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浞之乱”在中国历史上几乎遭到了遗忘:因为所谓“夏之缥缈”,而“寒浞之乱”就是发生在夏朝初年的时候。
“寒浞之乱”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权臣篡位记录。不过,寒浞为什么能够篡夺夏朝数十年时间?这一切,可谓说来话长。
寒浞之乱经过
夏朝的源头,在于大禹 ——没错,就是大禹治水的大禹。
大禹因为有治水的功劳,所以舜帝将天下共主的地位,传给了大禹(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是大禹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囚禁并流放了舜帝)。大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接替了大禹的宝座,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
这种将君主宝座父子相传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所以,有了 “禹传子,家天下”的说法。
启去世后,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太康。宛如 “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一样,夏朝到了事实上的第三代君主:太康时期,出现了统治危机。那就是太康继位后,只知道享乐,最终,被有穷氏的酋长后羿废黜。后羿废黜太康后,掌管了夏的朝政,同时,还册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当傀儡君主。
其实后羿未必不想当君主,只是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并且,实际上成为天下共主的后羿,也没能经得起温柔乡的诱惑,开始沉迷于享乐。最终,事情发生了变故。
后羿属下有个大将,叫做寒浞。这个寒浞,重新扮演了一次当年后羿的角色:区别在于,寒浞杀害了后羿,并且,直接废黜了夏朝当时的君主相(当时仲康已经不在人世),并杀害了相,同时后羿也遭到了寒浞杀害。寒浞直接宣布自己是新的天下共主。这便是历史上的寒浞之乱。
很多年后,相的儿子少康推翻了寒浞的统治,复辟夏朝。这便是历史上的少康中兴。
当然,关于寒浞之乱的历史版本有很多,毕竟,夏朝的历史,大多数是通过口耳相传传递给后世的。因此不同的版本之间矛盾也很正常。
不过,不论哪个版本,故事的主线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后羿废黜太康,寒浞杀死后羿,直接篡位。并且在多年后,被少康推翻。
寒浞之乱的真相
其实,夏朝和三皇五帝的情况,我们现如今想看现场直播也是可以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夏朝和三皇五帝时期的情况,和现如今非洲地区的原始部落区别不大。甚至可能还不如非洲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原始部落。
而想弄清楚寒浞之乱的真相,可以根据部落的发展情况,推导出来。
话说大禹也好,舜帝也罢,其实只是个部落联盟的头目。按照部落联盟以往的惯例,酋长的地位需要最有能力的人来担当。所以舜晚年,能力不如大禹,所以大禹担任部落酋长。而大禹当了酋长以后,由于部落的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大禹家里有了很多私有财产。于是大禹决定把部落联盟酋长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启 ——大禹的行为,算是对部落联盟传统的巨大破坏。
虽然当时部落联盟有人不服,但是不服归不服,因为忌惮大禹势力大。所以,也只能默认这个现象。启的能力也足以对部落联盟中的不满力量进行压制。
这一切直到太康时期发生了变化 ——部落联盟中,有穷部落的酋长废黜了太康。而另一个部落的酋长寒浞,也在多年后废黜了后羿。总之,部落联盟进入了一个谁拳头大,谁上台的时代。
这一切,直到少康重新成为大禹家族出身的部落联盟酋长以后,才得以结束:因为经过若干年的冲突,父子相传的传统,成为了新的传统,并取代了旧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