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通过涂山之会建立夏王朝,晚年按照禅让制的传统将部落首领的位置让给益,此即司马迁在《史记o夏本纪》中所述“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但禹的儿子启最终取得了帝位。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舜、禹禅让之时也曾出现这种情况,即舜让帝位于尧之子、禹让帝位于舜之子,但最后因为尧子、舜子都不是贤德之人,故民众选择了舜、禹。
而益让位的结果却是“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启。”因为启的贤德,故民众选择了启而没有选择益。
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启杀了益,从他的手里夺过了帝位,开始了家天下的统治。而启与有扈氏之间的甘之战可能就和启破坏传统的原始部落民主制度——禅让制有关。启能够从益手里夺过帝位的原因则可能是大禹通过治水已经为他的家族积累了足够的威望、财富与军事力量,故他的儿子启能够成功夺取帝位,开启王位世袭的家天下统治。
启晚年传位于子太康,太康只顾游猎为东夷族的后羿、寒浞所乘,丢失夏政权。此即“太康失国”、“后羿寒浞代夏”。四十余年后,少康夺回帝位,重启夏王朝的统治。此后,一直到夏王朝倒数第四个国君孔甲时,国势开始走向衰落,即《国语o周语》所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孔甲干了什么事导致了夏王朝的衰落呢?《史记o夏本纪》记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史记中有关孔甲乱夏的记载
从司马迁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孔甲乱夏主要有三件事。其一,好方鬼神。这里的“方”是违背、违逆的意思,就是说孔甲不敬鬼神。古人由于都很多自然现象不能科学的解释,如打雷闪电、风雨日月,故认为这些均是由鬼神在暗中操作的,故有各种崇拜。除了这些,中国人还有祖先崇拜。而孔甲的不敬鬼神明显触动了普遍的国人信神这一社会基本信仰,动摇了国家的根本。其二,事淫乱。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孔甲不干好事。其三,吃龙肉。上天降下两个龙,一雌一雄,孔甲找刘累将两只龙养了起来。其后,雌龙死了,养龙的刘累就将雌龙之肉做给孔甲吃了,吃了之后孔甲还想吃,刘累越想越害怕,就跑了。
龙是华夏族的象征,是夏人崇拜的对象,孔甲连龙都敢吃,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呢!按照神话传说的思想,上天降下神龙就是为了考验孔甲,而孔甲明显没有通过上天的考核,夏王朝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那么,在孔甲的时代真的有龙的存在吗?据现代学者研究,最早的龙的形象,来源于猪,故这里的龙,极有可能就是猪,而且可能是野猪。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很多墓葬中,都有猪的发现。而早期龙的形象,都是神秘化、象形化以后的猪,如在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通过孔甲的这些所作所为夏王朝开始江河日下,其后即位的国君皋和发都是碌碌无为之人。最后是末代帝王履癸,即夏桀,史载“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最终导致夏王朝灭亡。
史书记载夏桀可手缚豺狼,足追四马,是一个身材高大、健硕,武艺高强之人,但却没有什么好的德行,他宠信末喜,自喻为太阳,在司马迁的笔下是一个十足的暴君。在夏王朝国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之时,临近的商部落却在首领汤的带领下实力蒸蒸日上。最终乘夏桀众叛亲离之时汤吊民伐罪。《史记》载“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由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就这么灭亡了,夏朝共约471年,传14代,17后。
夏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