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名相张浚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张浚

南宋名相张浚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张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947 更新时间:2023/12/4 11:13:20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

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张浚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也赖以安宁。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并谋求北伐,于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被斥十多年。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率大军征南宋,张浚再获起用。宋孝宗即位后,除枢密使。隆兴元年(1163年),封魏国公,督师北伐,初战告捷,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后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隆兴二年(1164年)病卒,葬宁乡,赠太保,后加赠太师。乾道五年(1169年)谥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

历史如何评价张浚

正面

赵构:① 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② 朕得浚,何愧王导。 ③ 朕与卿父,义则君臣,情同骨肉。

赵昚:① 久闻公名,今朝延所恃惟公。② 朕倚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

赵鼎: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

完颜宗翰:自吾入中国,未尝有敢撄吾锋者,独张枢密与我抗。我在,犹不能取蜀;我死,尔曹宜绝意,但务自保而已。

冯楫:如张浚者,当再以戎机付之,庶收后效。

陈俊卿:张浚忠荩,白首不渝。

王十朋:御敌莫急于用人,今有天资忠义、材兼文武可为将相者,有长于用兵、士卒乐为之用可为大帅者,或投闲置散,或老于藩郡,愿起而用之,以寝敌谋,以图恢复。

刘过: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

朱熹:①

公自幼即有济时之志,在京城中,亲见二帝“北狩”,皇族系虏,生民涂炭,誓不与虏俱存。委质艰难之际,事有危疑,它人畏避退缩,公则慨然以身任之。不以死生动其心。南渡以来,士大夫往往唱为和说,其贤者则不过为保守江南之计。夷狄制命,率兽逼人,莫知其为大变。公独毅然以虏未灭为己责。必欲正人心,雪仇耻,复守宇,振遗黎,颠沛百罹,志逾金石。晚复际遇,主义益坚,虽天啬其功,使公困于谗慝之口,不得卒就其志,然而表著人心,扶持人纪,使天下之人,晓然复知,中国之所以异于夷狄,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而得其秉彝之正。则其功烈之盛,亦岂可胜言哉?②

忠贯日月,孝通神明,盛德源于生,奥学妙于心通。勋存王室,泽被生民,威镇四夷,名垂永世。

陈亮:重惟魏国先忠献以至公血诚对越天地,以崇勋茂德镇动华夷,为中兴社稷之宗臣,平生慕望。

周必大:忠贯日月,孝通神明。勋在王室,恩在生民。忠震四夷,功垂万世,遗像巍峨,千古是企。

吴猎:艰难以来,首倡大义,不以成败利钝异其心,精忠茂烈,贯日月、动天地,未有过于张浚也。孝宗皇帝规恢之志,一饭不忘。历考相臣,终始此念,足以上配孝宗在天之意,亦惟浚一人耳。

杨万里:① 其论谏本仁义似陆贽;其荐进人才似邓禹;其奋不顾身、敢任大事似寇凖;其志在灭贼、死而后已似诸葛亮。②

社稷大功五:建复辟之勋,一也。发储嗣之议,二也。诛范琼以正朝纲,三也。用吴玠以保全蜀,四也。却刘麟以定江左,五也。③ 三圣无多学,千年仅一翁。

浚身兼文武全才,心传圣贤之绝学;出将入相,捐躯许国,忠义勋名,中兴第一。④ 异时名相如赵鼎、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金人所惮也。

真德秀《题隐者苏翁事迹》:魏公孤忠如孔明,赤手能支天柱倾。苏公高节如子陵,寸胶解使黄河清。等是世间少不得,问津耦耕各其适。后人未可轻雌黄,两翁之心秋月白。

魏了翁:张魏紫岩以精忠大义为中兴名相,其子宣公(张栻)以问学为世儒宗,流风蔚如,实来哲。

岳珂:① 出入将相,垂四十年,忠义勋名,为中兴第一。②

至诚动天,中贯三极。堂堂南阳,继以魏国。山岳鼎震,江河釜溢。群生失宁,乃见人杰。大义既信,人纪复植。于晦冥中,揭以日月。操固汉贼,敌祝宋祜。万段之磔,吾耻未涤。不共戴履,矧肯屈膝。祁山屡却,淮陇迭出。非不拙沮,之死靡易。我观史册,二公与匹。功虽不同,心则如一。隆兴至今,耳目尚及。遗墨之宝,已若尺璧。造次皆忠,言犹未泐。天维可绝,地轴可折。公心之磨,此理则熄。两朝开济,万古阖辟。系此诗之,以媲庙柏。

王应麟:清议废,风俗坏,则有毁宗泽而誉张邦昌者,有贬张浚而褒秦桧者,观民风设教,尽贤德善俗,可不谨哉!

文天祥:卓哉魏公,相国惟忠,名标青史,垂裕无穷。

脱脱:儒者之于国家,能养其正直之气,则足以正君心,一众志,攘凶逆,处忧患,盖无往而不自得焉。若张浚者,可谓善养其气者矣。观其初逃张邦昌之议,平苗、刘之乱,其才识固有非偷懦之所敢望。及其攘却京力敌,招降剧盗,能使将帅用命,所向如志。远人伺其用舍为进退,天下占其出处为安危,岂非卓然所谓人豪者欤!群言沸腾,屡奋屡踬,而辞气慨然。尝曰:“上如欲复用浚,当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辞。”其言如是,则其爱君忧国之心,为何如哉

刘定之:昔者汉图恢复,所恃者诸葛亮。南宋御金,所恃者张浚。彼皆忠义夙著,功业久立。及街亭一败,亮辞丞相。符离未捷,浚解都督,何则?赏罚明则将士奋也。

爱新觉罗·昭梿:世之訾张魏公者,皆谓其不度德量力,专主用兵,几误国事。殊不知其误不在穷兵黩武,反在过于持重之故。按宋、金强弱之不敌,夫人知之,魏公即勉力疆场,亲持桴鼓,尚未知胜负若何。今考其出师颠末,富平之败,魏公方在邠州;淮西之失,公方在行在;符离之溃,公方在泗州,皆去行间数百干余里,安得使士卒奋勇而能保其不败哉?故郦琼对金梁王言“宋之主帅,皆持重拥兵,去战阵数十里外,不如王之亲冒矢石”之语,盖指魏公而言也。

《历代群英歌》:① 张浚经略有方,赵鼎力真宰相。② 赵鼎秉衡朝士贺,魏公堂轴众心倾。

蔡东藩:① 若夫吕颐浩、张浚同入勤王,颐浩之心术胆量,不逮张浚远甚,而高宗又专相之。 ②

若张浚,若秦桧,亦足为比较之资。浚与赵立,名位不同,原其心,犹之立也,不得因其丧师,而遂目为不忠。桧与刘豫,行迹不同,原其心,犹之豫也,不得因无叛迹,而遂谓其非逆。

③ 得赵鼎、张浚为相,得岳飞、韩世忠为将,此正天子高宗以恢复之机,令其北向以图中原,不致终沦江左也。 ④

高宗内禅,孝宗嗣位,当时以英明称之,有相如陈康伯,有帅如张浚,宜若可锐图恢复矣。

反面

赵构: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

朱胜非: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

沈德符:南宋宰相张浚,万口吠声,以为圣贤。朱晦翁晚年深自悔咎,轻信其子张栻家稿,遽草行状,以致天下不信。

张燧:张浚素轻锐好名,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士之好功名富贵者,无不趋其门。且其子南轩以道学倡名,父子为当时宗主。在朝显官,皆其门人,悉自诡为君子,稍有指其非者,则目之为小人。绍兴元年,合关陕五路兵三十余万,一旦尽覆,朝廷无一人敢言其罪。直至四年,辛炳始言之,亦不过落职福州居住而已。淮西郦琼之叛,是时公论沸腾,言路不得已,遂疏其罪。既而并逐言者于外。及符离之败,国家平日所积兵财扫地无余,乃以杀伤相等为辞,行赏转官无虚日。

谢肇淛:张浚志大才疏,丧师辱国,刘琨殷浩之俦也,而盛称其恢复之功,比之诸葛武侯。

崔铣:宋之君臣任人也,忽邪忽正;修事也,忽暗忽明;议制也,昨是今非;虽有一二臣,然而张浚失之罔、陈俊卿失之懦、赵汝愚失之疏,其它末乎,无足赖也。

马贯:宋高宗之不能中兴者,岂特坏于秦桧之主和,张浚之为将,有累中兴者多矣。张浚受宋重任,三命为将,三至败绩。盖以量狭果于自用,而不能听谏;智黯暗于兵机,而不善用材故也。...富平之役,李纲尚在,浚忌之而不能用;淮西之举,岳飞在营,浚恶之,听其归而不能留;符离之战,虞允文远在川、陕,浚虽闻其贤,而不能举以自副。然则宋高之不能中兴者,秦桧为之首,而张浚为之从也。……此(杀曲端)何异于秦桧之死岳飞乎?岳飞之见杀,百世之下,虽妇人女子亦知怜其冤,若曲端之见杀,及浚之屡败,史册事俱难掩,而中不无掩饰,故不谓其杀戮忠良,败坏国事,而反谓其能雪仇复土,谬归以中兴之功,后世儒臣,不加详察,误入帝王之词,享我祖宗俎豆,即古帝王与忠良之心,必羞与之列矣!

沈德符:近有友人云:张浚游谈惑世似王衍,自以为是执拗不回似王安石,不知兵而妄谈兵似李元平,擅封拜专生杀似王浚,掩败为功似鲜于仲通,厚结幕客抗胁朝廷似王敦,创设小使输情于敌似王黼,报恩私门不惜公家,始终庇黄潜善似张全义,妒贤嫉能,党同伐异,巧谮李纲、岳飞,又似元载、李逢吉诸人。其然岂其然乎?

王夫之:张浚、赵鼎力主战者,而首施两端,前却无定,抑不敢昌言和议之非。

王崇简:浚三命为将,三致败,且劾李纲,杀曲端,疑岳飞,荐秦桧,虽为南渡名臣,无可纪之功。

陈康祺:宋张魏公一生恢复,空言未酬,后世论者,多称其忠义,而掩其丧师辱国之咎,所谓“为有南轩下笔难”也。

王鸣盛:无功可言而罪不胜书。

蔡东藩:将相和则士心附,此古今不易之至言。赵鼎、张浚为左右相,鼎居内,实握相权,浚居外,相而兼将者也。观刘豫之分道入寇,而鼎、浚二人,内外同心,因得奏绩,此非将相二人和衷之效乎?厥后以吕祉之谗间,即至成隙,鼎固失之,而浚亦未为得也……要之私心一起,无事可成,鼎与浚为宋良臣,犹蹈此失,此宋之所以终南也。

标签: 张浚宰相南宋

更多文章

  • 南宋名相张浚的故事 张浚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浚,宰相,南宋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

  • 解密:弘治皇帝朱佑樘到底出生在哪个“安乐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弘治,朱佑樘,明朝,

    如今,京城的很多老胡同都悬挂有胡同历史的相关介绍,既展现了北京胡同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也为游人知北京、爱北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胡同的相关文字缺少严谨的历史考证,似有以讹传讹之嫌。比如,位于北京地安门十字路口东北角雁翅楼北侧的安乐堂胡同,其介绍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明宪宗时,万贵妃专

  • 曹髦是曹魏的第几任皇帝?曹髦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髦,曹丕,曹操,三国

    对于三国高贵乡公曹髦的评价,史书上的说词和讲《易》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个腔调,都是把他当作不知韬晦、忍耐,是妄动、以卵击石的典型,这么说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似乎也是一种勇敢,为尊严而死,死的很值得!关于他的轶事典故就有4个小故事:《请诛贾充》、《高贵乡公安在》、《以臣弑君,则加此刑》

  • 韩信:忍得了胯下之辱却忍不住权势诱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

    人性就是这么复杂。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前一年,吕后让萧何将韩信骗至宫中,令宫女用绸缎活活将他绞杀。时年,韩信35岁。6年前韩信出兵灭掉30岁的霸王项羽后,便已注定今天的结局。相比项羽的残暴,世人给予原本可以逐鹿天下,却终因“妇人之仁”而殒命的韩信更大的同情。关于他的故事,一再被世人传颂,且

  • 康熙最爱的女人竟是孝诚仁皇后 但却红颜薄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孝诚仁皇后

    古代的男子都是三妻四妾,能够得到丈夫的宠爱并且让丈夫惦记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能够得到一国之君的宠爱更是难得的。历史上的康熙皇帝是年轻有为的皇帝,妻妾成群,那么他最爱的女人是谁你们知道吗?孝诚仁皇后是康熙的原配,她非常贤惠,也很有管理能力,将六宫统治得井井有条,在这一点上,皇太后孝庄也很看重她,而康

  • “三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的年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操,张飞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是三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曹操北征乌恒,消灭了袁氏残余,基本统一了北方,继而酝酿南征,赤壁大战在即。下面是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提供一些重要的“三国”人物在这一年的年龄。按年龄排序:刘表66岁,贾诩61岁,孔融55岁,曹操53岁,张昭52岁,荀攸51岁,刘备47岁,

  • 张献忠搅乱明朝 他的养子却成明帝国抗清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献忠,李定国

    现在历史上公认明朝的倒塌源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势力大规模起义,造成国家长时间糜烂于战火,以至于被外敌所乘。崇祯死后,朱明的王爷们纷纷受拥立,希望延续大明国祚,也就是历史上的南明,曾经轰轰烈烈,但最终因为内讧,渐渐瓦解冰消。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南明朝廷在挣扎求生时,其唯一堪称顶梁柱的大将,却本是大反

  • 宋徽宗做了件蠢事 为金兵南侵北宋提供了借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徽宗

    第一章关于抢劫算结束了(点击查阅第一章内容),下面该谈一谈分赃的事儿了。按理说“盗亦有道”,分赃应该公平地按照之前的协议来,可是,你老赵(指宋徽宗)干活的时候不见你人,分东西了你倒积极起来了,这就好像两个坏人一起约好去抢劫,到抢劫时间了却总有一个人畏首畏尾,迟迟不来,即使来了也没干多少活,你说,我是

  • 甘茂是谁 秦国名将甘茂的生平简介和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甘茂

    甘茂是秦国的一员大将,很多人不知道甘茂这个人,因为甘茂的名气没有魏冉的名气大,魏冉是芈月的同父异母弟,芈戎作为芈月的弟弟,却不为多数人所知,这是个很奇怪的地方。究其原因,应该是芈戎的早年间因为犯罪而远走东周避祸的原因。秦国有很多大将,这个时期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而这其中也并没有甘

  • 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中国历史中,春秋末年的时候,韩家、赵家、魏家它们三家一同去瓜分晋国。晋国从献公的时候开始,就有了规定,规定不许设立公子或者公孙当贵族,所以当时晋国的公子和公孙们只好都离开了晋国,然后去其他国家展开自己的仕途,然后就是有了后来大家所说的晋国是没有公族的。三家分晋图因为晋国的政治制度是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