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另眼看三国:其实诸葛亮智谋远不及郭嘉

另眼看三国:其实诸葛亮智谋远不及郭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65 更新时间:2024/3/10 8:54:47

易中天书第十四集《天生奇才》,用了很大的篇幅,对诸葛亮与郭嘉作了比较。说他俩都是同一量级的人物,对刘备、曹操同样重要,两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怎样相似呢?易中天认为:

网络配图

第一, 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

第二, 他们都“审于量主”(谨慎地选择主公)。

第三, 他们都“谋功为高”。

第四, 他们都忠心耿耿、竞竞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第五, 他们和曹操、刘备的关系,也都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如鱼得水”,甚至确有一些情意。

但我觉得:二人虽有若干相似之处,如上述之一、二、四项,但不同之处也不少。严格说来,在某些重要的层面上,二人是不能相比的。

首先,说郭嘉“谋功为高”是可以的,对诸葛亮却不能这样说。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几乎刘备所有的政治、军事活动,都有诸葛亮的出谋画策,所有的战役都离不开诸葛亮的参谋。他智计多端,料事如神,刘备无不言听计从。关、张之辈开始是嫉妒、吃醋,后来就变成服服帖帖地接受领导了。但我们查阅史书,在刘备的有生之年,诸葛亮在军事上多是靠边站的,对刘备并没有起到郭嘉对曹操那样的作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去见孙权,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形成,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以后就跟随在周瑜水军的后面,回到了刘备的驻地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三国演义》上所写的那些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情节,都是小说家之言,并不是史实。火烧战船是周瑜和黄盖谋划的,并没有诸葛亮参与谋划。

当然,刘备方面作为联军组成部分,也配合作战了,但我们在史书上并没有见到诸葛亮提出过什么奇谋佳策。接下来诸葛亮和赵云随刘备出征荆州南部四郡。因为这四郡原为刘表的地盘,又有被刘备推举为荆州刺史的刘表的儿子刘琦的文书,进军出奇地顺利,几乎是兵不血刃,四郡皆降。这时诸葛亮才第一次有了官职,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督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郡治分别为今湖南永州、郴州、长沙等市,诸葛亮住在临烝,今湘南衡阳市东),一住就是二三年。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刘备进川,把庞统法正带去当参谋,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留守荆州。只是到了取蜀战争的后期,才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刘备进兵汉中,带去的参谋是法正,又不是诸葛亮。

网络配图

章武元年(公元221),刘备大举伐吴,史称夷陵之战。这时庞统、法正已死,刘备仍然没有带诸葛亮前去,而是自己悍然率兵前往。总的看来,在刘备生前,除了早期的赤壁之战和作战不多的进军荆州南部四郡,以及取蜀战争赶个末班车之外,诸葛亮基本上是远离战场的,怎能和郭嘉相比?在郭嘉生前,曹操所打的重要战役,如战吕布、破袁绍、讨二袁(袁谭袁尚)、征乌丸等,都把郭嘉带在身边。郭嘉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死于征乌丸途中,曹操非常难过,在表章中说: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成,嘉辄成之。(我的计策还没有形成,郭嘉便帮助我形成了)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三国志·郭嘉传》)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叹息着说: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而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也叹息着说出了类似的话: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若是活着,就能制止主上,让他不要东征;即或还是要东征,也必然不会打败仗的。)” (《三国志·法正传》)

可见刘备在军事上所信任和依靠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如果非要从刘备集团中拿出一个人和郭嘉相比的话,那并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当然,这是指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至于在谋略方面,法正是要逊郭嘉一头的。

为什么刘备信任诸葛亮不如曹操信任郭嘉?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这和郭嘉正好相反。刘备求功心切,不大欣赏这样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刘备出兵时,常把他留在后方作为后勤部长。正如《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说: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当然,这只是说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是稳健类型的,不表明他没有军事才能,刘备对他的使用是不正确的。如果夷陵之战把诸葛亮带在身边,用诸葛亮的稳健来纠正刘备的狂躁,肯定不会败得那么惨。

网络配图

二是刘备对诸葛亮并不那么信任,这大约是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官居要职有关。我们读史书时发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孙权派诸葛瑾到成都来讨荆州,从此以后,直到刘备逝世,刘备就再也没有给诸葛亮布置过军事方面的任务,使他远离了战场。这内中应该有隐情,不一定就是巧合吧!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有一篇论述,摘要译述如下:

“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汉的,一定要灭曹的。不交结东吴,则要受东吴的牵制而难以兴起北伐之师。……而先主的心志则与此不同了。先主开始时想自强,后来则想自立为王,这种雄心不改,便与关羽合拍了。所以他信任诸葛亮不如信任关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任子瑜(诸葛瑾)。怀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而且还怀疑他与子瑜相勾结……。先主不死,吴祸不止,北出祁山的军队也走不出来啊……”

在诸葛亮初出山时,刘备和诸葛亮相处得过于亲密,引起了关、张二人的不满。刘备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人们根据这个记载,多认为刘备和诸葛亮是鱼水关系。但不知这话仅仅适用于“蜜月”期间,过了“蜜月”,便未必如此了。那么,郭嘉和曹操的关系是不是鱼水关系呢?也许一个时期是这样的。但如果不是郭嘉英年早逝(死时38岁),再活上若干年的话,事情就难以预料了。荀彧功勋不亚于郭嘉,最后还不是因为触犯了曹操,而死于非命吗?也许另外还有一个空的食器是给郭嘉准备的呢!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曹操一生至少染指15个美人?究竟谁才是真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一生文治武功的成就是非凡的。这样的英雄人物身边的女人自然不少,据史载,跟随曹操且有名分的女人就达15人,分别是:丁夫人、卞夫人、刘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陈妾、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除了这些有名分或有角色的女人之

  • 愁嫁的湖阳公主:无意中成就两个男人的皇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愁嫁的湖阳公主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出名的公主,有的以才德出名,如文成公主、太平公主;有的以无道出名,如馆陶公主、湖阳公主。在上述提到的公主里,可能最不具有知名度的便是湖阳公主,有人甚至会疑惑到湖阳公主是谁,她是哪个朝代的公主?通过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得知湖阳公主是谁。通过认识湖阳公主是谁,继而去追溯她的一生经历。首先

  • 史上最悲惨和亲公主:北周大义公主的和亲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周大义公主

    北周的大义公主可算是历史上身世最悲惨的和亲公主之一了,她一个弱女子经历了国破家亡,与隋朝的关系破裂,一生又几次改嫁,最后还死在自己的丈夫的剑下,实在是可怜之极,让人同情。大义公主本来是北周武帝的亲侄女,最初被封为千金公主,这个称号恰如其分,这位公主不仅是真正的千金小姐,而且虽然是胡人,但是从小就受到

  • 秦始皇的七大恨 他为何如此痛恨这七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一生,可谓传奇。他前十来年跟着母亲赵姬在赵国,被赵人欺负凌辱。十几岁回到秦国被立为太子,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秦始皇登基。然后用了十来年时间,斗倒了三座大山长安君成蟜、嫪毐、吕不韦。接着又用了十年时间,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秦始皇一生无比辉煌,可是人人有本难念的经,秦始皇一生,痛恨这七个人。网

  • 历史揭秘:明成祖朱棣为何大肆捕捉天下尼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

    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讲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既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也让后人感到莫

  • 经历另类的皇后羊献容是司马衷原配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后羊献容

    羊献容是古代唯一做过两国皇后的人,先后嫁给晋惠帝司马衷和昭文帝刘曜,历经西晋、前赵两国。羊献容的一生可谓是丰富至极,在作为司马衷妻子的那段岁月,可以说是生活在提心吊胆中。因为丈夫的愚钝,羊献容经历了五废五立。羊献容不是司马衷的原配,是他的第二个皇后。司马衷的原配是一个叫贾南风的女人,她的父亲是西晋的

  • 庞大的皇室家族:朱元璋26个儿子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26个儿子的下场如何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来不是免费的……朱元璋的儿子的下场 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山西

  • 曹操做了什么事 让原配夫人丁氏终身不肯原谅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

    曹操妻妾成群,有名有姓者达十五人之多。因为刘夫人早逝,留下遗腹子曹昂。出身良家的丁夫人成为正室,将曹昂视为己出,非常疼爱。曹昂文武双全,十九岁便被举为孝廉,更成为战场驰名的少年将领。曹操一生风流,妻妾成群。丁夫人宽仁知礼,既不过问曹操的风流韵事,也和曹操的姬妾们相安无事。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导致丁夫

  • 唐太宗竟是王羲之粉丝为得到兰亭序竟派卧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叫《兰亭序》、《临河序》、《楔序》、《楔帖》)是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它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有关它的轶闻趣事就接连不断,如今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一幅《萧翼赚兰亭图》,就记载了其中的一个传奇故事。在唐代,“萧翼计赚辩才”的故事就已经是当时画家喜欢的题材,唐代画家阎立本将之绘成《萧翼

  • 唐太宗对功臣元勋念念不忘下诏绘24功臣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对功臣元勋念念不忘下诏绘24功臣像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唐太宗对跟随他东征西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643年3月23日(距今已1374多年)(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下诏:在凌烟阁中绘制24位功臣之像。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宫龄、高士廉、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