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手下第一战神,出身卑微成就卓越

汉武帝手下第一战神,出身卑微成就卓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62 更新时间:2024/3/16 17:18:13

若说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战将,卫青霍去病当之无愧,正是有了两人,才使大汉与匈奴的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奠定今日华夏之基础。

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很多任人唯亲的皇帝最后都遭遇非常难看的下场,汉武帝也是一个任人唯亲的主,但他小舅子卫青和外甥霍去病却够牛。两人一舅一甥,皆以私生子的身份迅速崛起,并立下相同的不世奇功。不说在汉史上,就是在华夏历史上,也是一大奇观。

两人出身相同,立功又同,但为人处世却又完全不同。

隐忍,是为了他日的厚积薄发

卫青的命很苦,出身低微,不光穷苦,而且是私生子。卫青小时候似乎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十几岁的时候,一个犯人给他相面,说他将来能封侯,卫青一听笑了,说:“我只不过是人奴之子,能不被打骂就心满意足了,还谈什么封不封侯呢。”在他这里命运逆来顺受。

卫青有个好姐姐,卫子夫,卫青当时和卫子夫都在平阳公主府上为奴。卫子夫是个歌女,一天汉武帝打猎回来经过姐姐家住了下来,平阳公主就让歌女前来助兴,结果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就这样卫子夫被带进宫中,后来卫子夫成了皇后,他们一家平步青云。

卫青出身特别低微,刚开始给平阳公主当骑奴,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善待下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没有什么“光彩”可言,让他低调了一辈子。

卫子夫进宫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刚进宫就给卫青带来了杀身之祸。当时的皇后陈阿娇,看到汉武帝宠爱卫子夫,心生嫉妒,但一时半会又不敢拿卫子夫怎么办,于是她把卫青当作出气筒,找了个借口把卫青抓了起来,准备处死。

幸好卫青有一位名叫公孙敖的好朋友,冒死把他救了出来。汉武帝知道这件事情后,召见了卫青,给他封了太中大夫的官职。

但卫青胸襟开阔,这件事一直到他后来权倾朝野的时候,也没再提过这件事。所以后来卫青得以善终是有原因的,他一辈子不得罪人,而且别人害他的事他可以轻易放过,足见胸襟之开阔。

那卫青是什么时候出人头地的呢?

卫青在汉武帝身边待着,汉武帝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他有勇有谋,军事才能出众,于是就想任用他。公元前129年,边境匈奴再次冒犯大汉,此时大汉国力已渐强盛,汉武帝忍无可忍,准备反击匈奴。于是兵分四路,而汉武帝把第四路交给了卫青。

结果三路大军一路无功而返,两路大败,只有卫青这一路大获全胜。这一大胜,令整个朝野震动,这是大汉王朝与匈奴开战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击败匈奴,汉武帝为之大赞。

卫青打仗是个福将,他不光会打仗,而且每次出征,经常会碰到一些奇妙的运气,比如眼看他要败了,突然眼前一阵大风,把他救了;过不去河了,结果河水一夜之间结冰了。后来卫青四次出征,四次获胜。

公元前124年,卫青第五次出征,又大获全胜,从此匈奴对大汉的威胁不复存在。卫青战功卓著,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但他为人却一向一团和气、仁善退让,做事奉法遵职、大度谦让。

后来卫青在一次出征中,出现了一个状况。飞将军李广已近六十,他很有能耐,但他一生却没什么战功,几乎每仗必败。唐代诗人王维的《老将行》中有这么两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大概意思是说汉武帝曾暗示卫青:李广这人一向运气不好,不要委以重任,卫青照办了,所以最后李广就没有了立功的机会。

为立功,李广想正面攻击匈奴,但汉武帝却传旨“李广将军,年老数奇,不可用为前锋。”结果让卫青中路主攻,李广只好在东边助攻做副手。倒霉的是,中路击溃匈奴,匈奴王单于往东逃去。

按理来讲李广应该能活捉单于,万没想到,当时风沙漫天,李广带领的军队竟然途中迷路了,与单于擦肩而过。当卫青手下前来询问此事时,李广不忍,结果刎颈自杀。

李广自杀后,其子李敢迁怒于卫青,将他打伤,他身为大将军,完全可以以犯上作乱的罪名处死李敢,但卫青很仁德,他选择了隐忍,放走了李敢,并通知身边的人,此后不再提及此事,足见卫青的厚道。

这件事让卫青的手下交口称赞,他在军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后来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司马将军,作为武将之首,总揽军权!

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是一种智慧

随着卫青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朝廷的势力也越来越大。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时的汉武帝感觉不对,为虑胜先虑败。如果卫青反了,谁能拦的住?

就在此时,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出现了,霍去病早在很小的时候汉武帝就把他带到宫里做侍中,并且甚是喜欢。

霍去病小的时候脾气就跟汉武帝一样,飞扬跋扈,很张扬。霍去病自己的部下一律靠战功提拔,甚至很多部下都是从匈奴那边过来的,但他从不忌讳,继续任用,只要能打仗就可以。

甚至在发生李敢刺伤卫青事件后,霍去病看李敢对卫青不敬,竟将他一箭射死!李敢可是曾跟随霍去病南征北战的将士,即使如此霍去病也没有放过他。

这样鲁莽却勇猛果断的人汉武帝喜欢,因为能为他所用。17岁时霍去病就跟随卫青攻打匈奴,第一战霍去病就自带八百人击败匈奴两千,立了大功,卫青却无功而返。回朝后汉武帝大大奖赏霍去病,这时就想用霍去病牵制卫青。面对如此局面,卫青却说,“去病年少剽锐,后生可畏,臣自愧不如。”

霍去病崛起后,日益显贵,这时卫青的一些老友和门下,大都纷纷投奔了霍去病。对此,卫青并不在意,没有嫉妒霍去病,也没有责怪那些弃他而去的人。

此时的卫青没有任何表示,你怎么捏我怎么是。之后,汉武帝派兵就让霍去病为正将军,卫青做副手。这在一般人身上谁受得了?卫青可是大将军,功高身贵,给别人做副手也罢,却给自己外甥做副手!但卫青就这点好处,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他并没任何怨言。

但没过多长时间,霍去病在24岁的时候就死了。

此时的卫青还是那样,皇上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让我交兵权我就交,让打仗我就打仗,也不专权,善待下人,也不害人,最后卫青得享遐龄,一辈子也没出过什么事。

有些时候退一步并不是退,而是更好的前进

在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非常多,但往往功高震主的人最容易被皇上猜疑,进而加害。

其实但凡是皇上加害的臣子,要么是真有不臣之心要谋反,要么居功自傲,要么贪恋权贵,但卫青什么也没有:第一,绝对尊重皇上;第二,听皇上的;第三,不贪权。所以,卫青是中国历史上,立的大功将军中,心态最好的!

一个人遭到一些祸事,往往是因为有些东西不肯舍弃,对一些东西的诱惑没有抗拒力。如果本能的拒绝一些诱惑,很有可能就不会遭灾,因为当我们去追逐权力金钱,诸多事情的时候,就会伤害到别人对这方面的追求。

有时候,你的成功对别人就是一种伤害。如果你不去贪恋这些东西,主动退后,那别人也不会轻易动你。

卫青出身卑微,没有让他得势后变得跋扈,反而让他学会谨慎,学会低调行事,学会谦卑,学会尊重他人。有人说他能封侯,他不以为意,只是笑笑了事,后来他身居高位,但心态一直健康平和,没有那种暴发户的得意忘形,而是荣辱不惊,这说明他有智慧,知道该要什么和不该要什么。

所以,如果从颐养天年,明哲保身上来讲,卫青恐怕是中国历史上许多能耐大的人的老师,很多人如果想得以善终,真应该好好学学卫青这种退让精神。

标签: 卫青

更多文章

  • 一同与荆轲去刺秦的第三人 舍生取义的樊於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秦国,燕国,樊於期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所持理由仅两人名称发音相

  • 斋藤义龙有没有被低估?斋藤义龙的亲生父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斋藤义龙,斋藤道三

    斋藤义龙的手腕可以从他对老爹下手的手段上看出来。在发现老爹有废长立幼的企图(斋藤义龙是侧室所生,虽然是长子,但不是嫡长子,)之后,首先采取了装病隐居家中不出的方式**对手。让老狐狸道三放松了警惕,一心等着斋藤义龙病死后让小儿子继位。然后斋藤义龙暗中与长井道利合谋,借着探病的名义把两个弟弟骗到家里,酒

  • 清朝大阿哥胤禔被囚禁26年,竟然生了29个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胤禔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正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上以皇太子胤礽“合法祖德,没有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乱弄”的借口,当众公布发表铲除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令康熙皇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决定竟然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诸位皇子为了夺取“太子之位”刚刚起头离心离德,兄弟相残,终极的局面

  • 三国时期的王双实力如何?历史上三国猛将王双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双,三国

    在我国历史中,有很多英雄人物,三国王双就是其中之一。王双在三国时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当时很多人都惧怕他,这样一代英雄在历史中是怎么死的呢?据记载,三国王双是遭到了孔明的暗算,被魏延所击杀了,一起来看看三国王双介绍。三国王双介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大将猛将,三国王双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三国鼎立,各有各的

  • 洪秀全后裔今何在?部分人曾逃至日本繁衍,抗战时出面保宗祠无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洪秀全,清朝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随着天京陷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也以失败告终。按照官方史料记载,天王洪秀全的直系亲属们都未能逃脱。不过对于这一事件,百年后却有学者提出质疑——城破之时场面十分混乱,洪秀全那么多妃嫔和后裔不可能坐以待毙,必然可以有幸存者逃出生天,只是后来刻意隐姓埋名,才造成了消失在

  • 户泽盛安是谁?日本战国大名户泽盛安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户泽盛安,日本

    天正六年(1578),户泽道盛隐居,由于长子盛重自幼多病,已出家为僧,家督便由年仅十三岁的次子盛安继承。此后,道盛仍以隐居之身料理着户泽家的大小事务。天正七年(1579),户泽家家臣前田萨摩守于七月二十五日上洛,向信长献上飞鹰,并得到信长“所领安堵”的许可,这是道盛黯淡的统治中较风光的一幕。同一时期

  • 关于户泽盛安的评价如何?户泽盛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户泽盛安,日本

    户泽盛安之父为户泽家第16代当主道盛。在他统治时期,作为出羽弱小豪族的户泽,遭受周边各家攻击,天文元年(1532)重臣前田道信在与由利十二头的羽川氏之战中阵亡;天文十年(1541)前田军与由利十二头对决时,小野寺辉道攻击户泽居城小松山城。天文十四年(1545)凑的安东友季攻落户泽家一门的淀川城(《北

  • 杨广“弑父淫母”是真的吗?唐朝是怎么妖魔化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广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然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

  • 胤祹为什么没有参加九王夺嫡 没有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康熙

    他是康熙众多儿子中,少数不参加九王夺嫡的皇子,因为苏麻喇姑的关系,他一直远离宫廷的争斗,不仅惠及了自己,也惠及了生母,他就是康熙帝的皇十二子胤祹。这个孩子很庆幸有苏麻喇姑这样一位有教养的奶奶,苏麻喇姑也是康熙帝的启蒙老师,在宫里生活了八十年,孝庄待她妹妹,所以她算是康熙的长辈。有些电视剧中孝庄皇太后

  • 乾隆听到是自己继位后,为什么哇的一声哭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雍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殊体质的遗传,清代帝王之死大多干脆利落,很少有拖泥带水缠绵病榻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四代皇帝,死前都没有什么征兆。从“偶染微恙”到撒手人寰,短则三天,长不过一周。因此,嗣皇帝的诏书中往往有“忽遭大故”“闻之惊恸”之语。不过四人相比,雍正的死相比其他人,还是更为突然了些。雍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