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皇帝是如何避免一场文字狱的?

万历皇帝是如何避免一场文字狱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56 更新时间:2024/1/20 7:07:20

自古文人容易惹祸。

有的人是祸从口出,文人一般是祸从笔出,比如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大儒吕坤。

这人本来是山西按察使,干的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监督、考查以及检举的工作,可他却喜欢“不务正业”,在职期间不好好干他的本职工作,却去搜集什么历史上“贤妇烈女”的事迹,然后写了一本名叫《闺范图说》的书。

想必写得不错,连宦官陈矩都爱看,出宫时在书店看到了,也买了一本带回宫里,不幸被郑贵妃看到了。

为什么说不幸呢?因为郑贵妃看到后,麻烦事便接踵而至。

郑贵妃一看,这书不错啊,但还有点美中不足,还可以更好,便叫人增补了十二个人——关键是,她把自己的“事迹”增补了进去,而且还亲自写了一篇序文。

很明显,她想借这本书抬高自己的地位。

人家吕坤收集的,可是历史上的贤妇烈女,就算她是这样的女人,但也不是历史上的这种女人,但是她不管。

这叫有权任性。

有权不任性,要权有屁用!

做了这些事情后,郑贵妃又指使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了一个版本,这样一来,《闺范图说》就有了两个版本,经常被人混淆。

这是万历十八年发生的事,一直到万历二十六年,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没事。

再说了,这是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是号召妇女们向史上那些好女人学习的书,又不是黑材料。

但还是出事了。

事情出在万历二十六年五月。那时的吕坤,已是刑部侍郎,他给皇上大人上了一道疏,名叫《天下安危疏》,请明神宗做两件事情,一是节省费用,二是停止横征暴敛。

这是好事啊,有大臣忧国忧民,提醒皇上不要走偏,是好事啊,人也是好人啊。

你要做好人,有人偏不让你做好人,自古以来都不乏这种人。

不让吕坤做好人的人,是吏科给事中戴士衡,不知他是与吕坤有仇呢,还是想借此立个功,积累往上爬的资本,反正吕坤的上疏,让他逮着了机会,他便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现在又上什么安危疏,显然没安好心嘛,尤其是之前那本《闺范图说》,很明显是想拍郑贵妃马屁嘛——“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

戴士衡所说的那本《闺范图说》,显然是指郑贵妃指使人重新刊刻的那本,不是吕坤的原著。

吕坤不想平白无故蒙冤,立即上疏为自己辩护:“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郑)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

——皇上明鉴,我写的不是这本,请皇上让人一一对照,我写的真的不是这本;有人说是我写的,有包藏祸心之嫌。

皇上大人不想追究,因为事情牵涉到郑贵妃,他不想因为一本破书,而搞得家庭不和鸡飞狗跳,便装聋作哑,你们爱闹就闹去吧,不信能闹翻天。

这两位倒是不闹了,却有其他人唯恐天下不乱——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家伙,估计是吃饱了没事干,需要找点事消消食,便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名叫《忧危竑议》的跋文,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到处散发。

实际上,“朱东吉”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是写这篇跋文的人,杜撰的一个名字,取的是“朱家天子的东宫太子一定太吉”的意思。

这篇跋文一问世,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因为按照它的分析,吕坤写《闺范图说》的目的,是想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刊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之位埋伏笔。

跋文还说,吕坤的“安危疏”,为什么要专门讨论历代嫡庶废立事件呢?这是影射“国本”问题啊——吕坤疏言天下忧危,无事不言,惟独不及立皇太子事,用意不言自明。

更恶毒的是,跋文无中生有地指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此文一出,举世哗然,很多人不明真相,纷纷指责吕坤,原来这人包藏祸心啊,还大儒呢。

吕坤又忧又怕,借口生病辞了职,回家避难去了。

明神宗看到《忧危竑议》后,虽然也很恼怒,但冷静一想,我若大张旗鼓地追查作者,再继续“顺藤摸瓜”,对相关人员一一进行处理,势必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到时候连郑贵妃和她家人都跑不脱。

他若这样做了,历史肯定会重重地将他记上一笔——瞧啊,咱们的万历皇帝,也会搞文字狱。

这样的“名垂青史”,他可不想要。

这样一想,他便感觉豁然开朗,亲下谕旨说,你们别闹了,《闺范》一书,是朕赐给郑贵妃的——她是朕的爱妃,难道朕送本书给她都不行吗?

至于无事生非的戴士衡对吕坤的弹劾,实属诬告,不处理肯定不行,还有全椒知县樊玉衡,在戴士衡上疏之前曾上疏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指斥郑贵妃,也是唯恐天下不乱,这两人,很可能串通一气搞事情,《忧危竑议》也可能是他们写的,樊玉衡不处理也不行,便把这两人抓来审问,以“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罪名,分别发配广东雷州和廉州。

至于吕坤,他本来是冤枉的,而且已患病致仕,就别管他了,随他去吧。

那以后,吕坤再也没有当过官,一心在家闭门著述、讲学,又活了二十年,其主要作品包括《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呻吟语》、《去伪斋集》等十多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成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价值日久弥新,至今仍在闪闪发光,不仅在内地、香港和台湾影响重大,而且在日本、美国、韩国、

哥伦比亚、埃及等国都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其家乡河南宁陵县,还曾于2006年召开吕坤思想研究专题座谈会。

不知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吕坤若地下有知,不知会不会感谢那些,给了他“因祸得福”机会的人?

标签: 明朝,万历

更多文章

  • 朱希忠不是王室成员,为什么张居正为何给朱希忠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希忠,明朝

    张居正身为大明一代名相,功名显赫,政绩卓然,却屡次被学生弹劾,称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被学生弹劾的内阁首辅,在他的学生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第一条就是指控张居正违反大明祖制,违规给不是王室成员的朱希忠追封王爵 ,此事也引起其他文武官员的反对,但为什么张居正一意孤行,非要给这个朱希忠封王呢,这个朱

  •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洪秀全利用完后将其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范围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如果不是在后期发生的那场"天京之变",大清帝国可能都要在此寿终正寝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天京之变呢?根据历史记录显示,在1856年,将满清江南大营彻底打垮之后,作为太平天国的二把手杨秀清,想让天王洪秀

  • 汉武帝手下第一战神,出身卑微成就卓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卫青

    若说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战将,卫青、霍去病当之无愧,正是有了两人,才使大汉与匈奴的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奠定今日华夏之基础。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很多任人唯亲的皇帝最后都遭遇非常难看的下场,汉武帝也是一个任人唯亲的主,但他小舅子卫青和外甥霍去病却够牛。两人一舅一甥,皆以私生子的身份迅速崛起,并立下

  • 一同与荆轲去刺秦的第三人 舍生取义的樊於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秦国,燕国,樊於期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所持理由仅两人名称发音相

  • 斋藤义龙有没有被低估?斋藤义龙的亲生父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斋藤义龙,斋藤道三

    斋藤义龙的手腕可以从他对老爹下手的手段上看出来。在发现老爹有废长立幼的企图(斋藤义龙是侧室所生,虽然是长子,但不是嫡长子,)之后,首先采取了装病隐居家中不出的方式**对手。让老狐狸道三放松了警惕,一心等着斋藤义龙病死后让小儿子继位。然后斋藤义龙暗中与长井道利合谋,借着探病的名义把两个弟弟骗到家里,酒

  • 清朝大阿哥胤禔被囚禁26年,竟然生了29个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胤禔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正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上以皇太子胤礽“合法祖德,没有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乱弄”的借口,当众公布发表铲除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令康熙皇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决定竟然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诸位皇子为了夺取“太子之位”刚刚起头离心离德,兄弟相残,终极的局面

  • 三国时期的王双实力如何?历史上三国猛将王双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双,三国

    在我国历史中,有很多英雄人物,三国王双就是其中之一。王双在三国时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当时很多人都惧怕他,这样一代英雄在历史中是怎么死的呢?据记载,三国王双是遭到了孔明的暗算,被魏延所击杀了,一起来看看三国王双介绍。三国王双介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大将猛将,三国王双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三国鼎立,各有各的

  • 洪秀全后裔今何在?部分人曾逃至日本繁衍,抗战时出面保宗祠无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洪秀全,清朝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随着天京陷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也以失败告终。按照官方史料记载,天王洪秀全的直系亲属们都未能逃脱。不过对于这一事件,百年后却有学者提出质疑——城破之时场面十分混乱,洪秀全那么多妃嫔和后裔不可能坐以待毙,必然可以有幸存者逃出生天,只是后来刻意隐姓埋名,才造成了消失在

  • 户泽盛安是谁?日本战国大名户泽盛安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户泽盛安,日本

    天正六年(1578),户泽道盛隐居,由于长子盛重自幼多病,已出家为僧,家督便由年仅十三岁的次子盛安继承。此后,道盛仍以隐居之身料理着户泽家的大小事务。天正七年(1579),户泽家家臣前田萨摩守于七月二十五日上洛,向信长献上飞鹰,并得到信长“所领安堵”的许可,这是道盛黯淡的统治中较风光的一幕。同一时期

  • 关于户泽盛安的评价如何?户泽盛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户泽盛安,日本

    户泽盛安之父为户泽家第16代当主道盛。在他统治时期,作为出羽弱小豪族的户泽,遭受周边各家攻击,天文元年(1532)重臣前田道信在与由利十二头的羽川氏之战中阵亡;天文十年(1541)前田军与由利十二头对决时,小野寺辉道攻击户泽居城小松山城。天文十四年(1545)凑的安东友季攻落户泽家一门的淀川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