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身为农民却能建立大明江山 朱元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身为农民却能建立大明江山 朱元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12 更新时间:2024/3/12 4:01:48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大明江山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凭什么能建立大明王朝?

众所周知,大明王朝的创建者是朱元璋,在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国君主中,他的出身是最低贱的。

朱元璋祖籍沛国相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沛县,从其祖父一辈开始,他家就因贫困几度迁徙,到父亲朱五四时,最终定居在了濠州,也就是如今的安徽凤阳。

朱元璋幼年时期过得那叫一个惨!他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时不时挨地主打骂,仅在私塾读过几个月的书。

后来,濠州一带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蝗灾、旱灾接踵而至,朱元璋的父母、长兄因没有饭吃而相继死去。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前往皇觉寺出家为僧。

然而没过多久,由于天灾的缘故,僧人们也没有吃的了,因此他只能离开寺庙四处化缘为生。说好听点是‘化缘’,说直白点,其实就是‘乞讨’。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加入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后,才基本宣告结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低贱的人,最后竟然创建了一个统治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帝国,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那么,朱元璋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的成功路上,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呢?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能在元代末年社会大动荡和群雄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推翻元代,实现一统,笔者认为有如下四个原因!

第一、依附强权,韬光养晦

在朱元璋崛起之初,先是在淮西一带活动,进而渡江,以南京为中心,西面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北面有韩林儿,很好地避开了元代主力。

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是元末红巾军的重要领袖之一,韩山童被捕身亡后,他的徒弟刘福通便找到韩林儿,将其立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建元龙凤。

从当时天下的局面来看,承担阻挡元代主力大军的是北面的韩林儿,尽管他后来也走向了失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耗尽了元代的元气,以至于后来朱元璋率军北伐能势如破竹。

在朱元璋羽翼尚未丰满之际,他并没有选择孤军奋战,而是明智地依附在“龙凤政权”之下,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就接受了龙凤政权的封号,在和州建立都元帅府,之后又被提升为枢密院同佥、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当然,朱元璋看似是在小明王的统属下做事,但朱元璋却拥有绝对的独立自主权。简单来说就是,朱元璋的大军并不归小明王调遣,而只归朱元璋调遣。

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表面的“统属关系”,使朱元璋开展一些军事行动时,具有了一定的合法性。这为朱元璋前期扩大和巩固实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此外,在当时的天下群雄中,朱元璋秉持着徽州大儒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从而极大缩小了自己的目标,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结果最晚称帝者,恰恰是最终成就帝业的人!

因此这也告诉我们:在自身实力尚弱的时候,千万不要太过张扬,相反,要学会韬光养晦,慢慢积蓄力量,最后惊艳所有人。

第二、注重大军的建设

朱元璋从南略定远开始,不断收编地方部队,随着势力越来越大,其大军的成员也就越来越复杂。

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有着一套非常好的整训方案。每收编一支部队后,他就会认真地加以整顿,从军官到士兵,无一例外,之后便开始严加训练。

而训练又分为:军事训练和思想训练!军事训练,其目的是增强士兵们的军事素质,提高战斗力;而思想训练,则是让士兵们遵守纪律,团结一心。

所以,相较于元代大军和各个地方割据武装来说,朱元璋的大军是一支遵守纪律、战斗力强的队伍。

明代著名开国将领胡大海曾说:“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而这,也正是朱元璋队伍得民心之所在。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强权也许能取得天下,但却不长久,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之法。

第三、正确的战略方针

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非凡军事才能之人,而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他善于运用战争动员的手段,以及独特而正确的战略方针。

其中,“战争动员”是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每次征战前,朱元璋都会对将领和士兵进行动员,主要分为:明确战斗目标、交代具体任务、说明步骤、鼓舞士气、申明纪律。此外,朱元璋也会解答将领的疑虑,一统认识。

每次战役开始前,朱元璋都会亲自做战斗动员,以至于他的部队在战斗中,敢打敢拼,不畏生死,赋予了敌人沉重打击。

当然,除了对将领和官兵进行动员之外,发布檄文,也是战争动员的一种方式。

比如朱元璋在讨伐张士诚时发布的《平周榜》,进攻大都时发布的《谕中原檄》等,都堪称“大手笔”。

檄文的发布,往往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既可以壮大自己队伍的声势,又可以使敌军气馁,闻风丧胆。

檄文中都会宣示战争的动因,表明自己是吊民伐罪之师,从而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

其次是独特和正确的战略方针!

兵法云:远交近攻、避强击弱;朱元璋在对待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战略上,从二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先攻打远方强大的陈友谅,再攻打近处相对弱小的张士诚,结果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此外,朱元璋还擅长利用矛盾,对敌人各个击破。

比如在朱元璋讨伐张士诚时,最担心的就是元代大军南下,一旦腹背受敌,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就不断利用元代内部矛盾,于扩廓帖木儿通好,从而孤立了张士诚。

因此,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也是朱元璋胜利夺取天下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这也告诉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选择正确的方向,使用正确的方法,比起一味地埋头苦干,要强得多。

第四、注重战时经济

在元代末年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争,致使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农村缺乏劳动力,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再加上水利失修,残垣断壁的破败景象随处可见。

因此,当时各个割据军阀之间的军事较量,最终也都将反映在经济实力的较量上来。

最初的时候,朱元璋的大军在出征时,军士概不支粮,而是进入到敌境后进行“捎粮”。

所谓“捎粮”,也叫“寨粮”,就是由当地百姓缴纳粮草,以供大军使用。尽管这种筹集粮草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益处,但其弊端更大!

首先是害民,其次是难以支持旷日持久的战争。

等到下集庆后,朱元璋推行“广积粮”的措施,于至正十六年,设立营田司,除了负责修堤防、管水利外,其主要任务是带领各地戍守将领开荒屯田。同时又鼓励农民各还乡土,进行耕桑。

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四年后,也就是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就下令废除了“捎粮”。

朱元璋称吴王后,又设立司农司,专管屯田事务。而这些,也是朱元璋相较于其他割据势力的高明之处。

所以我们最后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出身贫贱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其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在自身实力尚未强大的时候,选择依附强权,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最后再一鸣惊人。

第二,注重大军的建设工作,除了加强部队的军事能力之外,也要加强部队本身的思想建设。

第三,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以应对当下复杂的形势,从而获得主动权。

第四,注重战时经济,打造强大的经济后盾,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当然,除了以上四点之外,朱元璋成功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他知人善任,善于利用权谋手段等等。

标签: 朱元璋大明江山

更多文章

  • 刘邦和朱元璋都杀功臣 两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功臣

    对刘邦和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何要杀功臣,他和后来朱元璋有何差别?了解过汉高祖刘邦的人都清楚,刘邦在称帝之后,将它当初分封的异姓王都想办法逐个杀掉,这些异姓王也是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大功臣,比如有韩信,萧何,英布,那么刘邦在称帝

  • 武则天,李世民和李隆基关系十分混乱 三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武则天

    对唐代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和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是什么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的数百位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和女皇武则天也算是其中较为出名的三位,而这三位的关系着实有些混乱。而造成这种混乱根源的,便是唐高宗李治,在极为讲究礼义廉耻的古

  • 关羽令下军令状却放走曹操 关羽就不怕军法处置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曹操

    对关羽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信誓旦旦立下军令状,为何还是放走了曹操?难道他不怕军法。人们除了折服于三国英雄的智慧之外,更多的是在国家和个人的利益面前,他们会选择家国利益,并且奋不顾身的为保护更多无辜的百姓,并且竭尽所能的为更多的人谋求幸福,和平的生

  •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后诸葛亮并没有一试,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延,三国

    子午谷奇谋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魏延提出的计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提出了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谋略:“闻夏侯楙少,主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林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唯有御史、

  • 雍正上位后不应该先巩固皇权吗 雍正为何先要处死康熙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清朝

    对雍正上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没急着固权,先除掉了侍奉康熙60年的心腹?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历代帝王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争夺皇位,父子反目,兄弟仇杀的事情屡见不鲜。比如大家熟悉唐代的玄武门事变、清代的九子夺嫡都是典型的案例。清代作

  • 历史上刘彧为何要将自己的妃子送给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彧,宋朝

    刘彧,宋武帝刘裕的孙子,南朝宋第七位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影视剧《甄嬛传》中,皇帝因为怀疑甄嬛与太医温实初有染,便让温太医成了太监;《如懿传》中,皇帝怀疑如懿与侍卫凌云彻私通,便对凌云彻施行阉割等刑罚,别说是皇帝,就连寻常人家的男子,都不能忍受妻子出轨的行为,可宋明

  • 李麟:唐朝时期宗室宰相,治政宽简,深得百姓爱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麟,唐朝

    李麟(694年-759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剑南节度使李濬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麟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京兆府户曹、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兵部侍郎、国子祭酒、河东采访使。安史之乱爆发后,李

  • 刘肥本人与世无争 刘肥的儿子为何个个都是野心勃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肥,刘邦

    对刘肥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长子刘肥,本人与世无争,为何生的儿子却个个野心勃勃?每当我们提及汉朝,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汉朝的皇帝汉太祖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登上王位的开国皇帝,第一个御驾亲征一统中国的人,第一个发布“求贤令”在全国范围内广

  • 珍妃选秀的时候光绪并不看重 珍妃后面是怎么得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光绪,珍妃

    还不了解:光绪和珍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光绪和珍妃的爱情故事,我们都很清楚。然而光绪选秀时并没有看上她,但是慈禧让她进了宫。之后,珍妃与光绪的感情是越来越好,那么光绪对珍妃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其原因有三点。1、珍妃性格活泼珍妃性格活泼使得光绪

  • 在司马懿辅佐的三个皇帝中 司马懿为何最害怕的是曹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曹睿

    对司马懿为何害怕曹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历史中,真正笑到最后的势力不是曹家、孙家与刘家这三位创国者,而是司马家这个捡漏者。当年曹家没能实现的天下统一,被创立晋朝的司马炎给完成了,可谓是相当讽刺了。而司马家能够问鼎王座,最大的功臣就是折服隐忍的司马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