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末历史解密:曾国藩的“王道”为何救不了大清?

清末历史解密:曾国藩的“王道”为何救不了大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4/1/24 12:42:06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中国人和外国人眼里,完全是不同的脸谱。

在造反的农民军眼里,他是嗜血的头狼——“曾剃头”;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当时称天京)时,制造了早于日本侵华七十年的浩劫——南京大屠杀。他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不对部下的胡作非为稍加制止,而且指使其弟曾国荃参与其中。

史料记载,湘军进入南京后,见人就杀,见屋就烧。直杀得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不流。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所谓伏尸百万,除了战死者,就是曾国藩在城内外屠杀的平民。“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

这次屠杀最保守估计也应该在50万人以上,清人所说的伏尸百万也是有可能的。而屠城和对城市的毁坏程度也是历史之冠。屠城、焚烧城后,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

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但到光绪登基的1875年,人口还不到50万。后来李鸿章署理两江,认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复。

网络配图

据传,由于曾国藩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当时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立刻收声。可见,这是一匹多么令人恐怖的“头狼”。

但在“夷人”眼中,曾国藩却是另一张“温良”的面孔。

“天津教案”验证了曾国藩“窝里横”的“圈中狼”本性。

1870年6月21日,因怀疑法国天主教堂“贩卖人口、虐杀婴儿”,天津发生数千名群众攻击教堂事件。包括神父修女、法俄国侨民和中国信徒在内的50人被杀,法国领事馆被焚。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兵临城下。朝廷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

天津民众以为这位曾帅会像平“长毛之乱”那样痛击“夷狄”、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然而曾国藩到天津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赔偿“夷狄”损失46万两银,派使团至法国道歉。并且按照法国开出“杀人名单”,“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不问情节轻重,对本国“刁民”大开杀戒。

曾国藩办案结果,令民众大失所望,曾的声誉就此一落千丈。

网络配图

有人认为这是曾国藩的一次外交失误。但我认为这是“圈中狼”必然表现。只不过之前人们尚未看清他的真实面目——终其一生,曾国藩践行的还是名为“中原王道”、实为“中原狼道”的四字基本原则:内残外忍。

对“中原王道”,曾国藩除了实践,还有“理论贡献”。在晚清行将就木时刻,曾国藩给出了“救国之道”。认为治理天下的办法,在于如何运用孔孟的“王道”(指儒家的三纲五常)和法家的“霸道”(指法家的刑狱杀罚一套暴力镇压工具)。提出盛世用“王道”,乱世用“霸道”,平时互为参用。可见,所谓“救国之道”还是没有脱离荀子思想——“将儒法二家的统治思想加以结合”范畴。

曾国藩在镇压内部“羊群”起义时,喜欢大开杀戒,甚至达到滥杀地步。就是出于信奉“乱世用重典”。在对外关系上,曾国藩主张凡事以“孔孟之道”应对,认为

“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显然,这也是老调重弹,无外乎儒家“怀柔远人”春秋大梦。

正如王阳明的“心学”不能阻止大明王朝倒退一样,曾国藩的“王道”也不可能挽救大清王朝走向灭亡。一切跳不出儒家圈子的理论,都不可能让中国出现质变。19世纪末叶,中外有识之士早已经看出,中原王道已到穷途末路。

首先是旁观者清。日本学者在《世界国尽》一书中,对“中国仁义五常”的不能“再造辉煌”的内因进行了犀利剖析。

网络配图

“清国的历史自陶时代开始,到现在已有4000年,过去以重视仁义五常、人情敦厚而盛名远播。可是因不肯引进现代文明,风俗渐衰,德智渐颓,他们还犹如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样样比他国行。真是可悲。”

其次,是身在此山中人,也对“儒教王道”痛定思痛。曾国藩的同乡维新派领袖谭嗣同指出:中华文明衰落,其根本在于教义。“夫欲变法,必先变教”。

虽然这位年轻的维新领袖“出师未捷身先死”,清国既未“变法”也未“变教”,但是它很快的灭亡下场,验明“仁道不人”“王道不王”之“教”无疑是一条通向坟墓之路。

标签: 曾国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司马迁早有定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

    两千多年来,对于秦始皇究竟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史学界和民间的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其实,对于这一历史难题,早在秦始皇死去百余年后,太史公司马迁在经过演那个的考证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秦始皇确实为吕不韦的私生子。网络配图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乃是卫国的一位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之

  • 贞观之治:唐太宗为何不要大臣对他歌功颂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多见的明君。其在位期间,头脑清醒,处事睿智,带领国家从战乱走向繁荣。故史称“贞观之治”。成功的“贞观之治”,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后人总结的。唐高宗时期的史官吴兢,所撰写的《贞观政要》,就是这样一部总结“贞观之治”成功经验的著作。当然,这类总结乃至赞颂的著述,多为后世所作。然

  • 李斯:一个受老鼠启发而终成为丞相的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斯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因为受到别人启发而成才的人不计其数,比如汉初大将军韩信和漂母的故事、唐朝诗仙李白和磨铁棒的老婆婆的故事等等,都让人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启发和激励,催人奋进。然而,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他的成功却不是受人的启发,而是受到了一个世人最不喜欢的动物——老鼠的启发,而最终走上权力的巅峰

  • 元世祖忽必烈的隐忧与两次征日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忽必烈

    1259年,蒙哥汗决心彻底解决南宋,忽必烈重获起用,负责指挥东路军,攻打鄂州。当双方正在激战时,从四川传来消息:蒙哥汗在钓鱼城战死。面对这 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忽必烈在几经犹豫后,决定从鄂州战场抽身。在与南宋权臣贾似道议和后,忽必烈率大军急速北上,开始了对蒙古大汗宝座的角逐。1260 年三月初,在部分

  • 鹬蚌争罢司马得利:成三国乱世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

    就在三国末期,蜀汉被灭后,天下就剩下曹魏和孙刘两家政权了。但是在这个战乱年代,半路杀出结束割据局面的竟然是司马氏!网络配图但纵观历史,司马氏的成功并不是靠着谋略与勇气,很大一部分还是运气帮了他。网络配图历史兴亡,兵家胜败的年代,曹氏家族和汉室家族却面临了人才断层,竟由毫无头脑的曹爽和刘禅执政,而武将

  • 诸葛亮为什么会活活累死?只因信错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

    明代著名大家李贽有副名垂千古的对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北宋名臣,“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便是他;而诸葛亮更是妇孺皆知。今天想聊的就是诸葛亮的谨慎,这也是导致他活活累死的重要因素。网络配图三国中,诸葛亮几乎是算无遗策。陈寿在《三国志》里写得很明确,诸葛亮精通用人之道,每个人都能人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抢儿子老婆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平王

    说起抢走儿子老婆的帝王,大家马上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本来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尽管后来白居易老先生在《长恨歌》中把这事加工成了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甚至还将他们比喻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依然掩饰不了其乱伦的本质。网络配图其实,抢儿子的老婆这种事,并不是唐玄宗的专利,而是早

  • 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患精神病变成残暴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

    中国几千的里的历史长河当中,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占据了大半的篇章。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王朝之所以出现更迭,就是因为历朝历代的帝王家族,传世后期机会出现只喜欢坐享其成,骄奢淫逸的后世子孙。这其中,最为奇葩的,北齐高洋帝算是排名靠前的。网络配图都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因此生在皇室,身为皇室宗亲,不仅是天下

  • 此人才是太平天国最厉害的 不是石达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石达开

    1862年6月4日河南延津一片开阔地,兵部尚书胜保让他跪下。他不跪,并对胜保说:“你个胜小孩,在清妖的朝廷里是第一大误国的庸臣。而我在天朝是开国元勋,三次血洗湖北,九次杀进江南,把你打得屁滚尿流。我怎么能向你下跪?好不自重的东西!”随后胜保以荣华富贵来诱降,他大义凛然地说:“大丈夫死就死了,废什么话

  • 揭秘:雍正为什么喜欢性格直爽泼辣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

    泼辣有褒贬两个涵义,今日取褒义,即性格直爽、敢想敢做的那层意思。泼辣的女子是否惹人疼爱呢?看《甄嬛传》雍正喜欢过的三个人就知道了。第一位自然是华妃,不过用霸气来形容她更为合适。仪仗哥哥年羹尧的势力,华妃在宫中专宠多年,即使失意的时候,也只消用一根手指勾住皇上的腰带,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牵回了翊坤宫。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