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

管仲: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4/1/16 21:01:24

管仲: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管仲,又叫管夷吾,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少年时,家境贫寒,曾和鲍叔牙合伙经商,获利后,他拿得最多,鲍叔牙大度每次都谦让,因此二人成为至交。

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齐桓公)与管仲支持的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时,曾箭射齐桓公,仅中勾带,齐桓公假死逃生,夺得王位。

公子纠夺位失败身死,管仲被俘,经鲍叔牙举荐,齐桓公尽释前嫌任为上卿,尊称“仲父”。在齐国理政时,以“尊王攘夷”号召各诸侯国,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他曾说过:“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直被后世捧为治国名言,因其远见的卓识和丰硕的功绩,管仲也被称为“春秋第一贤相”。

后世对管仲的评价相当高,就拿在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诸葛丞相来说,也把管仲当作自己人生的目标来看待。

人无完人,管仲治理齐国被人们称作“仁”政,但其私德、人品常常被人所诟病。儒家圣人孔子曾经和弟子讨论过管仲的品德。

私德有亏

1、子曰:“管仲小气哉!”或曰:“管仲俭乎?”

《史记》记载,鲍叔牙跟管仲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出的本钱多,每次获利后管仲却要拿大头,理由是他家穷,有老母要供养。后来位居相位,权倾齐国,生活奢侈、纳妾甚多,在被人指责时,他一本正经地说是在为君主承担恶名。

2、“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也?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在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后,杀死了与他争夺王位的公子纠,公子纠的两名心腹大臣,召忽自杀成仁,管仲没有自杀,反而去帮助逼死自己主公的敌人。这种行为,在崇尚春秋大义的时代,是被人所不齿的。

以上看来,孔子对管仲的否定性评价,主要表“俭”与“礼”两方面,按儒家的说法,管仲是一个才能超过品德的人。

但是,对于像管仲这样伟大人物的评价不能停留在为人道德这一方面,正如曹操,后世白脸奸臣形象、“乱世枭雄”的评价,并不能掩盖其是三国第一君主的史实,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已经是三国人物的最高评价了!

换而言之,管仲在人品上确为小人无疑,但在辅佐齐桓公成立春秋霸业时的丰功伟绩,才是后人值得瞻仰的模范,因为这个理由,没有必要苛责伟人的小节。

名臣楷模

孔子在否定了管仲的品德瑕疵的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他的丰功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当时的历史背景,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联合中原各诸侯国“尊王攘夷”,北伐山戎,西征夷狄,南拒楚国,使得中原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孔子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蛮人的形象),左开衣襟(蛮人的服饰),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管仲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他主张国家法治,全国百姓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得好与坏,根本在于依法治国。

2、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管仲思想中还有不少现在看来容然值得借鉴的可贵之处,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用一句更出名的话来解释,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明相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意思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是用来警示统治者用心爱民的执政理念。

标签: 春秋管仲

更多文章

  • 陆逊曾是籍籍无名的小辈,最后成东吴头号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陆逊,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陆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荆州之战,成就了许多东吴将领。吕蒙、孙皎、虞翻、朱然、潘璋、马忠等将,都在此战中拔得了头彩而名誉江东。不过在此战中还有一个后起之秀,他在荆州之战中名声不响,但是为了荆州之战最终的胜利立下了不

  • 性格决定命运!面对失败袁绍、刘备和曹操分别是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袁绍,刘备

    性格决定命运!面对失败袁绍、刘备和曹操分别是什么态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三国演义中袁绍、刘备和曹操三个人事业的成败,就分别与其性格特征密切相关,诚所谓“狂风起于青萍之末”。袁绍、刘备和曹操三人,分别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三场大战—

  • 周瑜正史中与诸葛亮齐名,他的能力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瑜,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周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听过一首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是周瑜献计,用假招亲的方式骗取刘备来江东娶亲,以此来换取荆州之地,不过这个计策被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看破,同样用计保的刘备安全回到荆州之地。于是出现这个典故,演义中

  • 固伦荣宪公主有多大的殊荣?下葬时头戴凤冠身穿珍珠团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固伦荣宪公主,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固伦荣宪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固伦荣宪公主想必读者都感觉有点儿陌生,没有听说过这位公主。其实小编在去年年末时看了一部古装电视剧《花落宫廷错流年》,里面的荣宪公主让小编很好奇,就查了一下历史资料才发现这位公主下葬时很是风光。剧中荣宪公主三阿

  • 淑惠妃:10岁嫁给顺治,独守空闺52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淑惠妃,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淑惠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位女子的家世十分显赫,虽然她的父亲、兄弟当时在蒙古并没有多么显赫,但她却是孝庄的侄孙女。我们都知道清朝早期,后宫中最有权势的家族当属孝庄太后的母族——博尔济吉特氏,为了稳固自己的家族的荣耀,这位太后曾将自己母族的很多女子送入

  • 孝康章皇后成太后,为什么四个月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康章皇后,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孝康章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她是康熙的生母,母凭子贵被尊为太后,可众人实在好奇,她为何当太后4个月就香消玉殒?佟佳氏于顺治10年入宫为庶妃,因为当时皇帝正与皇后闹别扭,所以皇帝为了气皇后,则故意宠幸一些没有名分的庶妃,佟佳氏便是其中之一。而她也很幸运

  • 袁绍和袁术兄弟俩为什么水火不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绍,三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袁绍和袁术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一、袁绍和袁术其实是亲兄弟袁绍与袁术出生于著名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所谓四世三公,起源于袁安。袁安在汉章帝时官至司徒,袁安之子袁京、袁敞,袁京之子袁汤,袁汤有四子:袁平、袁成、袁逢、袁

  • 揭秘:清朝的 “九门提督”有多大的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乾隆

    九门提督的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官阶为从一品武官,主管皇城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德胜门、东直门、安定门、西直门、朝阳门和阜成门九座城门的守卫作用。六部尚书分别为兵部、刑部、户部、礼部、吏部和宫部的一把手,官阶为从一品文官。“九门提督”是清朝时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 孝庄太后的侄女淑惠妃,独守空房了52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淑惠妃,清朝

    淑惠妃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淑惠妃姓博尔济吉特氏,生年不详,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镇国公绰尔济。关于科尔沁这个部落,想必大家肯定是比较熟悉了,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便是来自此部,事实上,这淑惠妃还真与孝庄太后有血缘关系,孝庄太后有一位兄长名叫察罕,淑惠妃便是察罕的亲孙女,也就是说

  • 尹嘉铨退休后给乾隆写信,最后却被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尹嘉铨,清朝

    对尹嘉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位大臣名叫尹嘉铨,1711年出生在河北,父亲是尹会一。尹嘉铨的父亲尹会一当年可是得罪了乾隆皇帝的,原因居然是他是个清官。尹会一这个清官当得特别称职,他为百姓服务尽心尽力,而且孝敬父母,从来不收取贿赂,家里穷得叮当响。因为尹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