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把皇位传位给嬴渠梁,秦献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把皇位传位给嬴渠梁,秦献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4/3/15 12:22:05

秦孝公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献公是一位有智慧、有远见的君王,他在位期间,对秦国制度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废除了殉葬制度,奖励生育并编制户籍,促进了劳动力的积极增长。收复了大量失地,并推广县制、反对歧视。扩大商业贸易与交往,从中抽取税收,极大地充盈了国库。

秦献公的这些举措,都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而秦献公在为国家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则又一次显示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远见。那么秦献公为何将王位传给了次子嬴渠梁而非长子嬴虔呢?他是通过什么辩认出嬴渠梁会成为之后的一代贤君秦孝公的?

一、走访民间

秦献公是一位深思熟虑、心思缜密的人,在他深负重伤、久治不愈后,他开始思考起自己的身后之事。想到自己辛苦多年打下了这一片江山,励精图治数载只为恢复秦穆公当年盛景,然而宏图未尽,却要中途崩殂,实在可惜。

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一位合格的继承人,带着自己的遗志,好好地治理国家。这位继承者,不仅要志向远大、一心为民,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谋略、胆识,才能担当大任。

秦献公的两个孩子,长子嬴虔与次子嬴渠梁,被秦献公言传身教地很好,都符合上述两点要求。两人的区别不在于人品与能力,而在于性格的不同。

嬴虔是个武将,喜欢征战沙场,身上有秦献公年轻时的影子。嬴虔为国家屡屡立功,英勇神猛,心系天下,只不过他太容易急躁冲动,遇事无法冷静处理。

嬴渠梁性格刚好相反,他虽然年龄太小,担当大任会非常辛苦艰难。不过他少年老成,理智冷静,心思细腻,能及时体察民情,发现政治动向与朝纲漏洞,是个当君王的好苗子。

秦献公认为不能仅凭主观意愿去选择新君,应该思考的是国家到底需要那种性格的新君。于是,秦献公亲自前往民间体察了民情。通过了解国家当时的实际情况,秦献公发现百姓的生活其实很不好。

当时由于与魏国连年征战,秦国人民民不聊生,军队非常疲惫,国库也因为战事持久而亏空严重,秦国百废待兴,经不起任何一场战役了。因此,如果让喜爱打仗的嬴虔继承王位,秦国免不了要再战端,这样的结果甚至可能会是亡国。

而如果让稳重的嬴渠梁继任王位,秦国才得以休养生息,逐渐地恢复元气。想到这里,秦献公便开始偏向于次子嬴渠梁了,不过他要考虑的事还很多,不能直接就做决定。

二、观察朝臣动向

秦献公在选择继承人时,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避免稍有不慎,导致新君根基不稳时发生老臣篡位之事,把天下拱手送给了外姓之人。

当年秦献公嬴连十岁时,父亲秦灵公不幸崩殂,他的叔祖父趁人之危、夺权篡位,立号秦简公。年幼的嬴连怕被秦简公所害,因此连夜潜逃,流亡到了邻国魏国境内。

随后的二十九年中,嬴连沦落天涯,日子过得十分辛苦。但他始终励精图治,勤奋苦读,习得一身过人的才学和治理国家的技能,只等着有朝一日可以翻身。

后来秦简公逝世,传位给他的孩子赵仁,而十几年后赵仁也去世了,年仅两岁的小赵昌便被推上了皇位。新王年幼,只好由其母妃主持大局,而赵昌的母亲迂腐贪婪,大肆宠信宦官、提拔外戚,严重激化了政治矛盾,搞得朝局一片混乱。

同时,毫无政治能力的她,为了拉拢亲信,总是一掷千金、大力赏赐,致使秦国财政亏空,不得已政府只能加重赋税徭役。百姓负担过重,民不聊生、怨言四起。

潜伏魏国多年的嬴连觉得复仇时机已到,便开始暗中筹划夺位之事。而嬴连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血缘正统,让他不仅得到了魏国武侯的支持,还得到了秦国老臣们的全力鼎助。

就连赵昌母亲派去暗杀嬴连的军队,都心甘情愿地被嬴连所收买,改暗杀为护送,簇拥着嬴连来到了秦国都城,冲进王宫里助他杀掉了赵昌和其母亲,夺回了君主之位。

秦献公夺位时的经验,让他意识到了老臣们的“威力”。自己当年就是凭借着杜挚、甘龙等德高望重的老氏族的扶持,才成功夺得君位。而这些年来,朝堂里的重要职位皆被老氏族们掌控,如何牵制重臣之间的利益,成为了一个永恒的难题,秦献公不希望这个难题继续恶化。

选择自己的继承人时,秦献公询问了一众老氏族的建议,而几乎所有的老臣都极力拥护嬴虔继承王位。这让秦献公十分担忧,若是让与氏族们关系亲近的嬴虔登基,只会让秦国朝局更受老氏族的牵绊,一旦老臣们趁机坐大,后果将不堪设想。

考虑到这一点后,秦献公便更加坚定了选择嬴渠梁为新君的想法。这样一位在朝中独立、清白、超脱的人,成为君王后必然能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行事,不会被老臣们的建议所左右,可以更好地放手去干实事。

三、嫡庶之分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因此许多人在考虑秦献公选传位人这件事上,并没有注意到礼乐制度这个因素。但其实周仪礼法却是王位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嬴虔虽然是秦献公的长子,但却是庶出身份,相反次子嬴渠梁却是嫡出。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而非长子继承,虽然礼崩乐坏时期确实出现过不少非嫡继承的案例,但大多为阴谋论与篡位的产物,不能用来同正常传位作比较。

这也是为什么秦献公选择传位于嬴渠梁之后,嬴虔不仅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还在嬴渠梁登基后全力扶持他。正是因为当时王族们都非常在意嫡子即位这个传统,认为这是稳定朝纲、信服百官的法度,所以嬴虔才不会去违背原则与身份高于自己的弟弟争权。

不过不得不说,秦献公确实眼光独到,秦孝公登基后果然不负众望,大力推动改革,让秦国的国力逐渐强盛,为之后秦吞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总结

泱泱中华数千年,历史无数次在向人们印证一个道理,即一个国家的兴盛,离不开一位优秀领导人的指引。自古以来,只有一心为民、已天下苍生幸福安乐为己任的君王,才能推动一个时代走向巅峰,而沉迷权势、只想着争名夺利、手足相残的人,只会得到后人无尽的唾弃。

与此同时,还要明白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人们不能沉溺于过去习惯俗成的误区中,而应该敢于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身居高位的统治者,更应该大刀阔斧地去除制度糟粕,积极吸收新鲜的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国家体系的正常代谢,让民族永葆活力与能量。

标签: 嬴渠梁战国

更多文章

  • 狄仁杰的政治智慧,死后倍极哀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狄仁杰,武则天

    官场是个时刻风云变幻的地方,需要有极高的政治智慧才能全身而退,狄仁杰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官拜宰相,是武则天非常倚重的重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民间盛传的是他的明察秋毫、断案如神,人称其为“神探狄仁杰”。狄仁杰不仅是位神探,而且还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更为可贵的是,狄

  •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都做了什么事情 秦国为何差点在他手里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昭襄王,秦国

    对秦昭襄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秦国为什么差点就亡国了?人才,不论何时都是极受追捧的,在战国时期,各方诸侯逐鹿天下,人才更是极受重视;人才有多重要?魏国得李悝而强大,韩国得申不害而强大,秦国得商鞅而冠绝诸侯;以上说的都是顶尖

  • 历史上东哥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她的婚姻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哥,清朝

    在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一直不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时候女子的婚姻,很少有自己做主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就决定了这个女子的一生。如果觅得如意郎君还好,如果所嫁非人,恐怕就难逃悲惨的命运。即使这个女子是公主,也不能完全跳脱出这样的束缚。平时锦衣玉食的公主,为了笼络朝臣或者安

  • 参与神龙政变的五个大臣得到了好处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神龙政变

    对神龙政变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神龙政变张柬之五人帮助李显上位成功,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公元704年正月,唐代发生了一件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神龙政变。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联合部分羽林军将领筹划了一出逼宫戏码,用武力逼迫武则天让出了皇位。至此,中断

  • 房琯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正谏大夫房融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房琯,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房琯(697

  • 李治为什么一定要娶武则天 李治都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治,武则天

    对李治娶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治为了娶武则天到底有多拼命?李治都做了什么准备?一、李治为何娶武则天李治为何不顾一切的非要娶武则天?从现有的史料来分析,这实在是一笔糊涂账。当然,您若非说是因武则天漂亮,那也绝对正确,却不是根本性原因。因为自李世民去世后

  • 司马德戡简介:隋朝将领,与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并缢杀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德戡,隋朝将领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

  • 明朝时期沐氏家族是什么地位?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沐氏家族,明朝

    沐氏家族,是明代最为兴盛的功臣世家,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纵观古今,我们的中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之久了。在这五千年的岁月里,我们经历过了很多很多。从原始部落到封建王朝,从封建王朝再到民主社会。我们一路走来,经历过了很多的艰辛。但是要说到中国历经了最久的

  • 曹操和曹丕相比 两人行为为什么截然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曹丕

    对曹操和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生前未称帝,曹丕一即位就称帝,二者有何不同?曹操在有生之年,雄踞北方,权倾中外,天下名士纷沓而至。是名副其实的实权人物。世人称他“一代奸雄”。虽是名义上的诸侯王,却执掌天子令。可以说曹操在当时有着得天独厚的称帝优势,可当

  • 宋度宗赵禥:南宋第六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禥,南宋

    赵禥,即宋度宗,初名赵孟启,又名赵孜,字长源,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在位共10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宋理宗无子,赵禥被收为养子,先后被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 景定元年(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