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故事:仓颉和老人桥

民间故事:仓颉和老人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岁月都江堰 访问量:2783 更新时间:2024/1/25 7:29:20

仓颉和老人桥

/兰志(四川都江堰)

仓颉随黄帝南巡,到了蜀山。

那时, 蜀山脚下的蜀海的海面已经减退,西北面成了陆地。原来在海底的被海潮暗流涌冲出来的壕沟、海水减退后成了绕着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西南东北走的天然壕沟。

濠沟两岸,由于地处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临界线,挺拔巍峨的峨山北阻湿热空气,致濠沟两岸和沿山一线雨量充沛。高温多湿,濠沟两岸树木茂盛,藤蔓横生,荒草蔽野。濠沟下侧的金马山、横山,在未出露成陆时横亘海底,致金马山、横山以上的海域的海流成为回漩之流,其上的海面上的由岷江冲漂而至的柏树籽、桢楠籽及其它树籽也随漩漂漩。由于濠沟为水下漩流中心,所以漩漂的漂浮物多集聚于濠沟一线。海水消退后,柏树籽、桢楠籽落地发芽生根成林。重量较轻的桢楠籽被濠沟水流冲离沟岸,致沟岸两边不远处桢楠成带成片。重量较重的圆形的且表面布满爪齿的柏树籽只能被壕沟中的漫流冲进隙缝、凹凼和石岸边、角,所以濠沟两岸柏林随岸成带。临沟柏树横枝虬条,将濠沟点缀得像苍苍游龙一般,所以人们把濠沟取名叫做“柏条沟”。

仓颉沿柏条河往下游览,走着,走着,突然被前面的两横一竖的三道石埂惊得目瞪口呆:这三条细匀均衙的石埂,不是和自己刚创出的“土”字一模一样么! 走到土字形的石埂前,登上石埂的最高点,只见飘流而下的柏条河到了土字形的石埂前面突右折,然后。从第一道横着的石坝与竖着的石埂交叉处向左穿流,流过第二道横着的石埂后分水两支:一支流往东南,一支成瀑跌落于第二道横着的石埂下,成为与第二道横着的石埂平行的两个条形瀑潭。仓颉看了又看,扪额抠勺,百思不得其解。

两岸,人们结庐而居。男人或下河捕鱼,或植禾锄草;女人或撬摘野菜,或采撷树果;小孩或河边戏水,或圈聚而吟。而银髯飘飘的老人,则双腿微微锣圈,伸手扶长杖,颤颤巍巍,步履艰难。看着,看着,仓颉突然觉得老人斜拄的长杖就是斜流于土字形石埂间的江流,无力的双臂和锣圈的双腿及佝偻的上身就是土字形的三条石埂,两只脚掌就是石埂下的两座条潭。触景生情,仓颉依景创出了“老”字。

两岸往来,不是淌水就是要人背着过河。若遇夏洪,不少人会被恶浪无情地卷走。最不方便的是老年人,若是无人背过或无人搀扶,则或是用杖探水踽踽而前,或是用手摸着石头艰难而过。仓颉见了,心里很不好受,于是对大家说:“咋不修一座桥? 有了桥往来多方便!”

“修过不止一回了。修一回被水冲毁一回,弄来大家没有信心再修了。”

仓颉默默地转到第二道石埂下面,只见条潭中不知什么时候冲落在潭底的两根圆木,被石块死死卡在潭底,已呈乌色。两根圆木缝中,卡着的两根竖立的圆木,虽然受到从石埂上飞流而下的水柱的猛烈冲击,却纹丝不动。

仓颉把大家领到条潭前,指着潭中被卡得纹丝不动的木架说:“桥之所以屡被水毁,是因为基脚不牢,和人没有脚掌站立不稳一样。若是下埋袱子,桥柱固于袱子之上,则桥固矣。”

大家听了恍然大悟,于是采料、下料、安袱、立桥柱、安桥梁、架桥丝、铺桥板、设扶栏,不久一座新桥修成了。

开桥了,人们请仓颉取桥名。仓颉见桥上行走的老人开心舒心,于是将桥取名为“老人桥”。

人们为了感恩仓颉的功德,在离老人桥不远处修建了“仓颉庙”祭祀仓颉。

标签: 仓颉黄帝民间故事石埂濠沟

更多文章

  • 编程语言“仓颉”的未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水哥标签:编程语言,仓颉,应用程序,编程,计算机

    计算机编程语言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一门“古老”的学问一直以来发展缓慢,由于承担着人与机器的对话中介,深受终端的形态固化制约;同时这门学问的使用者——开发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习惯种种也影响着编程语言的技术进程。去年10月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1上,华为方面表示将发布自研编程语言仓颉,为Harmo

  • 仓颉创造汉字,李斯统一汉字,毕昇活字印刷,他让汉字进入新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仓颉,李斯,汉字,毕昇,铅字,秦朝,书法家,春秋战国

    接下来的日子,小兔子给大家分享下新中国功勋人物,创作的初衷是为了不让大家忘记这些人,他们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企业家,有些人的名字并不被大家所熟悉,而不管是网络还是报纸,都大量充斥着各种明星,网红,小兔子认为与那些流量明星相比,这些人才值得大家记住。新中国功勋人物第一期:王选。标题是:《仓颉创造汉字,李

  • 白水谷雨祭仓颉!陕西移动渭南分公司完成网络保障任务

    历史解密编辑:三秦通讯标签:仓颉,谷雨,节气,陕西移动,网络保障,渭南分公司

    “谷雨祭仓颉”是陕西白水县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白水仓颉庙内树龄超5000年的“仓颉手植柏”更成为汉字文化的实体象征,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推崇。4月20日,癸卯年谷雨祭祀仓颉系列文化活动在白水县仓颉庙启动,陕西移动渭南白水分公司全力保障祭祀典礼网络通信畅通,圆满完成保障工作。“传说仓颉造字惊动上天,‘天

  • 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仓颉,黄帝,商朝,史官,甲骨文,神农氏

    相传,在距今大约4600年时,黄帝史官仓颉,受到鸟兽足迹启发,随后创造了文字,以至于“天雨粟,鬼夜啼”。然而,从黄帝到战国,史书上一直没有仓颉记载,直到战国晚期才突然出现“仓颉造字”之说,最早记载的是战国晚期荀子指出“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一也”,后来形成了“仓颉造字”传说,将造字功劳全部归于仓颉

  • 渭南市白水县:走进史官镇,拜谒仓颉庙与墓

    历史解密编辑:关中拍客标签:仓颉,白水县,黄帝,渭南市,史官镇

    在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史官镇,矗立着气势恢宏的仓颉庙。相传,仓颉出生于此,为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被后世尊称为“造字圣人”。2001年6月25日,这里的仓颉墓与庙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没有高速公路通往仓颉庙,所以很少有人来这里参观。2019年2月25日

  • 小学生的“返祖字体”,简直是离了大谱,网友直呼仓颉来管管

    历史解密编辑:雯雯教育说标签:小学生,呼仓颉,返祖,汉字,仓颉

    小学生的某一些行为的确是很奇葩,跟读了很多年书的高年级学生,不一样的是小学生刚刚基础教育也刚刚开始学习他们的很多想法,还很幼稚,并不成熟。所以小学生群体就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合理引导了,防止他们过早地走入歧途,也让他们的人生能有一个更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在基本功方面,小学生们必须要严加注意,就比如现在

  • 西安邮电大学学子赴白水县参观红色记忆馆、仓颉庙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陕西标签:仓颉庙,红色记忆,白水县,西安邮电大学,党史

    近日,西安邮电大学赴渭南白水“重走红色足迹,传承中华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组织了党史学习活动,旨在通过探访红色人物、追寻红色记忆、聆听红色故事,了解白水县革命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实践第一天上午,实践团队到达白水县尧禾镇恒寨村红色记忆馆。作为红色记忆收藏家的馆长皇甫世军为实践团讲解了

  • 造字神话:仓颉与中国文字的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珩走在路上标签:仓颉,黄帝,孔子,汉字,造字神话,中国文字,西方学者

    在我国文字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个名字几乎不会被人遗忘,那就是仓颉。 他是中国文字的创造者,是开创了汉字的源头。 仓颉造字的故事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传说中的造字神仙仓颉。仓颉,字孔子,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聪明人。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后代,而黄帝则

  • 世人皆知仓颉造字,但你知道仓颉造完字后,为啥鬼怪都哭泣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仓颉,黄帝,汉字,象形,结绳,象形字

    汉字可以说是独属中国最为精妙的其中一种发明,一撇一捺的笔画并没有如此简单,所蕴含的深意可追溯至几千年前,其演变更是贯穿了中国的历史长河。对于汉字起源的揣测,人们并没有统一的答复,而是各自散发着自身的幻想。由此也衍生了许多较为有威望的神话,仓颉造字便是其中一个。仓颉造字的典故广为人知,但大多数世人仅知

  • 祭海、走谷雨、祭仓颉、摘茶、食香椿这些谷雨习俗你那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地平线以东标签:习俗,节气,黄帝,祭海,走谷雨,祭仓颉,食香椿

    今天,我们迎来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预示着农事生活中将要进入夏季,也是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各地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习俗。祭海。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走谷雨。这个