚,忠贞不二的人都纷纷逼死,手下只剩下那些趋炎附势之人。这样的朝廷,风气怎么可能会正得了?这些墙头草,如果发生风吹草动,自然以个人得失为第一,谁会为曹魏江山尽忠效死。

再加上曹魏建立后,曹丕此人能力低下,心胸狭隘。他因为争夺王位的经历,对自己的兄弟比对敌人还要仇恨、敌视。他对那些曹氏宗族如同对待囚犯,杀戮他们的幕僚,限制他们的自由。这样,曹魏从他开始,就将这个制度延续了下去。

有了和齐国一样的唯才是举,不问道德水准的制度,曹魏就肯定要走上与齐国一样,被权臣篡夺的道路。而曹丕留下的对宗族的迫害隔离的制度,更是加速了这个过程。在权臣的势力形成之后,群臣都是墙头草,没人敢为皇帝出头。而宗族都是被隔离的囚徒,没有一点权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政权被篡夺。所以说,曹魏被篡权,是在它建立的时候,就命中注定的事。

至于说曹操是不是杀司马懿,对这个结果没有什么影响。最多是杀了司马懿,曹魏的江山不落到司马氏之手,但是它还会落到其他权臣的手中。无非是这个权臣不姓司马罢了。

不过,历史是一个不断的轮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家天下这个不可解决的矛盾,使得皇权的争夺十分血腥残酷。每一个灭亡的朝代都在汲取上一个朝代灭亡的教训,对自己的制度进行改革。可是我们会发现,改过来改过去,最终是将制度改成了一个圆圈,从起点回到了终点。

司马氏在建立晋朝后,汲取曹操灭亡的教训,认为曹魏的灭亡是因为对宗族的控制过严,皇帝在被篡权的时候,没有人起兵勤王,保护皇帝。于是司马氏就大封群王,让他们有封地、有军队,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反而酿成了八王之乱。拥有军队的各个王爷都想控制政权,发动了血腥的战争。这使得西晋元气大伤,很快就灭亡了。

所以说,古代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跟它的制度有关。而皇权私有的封建社会的不可能改变的特性,造成了封建王朝必然灭亡的结局。曹魏建立的制度,就造成了它必然亡于权臣篡位的结果,无非不同的是这个权臣是谁,什么时候篡位而已。

标签: 司马懿曹操

更多文章

  • 奸臣黄皓是如何陷害忠良,促使蜀汉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皓,蜀汉后期

    蜀汉后期的宦官黄皓大家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身上的历史故事。从古至今,我们在历朝历代都可以找到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奸佞,只不过当皇帝圣明时他们会被压制住。可是当昏君当道时他们也会死灰复燃,最终成为整个王朝的掘墓人。而这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蜀汉

  • 刘备出生乡下又在乡下生活 汉室皇族世谱是怎么记录刘备的身份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蜀汉,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身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当中的刘备用自己刘皇叔的身份,从一个卖草鞋的二道贩子,一步步走到了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可以说中山靖王后代的这个头衔真心好用。可让人奇怪的是刘备出生于乡下,并且之后的生活也一直在乡下,汉室的皇族世谱是如何记录到他的身份呢?首先在汉朝有

  • 孟古哲哲是怎么当上皇后的?8岁被许配,14岁嫁入皇宫受尽冷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古哲哲,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孟古哲哲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很多时候联姻都会害苦一个女子的一生,因为建立在利益上的感情是不被人看好的,今天要说的这个女子14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父亲嫁过去了,但是一生都没有收到宠爱,自己的儿子过的也十分的悲苦,但是最后她的儿子竟然成了开国皇帝,自己也成了皇

  • 为什么说赵匡胤是隐酒而亡?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匡胤,宋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赵匡胤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喝酒十分了得,一生与酒结缘甚深。元曲《好酒赵元过上皇》中的“好酒赵元”就是指的赵匡胤。赵匡胤年少时,曾与一群出身高贵然而又兼具市井无赖特点的小伙伴称兄道弟,他们一同喝酒

  • 秦始皇和巴寡妇清是什么关系?嬴政是因为巴寡妇清才不立皇后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巴寡妇清,秦始皇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巴寡妇清的故事。秦始皇十三岁即位,二十二岁举行加冠礼接管权力,这九年应该立皇后,但秦始皇没有立;二十二岁接管权力到三十九岁兼并六国,这十七年最有资格立皇后,但秦始皇还是没有立;等到三十九岁称“皇帝”,

  • 司马睿身为东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睿为何会落下如此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睿,东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东晋,我觉得吧,提一下这个小故事是很有必要的。相传呢,司马懿在《玄石图》中看到了“牛继马后”四个字,非常担心日后司马政权会被牛家所替代,所以对于牛姓那是很反感的。但是,历史的发展就是那么的戏剧,在当时有位逍遥英勇善战的将军,叫牛金

  • 郭贵妃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郭贵妃,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郭贵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我国的历史上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却也只有一位皇后,可见这皇后之位异常尊贵,因此后宫的嫔妃都对这皇后之位垂涎欲滴,于是卯足了劲在皇帝的面前争宠,只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宠爱,好登上这皇后的宝座。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上,但是他却并没有

  • 杨坚是怎么当上皇帝的?离不开独孤伽罗的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坚,隋朝

    杨坚是怎么当上皇帝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589年,隋朝大军打入建康城中。此时建康城正是南陈的首都,南陈皇帝听到城门失陷的消息,慌的六神无主,竟然和两个妃子一起跳进干涸的井中躲藏,被攻入城中的军士所俘获。自此,南朝中的最后一个朝代,就此画上了句号,与此一同终结的

  • 谯周:蜀汉第一才子,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谯周,三国

    你了解谯周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地多才子,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西汉末年的扬雄,都是享誉天下的人物。三国时期,蜀地处于蜀汉政权统治之下,也出现了不少才子,其中有一位堪称第一,此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甚至被后世誉为“蜀中孔子”。不过,这位才子在政治上乏善可陈,一生只做了两件

  • 萧何身为汉初三杰之一又是开国第一功臣 刘邦为何将这一位能臣关进监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萧何

    对萧何被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打天下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史学家称之为“汉初三杰”,刘邦亲口承认“此三者,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然而,这三位功劳盖世的豪杰,在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对他们的处置方法却大不相同: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